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3月 28, 2017
(|)
138 閱讀
(2017-03-28 金融八卦女)
的確現在有很多關於銀行效益差、已經連續三年裁員的報導,身邊一些銀行的朋友也叫苦不迭。對於這些我們今天不予評價,只是想通過一線職員對銀行這幾年變化的深切感受,來看銀行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想要繼續吃銀行這碗飯的話,應該怎麼辦?
金融八卦女純原創計畫正式啟動,每日陪你度過,帶給你更有料、更有趣、更值錢、更有態度的原創內容。
文:金融八卦女主創、曾任職某四大行
最近幾年,網路上關於銀行業的報導層出不窮。或許是為了產出讀者更喜聞樂見的內容,媒體往往喜歡引用大量的數據來論證一個奪人眼球的論點:銀行金飯碗已徹底砸碎!通常,這一類文章結合現實,有理有據,完全符合主流的價值觀,讓人信服。
可說來說去,吃瓜群眾最關心的,最後還是逃不開錢這個字。談錢不傷感情,簡單粗暴有效,媒體已經牢牢抓住了讀者的心理。可我認為,不看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地談論錢,就是耍流氓。
今天提筆寫這一篇文章,並不是要反駁媒體的觀點,而是站在一個圈內人的角度,真實記錄下廣大一線職員對這幾年變化的深切感受。
不吹不黑,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階段解讀銀行,只為透過現象看本質。
Chapter One:原因篇
銀行,本質是一家經營性企業,那它的目標肯定是要盈利的,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近年來,銀行利潤增速放緩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銀行受到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表現疲軟;另一方面,社會環境在“互聯網+”時代的衝擊下,許多事物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受此影響,銀行依靠過去的傳統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要發展,那就要創新,這一口號也符合國家提出的戰略要求,於是就被管理層提上了議事日程。
可是,如何創新發展呢?
領導的傳統經營理念,概括起來就四個字:開源節流。簡簡單單,卻內涵深厚。
過去銀行都是靠息差吃飯,說白了就是2%的利率收錢進來,4%的利率放錢出去,銀行形成合法的資金池,通過市場間的轉手,實現資源的錯配。光靠著息差收入,銀行就賺得盆滿缽滿。可是,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漸成熟和以互聯網金融理財比如宜信財富的宜人貸為代表的出現,廣大群眾的理財意識被徹底喚醒了,理財方式也隨之改變,從而導致銀行已不再是老百姓的最優選擇。
如何化解困局?
開源。
在保持現有業務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於是,就有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那什麼是中間業務?
對於廣大一線職員來說,行裏領導每月下發的大大小小指標就是中間業務;對於廣大老百姓來說,每次去銀行時銀行職員強烈推薦的各種各樣產品就是中間業務。
大到信用貸款、基金、黃金、保險,小到手機銀行、信用卡、帳單分期,只要存在銀行謀利的空間,就能夠產生利潤。
說完了開源,那就繼續討論節流。
中國人的省錢觀念是出了名的源遠流長。對於領導來說,在傳統業務往線上遷移的背景下,節省成本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控制人工成本和場地費用。於是就有了新聞報導裏常提到的,銀行放緩擴張規模,縮減人員招聘數量,控制網點數量。之所以這樣做,既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潮流理念,也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Chapter Two:過程篇
管理者有了目標,那下麵的員工就得實際行動啊!而這一過程往往是最為痛苦的。
銀行體系就如同金字塔一般,所有壓力從塔尖一級一級往下傳導擴散,最終重重地壓在了每一位一線職工身上。對於領導而言,這一場變革創新是新形式下的轉型升級;而對於廣大一線職工來說,這一場變革創新意味著活還在、人少了、指標卻更重了。
一場變革往往是艱難多變的。
剛開始,行裏啟動了一項“減高增低”計畫,減少高櫃(現金區)人員,增加低櫃(理財區)人員,目標就是將有限的人員從不賺錢的現金業務中剝離,投入到賺錢的行銷業務中,實現同等人員產出效益最大化。
短短幾個月之後,計畫就發生了改變,改革的步伐又進一步加快了。行裏的計畫改為“減高”計畫,減少高櫃(現金區)人員的方案不變,但多餘的人員不再新開櫃面,轉而負責協助客戶通過自助機器完成業務和日常的外出行銷。
這是什麼一個概念呢?
