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政
經由 在 11月 7, 2018
(|)
413 閱讀

相信很多讀者對深圳這個城市不會陌生。深圳作為近年中國內地經濟發展最快的創新之都,2017年的GPD已追貼香港,其中深圳GDP為22438億人民幣,增長8.8%、香港GDP為23049億人民幣,增長3.7%。按照這個發展趨勢,3年內深圳GDP極有可能超越香港。

回顧深圳地產史,一定繞不開一個地方,那就是一河之隔的香港。

第一回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及,深圳的土地行政系統是在改革開放後,以香港的土地行政系統作藍圖並進行優化,1987年國務院第一次提出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制度,深圳經濟特區就是第一個試驗政策的城市。

當年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香港樓市從1950年代開始被關注,一波一波的投資者曾在香港物業市場獲利,並發展成為今天的龍頭企業,包括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新世界地產等。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香港樓價高企,不少香港人尋找其他門檻較低的投資熱土,同時因為內地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深圳經濟特區的概念吸引了不少香港資本前往。對於一般普羅大眾而言,在90年代初,深圳房子跟香港比,門檻低很多,羅湖區的房子只賣4000元一平方米,跟香港對比,基本上是打一折。深圳離香港最近,物業管理起來非常容易,同時兩地制度接近,因而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香港人前往深圳買房投資。

說回深圳的地產發展史,大家先要了解深圳的地理環境。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時,深圳有分關內關外,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及鹽田區為關內地帶,其餘部分為關外地帶。關內的行政系統享有「特區立法權」,關外則沒有享有該福利。關外跟關內是由一道關卡及鐵絲網圍起的防線,進出關是必須要有通行証才能通過。現在很多老深圳還是以關內及關外區分深圳,關內房價明顯比關外高很多,同一時間,關外跟關內的經濟及建設水平也存有一定距離,因為關內土地資源有限。在2010年,深圳關內關外一體化方案獲取了國務院批準,現在出入關都不用証件,原來的關卡設施也已經拆掉。補充一點,以前的龍崗區已拆分為龍崗區、坪山區、大鵬新區,寶安區也拆分為寶安區、龍華區及光明區。

 

·±åœ³çš„关内关外

深圳是改革開放先驅城市,不少老深圳人都以此為榮,其中,深圳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進行公開土地拍賣的城市。1987年底,深圳第一個民營房地產發展商以人民幣525萬元拍下來一塊土地,開發成羅湖區的東曉花園,售價均價為每平方米1600元。這次土地拍賣後,上海、北京等城市陸績跟隨,中國房地產開發熱潮如同燎原烈火,自此一發不可收拾。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並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把全國的房地產市場推上高峰,其後深圳房價一直漲至2003年,2003年深圳關內房價約4000元一平方米,關外的則約2000元一平方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多年來義務擔任深圳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顧問,提供了非常多的專業知識。

本章簡單分享了從改革開放至千禧年代的深圳房地產歷史,很多人抓住這一波機遇,成功晉升為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接下來會跟大家分享他們的發家史。

分類: 6B.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