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11月 5, 2018
(|)
359 閱讀

( 2018-11-3 裱糊匠不容易 大國裱糊匠)

 

導讀:沒有香港,就不會有金庸的江湖。失去了大師,落寞的香港還剩下什麼?她真的老態龍鍾了嗎?

 

金庸仙逝,滿屏都是對一代大師和青春歲月的懷念。此時,我卻更加感念香港,想起“東方之珠”的過往與沉浮。

 

香港之於金庸,“沒有香港,就不會有一代文俠”,也就不會有讓全球華人魂牽夢繞的精神江湖;香港之於中國,就是撬動歷史的一個支點,沒有香港,就不會有波瀾壯闊的家國變遷。

 

1

 

1950年,一直夢想做外交官的金庸,已經在香港《大公報》北望神州兩年有餘。這一年,受一封書信邀約,26歲的《大公報》國際新聞編輯金庸北歸到京,協助時任中國外交部顧問梅汝璈工作。他當時有過從政的念想,並差點入讀人民大學(外交部指定的幹部培訓學校),為轉型外交官做準備。

 

但經歷種種際遇後,他發現,“自己的思想行為都是香港式的,對共產黨不理解,將來也未必能入黨”。

 

什麼是“香港式思想”?金庸後來解釋,“一般香港人坦誠直率,重視信用,說話可靠,我很快就喜歡了他們,覺得香港的人際關係比內地好”。

 

成就金庸的,不光是香港良好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還有“一個充滿了可能性的、自由的新聞出版環境”。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正是內地大鳴大放、反右運動的前夕。如果不是在香港,金庸去哪里找這張安靜的書桌?

 

《倚天屠龍記》寫於1961年,金庸筆下的朱元璋善於權謀、工於心計,被極度醜化。而農民出身的毛澤東評論朱元璋,則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成功的典範”。如果沒有香港的庇護,張無忌的那些江湖傳奇不可能面世,也就不可能有迷倒萬千少年的趙敏回眸一笑。

 

時勢造英雄。香港中西合璧的特殊人文環境,讓南下的金庸有了用武之地,也給了華人世界一個永恆的武俠夢想,並由此衍生出一條連接華人的文化紐帶。

 

2

 

對金庸而言,香港是塊福地。對國家而言,香港是塊寶地。

 

1949年後,香港幾乎成為紅色中國與主流世界溝通的唯一窗口。中國的商品經由香港走向世界,並從香港採購全球商品,轉口貿易奠定了此後香港經濟騰飛的基礎。

 

1978年後,香港又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扮演著催化劑和引路人的角色。大批港商帶著人、揣著錢,拿著海外現成的技術和管理制度,北上投資,幫助內地殺出一條血路——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當時規模最大的外資……

 

嶺南的廣東之所以能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連續20多年穩坐內地經濟頭把交椅,離不開其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朱鎔基曾公開評價,“香港對於改革開放所作出的貢獻是第一位的”。

 

香港是中國改革變遷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借助母體的改天換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經濟上,彈丸之地的香港締造出“亞洲四小龍”的奇跡。至97回歸時,香港人口不及內地千分之六、面積約為萬分之一,GDP規模卻接近內地的五分之一。早已超越黃浦江畔的大上海,成為遠東新的經濟金融中心。

 

文化上,香港的影視娛樂業不光引領內地潮流,甚至佔領了整個華人世界。我的一位美籍華人朋友,他的粵語正是從小跟著港片學會的。從香港傳來的粵語歌曲讓看夠了樣板戲的國人聽得如癡如醉,《霍元甲》《上海灘》《射雕英雄傳》等TVB大片播放時萬人空巷。

 

香江兩岸的俊男靚女更是星光璀璨,貼滿了我們兒時的筆記本。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萬千少年的心,成為內地人共同的青春記憶。

 

妙齡性感的香港,內地人對其地標可謂耳熟能詳。維多利亞港、銅鑼灣、尖沙咀、中環、迪士尼,這是大家嚮往的旅遊和購物勝地。TVB的武俠文化、山雞的古惑仔文化,影響了內地幾代人。

 

那時的香港,也是新聞傳媒的一塊高地。自由敢言的報刊、雜誌、電視節目琳琅滿目、形式新穎,中國人碰到大事習慣先看香港媒體怎麼說,腳上抹油、圖樣圖森破的“狗仔”精神至今影響著內地傳媒人。

 

3

 

然而,各領風騷數十載,現在的香港不再那麼性感高貴,似乎淪為落寞貴族。內地人不再仰視,轉而開始俯視。我們習慣於仰視強者,俯視弱者,從未學會平視。

 

