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略哥
經由 在 2月 14, 2018
(|)
158 閱讀
(2018-2-14 財經韜略 稻穗)
2月9號,海航集團和中信銀行簽訂了一項200億元的戰略合作授信協議。新聞發佈會當天,超過100家媒體、自媒體轉發新聞,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財經圈的焦點話題就是“中信力挺海航”。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中信銀行副行長楊毓、中信銀行風控總監姚明都出席了簽約儀式。從出席簽約儀式的中信銀行領導名單不難看出,中信銀行對於海航這個客戶高度重視。
警報解除 接下來看海航的調整
從消息的基本面來看,銀企合作在金融圈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分析時間點和輿論點,信息量不小。一方面,這200億元的授信額度能夠直接填補此前外媒報導的海航集團在今年4月可能存在的資金缺口(此前外媒報導一季度海航的資金缺口大概為150億),剩下還有50億,甚至還有更多資金用以其項目投入,給海航足夠的輾轉騰挪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中信銀行的地位和背景不言而喻,此事更大的意義在於又一次傳遞了高層強力支援海航的信號。有媒體爆料,中信是唯一用國徽當公章的企業,其政商地位和歷史地位,恐無人能及。
去年12月,彭博環球財經發佈文章,籠統地稱中信旗下公司表示,海航一家子公司商業承兌匯票在該行遇到兌付困難,現在看來警報已經解除。
自媒體羅生門 誰在說謊?
200億授信的新聞剛發出,尷尬的不是外媒,而是國內自媒體。
去年底有國內自媒體拿著造假手段低劣的“電腦屏顯”表格稱,中信銀行不再和海航合作。而中信方面並未有此動作,金融圈一度盛傳,有人想要“做空”海航,第一槍從輿論造謠開始。從去年11月到現在將近100天,始終無人“認領”這條新聞,倒是中信銀行和海航集團真正又坐實了合作,讓自媒體陷入“羅生門”。
海航集團與中信銀行的合作歷史淵源已久。查閱公開資料會發現,2013年,雙方就曾簽署過合作協定,承諾三年內,中信銀行為海航集團提供不超過100億元綜合授信,用於海航集團及其下屬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現今,中信銀行對海航集團增加授信至200億元,足見海航集團在中信銀行的評估體系下,是可提供戰略性支援的優質客戶。
雖然,當前外界對海航集團的質疑言論仍不絕於耳,但金融機構對海航集團未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持樂觀支持態度。除了中信銀行,就在去年12月,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八家國內政策性及商業銀行駐海南的主要負責人赴海航集團洽談2018年授信合作事宜。知情人士透露稱,上述各銀行機構在2018年將繼續保持與海航集團的合作,目前這八大銀行的新增授信還在陸續到位。已經有傳言國開行、建行、工行等銀行力挺海航並有實質性進展。
想要續寫傳奇,光靠自身力量只是癡人說夢,對於任何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企業來說,未來種種發展,都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援,尤其是金融機構的強力支持。海航其實有著一批“鐵杆夥伴”,關鍵時刻未因謠言蠱惑而動搖合作決心,而這是海航集團在未來實現穩健發展的關鍵所在!
境外資產浮盈和調整 海航底氣很足
此外,筆者瞭解到,近期海航在密集調整和處置資產,但這些資產整體浮盈,一直給海航帶來不少的帳面收益。截至1月24日,海航在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浮盈總額高達4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7億元。其中,海航收購希爾頓集團上市公司25%股權,不到10個月,實現浮盈超30億美元。收購德意志銀行9.9%的股權,平均浮盈比例9.22%。這反映的是海航集團所具有的強大資產變現能力。
近日,有外媒報導海航堅持德銀股份至9.2%,仍保持單一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海航將繼續作為德意志銀行的重要投資者,”為海航管理這筆投資的C-Quadrat Asset Management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海航對德意志銀行的投票權可能由於直接持股和金融工具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截至目前,海航已多次對外強調自身生產經營良好,長期發展樂觀,但自媒體“流量黨”的煽風點火和各路不明目的勢力的參與,仍是這場輿論迷霧的障眼法。這200億的意義似有“撥雲見日”,傳海航在境外正在整合和退出國家不提倡的部分資產,這部分資產加上目前的授信,已經足夠海航吹散迷霧,調整步伐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