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2月 1, 2021
(|)
798 閱讀

 

(2021-12-2)

上週五,有關南非出現新的、傳播力超強變種病毒的消息,觸發了除中國外全球主要股市的較大調整。歐美多個國家紛紛暫停非洲7國(南非及近鄰國家)的旅客入境,最激進的以色列,已於27日宣佈關閉國境,禁止所有外國遊客入境,該項禁令可能持續14天。

從投資市場角度,投資者較為擔心的是,各國為了防控超強病毒而重新封鎖國境,令全球經濟復蘇再受嚴重打擊,導致本已困難重重的全球供應鏈,隨時有機會陷入癱瘓狀態。

在南非超強變種病毒出現前,美股已受到持續高企的通貨膨脹困擾,美聯儲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的預期升溫,美股已經面臨一定壓力,新變種病毒出現,成為壓力釋放的觸發點,引發了投資者的集中拋售,帶動了全球主要股市紛紛急跌。

不過,最新的消息似乎表明南非變種病毒沒有投資者想像的可怕,據報導,南非醫學會理事安吉麗·庫切(Angelique Coetzee)稱,感染該毒株的病例症狀“不尋常,但溫和”。而且藥廠輝瑞的CEO表示,開發對抗新變種 Omicron的新疫苗,預計100天內可交貨。

當然,目前新變種病毒的資料尚不完整,馬上得出樂觀的結論為時尚早,仍應小心謹慎。但是,不管新冠病毒如何變異,有一點卻可以相對確定,就是變異病毒對中國的影響有限。

截至到目前,可以大概將全球各國的防疫對策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多數國家採用的,以控制感染速度,儘量不讓醫療系統被感染病人擠兌崩潰為主;一類是中國採用的,以動態清零為主,一旦發現感染病人,立即追蹤、檢測、隔離,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在病毒沒有廣泛擴散前抑制病毒傳播。

第一類防疫對策,控制疫情主要依賴疫苗,迫不得已情況下也會輔以局部封鎖等措施,不過由於病毒已深入社區難以精確追蹤,政府缺乏嚴格執行封鎖措施的能力,加上部分民眾出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抗拒接種疫苗和各種隔離措施,實際上最後都是程度不同地走向與病毒共存狀態下的自然免疫。也就是說,這類防疫對策,基本無法抑制病毒傳播,最後大概率仍會感染各種變種病毒,只能寄望疫苗有效或者大多數人感染後產生自然免疫;第二類以中國為代表的防疫政策,其核心是迅速控制傳染源,通過對傳染源的隔離,讓病毒無法廣泛傳播。理論上,這個方法對各種變異病毒都有效,最能保護民眾安全,不過需要政府有超強的執行能力,能夠迅速追蹤、檢測和隔離可能的傳染源,否則,執行環節拖泥帶水、到處存在漏洞,是不可能控制病毒傳播的。

從目前情況看,新冠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中,如果變異病毒對目前的疫苗保護形成突破,或者變異病毒的致死率較高,歐美這類實行與病毒共存策略的國家就會非常麻煩,就會不斷地需要進行局部封鎖以減低病毒傳播速度,對經濟恢復和民眾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相反,中國這種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的國家,對疫苗的依賴程度不高,主要依賴政府和民眾的組織、追蹤、檢測和隔離能力,基本不可能被病毒打敗,不管病毒怎麼變異,都無法突破這個動態清零系統,因此,變異病毒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有限。

就疫情的未來發展而言,變異病毒可能帶來三種結果:

第一種,也是目前看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這個叫做Omicron的新變種病毒,雖然傳播力很強,但是殺傷力有限,也未必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各國不必重新大規模封鎖,因此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不大;

第二種,如果Omicron以及以後的各種病毒變異,都無法擊破現在的疫苗保護,全球疫情在廣泛接種疫苗後逐步走向結束,民眾生活在明年下半年逐步恢復正常;

第三種,新冠病毒始終在不斷變異,而且變異的疫苗可以一定程度突破疫苗保護,令全球需要不斷地在研發新疫苗和局部封鎖中反復,經濟和民眾生活將受到長期打擊。

對中國來說,如果病毒不斷產生變異突破,中國的動態清零對策將較其他國家有很大優勢,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不會受到太大不利影響;如果病毒變異較少,歐美等其他國家逐步在疫苗和感染的雙重作用下實現群體免疫,中國的動態清零對策長期堅持的成本可能較高,就有必要將對策重點轉向依賴廣泛接種疫苗形成免疫屏障等較低成本做法。

對香港股市來說,如果疫情大致向第一種情況發展,港股將在短期走出恐慌回到常態;如果全球疫情向最惡劣的第三種情況發展,則中國可能繼續成為全球的供應基地、供應鏈核心,成為全球疫情下的綠洲,港股一方面會受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會受到全球市場大幅波動的影響,波動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