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12月 21, 2022
(|)
1k+ 閱讀

 

(2022-12-21 香港商報)

上周末(12月15、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涵蓋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些內容對投資者把握明年的經濟發展重點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對於在投資市場少走彎路、正確把握中國經濟大勢很有幫助。

「發展」是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字,會議指出,「堅持發展是党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第一要務」的含義,就是「發展」在全國各項工作中的重要性排序排在第一位,任何其他工作都要服從「發展」這個中心,為「發展」讓路。過去一些人關於「發展」讓位於其他工作,民營企業的發展受限制等的看法,明顯是與會議精神相悖的,也是錯誤的。

不過,「發展必須是高品質發展」,而不是粗放式、缺乏品質的發展。「高品質發展」的含義,從經濟結構看,肯定不是所有經濟部門的平均發展,而是有前景、技術先進、符合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經濟部門的快速發展,和其他部門的正常發展相結合,通過高品質經濟部門的快速發展來推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品質提高。

哪些部門屬於「高品質發展」的範疇呢?在消費領域會議提到了三項:「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在現代產業領域會議提到了五項:「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政府也明確表示了對平台企業的支援,也就是說,以上各項肯定屬於高品質發展範疇,符合國家推動發展的方向。

高品質發展是大方向

明年中國發展的目標明確了,就是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具體路徑會議給出的答案是:「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也就是說,會議將「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確定為推動明年發展的抓手和關鍵,是全年經濟發展的「綱」,需要緊抓不放。

那麼如何才能「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呢?要具體完成哪些工作才能真正將發展信心提起來,而不僅僅限於跟風表態之類的口頭信心。在我們看來,要真正讓市場主體、金融市場參與者從內心樹立起信心,恐怕最主要的還是政府出台有力政策,快速扭轉經濟不斷走弱的局面。如果政策不夠有力、效果不明顯,「社會心理預期」就不容易改善,「提振發展信心」就可能成為空話,再多的正面宣傳也未必有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信心」與「發展」是一體兩面的東西,互相影響,「發展」需要市場主體有「信心」投資、積極參與,但是市場主體的「信心」又和「發展」直接相關,沒有實際的「發展」,「信心」就是空中樓閣之類的肥皂泡,看着漂亮其實一戳就破,根本沒用。只有實實在在的「發展」做基礎,這樣的「信心」才是堅實的,才足以經得起市場的風浪。

信心與發展一體兩面

就當前形勢而言,解決不了市場需求不足,房地產供過於求的問題,對前景的「預期」就不易改善,「信心」也不易樹立。因此,要想實現中央「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的目的,恐怕需要在刺激內需和解決房地產供過於求方面出台有力政策。

會議明顯對房地產的情況十分關注,用了相當大的篇幅總結改善房地產行業情況的舉措,除了過去已經推出的「保交樓、融資放鬆、並購重組、因城施策、支持剛性、改善性需求」等外,還提出「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的新方向,按照這個新方向,目前處於困境中的內房頭部企業的債務困境,有望獲得解決。

劉鶴副總理12月15日也表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我們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劉鶴副總理的表態佐證了中國政府正在考慮一些可能相當有力的政策,將較大程度解決內房頭部企業的債務危機。

會議十分關注房地產

在刺激需求方面,會議同樣十分關注,會議列出的明年第一項工作,就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還提到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關鍵在於:首先有消費的欲望;其次有消費的資金。要想「增強消費能力」,主要靠增加消費者的收入。在當前民眾對前景預期不佳,消費欲望不高的情況下,如果中央政府不依靠地方有限的財力,用中央財力直接大規模向民眾發放消費券,既可以提高民眾的消費欲望,也可以增強民眾的消費能力,是一個快速刺激需求的有效策略。

總體而言,明年將是一個專注發展的年份,困擾今年經濟的內需不足和房地產債務危機的包袱有望獲得解決,疫情防控措施放鬆後疫情對經濟的干擾也將得到極大緩解,在政府全力拼經濟的帶動下,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超預期發展。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必定令港股上市的內地經濟相關公司的基本面有重大改善,配合港股偏低的估值,以及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甚至衰退引發的資金流出美國市場,港股有可能在明年獲得基本面和資金面同步改善的雙重利好,令港股走出靚麗行情。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