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
經由 在 11月 3, 2022
(|)
759 閱讀

 

(2022-11-03 劉瀾昌)

“香港回來了”,這是2日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風雨無改時,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喊出的口號。說實話,筆者不太理解什麼叫“香港回來了”,所以有在這句話後面是驚嘆號還是疑問號的問題。也許,余偉文的筆桿子邯鄲學步,仿“美國回來了”句式。


不過,逾200位來自全球約120家金融機構的大拿齊聚香江,探討香港疫後複常的新活力以及全球金融界的機遇和挑戰,確確實實給香港帶來一股強勁的活力,一掃三年來極其沉悶的晦氣。自然,一場大型的金融會議也不會立竿見影,給香港立即帶來真金白銀,但是,香港人以及全球看好香港的投資者,都感到了一股不可阻擋的勢頭-----香港疫後複常的勢頭催人前進。

也許,“香港回來了”!是需要做深入的解釋,才會使國際社會明白“香港什麼回來了?”筆者想,全球的投資者最想要的是,作為自由港的香港回來了!

是的,香港的這次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確是說明:自由開放的香港,正在衝破新冠病毒的阻攔,勇敢地邁開複常腳步!


很典型的兩個例子。一是,香港目前防疫還是實行“0+3”政策,但是實際上對與會嘉賓在進行精准的檢疫後到港後可以“0+3”。二是,這次會議的主人、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雖然在外訪沙烏地阿拉伯外訪期間確診,開會前返港核酸檢查為陽性,但是 病毒量屬康復範圍 ,毋須隔離不納「紅碼」限制。正是這種精准科學的安排,陳茂波可以如期在大會致辭,更是向世界表明香港科學複常的正確方向,既給港人也給國際社會打下強心針。

筆者根據自己曾經染疫以及香港防疫政策的變化,感到有些經濟教訓是可取的。

第一,開放複常是趨勢,也是必須的。香港第三季度GDP負增長近4.5個百分點,遠比市場預期要差,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滑坡。香港政府原有豐厚的財政儲備,由於抗疫的各種支出及補貼,所剩無幾。在不踏上複常軌道,所帶來的社會成本以及人員其他病症及困苦帶來的損耗更大。故此,必須千方百計尋找複常與抗疫的平衡點,堅決邁開複常步伐,並且要逐步加大加快。


第二,香港沒有躺平,而是因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香港的科學有效的抗疫措施。今年2月香港出現第五波疫情,要求“封城”之聲四起,但是香港那麼密集的居住環境,封城全民檢測並不能達到切斷傳播鏈的目的。所以,國家派到香港的專家也同意香港的安排,一是堅決推進疫苗接種,尤其是高危人士;二是在國家支持下重點提升救治重症能力;三是通過立法限制餐飲等易傳播的行業經營時間與範圍。不但控制了疫症增長勢頭,更是使被擠兌的醫療複常。

第三,對病毒變種密切跟蹤,科學認識。最為關鍵點在於,當前的奧密克戎變種的特點是傳播力強,但是,一般只侵犯到上呼吸道不侵入到肺部,致死率大大低於初期在武漢出現的病毒。同時,接種疫苗不能杜絕感染,例如拜登和香港財政司長都是接種三劑以上都不免感染,但是可避免重症更可避免死亡。筆者接種三劑,2月底感染也喉嚨疼二天就好了。


第四,要有“群體免疫屏障”觀念。香港逐步放寬防疫限制,目前是“0+3”,未來有可能“0+0”,就是對外完全開放,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科學根據的。從表面資料看,實施“0+3”以來,外來輸入及香港內部的染疫數量不但沒有升高,反而呈平穩下降趨勢。實際上,這是因為香港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群體免疫屏障”,一方面是三針接種率已達8成以上,另一方面染症人數也在三四百萬以上。因此,社會上對於疫症持有平和的心態,各種機構有染疫的個別人即行隔離,但是機構都如常運作。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恐怕是各種社會都免不了之途。

第五,堅持動態清零無疑是正確的,問題是不能層層加碼,搞成“絕對”清零。一個人陽性,便千萬人做核酸檢測,成本多重啊!香港大都先自己做快測,成本低很多。最關鍵點是,新冠病毒已經變弱了,這是世界各地都得到驗證的事實。要根據這一變化,做出科學的應變調整,才符合辯證法。


還想說的是,為何全球金融大拿都來香港,其實是看好中國,認為中國是“經濟綠洲”。可不能錯過這個機遇。

分類: 12.社會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