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閱讀
昨天中午,风和日丽的北京格外凉爽,我和好友倪局相约来到公主坟,拜见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凯。在倪局的帮助下,我第一次骑上共享单车出行。虽然30年没有骑过单车了,就像学会游泳一样,骑车的本领终身不忘。刚开始上车还有点摇摇晃晃,不过很快就适应了。虽然我们路不熟兜了一个大圈子,但边走边聊,一路上的感觉很惬意。
李凯说,军民融合日本做得最好,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也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典型。2015年,习jin平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军民融合就是一种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国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就提出“全民皆兵军民一体”。紧接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提出“重军民两用”;20世纪60年代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20世纪50-70年代,处于“军民结合”阶段。
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这一时期,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各成体系,虽然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工业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但军队、政府间职能不清,加上国家实行面向国防建设服务的战略,使得国防工业依然独立于民用,还是民用为军用服务,为发展武器装备业服务。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军民一体化”阶段。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为与国民经济相结合,实行了公司制和市场化改革,将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等军工总公司改组为10个集团公司,实行合同制,实现了政企分开、供需分开,从而使中国国防工业走上了“军民兼容”、“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科技工业真正融入到国民经济中,由单一面向国防建设转为面向为工业、科技、经济和国防现代化服务,大力发展民品生产和第三产业。
2006年: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建设国防科技创新新体系。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军民融合”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思路是:国防工业要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国防工业要与民用工业相联系,实现民用与国防科技工业同步发展,形成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这一思想要求对军工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不适应市场机制的军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与关停,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2015年3月12日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月22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jin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李凯告诉我们,军民融合的产业模式就是鼓励军转民,民参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三大意义:1、通过军民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2、解决原有中国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中国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军工产业升级;3、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实现军民两部门合作共赢的目标。
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的军民融合度在30%左右。这标志着中国的军民融合处于由发展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阶段。李凯的介绍让我想到金膜城的战略规划,并向他郑重提出,希望在适当的时候,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局能考虑给金膜城投身国防建设一个合作机会。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分類: 11.人物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