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經由 在 9月 18, 2016
(|)
490 閱讀
从心理学上解释,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现象。因为,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所以,它。偏见不仅影响偏见持有者自己的行为,而且也会影响对方的行为,偏见持有者对对方的预期会使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去表现行为。
人人反对偏见,但人人都有偏见。歌德也承认:“我能确保正直,却不能保证没有偏见。”偏见与态度有关,偏见又不同于态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态度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其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这个判断看不懂),它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所持的共有信念。偏见则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别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从这一点来看,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
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团体冲突理论还用相对剥夺的观点解释偏见何时产生,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他们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比如少数民族和妇女)的偏见。
专家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恐惧(贬低对其的认识)、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喜欢内团体的人,排斥外团体的人。)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多数人与少数人不良行为的比率相同,可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被过分估计。)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人的偏见。Adorno对“权威性人格”的研究。他发现,30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中发展起来的,这一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培根说,人们喜欢带着极端的偏见在不着边际的自由中使自己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的思想本质。如何处理偏见?专家指出有三种方法:其一、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因而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偏见,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的影响。其二、教育水平。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将越少。有时候人们的偏见更多地来源于自己的无知和狭隘,所以通过让人们接受更多的教育来减少偏见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其三呢?
心存偏见是弱者,要使自己强大就要消灭偏见,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直接接触。专家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这里所指的条件包括:地位平等;有亲密的接触;团体内部有合作,并有成功的机会;团体内部有支持平等的规范。基于这一假设,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奥运会等都可以克服人们之间的偏见。
好奇害死猫,其实偏见害死人。颇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活动中,人总是靠狂热的偏见和狭隘的观念去赢得朋友。美国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与人交往时,让我们记得,我们不是同理智的动物交往,我们是同感情动物交往,与竖着偏见刺剌毛、且满心骄傲虚荣的动物交往。因此,柴静则建议,偏见往往来自无知,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去赢得多数人的理性。
网上曾经流传一份“世界偏见地图”,展现了各个国家在彼此眼中留下的种种印象,非常偏见。比如,美国看中国就是个大超市等等。今年年初,中国版的偏见地图来了,但不是某位网友的个人看法,而是基于搜索、大数据,由数据支持绘制出的,反映了诸多网友心目中的各省份印象。有人说,这些地域印象,或许是企业营销的“雷区”,也许又是企业营销的机会所在,可供企业营销参考。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分類: 14.其他類別
稻穗小編
這張世界偏見地圖編得好,編張中國偏見地圖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