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網誌)
經由 在 12月 4, 2016
(|)
117 閱讀
(2016-12-01 李小加)
今年的12月5日註定將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們翹首以盼的深港通在那天就要開通了!如果說兩年前開啟的滬港通是香港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的1.0版本,為我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那麼今日的深港通將引領我們進入互聯互通2.0時代。香港交易所通過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共同搭建起一個總市值70萬億人民幣的龐大市場,為內地和海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我衷心感謝各位同仁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因為你們的辛勤努力,我們的互聯互通機制才能不斷完善和壯大,邁入2.0時代。
與兩年前開啟的互聯互通1.0 時代相比,互聯互通2.0時代有哪些優化和升級之處?
第一,交易機制更加便利:總額度限制取消免除了機構投資者的後顧之憂,將鼓勵更多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滬港通和深港通。我們去年推出的特別獨立戶口(SPSA)服務,允許投資者在賣盤執行後才將賣出的股票轉移到經紀商進行交收,大大降低了海外機構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A股交收過程中的對手方風險,更加方便基金公司的參與。
第二,投資者准入不斷擴大:滬港通剛剛推出時,內地基金公司和保險資金還不能使用這一投資渠道。在過去兩年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自2015年開始,內地基金公司獲准使用港股通,如今它們已經成為港股通投資者的重要一員;保險資金也在今年獲准參與港股通,香港交易所一直與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和主要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許多內地保險公司都對港股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些進步顯示了內地監管機構對滬港通作為內地資金海外資產配置重要渠道的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機構投資者會選用港股通作為海外投資的渠道。
第三,投資標的擴容:深港通下的深股通將為海外投資者開放一個全新的市場——深圳股票市場,作為中國的創新之都,深圳聚集了很多高成長的創新企業,深股通涵蓋的大約880隻深圳市場的股票,將與滬股通投資標的形成良好互補。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蓋約417隻港股,比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隻小盤股(包括恒生小盤股指數成份股及深市A股對應的H股)。投資標的的擴容,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內地投資者資產配置國際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巨大,因此,我們對於港股通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北上深股通的投資標的擴容較南下港股通更加明顯,南下標的擴容帶來的增量有限。深港通與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分別連通內地兩大不同的交易所,是兩條平行的通道,並不能互通,自滬港通下港股通渠道買入的港股必須經原路賣出,不能經由深港通賣出。因此,我們預計深港通開通初期,南下的港股通不會迎來很大的增量,短期內可能會遠少於北上深股通和來自上海的港股通增量。
第四, 未來將會納入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除了現有的股票,互聯互通機制還將把ETF納入投資標的。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股票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例如他們可能希望投資美國的生物科技股、中東的能源股、德國的製造業股票、南美的礦業股、澳洲的農業股等品種。目前,香港的股票市場還不可能吸引所有的海外公司都來香港上市,但是我們的「貨架」上有來自世界各國的ETF產品,南下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ETF來投資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股票。
當然,由於兩地現有市場結構、銀行間資金清算和交易假期安排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互聯互通要納入ETF面臨諸多挑戰,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但因為其戰略意義非凡,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爭取盡早納入ETF。
互聯互通2.0時代意味著什麼?
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坐在家裡投世界。互聯互通意味著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本地券商、按自己的交易習慣投資海外市場,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坐在香港投中國。互聯互通意味著他們可以坐在家裡按照國際慣例、透過國際券商投資內地市場,分享更多中國經濟成長的機遇。
滬港通和深港通的交易模式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換取了最大的市場成效。兩地市場存在巨大差異,而這種差異短期之內不可能消除。滬港通和深港通採用了「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這樣投資者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但同時遵循對方市場的一些特殊規則。在互聯互通的過程中,投資者、業界和監管機構都就對方市場的運作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接觸和認識,雙方市場在互動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毫無疑問,這將推動兩地市場的共同變革和進步。同時,滬深港三地市場因為投資者群體、交易和結算體系等的差異,市場運行的差異會在較長時期記憶體在,這恰恰賦予了廣大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充分運用他們的智慧,進行更為多樣化的投資。
對於香港而言,互聯互通2.0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來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香港始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多年前,香港把握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為內地企業籌集資金,並成功轉型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20年後的今天,互聯互通的不斷延伸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讓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投資更廣闊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內地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香港邁出海外投資第一步,令香港市場的財富管理功能將會更加強化。不難預見,香港市場的籌資能力和發展條件也會因此而提升。
換句話說,過去是中國的「貨」在香港,世界的錢來香港買中國的「貨」。互聯互通時代將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今後世界的錢到了香港,經過香港這一跳板買國內的「貨」,然後中國老百姓的錢到香港買世界的「貨」。這意味著香港將來的作用和任務,就是把世界的「貨」帶到香港來,讓中國人在家裡投世界。香港將從中國的集資中心,發展成為中國的國民財富國際配置中心,國內外的資金和金融產品都將因此匯聚在香港,這樣香港就不可能邊緣化。
互聯互通是權宜之計,還是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市場機制?
互聯互通最大的生命力在於,它解決了一對似乎不可能解決的矛盾:既要交易便利,又要風險可控。
由於互聯互通機制採用本地市場原則,投資者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很方便,如同交易本地市場的股票一樣自由。但是,結算交收的閉環設計,可以保證買賣對方市場股票的資金最後都原路返回,而不會以其他資產形式留存在對方市場,巧妙地實現了風險的全面監控,贏得了監管機構的信任。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在中國資本項下完全開放以後,監管機構不再管控資金流動的風險,互聯互通機制會不會馬上失去生命力?
即便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市場仍然是由具有不同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的投資者構成的。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投資者,大致都可以分為三種,我把他們分別比喻作研究生、大學生和中學生:有能力、有資源、有渠道、有意願並早已自行投資海外的好比「研究生」;無論是否開放都對境外市場不感興趣的投資者好比「中學生」;而比「中學生」有較多資金、投資經驗、有需要將一部分資產配置在海外、卻不敢直接投資海外市場的則好比「大學生」。
互聯互通就像是一所大學,一些「大學生」 將畢業成為「研究生」,但又有一部分「中學生」會成長為「大學生」,而滬港通與深港通正好為這些「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境外投資渠道。儘管中國資本市場會越來越開放,但不同市場的交易制度和文化的巨大差異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失,因此針對大學生群體而設立的互聯互通機制將長期存在,並為更多中國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的解決方案。
在互聯互通2.0時代之後還有哪些發展目標?
在互聯互通2.0時代,我們的「股票通」戰略在二級市場層面已基本完成佈局。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優化「股票通」,並按照既定規劃將這一模式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例如ETF、新股、商品、債券等等。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一起書寫互聯互通新篇章、迎來互聯互通3.0、4.0、5.0時代!
*與我們分享您對《李小加網誌》的看法,請電郵至:ceo@hkex.com.hk。您發送的郵件我們一定會細讀,惟我們收到的郵件眾多,集團行政總裁未必能親自逐一回覆。您如對香港交易所、其產品或服務有所查詢或意見,請與我們各有關部門直接聯繫。謝謝!
講左甘耐,終於開通~
稻穗小編
明天未必升@@"
derrick ng
明天大跌機會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