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經由 在 9月 12, 2016
(|)
434 閱讀
《学中文时代真来了?英国要让中学生每周学8小时中文》,今年教师节《人民日报》刊发如此专文——大英帝国意在提高英国孩子的国际竞争力。英国人有眼光,目标精准——向中国看齐。读罢该文,我联想到去年春节前在深圳华侨城紫苑茶馆有幸与楚建德博士之一席谈。他创办东学西渐国际学院,我很感兴趣。受其影响,我也关注起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来。
此前,BBC(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讲述中国教师天团如何PK英国熊孩子,引起广泛热议。片中,5名中国老师被派往英国,放出“中式教学大招”,教英国中学生。随后,英国教育部宣布将在全英一半小学(约8000所)推广中国数学教学方法,颠覆了过去那种“以儿童为中心”的英国教学方式。在这一计划下,英国儿童从5岁就开始就进行计算练习——以“重复练习、板书习题”等中国教学法,取代英国原有教学法。
如今,英国再次以中国为标杆,瞄准中国,激起新一轮汉语学习潮!
往昔中国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外国人,“做个中文通,玩尽中国皆没啥!”据英国《每日邮报》,英国政府将豪掷1000万英镑打造中文学习项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至少100位优质中文老师,让5000多名公立中学的英国学生在接下来的4年里高强度学习汉语,每周学习时间要达到8小时以上。目的在于,让这批英国中学生在2020年熟练掌握汉语,以自己培养的中文教师来教英国学生学汉语。
英国教育专家表示,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汉语读写,是为了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毕竟,精通汉语的重要性将在今后全球竞争中愈发凸显。
汉语影响力并非始于今天。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中国,他即断言:“当现在这些孩子毕业的时候,估计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以,不要一说到学外语就想到法语和德语,你们应该好好学习中文才是正道哩!”
2015年,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说,英国仅有2%的小学和5%的中学提供中文课程,他12岁的女儿就在学习中文。政府将大力投资,尽可能多地将中文纳入英国学校常规课程。他强调,当投入到全球化竞争浪潮时,你会发现,学中文比学其它语言都管用。
而英国外长鲍里斯•约翰逊,在他任伦敦市长时即告诉英国人:他16岁的女儿在学中文,连他自己也在学;甚至他弟弟麦克斯•约翰逊,亦专门远赴北京学了9个月中文。
几乎世人皆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老祖宗的“死记硬背”,或已得到全球教育界有识之士的认同。英国利兹大学威特曼博士认为,有人诟病中国教育死记硬背,但对孩子来说,加强重复效果显著。汉语讲究音律,易于模仿,便于以童谣、唱歌来学习。正如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和经济带来广泛影响一样,东学西渐蕴含上千年历史,对世界文化和经济送去深远影响。譬如,“一带一路”软实力之基础恰在于此。
忽忆起紫苑茶馆喝茶时,朋友介绍:楚建德是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学博士,曾任世界百强企业德国蒂森克虏伯(中国区)公司财务总监、中国上市公司科陆电子财务总监。辞去年薪百万,他选择从事国学经典的翻译和传播推广——已将儒、释、道等诸子百家,以及唐诗宋词,乃至童蒙养正在内的48部经史子集翻译制作成1.2万个中英双语视频,总播放时长560小时,中英文共700多万字。这楚博士,真个“惟楚有才”——由财务而文化——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东学西渐文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系中国教育2015年度人物。而今,楚博士从事起“建德”工程来,即对中国东学西渐(海外传播推广)做着无可估量之贡献。
东西文化互渐,翻译之桥不可或缺。此域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十八世纪。那时,法国传教士赫苍壁、白晋、宋君荣等翻译了中华典籍《诗经》,而法儒莲则翻译了《灰阑纪》、《赵氏孤儿记》、《西厢记》、《平山冷燕》和《白蛇传》,法巴赞翻译了《合汗衫》、《琵琶记》、《货郎担》和《窦娥冤》,法神父昂特尔科尔翻译了《今古奇观》,法阿贝尔•雷米萨翻译了《玉娇梨》;而英国之威尔金则森翻译了《好逑传》。十九世纪,法国翻译了《二度梅》、《三国演义》……由是可鉴,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相得益彰,实乃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补充。稍作梳理,其脉络清晰可见目前。
前不久为南京市万帛纺织品有限公司做策划咨询,总经理王杰女士的15年拼搏人生,使我感动至深,加之触动“互渐”厚积,我创意如井喷——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之浓厚兴趣,顿时思绪万千,以至夜不能寐。从南京飞回深圳,蓝天白云红日中,“诗云锦绣”之策划思路喷薄而出!
好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抱1600年积淀之云锦天章,耀世而出……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分類: 14.其他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