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11月 30, 2018
(|)
115 閱讀

(2018-11-30 林凜  秦朔朋友圈)

 

本周無疑是超級周——11月30日舉辦的為期兩天的G20(二十國集團)峰會可能成為全球當前市場的重要拐點。中國外交部表示,中美雙方確實就兩國元首在G20峰會期間會晤相關事宜保持著溝通;此外,外媒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或將在G20會議上會見沙特王儲穆罕默德。這意味著在12月6日的歐佩克(OPEC)大會前,世界兩大原油出口國的關鍵決策人員將提前會面,這可能對近期動盪的油價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全球90%的資產都驚現大幅下挫——油價閃崩(較4周前的4年高點跌30%),美股(近2個月回撤達10%)、A股等新興市場股市同步下挫,人民幣仍呈弱勢震盪,美元似乎成了唯一的贏家。隨著估值調整到一定程度,市場風險情緒能否邊際改善?現在幾乎所有機構都在密切關注G20峰會的動向。

G20峰會的歷史淵源

G20首腦峰會始於2008年底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際,不過G20財政部長對話機制早在1999年就由西方G7峰會主導創建好了。

佈雷頓森林體系最初架構崩解後,G7(七國集團)成為西方以至全球貨幣金融與宏觀政策的重要協調機制,諸如廣場協議、盧浮宮協議、日美貿易摩擦、救助墨西哥危機與東南亞危機等重大經濟事件,G7峰會都不同程度發揮頂層協調與引導作用。1997年克林頓總統邀請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參加政治對話部分,G7峰會在形式上擴容為G8,然而本質上仍是G7主導。隨著克裏米亞“脫烏入俄”演變態勢明朗化,2014年3月G7集團領導人決定暫停俄羅斯G8成員國地位。

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此前也提及,推動G7向G20轉變的關鍵事件是1997年底的東亞金融危機。危機全球性影響及救助過程,不僅使世人認識到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性,也凸顯國際貨幣金融治理體系明顯局限。G7峰會協商決定邀請相關國家舉行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會議,1999年12月16日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柏林舉行創始會議,這個非正式對話新機制旨在推動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交流協調經濟政策與改革國際金融體制,尋求合作推進世界經濟穩定持續增長。 此後G20財長會議成為常態性機制並取得明顯成效。

之所以G20升格成了“峰會”,這是因為直至2008年9月爆發的雷曼危機震驚全球,而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隨即於11月在華盛頓召開,在此會議上,主要國家提議,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把G20由財長、央行行長會議升格為峰會。

|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8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抵達當地,將出席G20峰會。

隨著新興市場在全球事務中的角色不斷突出,不少專家更是認為G7峰會將被G20取代。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始終認為,G20這個平臺比較均衡地代表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而且其議題主要是在經濟和金融治理方面,比如應對危機、銀行改革、增加IMF和世界銀行的資源和治理等重大全球問題。 長期以來,G20採用的框架都是要發展強勁、可持續、具有包容性、平衡的增長,這在應對危機時至關重要。

全球股市仍難持續反彈

機構也預計,如果G20後風險情緒好轉,全球股市大概率會出現反彈。但無論結果如何,這種反彈可能很難持續。

在美股方面,今年預測頗為精准的摩根士丹利美股首席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近期就提及,“好消息是,在估值回調後,指數的下行風險已經降低,而且盈利預測已開始下降(成長股的降幅要大於價值股),但這仍然需要一段時間,因為讓公司承認盈利承壓往往幾經周折。”

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的12個月遠期市盈率從去年12月的峰值到10月低點已下降18%,威爾遜認為90%的估值破壞已經完成,未來的風險更多存在於個股層面,尤其是一些估值與盈利不匹配的股票。

但他也呼籲,“不要像在交易牛市一樣交易熊市”。今年,接近20%的美股都下跌了近20%,且市場交易的方式也像是在熊市,2018年是2002年來首次‘買跌’策略不奏效的一年,這種市場行為是很罕見的,這也與過去的熊市、蕭條週期一致。未來,回購力度的下降和盈利見頂預期是美股的主要風險。

