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8月 9, 2018
(|)
152 閱讀
1
上個月買房,首付差了三四萬。我和高先生心急火燎地想辦法湊錢,打開微信,把聯繫人全部翻了一遍。高先生做生意,合作夥伴不算少,可幾個電話打出去,臉色卻越來越黯淡。“那些人,喝酒唱歌可以,借錢還是算了吧。”
 
無奈之下,我只好找了幾個要好的閨蜜,把難處一五一十地說給她們聽。
 
最先回復的是阿然,她說:“我手上的錢不多,留足房租全部給你,卡號發過來!”
 
我有點不好意思,阿然獨自漂在北京,一年前才把工作定下來,租房吃飯就花去了一大半工資,想來也不是手頭寬裕的人。可她爽朗一笑:“趁我沒家沒口負擔小,能幫你的趕緊幫!”
 
一小時後,電話鈴聲響起,是發小晶晶。她說:“我剛剛下課,你還差多少?我湊給你。”
 
晶晶是小學教師,薪水相對穩定,但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媽媽,她的花銷不算低。省吃儉用才攢下來點錢,借給我毫不猶豫。
 
我感動得幾乎流下眼淚來。
 
有人說,生病的時候,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其實不必等到生病,缺一次錢就曉得了。
 
你認識許多人,但真正擔得起“朋友”二字的,不過寥寥幾個。
 
2
年輕時,我們都熱衷於“交朋友”。多個朋友多條路嘛,人脈經營仿佛是一種投資。那些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似乎都在為明天儲蓄著某種抽象的神秘力量。
 
大學時認識一位同學小A,就特別熱衷於社交活動。有一回,我跟他一起吃飯,從最西邊的教學樓到最東邊的食堂,走了大約半小時,一路都有人和他打招呼,個個都像能融進生命的至交。
 
我看得目瞪口呆,不由問道:“你怎麼會認識那麼多人?”
 
他得意洋洋:“能參加的社團我都參加了,每個學院、每個年級都有我的朋友。”
 
羡慕之情油然而起,但我還是不解,“你哪兒來那麼多時間參加活動呢?”
 
他神秘兮兮地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嘛。”
後來我才知道,這所謂的”擠“,是以犧牲學習和休息時間為代價的。所以小A的成績始終在中下游徘徊,職業證書也沒拿到幾個,畢業離開時只覺得兩手空空。而那些稱兄道弟的“好朋友”,往往會隨著畢業分離而作鳥獸散,有些人甚至終生無法再相見。
  
朋友多等於好辦事?這可能也是人生最大的錯覺之一。當你能力不足時,與其白白耗費時間精力去維繫大量的所謂“人脈”,還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3
偶然在前同事的朋友圈看到過這麼一段話:不抽煙、不喝酒、不出去玩、作息正常,到最後發現身邊都沒有朋友了!
他是典型的愛玩之人,行程總是滿滿當當:一周起碼有四天要參加飯局,吃喝完畢直奔KTV,接著吃燒烤喝啤酒,必須玩到深夜,才就著稀薄的路燈東倒西歪地回家去。
聽說他的老婆為此而鬧過好幾次,他卻總是說:“你懂什麼?這是應酬,是事業必需品!”
我真想翻個白眼再告訴他,大哥,這就是傳說中的無效社交啊!把時間留給自己和最親近的人,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消遣。
聰明人都在精簡自己的朋友圈。因為他們知道,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人和事情上,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成全。
當然,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不得不以交流為載體,靠社交來帶動大部分生產活動。所以,不是勸你與世隔絕,只是世事紛擾,你必須能不時把自己從喧囂中抽離出來,給身體和內心都開闢出一個小角落,用來安頓自己,向內尋求能量。
 
以自律和簡單為核心,去掉不必要的複雜裝飾與人際,把心沉下來,反而更能成就一番事業。
 
太豐富的社交,有時就如亂花漸迷人眼。而生命中的人一多,思考和錘煉的空間自然就會被壓縮了。
 
所以,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留白”的技法不僅適用於美術,也適用於人生。
4
 
年紀越大,我們越熱衷於做減法。因為時間變得越來越寶貴,不能再把它們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所以,“斷舍離”這三個字指導的,並不僅僅是對物品的態度,其實也是對人際關係的處理。
認識一位老師,她說她有個習慣,閑來無事便整理微信聯繫人:退出那些從來不發言的群聊,刪除不知何時添加的陌生人,把那些久不聯繫的人設置為朋友圈不可見……
“每次做完這些,都像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手機速度快了不少,心裏也清清爽爽的。”
 
給朋友圈做減法,其實就是給幸福和快樂做加法。
分類: 14.其他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