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經由 在 11月 10, 2018
(|)
284 閱讀

越俎代庖原是指古代祭祀中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该成语出自先秦·庄周《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过去常被认为是越俎代庖的经营行为,诸如跨界营销、混搭装修、越界整合等,如今已成为企业运作的经营时尚。就像钱包,虽然它是人们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支付工具,一旦遇上区块链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构建新型金融的基础设施,有可能成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和如今基于TCP/IP的互联网,都是一种信息的自由传递,而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网,不仅仅是越俎代庖完成信息的自由传递,还上升为价值传递。不用再为你的账户和钱包犯愁了,区块链使得转账就像发一封电子邮件那么简单。

在支付领域,区块链的安全性、客观性、透明性、及时性都是相较于传统支付的一种进步。同样的交易,区块链可以做到交易和结算的同时性,从而降低风险。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阶段处于数字资产1.0阶段。比如,支付宝里面的钱就是数字资产,因为抽象成一个数字了,现阶段多数情况是把财富抽象成一个数字、把钱抽象成一个数字,是比较常见的。在未来,可以把更多别的东西也抽象成数字资产。未来的钱包,也就是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化的钱包,能够让用户可以方便的持有和使用数字资产。

在传统记账中,A与B之间的交易或转账各有分工,决不越俎代庖。比如,A负责在中心化账本里记账写入,B负责从中心化账本中查账读出。区块链则不同,整个流程为:从交易创建到P2P广播,再到交易验证,然后将验证结果进行P2P广播,最后大家将达成一致的交易结果进行记账,并写入脚本。记完账以后又将最终的交易结果返回给上层。

在这里,钱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虚拟货币客户端(客户端一般指桌面客户端;钱包一般指轻量级的客户端或在线钱包);还有一种是指存储比特币地址和私钥的文件。区块链是指包含所有交易的公共链表,以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具体比特币属于谁,所有更新完的网络上的节点保持一个区块链的副本。块是指区块链里的最小独立单元。每个块中包含以前的块的哈希。

人们不能通过沿区块链取出块或者改变块,而让其他块接受,因此,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许多未经证实的交易,一个这样的交易称为nonce。创建一个区块的人必须找到一个随机数,使得该块的散列是低于某一阈值(目标),这只能通过尝试所有的nonce一前一后,直到发现,产生一个理想的散列,是较低的目标是更难。这么故意使块创建过程复杂而困难的。

为了防止有人花费比特币后,然后生成不包含的交易区块,删除该记录,这样他就能通一些BTC使用两次(即双重支付攻击)。当一个有效的块被创建,它将传遍整个网络,决定下一个块的产生。

有趣的是,正当人们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时,发现与较为成熟的DNA技术具有惊人的相似。DNA就像一个人的公开信息一样,不能更改。据说,有个黑客采集了城市中人们随口而吐的口香糖,从中提取里面包含的DNA,然后重塑人脸。有人推测,相貌是先天注定,想改也改不了,如果以后不讲文明随地吐口香糖或随地吐痰的话,麻烦就大了,从中提取DNA,把脸重塑出来,然后罚款……。

当然,为了抓一个吐口香糖的不文明人,动用巨资检测DNA似乎不划算。但这一行为关乎你的个人信息,简直就是上传到区块链上的公共简历。

在2001年,人们得花一亿美金检测一个人的基金组序列;2010年左右,基因组序列检测费用降到了一万美金;现在呢?差不多1000美金就可以检测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了。这么低廉的费用,使得获取全人类基因组序列成为了可能。

DNA的采集设备便宜到发指,只要有相关的许可,1000美金买一个根本毫不费力。为何谈DNA钱包要与区块链扯上关系?这是因为,DNA和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DNA是不可更改的,但是是可公开验证的。这样,人类完全可以预先通过采集血样,甚至采集唾液的形式获取每一个初生儿的DNA。等到检测费用降低后,逐渐分析DNA,并纳入数据库中,供未来使用。

实际上在美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婴儿,都被采集了血样。部分州还规定采集婴儿的唾液,而这些都包含了DNA。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仅从头发中就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恢复人类的基因序列了。

今天的互联网,近乎完美地解决了信息传递问题,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做这种点对点的非常低成本的传递。信息可以点对点的传递,价值能不能做到点对点的传递呢?价值跟信息最大的区别在于,想要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递,需要有一个建立信任的基础。

这是因为,信息跟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信息是允许复制的,而价值是必须确权或者是具有唯一性的。它必须依赖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帮助大家记账才能做到价值传递。跟着用户需求走,DNA决定各自优势。区块链正是一个实现价值点到点传递的方法,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创造信任的机器。

在传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其实是由各种服务器或节点完成的信息记录,有没有可能在这种价值传递过程中,由网络来实现记账而不是某个中心化的机构?区块链提供了这种可能,即在系统层面,就是有很多的节点参与区块链的组网,然后,每个节点有各自的私钥来标明自己的节点服务的身份。

当你发表的小说遇上了区块链,支付不再需要任何中介越俎代庖了。当读者一阅读就自动触发智能合约,你就收到了钱,真正实现了“消费即支付”。这是因为,读链(READ CHAIN)由P2P传播网络加记账系统所组成,读链不仅能传播内容,比如小说、音乐等,还能传播价值。而且作为读者,在付费的同时也开始了你的消费。同时,当你看好这部作品时,你也可以收购版权,比如收购10%。当其他读者一阅读时,你将和作者一样获得10%的版权回报。

区块链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对当下生活的改变并不明显,但对未来的深刻影响却毋庸置疑。不仅降低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任建立的成本,还让整个社会运行更高效,更容易促进各种商业应用。让节点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更健康、更稳健。

必须说明的是,区块链本身不是新技术,可以说它是一种技术架构,类似组合在一起造就了产品谷歌地球的Ajax技术。之所以人们会把什么应用都归结到区块链上,源于区块链的技术架构特点。如果从架构设计的角度看区块链的技术实现,就不难看出只要你擅长一种编程语言,都可以参考这种设计去实现一款区块链产品。

读链也是如此,它是区块链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搭建的是知识管理平台。不要狭义理解读链只是一种知识存储技术,知识库或文件操作,读链还包含了多种技术组合。不仅包含点对点网络设计、加密技术应用、分布式算法的实现、数据存储技术的使用等4个方面,还涉及到分布式存储、机器学习、VR、物联网、大数据等。

当知识遇上了区块链形成了读链,能否长期发展下去取决于好的盈利模式。《科学投资》历时数月,将多年建立的《科学投资》创业企业案例库中的数百家企业进行统计,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创业企业中,因为战略原因而失败的只有23%,因为执行原因而夭折的也只不过是28%,但因为没有找到赢利模式而走上绝路的却高达49%。

盈利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寻找准确的产品定位。读链将定位为知识交易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信用平台,并通过提供知识服务而盈利。

分類: 14.其他類別
關鍵詞: 区块链,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