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 閱讀
2022-1-19
然而凱恩斯並沒有給出這兩個具體的函數公式。
在《通論》裡,凱恩斯嘗試解釋了一下原因,最重要的,是統計學的落後帶來的相關基礎經濟資料的嚴重缺乏。在當時,淨投資甚至都缺乏一個精准的統計學上的定義,當然也沒有官方資料可言。其次,是變數太多,難以設定變數係數。
凱恩斯發表《通論》是在1930年代,到現在90年過去了,凱恩斯假設的投資與就業的關係函數依然沒有成形。全球政府都是凱恩斯的信徒,但是它們只熱衷於借債投資,對解決凱恩斯最大的問題——精准的定義投資並完成統計,興趣不大。
至於我大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資料只有總數,連分行業資料都不公佈了,更不要說精准區分每個行業的新投資、資產折舊、設備更新等資料了。所以,就不評價了。
我這裡其實想說的是:凱恩斯之後,再無凱恩斯。凱恩斯的通論至今沒有任何值得一看的後續進展。後來的研究者們,甚至連凱恩斯藐視權威勇於批判的精神都丟棄了。他們把凱恩斯當成新的權威,甚至把凱恩斯沒有完成一個公式本身,都當成權威行為來膜拜:你看,凱恩斯假設了一個公式,就寫了一本書,太牛逼啦,趕緊跪下再磕一個頭。
分類: 1.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