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龐大的一線操作工已經不符合新形式下企業的發展方向,使用的成本、服務的效率、風險的防範等等方面,人工已經落後於機器了。為了替代人工的不足,行裏加大了對於智能機具的投放力度,大力推進自助機具的使用率,並設置了離櫃業務的考核指標來督促監督一線的執行情況,力爭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讓客戶適應這一變化,培養客戶自助習慣,主動享受更便捷的服務體驗,從而減輕對於人工的依賴程度。
從戰略層面來看,方向是對的,順勢還可以淘汰掉一部分低端的客戶。
一線網點,常常會有人臨櫃取款2萬元以下整百現金,新形勢下,這一類業務在內部不成文的規定中是不能通過櫃面辦理的,必須通過自助機具完成。然而,也常有客戶不買賬,打電話投訴,導致網點夾在上級行和客戶之間兩面為難。
也有遇到那些老眼昏花的、雙手殘疾的客戶前來辦理類似業務的,又該怎麼辦?一至兩個現金櫃,勢必是等候許久。如果再遇到這樣不成文的規定,相信你能夠體會他們的感受。但這裏我並不是想強調櫃面的重要性,只是更多地希望從人文角度去關心那些人,而不是一味去強調那些冷冰冰的指標。銀行的大門或許是為富人開的,但我相信每一個銀行人都應該保持做人的底線。
偏題了,趕緊打住,還是言歸正傳。
說完了的節流,再談談開源。
正如剛才所說,多餘的人員可以輔助客戶使用自助機具,但對銀行本身而言,並未產生更多實質的經濟效益。所以,一段時間後,行裏改革的步伐又前進了一步,鼓勵職員更多的走出去,而不是過去的迎進來。
為了推廣某項產品,為了完成某項指標,為了迎合上級領導的意思,多餘的人要麼安排在網點電話行銷,要麼安排到市場上跑業務,一切出發點都是以行銷為主,行動上更加aggressive,最終是為了提升網點中收。
想起了去年某網點負責人私下大吐苦水:以後銀行和新華保險公司越來越像了,我們都是業務員了。只不過人家只管賣保險,而我們還要負責基金、黃金、信用卡……
一線網點,未來的發展模式就是一家金融便利店,而裏面的職員無非就是店長、促銷員、收銀員這些角色,大家各司其職,滿足來往客戶以及周邊居民的日常金融需求,最終實現營業利潤的最大化。
Chapter Three:結果篇
去年,總行有些部門缺人,便提出了社會招聘的需求,領導給出的答復是:實行“減高”計畫後,行裏本就多出那麼多人。既然人員有剩餘,為什麼還要再去招人增加成本呢?
最後被領導給否決了。
在混這一行之前,就有過來人曾經說過,銀行指標是永遠也完不成的。這幾年市場的大環境不好,銀行也受此影響,但分配下來的指標卻從未減少。考慮到增長的指標和平緩爬坡的收入線,有人不堪重壓選擇了離職,有人考慮了性價比後選擇跳到其他銀行,離開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留下。
或許,已是抽不出身了。
關於以後的路,行裏的領導都已經為大家想好了。當然不會只靠辭退職工,而是培養轉型行銷崗。未來的銀行網點還會保留一定數量的櫃面人員(社區網點除外),這是必須的,但這一工作將會是更苦更累更沒錢的dirty work。你若想賺錢,則必須為銀行創造收入,這碗飯你必須自己去掙!
這個市場很大,也很殘酷。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或者不想面對未來的轉型,或許大浪淘沙之前趁早離開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你選擇了留下,那就請你抓緊時間準備起來,從現在開始積累一定的資源,為以後打下基礎、鋪好後路。
請抓牢你手中的飯碗,因為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分類: 6A.金融業
孫瀚斌
圍觀
孫瀚斌
另一個角度睇中國銀行業,幾好
水木然
好文章,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