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12月 17, 2018
(|)
326 閱讀

(2018-12-13  牛邦Ker)

 

他是美國歷史上的最著名的投資奇才之一,他的投資天賦在橡子基金的運作裏,得到充分的展現。2003年6月,晨星授予萬格“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以獎勵其職業生涯中為持有人帶來的長期持續的豐厚回報。他就是橡子基金的創始人拉爾夫·萬格。

 

管理規模從800萬美元到200億美元

 

1933年,拉爾夫·萬格出生於芝加哥的一個普通家庭,就學於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相繼獲得了工業管理學士和碩士學位。1960年,他進入哈裏斯聯合公司正式開始涉足投資。

 

1970年6月,橡子基金正式成立,萬格任基金經理,直至2003年9月30日正式退休,橡子基金規模從最初的800萬美元規模發展到後來的200億美元。

 

萬格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喜歡開玩笑,他曾表示自己之所以喜歡投資業,是因為這一行報酬豐厚而且“不是太辛苦”。萬格個子不高,圓臉,臉上常有一種幽默而又略帶嘲弄的表情,因為太聰明,他的頭已經禿了,戴一副黑框細邊的大眼鏡。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他幽默的說:“我是個小個子男人,所以我喜歡投資於小公司。我旁邊的這位可是個大塊頭,他喜歡大股票。”

 

就是這樣一個整天樂呵呵的老頭,他管理著名的橡子基金33年,年均複利回報率達到16.7%,超越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3個百分點。

 

最負盛名的一次投資

 

萬格非常擅長通過判斷宏觀經濟和行業趨勢來提前發現投資機會。

 

他最負盛名的一次投資是在石油危機前,成功投資了休斯頓石油,在隨後到來的經濟危機中,美國股市遭受重創,尤其是那些能源消耗大的公司,而資源類股票價格卻異常堅挺,萬格和橡子基金一戰成名。

在1973年10月爆發的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

 

10月16日,海灣地區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5個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自此,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戰爭爆發後,歐佩克的阿拉伯成員國宣佈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基準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價猛然間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雖然在1973年的石油危機中,美國石油急缺,本土石油企業價格暴跌。但是,由於不斷發現新的油田,休士頓石油價格仍然保持堅挺。當美國股市出現崩潰時,萬格成功地判斷出能源股的上升趨勢,並重倉持有休斯頓石油的股票。

 

在這場全球經濟危機中,橡子基金沒有像其他基金一樣崩潰,相反卻生存了下來,並賺得盆滿缽滿,讓萬格和橡子基金一戰成名。

 

萬格曾歎道:“如果沒有休斯頓石油這只股票,橡子基金就不可能有今天。”

 

美國第一位“晨星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999年,一批學者組成科研小組,以統計的方法對一些著名的基金組合投資進行分析,以主動型基金經理業績能否擊敗單純靠運氣的隨意選股組合。

 

結果顯示,僅有5位基金經理通過了測試,其中,萬格和他的橡子基金是唯一一個當時仍在運作的投資組合。

 

因為持續穩健的業績,2003年6月,晨星授予萬格“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以獎勵其職業生涯中為持有人帶來的長期持續的豐厚回報。

 

這也是晨星首次頒發給基金經理該獎項。

 

萬格的投資哲學

 

1、尋找好的小公司,這些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投資價值。

 

萬格喜歡尋找優秀、有潛力的小公司,因為他認為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投資價值。萬格積極尋找有潛力的小公司的做法是有一定理論依據的,這實際上是利用了芝加哥大學的羅爾夫·本茨於1978年提出的“小公司”現象。

 

本茨教授發現,低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率超過了市場平均水準,即使經過風險調整,考慮到小公司往往風險較高,也是如此。

 

萬格想購買的是那些沒有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的小公司的股票,然後等這些公司不斷成長,直到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時再拋出。

 

萬格表示,“散戶往往會在小公司還沒有完全實現經濟價值時就拋出,並買進那些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的成熟的公司,因此他們常常成為我們交易的對手方。”

 

為了發現優秀、有潛力的小公司,萬格從全國各地的能人異士以及較小的經紀人公司那裏廣泛收集資訊。他每年都給那些向他提供有用情報的人或機構送紅包,他將其稱為“紅A”獎金。

 

2、識別主要趨勢,並購買能在趨勢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

 

萬格能夠識別主要趨勢,並購買能在趨勢中受益的股票。不過他所謂的“趨勢”,並非指股票市場或股票價格趨勢,而是行業發展趨勢。

 

萬格認為,投資前做出預測是為了掌握該投資公司利潤和增長的源泉,洞悉管理部門的目的和想法,發現競爭優勢和危機等。他說:“只要預測是合理的,股票就持在手上;如果擁有股票的理由不再充足,就賣掉它。”

 

首先是基於成本約束、供求關係變化等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準確預測。

 

萬格認為,處於一個變革時期的行業,最賺錢的往往不是其核心業務。比如1970年代以來,電晶體公司儘管普遍不景氣,但是在廣播電視、電腦以及數據處理等業務領域卻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再前推到19世紀,當時土地使用權確實可以賺錢,1880年,如果一直投資於鐵路運輸業可能只虧不賺,但是如果投資到芝加哥房地產業,那麼接下來的40年裏收益將是無窮大,因為在20世紀初,受鐵路交通的刺激,芝加哥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其次是對消費行為的發展變化做出準確預測,進而預測哪些行業在未來市場需求中會增長。

 

例如健康醫療行業。

 

萬格稱:

 

