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
經由 在 11月 27, 2018
(|)
341 閱讀

(2018-11-27 Wind金融終端 移動APP)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已停薪留職的副教授賀建奎操刀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刷了屏。

 

在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向媒體否認與賀建奎有過合作之後,事情又有了反轉。

 

澎湃新聞晚間報導稱,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註冊號,該專案的經費或物資來自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的科技創新自由探索專案。根據註冊資訊,專案申請人為覃金洲,研究負責人為賀建奎,申請人所在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批准該研究的倫理委員會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該專案的試驗主辦單位(專案批准或申辦者)為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

 

當天晚間,國家衛健委表態: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深圳科創委深夜回復,稱從未立項資助“CCR5基因編輯”、“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等自由探索專案。

 

此前,深圳衛計委發佈消息稱,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未按要求進行相關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在該消息散佈開來之後,資本市場也迅速反應。當天午後,基因測序板塊異動,龍頭東富龍(疊加獨角獸)直線封板,新開源、昌紅科技、北陸藥業紛紛跟漲。

 

 

“超越諾貝爾獎技術體外受精”

 

據人民網報導稱,賀建奎介紹,他為7對夫婦改變了胚胎,其中1對最終順利懷孕。但他的目標不是治癒或預防一種遺傳性疾病,而是試圖賦予一種很少有人天生具備的特性——一種抵抗未來可能感染愛滋病病毒的能力。

 

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hiCTR)可查閱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下稱“《倫理申請書》”)。這項名為“CCR5基因編輯”的科研專案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專案歷時2年,專案負責人為賀建奎。

 

《倫理申請書》顯示,該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愛滋病的能力。

 

除了理論本身的問題,人民網原文中提到的“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備受網友關注。根據人民網原文,賀建奎是此次“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主要負責人。

 

據百度百科介紹,賀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實驗室用物理,統計和資訊學的交叉技術來研究複雜的生物系統。研究集中於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生物資訊學和系統生物學。

 

什麼是基因編輯?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鬥爭產生的免疫武器,簡單說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利用細菌的細胞工具為自己的基因複製服務,細菌為了將病毒的外來入侵基因清除,進化出CRISPR系統,利用這個系統,細菌可以不動聲色地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染色體上切除,這是細菌特有的免疫系統。

 

微生物學家10年前就掌握了細菌擁有多種切除外來病毒基因的免疫功能,其中比較典型的模式是依靠一個複合物,該複合物能在一段RNA指導下,定向尋找目標DNA序列,然後將該序列進行切除。許多細菌免疫複合物都相對複雜,其中科學家掌握了對一種蛋白Cas9的操作技術,並先後對多種目標細胞DNA進行切除。這種技術被稱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迅速成為生命科學最熱門的技術。

 

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最大的好處是,擁有它的人對HIV-1有很強的抗性。不能說這意味著對愛滋病完全徹底的免疫——HIV病毒的毒株很多——但這個抗性是很明顯的。(不幸的是,它不能保護中國目前最流行的毒株。)

 

考慮到HIV傳給人不過幾十年,這並不能解釋它歷史上的頻率增加,所以它應該還對歷史上某些流行病也有好處。

 

它也有缺點,會對感染後的炎症反應帶來不良影響,比如遭受一些黃病毒屬病毒(如西尼羅河病毒或者蜱攜帶的腦炎)感染後,有更高概率出現嚴重的症狀。流感的死亡率可能也會增加。

 

現在HIV是全球範圍內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所以人群中CCR5增加應該還是好事情,但是對於具體的個人,特別是剛出生的嬰兒,就不好說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身處愛滋病高危中,一個人完全可能過上一種西尼羅河病毒比HIV更危險的生活。

 

更何況,使用CRISPR進行編輯,這個操作本身就是有風險的。

 

基因編輯嬰兒獲臨床試驗註冊號

 

據澎湃新聞獲悉,該研究已經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獲得註冊號為:

ChiCTR1800019378,並且該專案的經費或物資來自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的科技創新自由探索專案。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官網上的《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一份註冊資訊顯示,該專案補註冊於2018年11月08日,最近更新於11月26日。

