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飯泥
經由 在 1月 22, 2018
(|)
168 閱讀
(本文節選自《帶你讀<巴菲特的投資組合>》01期,作者:小牛)
前言:《巴菲特的投資組合》是由(美)哈格斯特朗編寫,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一本書籍。羅伯特·哈格斯特朗是萊格·梅森集中資產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著有《沃倫·巴菲特之路》和《從牛頓、達爾文到巴菲特:投資的格柵理論》。
選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想在《巴菲特投資聖經》那本書的基礎上,帶大家更深入的瞭解巴菲特其人、其思想和投資理念。本書的內容較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或金融基礎的讀者,我將儘量還原大師經典,根據自身的理解合理編排內容,使讀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初學者亦可從中學習股神巴菲特的成功範式,以更快找到通往成功投資之路的捷徑。
———————————————————————————————————
巴菲特曾在多個公開場合,支持投資者買入指數型基金,而且直指主動管理的弊端,就是交易成本昂貴,導致長期業績跑不贏市場平均。
我現在想拋出一個問題就是,巴菲特本身作為長期跑贏市場的大神,並且極力主張集中投資於長期穩定盈利的優秀企業,這難道不算是一種主動管理嗎?看完這本書的第一章,我的思路就變得格外清晰了。
1. 主動管理
主動管理,書中描述為“活躍的有價證券管理”,為了獲得突出的業績,他們不停地買入大量普通股,以謀求超額收益。
可以這樣認為,購買主動管理基金的客戶,其本身也是希望獲取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的,否則他們就去購買指數基金了。而主動管理基金的基金經理,為了能夠讓客戶滿意(不滿意就跑去買別的主動管理基金了),突出自己的投資業績,於是試圖預測未來3-6個月的市場趨勢,不斷更換投資組合,希望能從預測中獲利。
然而不幸的是,在77年-97年的20年裡,能夠打敗標普500指數的主動基金比例,從50%下降到了25%。而97年以來的情況則更糟,有90%的主動基金業績低於市場表現,平均比標普500指數低14%,這就意味著只有不到10%的主動基金跑贏市場平均。
A股市場能夠跑贏市場平均的比例,要比上面這組數字高很多,據測算以5年為週期的話,大概有30%左右跑贏大盤,具體視不同年份而不同。但這並不代表我國的機構投資水準比美國高,而是A股波動大、市場有效性較低、投資者結構以散戶為主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投資機構想要獲取超額收益這件事的難度並沒有像美國那麼大。
2、 被動管理
而被動管理,即指數投資,採取的是購買並持有某個市場指數的被動投資。以標普500指數基金為例,它收集並持有各種各樣的普通股並創造性地將投資組合設計得貼近標準普爾500這一基準價格指數,然後長期持有以獲得接近標普500指數的收益。
大家知道,目前在美國市場,被動管理基金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已然成為了一種主流的投資理念。
指數投資是不會比一般市場差,但其業績也不會太好。即使是最優秀的指數基金,也僅以微弱的優勢好於大眾市場收益。畢竟指數基金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盡可能的擬合市場指數,而一只好的指數基金的評判標準,正是它的高擬合度。
3、兩者擇其一
那麼巴菲特是如何看待主動與被動之爭的呢?如果非要讓他在二者之間擇其一的話,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指數基金。他還特意強調“對那些不能容忍風險或者對企業經濟知之甚少卻仍想參予普通股長期投資的人來說,尤其應如此”。
巴菲特用他那獨特的語言風格說道:
“通過定期地投資於指數基金,那些門外漢投資者可以獲得超過多數專業投資大師的業績。”
通過前面對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的瞭解,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一個事實:90%的主動管理基金都跑輸市場,而指數基金只能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這時,真正聰明的投資者提出了一項挑戰:我是否對平均回報滿意?我能否做的更好?
4、更好的出路
優秀的人一定不甘於平庸;反過來,沒有超越市場平均的表現,也就體現不出他們的優秀。
年輕的巴菲特,在想要成為股神之路上,不斷的在內心中呐喊:“有沒有更好的出路”?
當然有。事物不光有正反,顏色不只有黑白。聰明的人不會反復糾結於兩者之間而無法權衡,事實上巴菲特已經找到了更好的出路。何必糾結到底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如果我們看清其本質,然後從兩者身上截長補短,必然會找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