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大機會輪到舊經濟股發威,估值地板價和改革漸見成效是兩大功臣,在南下資金推動下,有望重拾昔日光輝。過去數年,新經濟股成為資金寵兒,傳統經濟股跌到一仆一碌,主因受累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及金融壞帳上升及產能過剩,銀行股、煤炭、銅鐵鋼等資源股估值紛紛跌穿PB(市帳率)1倍,去年底開始,資源股由低位大幅反彈,筆者估計,在息口向上的憧憬下,今年應輪到內銀股發威,首選工商銀行(1398)。
同時,石化巨擎中石化(386)出售資產引發市場對其重新估值,亦看高一線。 內地上月曾出現債券「蘿蔔章」的違約驚魂,引致債息上升債價急跌,銀行間利率上揚,一度令市場擔心出現流動性危機,惟監管機構果斷出手制止了事件漫延,事件對中港股市影響短暫。
值得留意的是,大型銀行擁有較多存款,受惠拆息上升,淨息差有望上升,而債息上升,則能增加銀行的資產回報率,同樣對盈利有正面作用。 工行中石化 攻守兼備 內銀股過去幾年表現呆滯,行業2016年整體PE(市盈率)及PB僅為5.4倍及0.76倍,可算平通街。近月內地公布的經濟數據持續向好,顯示觸底的機會很高,盡管是呈L型走勢,惟在低位整固後,銀行資產質素向下的趨勢止跌,令盈利增速加大的確定性較大,作為內地最大型銀行的工商銀行,目前PE僅5.1倍,PB則為0.79倍,息率達5.8厘,點秤都攻守兼備。
另一隻舊經濟股「大隻佬」中石化,去年底出售管道資產作價高於預期,引發市場對其資產的重新估值。與此同時,中石化管理層正淮備分拆零售業務上市,顯示集團的改革決心。 市場普遍預期,中石化去年盈利料增15%至372.5億元人民幣,今年盈利則有望上升20%至446.8億元人民幣,由於公司擁有強勁現金流,預期未來數年可保持派發逾3厘的股息。
與工行一樣,中石化的PB不足一倍,預計2016年PB只有0.86倍,兩隻國企行業龍頭大平賣,識於微時分段低吸,博PB重上1倍,回報已逾10%。當深港通威力開始發酵,建設銀行(939)在亳無徵兆之下,股價兩日急升10%,可見北水的強勁威力,同是國企龍頭的工行和中石化,絕對有機會成為北水下一浪的掃貨目標。
李家謙
證監會持牌人,未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