 

研究課題的正式科學名稱為“基因編輯人類胚胎CCR5基因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此前網上流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正是該專案的倫理委員會批件。

網傳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

 

根據註冊資訊,該專案申請人為覃金洲,研究負責人為賀建奎,申請人所在單位為南方科技大學,批准該研究的倫理委員會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該專案的試驗主辦單位(專案批准或申辦者)為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南方科技大學官網,並未找到專案申請人覃金洲。後從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實驗室網站上獲悉,覃金洲為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實驗室的一名研究員,也是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的一名細胞研究員。

 

值得玩味的是,11月26日下午,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院和賀建奎沒有過合作,他的實驗和醫院沒有關係。”負責人表示,自己從未見過賀建奎,醫院正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該專案不是在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醫院出生的。

 

不過澎湃新聞卻在該研究的註冊資訊網頁上發現,研究實施地點明確寫著:深圳和美婦兒醫院。

 

據網頁註冊資訊,該研究的經費或物資來源為“深圳市科技創新自由探索專案”。經查詢,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行“基礎研究自由探索專案”申請、公示。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臺的一級註冊機構,根據其註冊指南,所有在人體中和採用取自人體的標本進行的研究,包括各種干預措施的療效和安全性的有對照或無對照試驗(如隨機對照試驗、病例-對照研究、佇列研究及非對照研究)、預後研究、病因學研究、和包括各種診斷技術、試劑、設備的診斷性試驗,均需註冊並公告。註冊指南第一條強調,臨床試驗註冊是醫學研究倫理的需要,是臨床試驗研究者的責任和義務。

 

賀建奎回應四大質疑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但賀建奎本人並未對此回應,目前他正在香港參加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

 

不過,賀建奎的優酷帳號“賀建奎實驗室”於11月26日更新了多個視頻,由賀建奎本人出鏡講述兩個嬰兒露露和娜娜的情況,並就為何選擇HIV、倫理問題等作出解釋。

 

質疑一:敲除CCR5基因後對兩個嬰兒來說是否安全?

 

賀建奎: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沒有改變其他基因。她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安全和健康。

 

質疑二:這一技術的倫理和道德問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擔心,一旦出現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沒得到改造的人類”可能無法競爭,逐漸絕跡,或者變得“不重要”,人類會展開“自我設計”的競爭。

 

賀建奎:把孩子叫做“定制寶寶”是錯誤的,這對有遺傳疾病的父母來說是一種詆毀,這在試圖製造恐懼和厭惡的情緒,孩子並非被設計,而這也不是父母的意願,這些父母攜帶著致命的遺傳疾病,而這通常是兩萬個基因中的一個微小錯誤導致的,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這些父母去保護他們的孩子,我們就不能見死不救。

 

我們拒絕基因增強,性別選擇或是改變皮膚和眼睛的顏色,我們草擬了胚胎基因手術的五個基本準則,請您在聽到指責聲音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許多沉默的家庭,他們眼睜睜看著孩子飽受遺傳疾病的痛苦。

 

質疑三: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

 

賀建奎:媒體曾報導首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的出生,當時一度有些爭議。但四十年來,法規、社會道德與試管技術一同發展,並幫助800多萬兒童來到這個世界。試管技術切切實實給無數家庭帶來福祉,現在我們的基因技術則是幫助少數家庭的新試管技術。

 

對於少數兒童,早期基因手術可能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我希望你能同情他們。露露和娜娜的父母並不想要定制寶寶,他們只想要讓孩子能預防疾病,並且平平靜靜茁壯成長。

 

基因手術目前仍然是一種治療性技術,我認為負責任的父母是不會通過基因手術去改變胎兒頭髮或眼睛的顏色,人類增強應該被禁止,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我相信這些家庭需要這個技術,為了他們,我願意接受指責。

 

我們堅信歷史終將站在我們這邊,既然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對家庭有益,那麼基因手術在未來二三十年後也將會是合情合理的。

 

質疑四:為什麼選擇HIV?是否是為了出名或吸引眼球?