“20年前去參加宴會,幾乎每個人都是一手夾著雪茄,一手端著一杯馬提尼酒。早晨早早起床,然後去公園慢跑,這在當時會被認為是荒唐之舉,中年人沒人有這種習慣。但是我們不知道接下來人們的生活方式會如何變。如果當時醫生知道未來是這樣子,那麼他們早就從心臟病學轉到運動醫學了。

 

這對人們的休閒方式和花錢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現在有許多老年人,背和膝不好,需要治療,因而為某些人提供了賺錢機會。就如希倫布蘭德(希倫布蘭德是美國醫用病床和棺材的最大製造商),大部分人遲早會成為希倫布蘭德的用戶。”

 

萬格判斷,隨著對健康醫療行業的需求日益增多,這就給一些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萬格還具有十分敏銳的洞察力,有時在平靜的表面下也可以發現商機。他關於“沒有新聞”的推理十分精彩,他說如果在一個冬天沒有關於老年人因為煤氣供應短缺而發生不幸的新聞,說明今年的燃料供給是很充分的,這表明燃料的價格很低,所以,對於航空公司、汽車旅館和迪士尼樂園而言,這是好消息。

 

魯賓斯坦原則

 

萬格採用了“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他先從市場上那些看起來比較有吸引力的股票板塊著手,並將分析範圍限定在這些板塊中最好的幾只股票。

 

他稱這種方法為魯賓斯坦法則:一個股票板塊要麼值得大力投資,要麼不值得投一分錢。

 

萬格解釋說,這是阿圖爾·魯賓斯坦在倫敦擔任一場鋼琴比賽評委時所採用的方法。根據規定,魯賓斯坦要為每一位選手打分,範圍從0分到20分。比賽結束時,主辦方非常吃驚地發現,這位鋼琴師除了給極少數選手打20分外,其餘全是0分,沒有人得中間的分數。他們問他分數為什麼給得這麼極端。魯賓斯坦回答道,“很簡單,他們要麼會彈琴,要麼不會。”

一個值得投資的股票板塊必須能夠在5年或更長的時間裏保持其吸引力,萬格的投資組合換手率非常低——平均每年只有25%。

 

也就是說,他每年賣掉投資組合中1/8的股票,並買進同樣數量的其他股票。如果購買某只股票的主要理由或“隱喻”仍然有效,那麼他會繼續持有它,由於換手率如此之低,橡子基金是交易費率最低的權益型基金之一。

 

好公司的標準

 

拉爾夫·萬格判斷一個公司好壞的時候有三條標準,他稱之為“三角架”——發展潛力、財務實力和基本價值。

 

1、發展潛力與5個方面相對應。

 

(1)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2)設計美觀

(3)生產效率高

(4)市場穩定

(5)銷售利潤較高

 

利潤豐厚通常都是由於公司有過人之處,比如掌握了尖端科學技術。

 

他喜歡市場佔有率有絕對優勢的公司:“燈泡行業的老大也比拖拉機行業的老三要好。”電視臺、地方購物中心,或者一家報社都能在該地區形成壟斷。

 

之後,萬格會選擇管理出色的公司,這些公司瞭解所處行業的行情,諳熟市場,善待顧客。他還傾向於選擇管理者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這樣他們才能與其他股東一起重視公司的成長。

 

2、萬格希望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健康穩定:負債低、流動資金充足以及賬務保守。

 

一張強有力的資產負債表就可以保證增長而不必均衡現有持股人的股權資本。

 

3、最後,價格必須有吸引力。

 

萬格指出,機構投資者經常把一家公司和它的股票搞混淆;但你可以持有一家優秀公司的表現不佳的股票。

 

萬格非常喜愛文學,他在63歲時出版了自己的投資著作《獅群中的斑馬》(A Zebra in Lion Country)。

 

在此書中,萬格將基金經理比喻成斑馬,膽大的斑馬在群體週邊可以吃到更為豐美的草,但同樣在獅子來襲時也更容易成為捕獵的目標。在萬格看來,收益和風險永遠是相伴而行的。

 

關於選擇股票的觀點:如果你是一匹斑馬,跟著群體生活,你需要做出的關鍵性決定是站在哪里與其他斑馬相聯系。

當你覺得安全時,在馬群的外邊是最好的,因為那兒的草是新鮮的。在裏面的斑馬只能看到吃剩下的或被踩過的草,在外邊膽子大的斑馬吃得好多了。

 

另一方面,當獅子來臨時,外邊的斑馬成了獅子的美餐,裏面的瘦巴巴的斑馬雖然吃得不好,但卻活了下來。

 

一個為機構服務的投資組合經理人,例如銀行信託部就不能成為一匹在外邊的斑馬。

 

對他來說,最理想的選擇很簡單:始終處在群體之中。只要他始終購買大眾化的股票,他就不會犯獵誤。引用一位投資經理人的話,“只要每一個人都一樣,即使一同下跌,不管詹森公司發生了什麼,對我而言,都不必大驚小怪。”

 

但另一方面,他不能為了更大的收益而去投資不熟悉的股票,因為一旦失敗,他將置自己於批評的焦點上。

 

關於市場時機選擇的觀點:這次,斑馬群是在一個峽谷中,獅子在很遠的峭壁邊打盹。每匹斑馬都想大嚼一口獅子鼻子前面的鮮草,然後狼吞虎嚥地在獅子撲過來之前,沿著一條小徑逃脫。

 

不幸的是,小徑太窄了。事實上,在小徑某個狹窄的地方,斑馬會無助地擠成一團,成為獅子的美味大餐。

 

許多大機構認為它們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在一個流動性很差的市場上實現幾十億美元投資組合的快進快出,但這種方法太不現實了,這種策略只會導致市場的劇烈波動,顯示在價格圖表上,就是頻繁的寬幅震盪,交易成本也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