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0月 12, 2022
(|)
632 閱讀


(2022-10-13)

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截至10月3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首次超過31萬億元(美元,下同),大大超過美國去年全年約23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進一步逼近31.4萬億元的債務上限。對比去年底的約29.6萬億元債務,增加超過1.4萬億元,在今年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情況下,美國承擔的利息成本將快速上升,美國聯邦債務增加的速度可能加快。

根據美國財政部9月的月度報告,財政部發行的債券中最大頭的是一年內到期的T NOTES,規模約13.7萬億元;2至10年到期的T BILLS,規模約3.6萬億元;10至30年到期的T BONDS,規模約3.9萬億元。美國加息的結果,理論上對1年內到期的T NOTES影響最大。

美國有較大可能陷入滯脹

假設按最簡單的平均分布,13.7萬億元1年內到期T NOTES(短期票據),平均每月需要發行約1.14萬億元的新短期票據來替換,根據10月7日的美債收益率,1個月到期為2.9673%;3個月到期為3.3776%;6個月到期為4.0895%;1年到期為4.1811%;平均收益率(算術平均)為3.6539%,而一年前,這個平均數不足0.1%,也就是說,按現在的平均收益率,美國財政部大約要多付超過3.55%的利息才能用新短期票據繼續融資。

按美國現在平均每月要發1.14萬億元短期票據計算,大約每月要比加息前多付400億元,一年就接近5000億元,而美國2021年聯邦財政收入僅約4.05萬億元,如果高利息持續1年或以上,每年僅僅多增加的利息就超過聯邦財政收入的10%,加劇美國政府的入不敷支。

更大的財政赤字意味著更多的債務融資,不過美國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全球對美債的興趣下降。據媒體報道,美債流動性正在惡化。9月29日,一個反映美債市場深度的指標創下2020年春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差表現。「我們已經看到美國國債市場流動性出現明顯而令人不安的惡化」,研究機構Evercore ISI央行策略主管Krishna Guha表示。

美國的高通脹雖然主要是由供應鏈方面的問題以及俄烏衝突帶來的能源漲價造成,但美國出於地緣政治打壓中國和俄羅斯的考慮,又無法從供應鏈入手、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於是只要寄希望於通過大幅加息壓抑需求來為通脹降溫。可是儘管美國今年已經持續大幅加息,9月的通脹卻仍然徘徊在8.3%的高位,近期新增的非農就業職位雖然開始有些轉弱的勢頭,但通脹能否見頂回落仍屬未知數。

按目前的情況,美國加息能否成功壓抑通脹有不確定性,美國為壓抑通脹願意付出多大的經濟代價也有不確定性,可另一方面,美國的大幅加息對財政可持續性的威脅,以及馬上就要碰到的債務上限問題,卻已經逼到美國政府面前。雖然近期不時有美聯儲官員發出要不惜代價打擊通脹的鷹派言論,美國繼續大幅加息看上去仍有很大可能,但現實條件對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制約,同樣越來越大。

在我們看來,以現在美國面臨的多方面問題,美聯儲不管不顧,一條道走到黑似的大幅加息、誓要把通脹打到接近2%水平的可能性並不太大。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大幅加息帶來嚴重經濟衰退的話,失業率將會大幅提高,民眾會受害;大幅加息造成利息負擔急速上升,威脅美國財政的可持續性,間接威脅美元和美債在全球的統治地位,利益同樣重大;央行的基本職能是保護幣值和貨幣購買力的穩定,放任通脹肆虐違反央行職責,也不可行。

在多重制約之下,美聯儲最大的可能是兼顧多方利益,利息儘量不要加得太高,以避免對經濟過大的打擊,以及儘量減緩利息負擔的上升;但利息也不能加得太低,否則通脹肆虐下,民眾會質疑美聯儲沒有盡到打擊通脹的職責,面臨中期選舉的民主黨政府也不會願意。

港股前景未必悲觀

偏高的利息肯定會打擊經濟,所以美國經濟放緩的可能性很大,就業市場也會受壓。不過美國通脹主要是受供應鏈和俄烏衝突影響,除非經濟嚴重衰退、需求受到嚴重抑制,否則通脹可能在一段較長時間維持高位。

較弱的經濟疊加較高的通脹,美國有較大的可能未來陷入滯脹,未來美國企業可能受到需求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盈利存在下調的可能,對美股不利。

美股不利一般而言對港股不利,不過如果中國經濟可以在未來有較強的恢復,港股的前景未必悲觀。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