 

賀建奎:安全性是我所有問題裏面關注的第一要點,我們選擇被瞭解最充分的基因之一——CCR5,實際上,有一億人天然就擁有一種使CCR5基因失效的遺傳變異,保護他們抵禦HIV,這些人非常健康。

 

數十年來,許多臨床研究用藥物,模仿天然變異,包括美國第一例基因手術臨床試驗,試驗被證明是安全的,抵禦艾滋基因手術需要盡可能簡單,簡單到僅敲除幾個DNA序列,雖然修復一個破碎的基因去治療更多像家族性癌症或肌營養不良的疾病是有益的,但實現起來更複雜,目前,美國的研究表明尚未有這種修復能在胚胎層面取得良好效果。

 

選擇HIV,也是基於現實世界的醫學價值,HIV是致命的危險性極大的傳染病,亟需醫學突破。CCR5基因技術,雖然不適用於一般公眾,但可能對一些受影響或非常高風險的家庭有價值。

 

深圳衛計委和國家衛健委先後介入

 

有網友質疑,該專案進行前是否通過倫理審查?

 

11月26日晚間,國家衛健委表態: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此前,深圳衛計委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稱,有媒體報導《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未按要求進行相關備案。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導的該研究專案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

 

南科大回應:系賀建奎在校外開展,學校對此不知情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發佈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學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佈相關資訊。

 

 

百餘名科學家聯合發表譴責聲明

 

事件發生之後,業界多名科學家對此事發表譴責聲明,“以目前的技術,國際上的倫理審查是絕對不允許在胚胎上做這種實驗的,而且這次倫理審查委員會竟然通過了審查,讓胎兒降生。簡直無法想像。”

 

11月26日晚間,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分會發佈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聲明稱,科研倫理的高壓線不容碰觸。賀建奎課題組的研究屬於個人行為,該研究既違反中國目前的科研管理規則和倫理規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堅決反對這一研究,建議涉事單位、各級政府積極進行調查,採取必要手段厘清事實,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涉事人員予以嚴肅處理。

 

11月26日,北京市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崔小波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每個技術發展都存在倫理問題,如果不符合倫理,哪怕技術上再成功,也不能進行全國推廣。

 

當日晚間,“知識份子”微博發佈了一則百餘名科學家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

 

該聲明全文如下:

 

鑒於近日國內外媒體報導中國“科學家”從事人胚胎基因編輯並已有兩名嬰兒出生的新聞。作為中國普通學者,出於對人類的基本理性和科學原理的尊重,以及對此事件影響中國科學發展的憂慮,我們聲明如下: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準確性及其帶來的脫靶效應科學界內部爭議很大,在得到大家嚴格進一步檢驗之前直接進行人胚胎改造並試圖產生嬰兒的任何嘗試都存在巨大風險。而科學上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及科學價值,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及其長遠而深刻的社會影響。這些在科學上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對人類遺傳物質不可逆轉的改造,就不可避免地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實施之前要經過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大眾從各個相關角度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討論。確實不排除可能性此次生出來的孩子一段時間內基本健康,但是程式不正義和將來繼續執行帶來的對人類群體的潛在風險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

 

我們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相關單位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並對此事件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並及時對公眾公佈後續資訊。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賀建奎背後公司:這不是我們的專案

 

在該消息發佈當天,資本市場也迅速反應。當天午後,基因測序板塊異動,龍頭東富龍(疊加獨角獸)直線封板,新開源、昌紅科技、北陸藥業紛紛跟漲。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6日晚間,天壕環境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公司2016年、2017年投資入股了福州紫荊海峽科技合夥企業(簡稱福州海峽),實繳約900萬元,由後者進一步投資瀚海基因,公司主營還是公共事業、環保業。當日午後,天壕環境直線衝擊漲停。

 

 

在查詢後發現,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賀建奎擔任法定代表人的6家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瀚海創業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瀚海創夢科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因合醫學檢驗實驗室。深圳特區報2017年9月報道稱,賀建奎僅用5年時間,就創建一個估值15億元的公司。

 

賀建奎名下有兩家與基因檢測相關的公司,分別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在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賀建奎為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7.42%,在公司擔任董事長、創始人。該公司註冊成立於2012年,在2016年11月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未披露,投資方為騰業創投、正威集團、中科普瑞。2018年4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2.18億元,同晟資本領投,希夷資產跟投。

