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祖
經由 在 10月 1, 2017
(|)
158 閱讀
(2017.10.1 彭博)
想和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塊兒幹,還是和他對著幹?
這還是問題嗎?但是這個問題卻包含著複雜的含義和不同的反響。重新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最近幾個看似並不關聯的新聞事件事實上卻是相互交織。
第一件是《紐約郵報》上題為《巴菲特10年前與對沖基金對賭贏了100萬美元》的一篇文章。第二條是《華爾街日報》上一篇有關哈佛捐贈基金的報道,標題為《哈佛捐贈基金負責人:8%的回報率讓人失望》。
寫到這兒,你一定聽說過那場「對賭」,尤其是如果你在財富管理行業工作。10年前,相對於對沖基金收費高昂、選股式的主動型投資管理策略,巴菲特對收費低廉、被動管理的指數追蹤型投資方式表示了肯定,他拍下100萬美元來證明自己的看法,而且來者不拒:
這場賭局從2008年1月1日開始,到2017年12月31日結束,打賭的內容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將好於對沖級基金的基金組合,而後者的表現要扣除收費、成本和其他費用。
對沖基金Protege Partners LLC的西德斯(Ted Seides)沒讓這場賭局冷場。儘管還要三個月才到期,但鑑於他落下的不是一丁半點,西德斯已經認輸。正如巴菲特在2017年的致投資者信中所解釋的,在上述10年的時間段內,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包括在下賭時所明確的,將股息再投資的受益)大約是85%,相當於年收益7%。與此同時,西德斯選取的5隻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一隻同期增值了63%,表現第二好的增值28%,其他三隻的回報率都還不到10%。再說一遍,不到10%不是指一年的回報率,是整整10年。
雖然西德斯已經認輸,但他說自己在考慮和巴菲特再賭10年,賭注加倍,他認為自己的獲勝面還很大。雖然剛在巴菲特大學交了100萬美元的學費,他還是不長記性,沒領會巴菲特教授給我們所有人這堂昂貴課程的真諦。
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這場賭局看作是被動跟蹤型投資方式對主動管理型方式的挑戰。華爾街一些大佬總要對自己投資的本事誇誇其談,一場吃飽了撐的競賽也就由此開始。
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這兒。首先,巴菲特本人也是一個主動型投資者,強調搜尋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而他押注的卻是與自己風格迥異的投資方式:追蹤指數。這些年他不止一次對這種被動跟蹤型投資策略表示了讚許。
第二點,正如一些人所描述的,這一場爭論並未圍繞著主動和被動,而是關於收費的低廉與昂貴。
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巴菲特在2005年巴郡公司年會的年度投資者信件中大體上就說到了這一點,這部分內容佔了總計23頁信件的一頁半,但投資者很容易就能讀懂他的想法。
巴菲特在信中講了一個虛構的「到手」(Gotrocks)富豪家族的隱喻,以及他們在管理財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們出高價給自己招募幫手,然後再花錢聘請顧問來管理所有這些幫手。到頭來,「到手」的鴨子飛了,高昂的招聘讓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不禁讓巴菲特思考起了莫須有的「牛頓第四運動定律」:「對投資者來說,動能增加會導致收益減少。」
冒著將我個人信念過度強加給巴菲特隱喻的風險,我將這一隱喻視為對機構投資者、基金會、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和富有家族的一個嚴正警告:你們很可能將太多錢浪費在收費不菲的顧問身上。
過去幾年低成本指數基金的崛起歸功於(或歸咎於,取決於你的工資由誰來付)各種因素:全球金融危機、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還有高頻交易等等,不一而足。
現在,我們可以在這個單子上再加上一個:巴菲特自己。我懷疑,那些在思考低成本指數基金為何如此風行的人可能低估了巴菲特向其追隨者反復發出的、買進低成本指數基金的建議。我自己就低估了這一點。第一家指數基金Bogle’s Folly那股勁就好像在給巴菲特當槍使。
這可不僅僅是巴郡公司的董事長對對沖基金經理的批評,他在2017年該公司的年會上就抨擊過高收費。據彭博社報道,他甚至稱,付給管道工的錢都比付給對沖基金經理的錢更值。
是什麼促使巴菲特賭了這一把。這位全世界第四大富豪肯定不缺錢,也不需要再吹噓自己的投資本事。
我覺得是這樣的:巴菲特希望教給投資和財富管理界簡單而晦澀的一課:那就是成本很要緊。雖然腦瓜不靈的人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那些玩兒金融的聰明腦瓜好像還沒認清,也可能不願認清。巴菲特賭贏了。在這場賭局中,你站哪邊?
derrick ng
巴菲特的投資理很有參考價值,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