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1月 3, 2021
(|)
741 閱讀

 

(2021-11-4 稻穗)

最近,美國的對華政策似乎有些精神分裂,一面是美國財政部長、貿易代表積極與中國溝通,似乎要改善中美經貿關係,白宮也確認兩國領導人將會在年底前舉行視像會議;另一面是在香港牌、新疆牌後繼乏力之際,美國在台灣方向的冒險越來越激進,台海出現危機的可能性明顯增加。

盤點起來,最近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動作:

一是拜登口頭回應美國將介入保衛台灣。10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一個電視節目,被記者問到如果台灣遭到中國攻擊,美國會否保衛台灣。拜登表示:“會,我們對此有承諾。”雖然後來白宮一名發言人似乎試圖澄清拜登的發言,表示美國“並不是在宣佈任何政策變化,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但是,拜登的表態明顯違背了美國長期以來有關“一個中國”的政策承諾,也違背了美國自己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的政策,是典型的‘踩紅線’行為,反映了美國越來越急迫的焦慮和試圖遏制中國的冒險心態;

二是蔡英文披露有美軍駐台協助台軍訓練。10月28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專訪中首次證實有美軍在台灣協助台軍訓練。她說,台灣有美軍訓練官員的存在,“數目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多。”她還表示,對美國協防台灣有“信心”。蔡英文的表態,看上去是對之前美國傳媒報導有美軍駐台的呼應,同樣是嚴重衝擊“一個中國”底線的‘踩紅線’行為,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評論說:“中方堅決反對美方與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反對美方干涉中國內政。美軍近來多次在台灣海峽大秀肌肉挑釁攪局,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威脅台海地區和平穩定。”

三是支持台灣參加聯合國。10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美國支援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台灣已經成為一個民主成功故事,美國鼓勵所有聯合國成員和美國一起,支援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及國際社會,共同解決全球所面臨的問題。美國國務院官員則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當使用”聯合國2758決議來排除台灣的國際參與。

眾所周知,聯合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參與的組織,身為中國一個地區分裂政權的台灣當局,當然沒有資格參與聯合國,這是一個簡單的常識。現在美國公然挑戰這個常識,一方面顯出了美國幾乎無牌可打的窘態;另一方面,則說明美國只求打壓中國的無底線行為,已經到了完全不要臉面的程度。

整體來看,美國夥同台灣當局最近的這些操弄,全都是嚴重衝擊“一個中國”底線的行為,是主動地挑釁,不過會不會造成台海危機爆發,則很大程度決定於中國政府的應對。

10月29日,解放軍戰機再次進入了台灣西南空域,據媒體報導,根據廣播記錄,台灣空軍罕見被記錄到不是“驅離解放軍戰機”,而是被“解放軍戰機”先播放了驅離廣播。解放軍針對台灣空軍軍機的近距離廣播,內容為“台灣地區飛機,台灣地區飛機,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你已危及我飛行安全,立即離開,立即離開!”

解放軍戰機的這個動作,明顯是在過去巡航台海空域基礎上的再次升級。如果回顧過去一段時間解放軍對台美合流搞台獨的反應,可以大致看出逐步升級的軌跡。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解放軍戰機基本不會主動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但自2019年之後,這個默契開始被打破,2020年8月美國衛生部長阿紮訪台,以及9月美國負責經濟、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赴台參加李登輝葬禮,打破美國現役政府官員不訪台的慣例後,解放軍戰機越過台海中線開始成為常態,而且機群在台灣西南區域出現的規模越來越大,實戰味道越來越強。這次主動驅離台軍軍機,是一個反客為主的升級,心態上已經將台海西南區域當作了中國控制的空域。

從台美與解放軍近年互動的歷史看,雙方都是在採取‘切香腸’戰術,都是在逐步升級應對,台美從美國官員訪台、到承認美軍駐台、再到鼓吹台灣加入聯合國,是在逐步升級;解放軍從偶爾越過台海中線,到經常性越過,規模也從小到大,再到現在主動驅離台軍軍機,同樣是在逐步升級。

所以,從對壘雙方的過往行為模式分析,雙方有較大可能仍會延續這種模式,就是說,台海局勢仍可能進一步升級,但是離開出現重大危機甚至戰爭的臨界點,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另一方面,從內地調整產業結構、轉向內迴圈,逐步補強產業鏈短板、維護經濟和產業鏈安全,以及軍事和社會心理準備等角度看,如果再有一段時間的調整,各方面的準備將會更完善些。而且台灣地理位置靠近大陸的特點也決定了,不管台灣和美國鬧得再凶,只要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不答應,台獨始終不可能成真。因此,在準備較為完善,各方面代價較小的時候完成統一,符合中國的利益。

從目前情況看,台海緊張升溫,但沒有大的危機出現的機會較高,對資本市場的潛在衝擊有限。不過,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美國通脹高企,年底前可能開始收緊寬鬆政策的可能性較大,股市的展望依然不夠明朗。

中國最新公佈的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低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除大企業還保持略微擴張外,中小型企業的收縮較為明顯。非製造業指數為52.4%,雖然仍處擴張區,但較上月也明顯下降。整體來看,經濟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進入第四季度以來,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有所增多,疫情在多地出現反彈、能源供應緊張影響生產、上游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有一定不利影響、通脹壓力有所上升等,都令經濟增長動力減弱,因此,為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政府加大政策刺激力度的可能性較大。

綜合而言,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股市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放緩的壓力與政策支持之間的博弈,由於不確定性較多,短期港股不易走出確定方向。

 

分類: 1.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