 

該公司官網顯示,瀚海基因致力於大幅降低基因檢測成本,提供優質的基因檢測服務。目前,三代單分子直接測序技術已成功實現研發,此項技術可通過直接讀取血液或組織中的DNA和RNA資訊,極大的簡化基因檢測過程,降低測序成本和檢測週期。

 

瀚海基因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羅湖,並獲得多家投資機構支持的高科技公司。第三代基因測序儀是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和深圳市孔雀團隊專案資助,由南方科技大學研發核心技術,並進行成果轉化,瀚海基因公司研發出了世界領先的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擁有核心專利七十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四十餘項,高技術人才團隊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是瀚海基因的核心特色。

 

 “莆田系”身影浮現

 

據此前一名曾在醫學倫理委員會擔任委員的專家向南都記者表示,按照此前慣例,像基因編輯等技術等臨床研究,實際上是不需要向衛計部門進行報備,只需要醫院內的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即可。

 

而根據媒體公開的,賀建奎這項研究提交審查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系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

 

那麼這個“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到底是怎樣的機構?

 

該醫院系由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有限公司(下稱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控股92%,貴陽和美婦產醫院是和美醫療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全資孫公司,而和美醫療管理諮詢分別由兩家港資企業和美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及銳昌有限公司進行控股。

和美醫療集團旗下有港股上市公司和美醫療,據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為5.08億,淨虧損2691萬元,另外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與廣州女子醫院存在關聯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為“林玉明”的人士,資料指出其系和美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擔任董事長、高管、法人的醫院及投資機構共計27家,而南都記者通過過往公開資料發現,林玉明系國內民營醫院“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並被媒體稱為“莆田系第二代”。林玉明其所擔任法人及高管機構面臨的法律訴訟為199條,法院開出公告共計36條。

 

網友評論:太可怕了

 

“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一出來,朋友圈和微博立即被刷了屏。

 

 

 

大家的質疑來自於這項技術帶來的後果:到時候是會有所謂基因完美的人上人出現,我們這些有基因缺陷的就會被淘汰?這是科幻小說要成真了嗎?

 

 

 

 

但也有網友表示“這是福音”:

 

 

中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百億元

 

基因檢測行業自2015年迎來創業高潮,之後發展速度趨緩、新進入者漸少。但目前行業整體仍處初期階段,隨著三代測序、人工智慧等技術發展,基因檢測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下一個基因檢測行業的風口在哪?眾多競爭者中,誰又能先看到未來?

 

根據鯨准研究院發佈的研報顯示,據BCC Research統計,2012年至2015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基本維持在10%-30%左右,到2018年將快速增長至117億美元。

 

中國基因檢測市場滲透率還不高,但按基因測序龍頭企業華大基因20%-30%的市場佔有率計算,其2014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1.2億元、13.1億元、17.0億元、21.0億元,則中國基因測序市場整體規模可到百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約為20%。

 

若僅從消費級基因檢測滲透率看,PitchBook數據顯示,美國2012年到2017年參與消費級基因檢測並擁有自身數據的個人用戶從0.1%增長至3.75%。中國接下來5-10年時間,預計更多用戶會擁有大Pannel基因組數據,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創業公司多集中於基因檢測產業鏈中游

 

鯨准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基因檢測產業鏈上、中、下游中,上游和中游為該行業直接參與主體。創業公司多集中於產業鏈中游,即多為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共有142家創業公司披露了相關融資資訊。

 

設備、試劑生產及生物資訊分析平臺端聚集的公司及創業公司數量較少,其中生產測序儀這一核心設備及配套試劑的公司有十幾家,專注於提供生物資訊分析系統、平臺的創業公司較少。從投融資情況看,中游基因檢測環節的獲得融資額度較大,歷史融資達6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大約14家。生物資訊平臺提供商獲得的歷史融資額,大多集中在2000萬元以下,大額融資較少。

 

 

Wind綜合澎湃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新京報、Career In 投行PEVC等

 

derrick ng
未來的超人應該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