施建祖
經由 在 10月 10, 2016
(|)
1.2k+ 閱讀
這兩天全城熱話是某從事金融公司女高層拿了新一屆的香港傑青,之成為全城人熱話並非該女孩年紀輕輕,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了金融公司高層及供斷了房子,而是網上普遍質疑了傑青標準為何無故改變了,獎項背後價值體系被扭曲了,變成了一套電視台勁歌金曲般的肥皂鬧劇。
像那位得獎女士的事業成就確實不賴,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高層,還擁有自己的個人物業,個人層面上確實是無愧於「傑出」兩字,然而香港傑青多年來拿獎標準被公認是對社會曾作出貢獻或代表過香港於外國揚威的年青人,故運動員蘇樺偉、眼科名醫林順潮也曾當過傑青,社會對這些人拿獎也為之受落,惟今年那女士的傑出僅限於個人少許成就,別說在整體社會層面上沒多傑出性,也與香港傑青背後精神相違背。
媒體揭露那女士得獎前已認識首席評審胡定旭,還曾與胡一起慶祝生日,網民開始質疑她拿獎是關係所致,筆者不能排除胡先生是真的以該女士的個人傑出成就來作頒獎標準,問題是傑青獎項標準何時變了以個人事業成績來作計算?那社會上還有不少在外資投行、跨國大企當管理人的年輕人,為何得不到胡評審的祝福?
香港能成為國際城市,並一直賴以成功的基礎是擁有一套公平公正及透明的價值體系與制度,以專業才能首重,摒棄關係及後門文化,若連被社會廣泛認受的「香港傑青」也出現制度問題,並淪為TVB勁歌金曲的肥皂鬧劇,其他各商業環節制度難免慢慢仿效之,那香港國際城市的稱號還可以保持多久?香港資產價值還可以出現多久溢價?
當我們曾嘲笑為何林峰的Chok也可成為勁歌金曲金獎的時候,只能期望本地娛樂業的走樣文化不要蔓延到社會商業各個層面,否則「香港品牌」的溢價將會慢慢地、無形地被消失殆盡,成為世界國際焦點的過去式。
稻穗評論員大C
稻穗小編
圍觀,那社會上還有不少在外資投行、跨國大企當管理人的年輕人, 為何得不到胡評審的祝福?
derrick ng
她得奬真今人懷疑背後評審有問題。
蔡清偉
圍觀
曉帆
+1
楊清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