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壇狙擊師
經由 在 4月 10, 2017
(|)
207 閱讀
(2017.4.10 英國《金融時報》 )
中國的所謂「壞銀行」正把另類貸款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原本只是壞賬管理公司的這些實體已跨入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之列,而目前中國大型國有銀行的利潤率正在受壓。
中國四大直屬中央的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於1999年,使命是接手銀行的「有毒」資產,過去5年里它們的資產規模迅猛增長。
從2012年到2016年,信達資產管理公司(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的資產規模增長了360%,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合1600億美元)。在此期間,該公司以87億美元收購了一家香港銀行,並獲得了證券經紀、保險、信託、租賃等多項金融業務牌照。信達近日剛發佈業績。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包括信達、華融(Huarong)、長城(Great Wall)和東方(Orient),它們一直是中國首要的不良貸款買家,但它們也從近年的低利率中獲利——它們低息借入資金,然後以高得多的利息貸給企業,用於重組問題貸款。
據分析師們表示,以華融為例,其過去借入資金的利率平均為3%,而從這些資金得到的回報率卻達到了7%至10%。
與此同時,中國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的貸款盈利能力在過去3年里下降,原因是利率降低,而吸納儲蓄的競爭迫使它們支付較高的儲蓄利率。
「如果你聽聽(這些資產管理公司)都在說些什麼,(你就知道)它們真正的業務模式是另類貸款……它們大概是中國最成功的另類貸款機構。」奧緯咨詢(Oliver Wyman)合伙人盛海諾(Cliff Sheng)說道,「銀行不夠靈活,填補不了那個缺口。」
所謂另類貸款,是由受監管較少、未獲得銀行執照的機構所發放的貸款。這種貸款模式如今在中國蓬勃發展,往往能滿足那些被正規銀行體系所忽視的民營企業的旺盛資金需求。
網貸平台(P2P lender)在投資者資金與企業之間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企業願意支付更高利率以獲取貸款,而這些貸款風險也更大。然而,已經有一些網貸平台捲入了中國若干起最大的金融醜聞。
資產管理公司把這項業務稱作「重組類不良資產」,因為資金被用於為相關企業的問題銀行貸款再融資。資產管理公司往往會接管被紓困公司的營運控制權。
信達在2016年大力開展重組類業務,使得該業務的資產比上年增長66%,達到1840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其傳統類不良資產業務(即直接購買不良貸款然後進行處置或清盤)的資產增幅只有上述數字的一半,達到937億元人民幣。
對於2013年在香港上市的信達來說,這種業務模式非常賺錢。2016年該公司淨利潤增長10%,至155億元人民幣。華融在2016年略為放緩了其重組類業務,全年淨利潤增長36%,至230億元人民幣。
2016年中國銀行業利潤與資產管理公司的利潤形成鮮明反差。中國工商銀行(ICBC)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去年其淨利潤僅增長0.4%。去年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淨息差(一項衡量貸款業務盈利能力的指標)全都降至6年來最低水平。
「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是逆週期的,」工銀國際分析師周琴(Grace Zhou)說道,「在銀行業務下滑之時,它們的業務在增長。」
幾十年來,中國國內銀行一直向儲戶支付人為偏低的利息,從而把廉價資金輸送給國有企業。利率自由化對於中國金融體系來說是一個痛苦但又必要的過程,它導致各大銀行的利潤增幅迅速地從兩位數水平降至接近於零。
derrick ng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包括信達、華融(Huarong)、長城(Great Wall)和東方(Orient)最近真很賺錢,亦推動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