至於亞太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機構雖不認為會出現徹底的全面反彈,但整體態度已經邊際改善,包括外資在內的不少機構已經減少了現金持倉。也有機構此前對筆者提及,“目前A股性價比較高,已增加了不少A股頭寸,尤其是在細分領域找到了眾多龍頭,例如對製造業、消費領域的中小盤公司做了大量佈局,核心邏輯是這些股票比起市場持股過度集中的大盤股性價比更高。”

至於更可持續的資金流入時點,這可能就與週期息息相關。由於亞洲的週期比美國稍晚,要是美國結束貨幣緊縮甚至轉向寬鬆刺激,美元走弱,資金就有機會再度回流新興市場。但在此之前,美聯儲還在加息階段,市場的波動加大,亞太股市整體很難吸引明顯的資金流入,配置上要比過去多增加一些防禦性的資產,美元短債、新興市場美元債,甚至一些黃金,去對沖波動風險。

美元先強後弱、人民幣區間波動

11月初,中美領導人通電話,人民幣一度大漲近千點,不過此後又出現一定回調。G20峰會前夕,人民幣對美元仍處於弱勢區間波動狀態。人民幣對美元在6.94附近波動。

11月以來,人民幣維持在6.86~6.98的區間內波動,但美聯儲預計仍將持續加息,美股近期的波動很難撼動加息進程,而中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人民幣未來仍將受到一定中美利差擴大的壓力。機構也預計,G20峰會後人民幣反彈的力度可能弱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

| G20四個國家與中國淵源頗深 你又瞭解多少?

不過,市場並不預計人民幣會出現持續大幅度貶值。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提及,需防止形成人民幣單向貶值預期。

2019年的美元走勢也頗為關鍵,機構普遍認為美元見頂的可能性較高,但仍預計會出現“前高後低”的可能性。

“前高”是因為美聯儲仍處於加息階段、經濟仍然穩健,在貿易不確定仍存的背景下,美元的避險屬性仍將發揮作用,明年初期美元可能仍將攀升;而“後低”的判斷則是因為,1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措施使得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接近3.0%,但後期隨著財政刺激逐漸消退,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會放緩。此外,美國加息週期最多也就是未來的12個月,加息後半段,往往美元走弱多於走強。

不過,新興市場貨幣的風險在於,如果明年美國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幅度都超出預期,那麼新興市場也可能被進一步拖累。

油價難大幅反彈

除了美股、匯率,近期最吸引人眼球的無疑就是閃崩的國際油價。當前機構預計,即使G20峰會後油價出現短期反彈,但中長期也很難大幅走升。

截至11月26日19:40,布倫特原油報59.9美元/桶,WTI報50.9美元/桶,分別較10月的最高點86.7美元/桶、75.9美元/桶大跌近30%。供需失衡的預期仍是抑制油價長期上行的主因。

國際能源署(IEA)月報維持2018年、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不變,分別為130萬桶/日和140萬桶/日;將2018、2019年非OPEC石油產量增長預估分別上調至240萬桶/日和190萬桶/日,預計美國2018年石油供給增長210萬桶/日,2019年將增長130萬桶/日。

早前造成油價大跌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對伊朗制裁對後者原油供給的影響並未如市場之前預測的大,尤其是美國也暫時豁免了8個國家,允許它們繼續進口伊朗原油;OPEC主要國家此前均表示要增產,並提升產能;美國葉岩油產量漲幅超出市場預期,且伴隨著美國煉廠維修,原油庫存不斷增加。

機構也預計,儘管油價短期可能會觸底反彈、煉廠複產或帶動需求,但中長期並不樂觀,尤其是明年1月中旬起,美國、加拿大、沙特、巴西等國產量上漲以及需求疲弱有望引發下一輪悲觀情緒。

分類: 14.其他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