大家常用的一個指標是,香港GDP占比已從過去的20%降到一個零頭,分別被北上廣深甚至天津等城市超越,甚至有人喊出“香港已淪為中國的二線城市”。

 

最近10多年來,風靡的港片近乎絕跡,能想起來的港星,都已經走向黃昏,後起的港星鳳毛麟角。他們的成名,也已離不開內地娛樂工廠的力捧。

 

內地的互聯網資訊產業日新月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與美國同步。而香港的資訊傳媒行業卻老態龍鍾,互聯網產業更是落伍。這兩年借助微信和支付寶,移動支付才開始慢慢普及。

 

打開國門40年,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國人早已放眼全球,香港不再是連接世界的獨木橋。很多內地人驚訝於香港陳舊的建築、逼仄的街道、落後的設施以及略顯壓抑的港人,昔日妙齡少女,如今人老珠黃。

 

曾經給了我們一個武俠世界的香江,曾經帶我們殺出一條血路的香江,現在腳步慢了,我們就要嫌棄嗎?我們能走出要麼仰視 、要麼俯視的傳統,試著平視世界嗎?

 

4

 

而且,我們驕傲的依據,並非事實的全部。香港的落寞是此消彼長相對的結果,她雖然妙齡不再,但風韻猶存,依然有內地難以企及的顏值:2017年香港人均GDP為4.62萬美元,而內地的數字為8836美元,不到香港的20%。

 

拋開雞滴屁這類硬貨不說,我們看看香港保持至今的雄厚軟實力——

 

香港具有完善獨特的法律體系,法治水準排在全球前15位。在香港,你可以怕老婆,但不用怕政府,因為老婆能不講法,但政府不能。

 

香港是跨國企業亞太區總部最大的彙聚地。2014年,香港的資產基金總量占亞太區的四分之一,而且七成來自國際投資。

 

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外匯管制幾乎為零,嚴明、高效且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及經濟監督機制,香港每7人中就有1位金融從業者、比例遠超上海,港股IPO融資規模連續數年位於世界前三,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甩滬、深幾個首爾。

 

香港的英語環境,便於培養並吸引國際一流人才。《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亞洲大學排行榜中,香港共6所大學進入排行榜,其中5所擠進前20名。

 

家住深圳的一位4歲雙非(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女童,智力發展稍慢,在深圳找遍了幼稚園,都要被歸入特殊教育。無奈之下,她開始了每天往返港深的雙城生活,因為,她在香港被正常的幼稚園接納。在香港老師的耐心之下,她不覺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何區別。這就是突飛猛進的深圳與步履蹣跚的香港之間的差距,再過30年,深圳也追不上香港。

 

拋去這些,香港還有金庸大師眼中簡單而健康的人際環境。“裱糊匠”(ID:DGBHJ110)的一位朋友之前過著京港兩地奔波的生活,他最終選擇在香港定居。雖然事業空間可能變小,但他收穫了相對簡單的生活,不用整天觥籌交錯,可以多陪伴家人。

 

5

 

香江的這些顏值,都是富起來的內地所不具備的。在我看來,香港最大的問題,不是與內地對比的此消彼長,而在於自身的貧富分化、階層固化。香港四大家族壟斷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高房價逼得年輕人喪失了創新創業的可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種平民敢於追夢、蓬勃向上的社會活力不再,底層沒有獲得感,從而使香港的風采打了折扣。

 

這何嘗不是內地正面臨的轉型之痛。地產、金融吞噬了實體經濟的空間,發展不均衡,利益格局固化,階層流動性降低,改革動力不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活力只能停在記憶與懷念之中。

 

同此涼熱。內地人要克制“民粹”和暴發戶心態,沒有任何俯視香港的必要。香港獨特的底蘊,她作為中國與世界“超級聯繫人”的地位不可替代。中國不需要多一個上海或深圳,而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香港。“一國兩制”中的“兩制”要尊重,這才能雙贏。

 

當然,香港人也應摒棄隔閡,克服逼仄的心態,擁抱內地的市場機會,確保“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前提。因為,這是歷史趨勢所在,務實的港人理應順勢而為。畢竟,金融機構紮堆的中環,過去的電梯裏滿是英語,最近幾年,已經被普通話代替。

 

大師遠行,江湖依舊。已過妙齡的香港,又失去一位大師,風采能否依舊?擔子傳到你我一輩身上了。

 

小河彎彎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兒彎彎的海港

夜色深深燈火閃亮

東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船兒彎彎入海港

回頭望望滄海茫茫

東方之珠擁抱著我

讓我溫暖你那滄涼的胸膛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分類: 14.其他類別
關鍵詞: 香港, 金庸, tvb, 文化, 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