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菁
經由 在 1月 14, 2018
(|)
190 閱讀
面對2018年的全球經濟新局,曾在美國國務院及國防部任職近10年,派駐北京、台北的安本標準投資管理新興市場資深經濟學家沃爾夫在「2018天下經濟論壇」指出,2018年全球經濟會穩定復甦。美中不足的是,中美關係緊張升溫。川普認為中國不夠努力處理北韓問題,因此會擴大保護主義。當兩大經濟體有摩擦,其他國家被迫選邊站,結果是全體皆輸。以下是沃爾夫的演講摘要:
回顧2017年,去年是非常好的一年,好幾個資產類別創新高,美國標普500是特別好的一年,每個月總報酬都在成長。
不只金融市場,全球貿易、工業生產、製造業表現,都改善很多。背後是中國需求強勁。去年也是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看到所有OECD國家經濟正成長,其中三分之二的國家經濟成長加速。
事實上,世界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金融危機前,美國的市場需求對很多國家而言是最重要的,許多國家出口商品到美國。但現在推動經濟成長的是中國。特別是亞洲出口已經跟美國脫鉤,中國會直接影響亞洲成長會否強勁。
人工智慧可以延續經濟榮景嗎?
但去年的榮景可延續到今年嗎?中共十九大後,中國政策轉變,過去靠刺激方案撐起亞洲出口,但現在刺激方案退場,問題來了:中國成長放緩,誰來補位?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能夠回到金融危機前、帶動市場需求的角色嗎?
其次是科技因素。科技是推動投資與貿易很重要的因素。
從貿易的角度,去年看到半導體需求翻倍,半導體業中的晶片價格也翻倍。我們要問,這是結構性轉變嗎?是肇因於人工智慧、數位貨幣的關係,才導致需求如此強勁?
中國的科技投資正在長足成長,無論是申請專利數量或國際專利排名,中國都有明顯進展。因此,美國總統從歐巴馬到川普,都在研究中國科技崛起帶來的影響。
「創新」變貴,智慧財產權大戰開打
科技發展也帶來一個問題。創新愈來愈昂貴,公司要投入的研發經費,不斷升高,創新對提升生產力的貢獻,則愈來愈低。結果,創新帶來的好處,集中在少數國家或幾家公司手上,形成「贏者全拿」的局面。
於是,當中國公司要去買美國公司,美國會擋下來;同時,美國也著手調查中國偷竊智慧財產權的議題。
2018全球經濟最大不確性因素:中美關係
2018年最大的不確定性,仍是中美關係。
美國走上保護主義,特別是針對中美貿易。主因是,美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相對平衡,美國會從其他國家進口,但出口很多服務。
中國不一樣。過去10年,中國成為很多產品最終裝配的地方,因此,美國大量產品自中國進口,但中國保護國內服務業,並扶植中國物流和軟體服務出口,導致美國的服務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在中國踢到鐵板,才會把中國視為眼中釘。
北韓問題,美國在看中國表現
另一個影響中美關係的是北韓問題。川普第一年,沒有太多破壞性舉動,因為川普認為北韓是優先事項,而美國仰賴中國協助處理北韓問題。
但從貿易數據看到,北韓依然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從汽車、食品到各類製造業產品。這突顯中國與北韓關係依舊強健。這讓川普政府認為,中國處理北韓問題,努力不夠。
我們認為,今年美國會祭出更強的保護主義。聯準會會升息、中美科技競爭關係升溫。兩大經濟體有摩擦,對全球經濟不利,對亞洲尤其不利。
當中美競爭升高,很多國家被迫在兩國選邊站,結局是全體皆輸。
2018年經濟會持續成長,但貿易、科技、政治三大因素,會影響成長能不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