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經由 在 11月 2, 2016
(|)
459 閱讀
那天在南京,和中国知青演艺联盟秘书长王群谈到南北朝沈约,他不仅勤奋好学,文学造诣高,诗词写得好,还勇当伯乐,慧眼识珠。王秘书长他说:“没有沈约,就没有刘勰,也就没有《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心雕龙》如雷贯耳,谁人不知识?但很少人知道沈约是何许人,也,他的诗词更是鲜为人知。于是,王群告诉我,沈约绝不是一般人,他还第一个给1000多年后的云锦定了调,命了名:“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南朝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自古文才多有貌,沈约素有“沈约腰廋”之称,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大有博学儒雅风范。然而,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都不放下书卷。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早熄灯)。而他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故而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可惜的是,其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当年的沈约声名远播,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后非常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常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元老,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可惜,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513年),沈约卒于任,时年七十三,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 人物思想(?)沈约是“神不灭”论的积极维护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也出现了反佛的斗士。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是一位无神论者,萧齐时,竟陵王萧子良“精信释教”,而他的属官、无神论思想者范缜则“盛称无佛”。(和沈有什么关系?)
南朝梁代文人刘勰出身寒微,家中穷到没有钱娶妻生子,但是他酷爱读书。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弘扬儒家学术最好的办法就是注释儒家经典,但刘勰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造诣无法超越先贤,于是转向另外一个领域发展,那就是写论文。他发现当时有很多文学批评论文,像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以及李充的《翰林论》等。这些文章虽然写得不错,但内容太少,对文学理论的论述又过于简略。于是,他开始构建自己的文论体系,历经五年多时间,写成了巨著《文心雕龙》。
人微言轻,自古有之。虽然刘勰的《文心雕龙》写得不错,但由于他的社会地位很低,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当时的名人加以评点,这样的作品是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刘勰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想请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沈约品评一下自己的作品,可沈约当是时做了大官,一般人很难见到他。于是,刘勰背着书稿等候在沈约府前,待沈约出门时到车前求见,并把自己的书送给沈约看。
沈约读完之后,充分肯定了刘勰的文才,还经常把这本书放在自己的几案之上。一来二去,文人们都听说《文心雕龙》这本书为沈约所赏识,借着这样的口碑,刘勰和他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本来不受重视的一本书,经过名人的肯定,立刻变得非同凡响起来。还有一个十分讨巧的故事。虽然不是直接得到沈约的举荐,但也是间接用名人效应帮助了他人。
当年,有一位叫张率的文人,天资聪慧,十二岁能写文章,到了十六岁作品已有很多。那时有个叫虞讷的人见了以后评头论足、加以诋毁。后来,张率把他的作品全部烧毁,重新作了一首诗拿给虞讷看,托名是文学家沈约所作,结果虞讷句句称赞,认为无字不佳。当张率表示“这其实是我的作品”之后,虞讷很惭愧,灰溜溜地离开了。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分類: 11.人物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