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2月 7, 2022
(|)
529 閱讀

(2022-12-7 商報)

最近兩個月(10、1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濟指數PMI還在加速下跌,說明經濟面臨的壓力有增大跡象。

經濟增長在政策刺激下表現未如理想,影響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較為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特別是不時發生的城市靜態管理,對經濟構成了阻礙效果,令經濟的運行經常處於一種不順暢、磕磕絆絆的狀態,制約了復蘇經濟的努力。

另一方面,經過三年的艱苦抗疫,內地普通民眾對於嚴厲的抗疫措施,普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抗疫疲勞,對繼續進行嚴厲封控的忍耐力降低。還有部分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由於業務暫停和手停口停的原因,遇到了一定的經濟和生活困難。

從經濟和民眾生活的角度,逐步放鬆防控措施,讓經濟恢復活力,讓中小企業和民眾看見希望勢在必行。同時,伴隨著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種,就目前世界各國放鬆防疫後得到的資料看,病毒的傳染性似有加強,但病毒的毒性明顯減弱,對人體的危害和殺傷力下降,一定程度具備了放鬆防控的條件。

中國是一個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國家,雖然客觀環境變化使得放鬆防控措施具備了一定可行性,不過如何拿捏放鬆防控與疫情反彈之間的度,讓疫情不至於對人民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仍需探索。

‧世界對病毒逐漸形成共識

疫情發展到現在,隨著與病毒的交道越來越多,世界對病毒的認識也逐漸形成了一些共識:病毒的傳染性似有加強,但毒性下降。這個共識意味著,完全抑制病毒傳播的難度太大,甚至不可行,因為病毒很輕易就能以某個民眾未留意的方式傳播開,如果一發現病毒就要靜態管理,那城市就可能長期處於靜態之中,經濟和民生都受不了;而毒性下降意味著對一般人來說,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可能與普通感冒類似,不會像以前一樣感染肺部變成肺炎,可以當流感對付。

不過即使病毒的毒性下降,放鬆防控過程中仍可能發生幾個問題:

首先是對老弱的威脅,病毒毒性下降雖然對一般人造成的病情不嚴重,不過對於老弱和基礎病患者,可能仍具有一定殺傷力。以香港的經驗看,新冠感染死者主要是老年人、有基礎病患者,其次是一些幼童,青壯年幾乎都能很快康復,感受到的病情也普遍不嚴重。

面對一般人與老弱感染病毒的病情差異,可否考慮採取逆隔離的思路,在放鬆一般人防控措施的同時,對於高危人群採取較嚴厲的防控措施,例如限制養老院、醫院住院部、老年人、基礎病患者、幼童等群體的與社會接觸,用氣泡閉環的方式將高危人群與社會隔開,即使沒條件實行完全的氣泡閉環,也可以儘量減少與社會和他人的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

家有老弱的家庭,家人可以考慮主動給老弱建立較為獨立的生活條件,儘量減少其與他人的接觸機會,以減低感染風險。

只要老弱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社會對於感染新冠的顧慮必定大大下降。

其次對放鬆防控措施可能引起的感染人數大幅上升問題,可以考慮以居家隔離、就地治療為主,沒有條件隔離者才去方艙,病情較重者才去醫院的方法應對。

根據香港經驗,由於現在普通人感染新冠的病情普遍不嚴重,一般自我抗原測試陽性後就在家隔離,經過幾天、最多一周後一般就會檢測陰性,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

一般來說,內地的居住條件比香港好,自我隔離的條件也比香港好,只要有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和一般的常用治療藥物,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康復。

對於部分感染病情略重的患者,在城市可以依賴社區醫院等設施,在農村可以依賴鄉鎮醫院予以一般治療,只要國家給予充足的一般治療藥物和指引,普通患者應可得到及時治療。

病情嚴重或有併發症者,可以送去醫院治療。

方艙醫院主要用於收治沒有條件自我隔離的患者,以自願為主。

用居家隔離為主,無條件自我隔離才去方艙,一般治療在基層醫療設施的方法應該可以應對放鬆防控措施後可能出現的感染人數快速上升、擠兌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

‧對老弱實行居家隔離為主

總結起來,逐步放鬆防控過程中比較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出現較多的老弱感染者死亡個案,迫使政府再度收緊防控措施;二是放鬆防控措施後感染人數大幅上升,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引發社會問題。

對老弱進行逆隔離,實行以居家隔離為主的方法,理論上可以協助避免出現以上兩個問題,不過,這個方法成功實施的先行條件,卻又依賴政府對民眾的宣傳,既要讓民眾知道病毒的致病性減弱、無需害怕,又要讓群眾懂得如何保護老弱。相應藥物和檢測試劑的準備也要充足,對基層醫療設施的管控、指導也要加強,部分城市可以先行試點。總之,只要有通盤計畫,做好應對出現困難的準備,中國走出疫情的道路必定可以成功。

如果逐步放鬆防控措施的方向不發生反復,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就將逐漸減輕,經濟復常的步伐就會加快,市場信心也會逐漸恢復,利好經濟和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