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經由 在 10月 1, 2016
(|)
435 閱讀
非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还要回归生活。昨天上午,在去广州的路上,我看到广州热线节前发表的文章《让‘生活’主动为‘非遗’讲故事》。联想起不久前在南京考察非遗文化云锦产品的情形,顿时感慨万千。原以为那只是一个产品或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现在看来,问题比我当时看到的还严重。
广绣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之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谭展鹏说:“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在世界文化的金字塔上是居于塔尖位置的。这个塔尖一度被削掉了一部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重塑文化塔尖。”他希望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重振民众的文化自信。特别是各级政府更需要加强推广和宣传,把中国的非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虽然大家都希望推广非遗文化,但做得好的却凤毛麟角。业界普遍认为,“非遗”应当包括多层次作品的展示与生产,高端作品的创作类似于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旨在引领技艺的转化与下移,最后落实为众人可消费的大众产品,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毕竟,生活才是最好的“传媒”。为此,谭展鹏对记者讲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往事。
几年前,借助一次在广州举行的大型活动之机,陈少芳广绣工作室的艺术家与某世界知名牛仔品牌进行了一次合作,将广绣的元素嫁接到牛仔服装的设计中。走秀现场非常轰动,基于这一思路,该品牌之后还成功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但是广绣呢?活动期间受关注的热度消散之后,依旧冷清,并没有如期待般热上去。这从侧面反映出,即使如广绣这样技术含量极高的优秀“非遗”成果,在面对现代市场所需要的层次丰富、形式多变的营销策略时,依然无所适从。
非遗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广绣没办法通过讲好故事将自己的独特形象树立起来,造成了“辨识度”的模糊,导致其只能给其他艺术形式、品牌做嫁衣,当陪衬,真是非常可惜。非遗项目是生活和文化的积淀,非遗产品不仅是工艺品,更是上升到美学高度的艺术品。谭展鹏认为,当前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推广:高端宣传,拉抬高度;低端造血,制造循环。并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运作:
1、 像法国一样数家底,以振兴民众自豪感,引导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尊重,从而引导国人对“文化”的辩证思考;
2、 借鉴日本的经验,全面推介本土优秀文化,在动态中求保护与传承;
3、 像韩国那样,借助国家力量给优秀民企产品以更多的支持。
文化遗产走向世界,依靠的是技艺的特殊性,而文化遗产要走向社会,则需要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在谭展鹏看来,应该让大家了解并乐于主动宣传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比如不要一说“中国戏剧”就让人觉得好像只有“京剧”,应当为多种多样的“非遗”项目“站台”。
对“非遗”的推广宣传,不是简单喊喊口号就可以,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活,当中涉及到标准的制定,权益的保障,角色的分配等诸多问题。从政府到民间,再到从业者个人,都需要精心的设计,不然投入了大力气,却可能南辕北辙。因此,要搞好推广,做大市场,出路无非在增加潜在的消费者,增强“生命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目前看来要靠创新。
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没做好,一些非遗项目,由于与生活结合得好,在近年“复兴”的势头特别好,比如岭南古琴。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谢导秀说,海珠区这几年大力面向青少年推广古琴艺术,组织、参加各种全国、省市级别的交流活动,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审美需求等因素,学琴的年轻人很多,自发组织了很多琴社。无论专业琴师还是业余爱好者,平时各种雅集、聚会不断。
谢导秀的高足谢东笑几年前在小洲村创办了七木琴社,琴社在每个程度的课程里都有大量的传统曲目,以让学生在了解岭南古琴的历史下,学习它的文化、感受它的旋律,更多、更深入地去学习、了解岭南古琴的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与气息。他们还重点推广 “生活琴”的理念,如将一些现代的歌曲、音乐改编成古琴曲弹奏传唱,将课本中的古诗词变成古琴弹唱。谢东笑还尝试用古琴舒缓的节奏进行心理治疗。
看来,回归生活才是有效传承非遗文化的根本途径。
更多“知识解决”内容:http://gaoyang0755.blog.163.com
分類: 14.其他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