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罡霆
經由 在 2月 3, 2017
(|)
156 閱讀
文化是一個很複雜的詞語。如果只能以一句話總結,文化就是一群人生活中的各種內容。
很多學者的評論,提及過現今香港社會發生的很多問題,原因在於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對於中國文化認識的缺乏。在香港,學校奉行的是知識教育,考試定輸贏的制度。在這種教育制度下,文化教育明顯地缺失,這是全球化、競爭性社會的缺憾,亦是大勢所趨,也是難以改變的事實,所以這話題不是本編文章重點,本文更不是期望理想化地將文化教育取締知識教育及考試制度。本文是要道出一項事實,香港年青人真正的文化教育,不在學校裡的「教育」系統中,而是在日常生活裡的「文化」系統中。
香港於回歸前沿用至今的精英制之教育方式下,一直以來只有精英能晉身到高等教育以致日後能得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每年就會產生一批又一批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先提供一些數字,回歸以來,參考JUPAS大學聯招的數字,大學每年就只有一萬多的資助學額,然而香港每年卻有好幾萬的考生,結果每年大約有80%以上的年青人成為失敗者(近年這比率有所改善只因該年份出生人口有所下降)。更不幸的事實是,近年就算努力上到大學,亦並非每一人都能得到理想的學科及理想的職業,當中又再出現一批失敗者。每年好幾萬的失敗者,回歸20年來就積存了100多萬人,研究這批失敗者狀況,就是本文的重點了。
這100多萬失敗者,佔了香港年青人的大多數,但他們成為失敗者的轉捩點,並非在畢業時才發生,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已經存在。簡單的例如,先天的讀書背書考試不夠聰明、活潑的孩子不喜歡在讀書用功、性格外向喜歡運動多於讀書、家庭環境資源限制等等。一次又一次不能名列前矛、被長輩比較及批評、甚至低分、不合格,包尾等等,慢慢就失去了在學校學習的興趣,成為了一批在學校中無所事事的學生,這就顯得在學校教育就算投入再多於教育文化等人文學科,對於這100多萬人而言,他們就是不會及不想去吸收,甚至更加叛逆地對抗。
雖然這100多萬人在傳統教育制度下是失敗者,人性的使然卻驅使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中尋找「成功」,例如90年代香港年青人喜歡追捧明星偶像音樂、00年代年青人追捧動畫漫畫遊戲電影及重視朋輩關係「稱兄道弟」、近一代的年青人喜歡追捧網路紅人、喜歡時刻利用手機在社交網絡貼文貼相片炫耀想成為討論焦點等等。
根據《2015年互聯網、社群及移動媒體報告:環球數碼統計數字綱要》及《香港青年協會-青年與資訊網絡科技意見調查:青年使用智能手機情況》,顯示如今年香港人日常生活中平均有數小時以上的利用手機時間,而我說的這100多萬「年青失敗者」相信更是全天侯24小時機不離手的程度。當中最多使用的包括是社交網絡、通訊軟件、手機遊戲此三大範疇。正如我本文第一句話所說「文化就是一群人生活中的各種內容」,如今香港年青人的文化,就是從社交網絡、通訊軟件、手機遊戲當中的內容所組成。正如教育制度難以改變一樣,這亦是大勢所趨,也是難以改變的事實。
要讓年青人了解中國文化,以上一千多字已說明了固然並非教育手段,既然文化不能教育,倒不如回歸基本步,文化其實是滲透的。例如香港90年代明星偶像音樂,向年青人滲透了一系列的思想,例如00年代動畫漫畫遊戲電影滲透了他國文化及意識形態,例如現今網路紅人及社交媒體滲透了他們的社會論點。在現今全球化社會特別是香港這國際城市,以上這些滲透情況既是不能阻擋亦是阻止不了的。所以讓中國文化有效達至多數年青人階層之中,必須脫離教育方式或傳統手段,我們必須更有效地將我國文化有更好的包裝、更多創新及更具娛樂性,以及利用更多元化的平台及工具,才可以在這競爭性的社會之中爭取到更多目光。
例如可以問一問香港人對於中國歷代文化那一項印像最深,多數30歲以上的人都會回答是「清朝」,這是因為幾十年來電視台不斷不斷的制作,全部都是「清朝」。但對於以上所說的年青人呢,回答的一定不是「清朝」,因為他們從來不看香港電視台的電視劇。這些年青人會回答是「三國」,因為以三國背景及人物為題材的遊戲十分多。
正如1949年我國立國的根本,基層人民是十分重要的要素。如今香港年青一代,特別是我以上所說的這100多萬年青人他們並不是社會精英,正正就是基層人民。在他們以手機為生活的方式中,社交網絡這正是兩軍相爭的一塊,中國文化與他國文化及次文化不斷相爭,但種種積像顯示中國文化暫時在這一塊的確處於劣勢。兩軍相爭,《孫子兵法》軍爭編的論述中,提及到迂迴、地利等重要性。既然在社交網絡這一塊兩軍相爭不下,應該是時候關注另一塊手機生活的大板塊:手機遊戲,在這新板塊盡快深入了解及進軍。《孫子兵法》虛實編「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必須在手機遊戲或未來任何的新板塊中先發制人,才是最理想的文化教育手段。
朱罡霆
香港資深遊戲創作人
城市智庫成員
稻穗小編
從網路紅人、社交媒體及網絡遊戲滲透社會論點,這是一個思路~稻 穗就是想另起一個社交平台,試圖闢多一個渠道影響年輕人。
孫瀚斌
香港年輕人的教育問題,一個切入點是學校環境問題,現在好多好學 校都是基督教學校或天主教學校。以前香港富豪返內地起學校,現在 可以返香港起多些學校,一來香港學校確實仲唔夠,二來多些競爭, 多些非教會好學校出現,有更多選擇俾香港家長...閱覽更多
楊清清
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或地區是可悲的,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香港應 該更重視中國歷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