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1月 10, 2021
(|)
780 閱讀

 

(2021-11-10 稻穗)

美國時間113日,美聯儲議息結果公佈,如同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從本月開始減少買債,規模為150億美元,之後逐月以類似幅度減少,至明年中完全停止。

 

不過,對市場主流預期的停止買債後開始加息,2022年可能加息兩次的看法,美聯儲卻態度模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我們認為可以保持耐心,如果需要做出回應,我們也毫不猶豫」。縮減買債「並不意味著任何有關我們利率政策的直接信號」。他還說:「我們認為現在不是加息的好時機,因為我們希望看到勞動力市場進一步癒合」。

 

鮑威爾的意思很清楚,美聯儲雖然縮減買債了,但是如果你們馬上聯想到加息,那就是你們想多了,反正在美聯儲眼裡,縮減買債和加息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很明顯,美聯儲不情願甚至是有點抗拒加息,但是,如果要拖延加息,能控制美國高企的通脹嗎?

 

按鮑威爾的說法,供應限制比預期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但「像大多數預測機構一樣,我們繼續認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將適應供需失衡局面。」如果把鮑威爾容易讓人迷糊的專業術語換成大白話,意思就是,美聯儲雖然承認了美國的通脹形勢較其過去的看法更惡劣,但依然沒有改變其認為美國通脹屬於短期或暫時性的核心觀點。

 

當然美聯儲的觀點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因為當前美國的高通脹確實相當程度與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混亂,美國港口積壓嚴重,致使貨物無法順利進入零售環節和民眾手中有關。

 

按照美國藥廠輝瑞(據報導,該公司研發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減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董事戈特利布接受媒體訪問時的預言,美國的疫情會在明年1月結束,抗病毒口服藥物,則是突破性感染的後盾,避免染疫之後造成死亡或重症的情況發生。

 

如果美國的疫情能夠在明年1月結束,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照道理港口積壓這個影響通脹的重要因素將在明年某個時間消失,對於緩解美國的通脹形勢應該有些作用。不過,單單考慮供應鏈因素可能忽視了美國多種因素作用下的工資上漲以及全球上游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導致對未來通脹的低估。

 

在我們看來,不管美聯儲內心是否真的相信通脹僅僅是暫時性,美聯儲都不大容易走向加息。其原因有二:一是加息可能刺破估值處於歷史高位附近的美股泡沫,導致依賴股市繁榮帶動的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二是美國超過28萬億美元的天量國債,任何一點利息的小小上漲,都可能意味著未來巨大的利息支出增加,對美國財政的可持續不利。因此美國利率的長期低迷有其必然性,不易被通脹波動的短期變化所影響。

 

既要維持股市繁榮以支持經濟、帶動就業,又要顧忌天量國債帶來的還本付息壓力,還要儘量控制通脹,這幾個互相矛盾的目標逼得美聯儲只能在中間走鋼絲,儘量把政策變化弄得小一些,以便幾個目標都照顧一下,就像現在這樣。

 

我們之前也討論過,看起來現在的美聯儲,內心似乎是把經濟或者就業放在首位,而把通脹壓力放在第二位。在這個優先次序下,如果抑制通脹壓力的政策有可能傷及股市和經濟、影響就業,那麼美聯儲的政策選擇就會儘量減輕抑制通脹政策的力度,以維護股市和經濟。

 

如果我們這個推測正確,那麼鮑威爾低估通脹壓力,不願明言未來加息的言論就很好理解,因為不管未來通脹高低,其實美聯儲都是不願意加息的,鮑威爾雖然擔心通脹上升,但相比較而言,他更擔心的是美股會因為美聯儲政策過於嚴厲而大跌。

 

根據這個推測,美股因為美聯儲收緊寬鬆政策而產生的壓力不會太大,美股很難因此造成泡沫爆破。

 

有些投資者根據過去美元漲跌週期的歷史經驗認為美國將積極收緊銀根,主動刺破股市泡沫,造成全球股市大跌,以達到方便美元資金收割全球資產的效果。但我們認為,現在的美國經濟實力較之過去已經有較大程度削弱,加之債臺高築,刺破股市泡沫對美國經濟和社會的傷害可能要遠大於其潛在收益,美聯儲應該沒有多少主動刺破泡沫的動力。

 

如果排除美國因收緊寬鬆政策造成美股大跌進而拖累全球股市的風險,考慮到在美國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控制新冠疫情以及美國眾議院通過基建法案等利好因素,儘管美國經濟有減弱跡象、通脹前景也並不樂觀,美股仍有望保持大致穩定。

 

對港股來說,如果美股可以保持大致穩定,則未來港股走勢主要受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影響。近來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下降的勢頭已經十分明顯,政策邊際改善的跡象也已經出現。展望未來,本周召開的中共中央六中全會值得密切關注,留意政策支持經濟的力度會否進一步增強,以及對各領域監管政策變動的方向。

 

如果中國政府支持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監管政策保持大致穩定或者邊際放鬆,則港股目前的疲弱走勢有望改善。

分類: 1.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