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略哥
經由 在 11月 29, 2016
(|)
127 閱讀
(2016-11-29 韜略哥 財經韜略)
格力又停牌了,這次不是公司業務層面的原因,而是市場方面的因素:
原本格力收購銀隆產生巨大分歧之後,很多人對格力短期走勢持比較負面的預期,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格力竟然走出了一段波瀾壯闊的路程。深交所看到這種情況或許也有些疑惑,因為除了去年股災7月2日到7月8日,格力成交量有過連續的放大以外,還不曾出現短短兩周換手率超過32%的情況。
格力電器近期走勢
格力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外部來說,我們能聯想到的是最近格力的人士任命變動。珠海國資委指派70後“小鮮肉”周樂偉擔任格力集團黨委委員、書記、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此舉等於把前1961年出生的孟祥凱和1954年出生的董明珠在格力集團的職務一肩挑起。可以說這是珠海國資委對格力集團及格力電器話語權的進一步提升。
這場人事變動其實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為董明珠儘管因為一段視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實際上即使沒有這段爭議的視頻,按照董明珠的年齡也應該要卸任格力集團層面的領導職務,不過當時外界普遍預期集團黨委書記孟祥凱可能會接替董明珠的董事長職務,但是22日一紙辭職信宣告這一計畫的落空。然後就出現,周樂偉空降格力,成為集團層面的黨政一把手。目前周樂偉的職位和朱江波時期朱老總的職務極為相似。這樣格力集團事實上成了周樂偉和董明珠這一新老CP帶隊。
儘管格力集團的人士變動有些曲折,但格力電器在業務層面受到的影響有限,董明珠也還在坐鎮格力電器,所以格力股價長期異動應該和人士變動關係不大。
那麼問題來了誰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夠撬動千億級別的電器航母格力呢?
韜略哥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力量在湧動,有主有從。
主力軍或許是以險資為代表的舉牌大軍。目前儘管格力層面沒有給出確切的消息,但是以下因素大概率表明險資在使出洪荒之力:
1、我國險資舉牌歷來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著急,很少細水長流以一種比較細膩的手法吸貨。這麼做的目的如果從儘量降低持股成本的角度顯然不利,但是短期抬升股價的效果顯著;當然如果實在錢多,又想要票子,那就不在乎幾十個點的價差,有錢任性嘛!
2、在資產輪動的大背景下,尤其樓市受到抑制,債市也出現狀況,投資國外市場也不是很順暢的前提下,格力這種高分紅、高股息的好票就顯得格外耀眼(用董明珠的話說就是有哪家上市公司像格力一樣給大家這麼多分紅的?)這還不算格力股價性價比高,市盈率低,將來有望帶來豐厚的資本利得(股價上漲的價差)。
3、另外還有一點比較有爭議,有的投資機構認為和萬科一樣格力股權結構分散,險資很可能為了控制格力而出手下注。對這一點意見韜略哥有所保留。韜略哥認為以目前的股權結構,想控股格力還是比較困難的。
格力目前的股權結構
格力集團目前持股18.22%,二股東京海擔保是格力經銷商成立,忠誠度是比較高的,長期是格力集團的一致行動人,他們的持股為8.91%;國家隊目前一共持股4.25%,假設他們不攙和這些糾紛,而且國家隊某種意義上和珠海國資委也是親戚;再加上董明珠等高管的股份一共能占到格力電器的三分之一股份了。顯然這和萬科的持股結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因此野蠻人如果買入了格力那麼更多的可能也是為了財務投資。不過如果險資謀求進入董事會持股超過5%或者以上,同時聯合小股東以此對格力未來的發展和分紅提出進一步的要求,這可就不是做不到了。從格力內部高管不斷增持以及銀龍收購案的“副牌”增強管理層的控制權也能看出董明珠和格力也在積極的應對野蠻人可能的行動!
說完主力,我們在講講跟著主力來的從屬部隊。我們知道深港通馬上就要來了,國內有些先知先覺的大資金已經在佈局深港通真正會受益的板塊,尤其A股獨佔性的白酒、中藥等等。在家電領域來說,香港市場也稀罕格力這等低市盈率、高股息的優質藍籌。
按照聰明的外資的投資風格和偏好來說,格力未來應該會吸引很多南水,那麼提前做好準備顯然很明智。不過有想買的就有想賣的,散戶無疑成為“跟風”但是出貨的主力軍。
如果我們把視角跳出格力這一個點,再放大一點就可以看到,A股家電三劍客中的另外兩位,美的和青島海爾也出現了和格力類似的股價走勢。
美的集團股價走勢
青島海爾股價走勢
我們之前在談論格力時提到,險資可能有控股格力的意圖,儘管可能性不大,對於美的和海爾來說,險資的意圖或許更加純粹,就是為了財務投資,在資產荒下做出的抉擇。韜略哥這麼說的原因,我們看一下股權結構就明白了。
對於美的集團來說,其三季報顯示十大股東如下:
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國泰君安,高瓴資本,還有國家隊以外,都是美的的相關方,這持股比例,野蠻人幾乎是不可能撼動的。所以乖乖的做一個財務投資者還比較現實。
青島海爾的情況和美的類似,股權也是比較穩固的,海爾系佔據了超過40%的股份。
說道海爾這裏多說一句。一直以來大家都有一種印象,格力專業做空調,美的走多元化路線似乎都很成功,而當年的白電之王海爾似乎就……
但其實如果大家留意過的話就會發現好像不曾有媒體像看空聯想一樣唱衰海爾,這是為何呢?其實海爾的業務是全球化的,在國內的只是一部分,海爾早年間把大量的經歷投放到歐美市場,所以分散了國內的一部分精力。目前從海爾的戰略來看有加速提高國內佈局的意圖。
另外韜略哥在提供海爾的一些數據供大家更全面的參考。青島海爾目前在A股的市值670億(格力和美的的三分之一左右。);港股海爾電器目前的市值是350億;海爾集團層面2015年年度的收入為1887億(線上收入1557億),淨利潤為180億,沒看錯哦,這是海爾集團整體的成績。180億如果按照美的集團的估值計算那可能接近3000億了。
如果我們把目光再放寬一點,不局限於白電三巨頭,那麼近來老闆電器、小天鵝(美的集團控股)、惠而浦、美菱電器等等優質家電股都走出了不錯的行情,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深港通來了之後,在外來和尚偏好價值的風潮下,家電等優質消費板塊或許會脫穎而出,走出獨立行情。
當然,如果從更大的邏輯來說,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消費不斷優化,未來的發展有望更多的轉向內需,那麼有著核心競爭力優勢的消費領域優秀公司們或許會走出長牛,無論是結構性行情還是趨勢性行情。
最後韜略哥想說,有時候投資比拼的不是技巧、不是能力、甚至不是眼光,而是耐性,就像釣魚一樣,如果你沉得住氣,能夠做到不動如山,心如止水,那麼獲取最大收益的可能性也許要提高很多。
分類: 6.行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