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欄排行榜

經由: 在 10月 11, 2019
  (2019/10/11 原載於晴報) 過去4個月香港出現了多場暴動後,中港關係會變得怎樣?香港還有何前景? 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無疑是《環球時報》記者在香港機場遭禁錮及被暴徒毆打一事。本來全世界各地,無論是子彈炮彈如何橫飛,政府都會力保機場安全,但那次香港政府及佔據機場的暴民都犯下了彌天大錯,一次事故,幾天之內竟有42億人次觀看視頻,「我支持香港警察」成為潮語。 42億!沒有甚麼力量能把這集體記憶抹掉的,可幸此事可一分為二,一是在內地人眼中,港人和平守法理性形象一瞬間崩塌了,香港因而蒙受的損失難以估算;二是內地人還肯講是非,擺明車馬支持香港警察,而不是把港人全都看成是壞蛋。香港那些罔顧事實、視警員為黑警的人,當然對此不滿,但連劉亦菲此等有萬千影迷的美女也堅持要撑香港警察,港人總算尚不致全部成為大陸人民的公敵,這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港人和平形象瞬間破滅 有些人或以為內地人民資訊封閉,才會有如此的「誤判」。其實內地資訊流通之廣,早已超越港人所知,而且他們每年有過億人出國旅行,對世界的信息怎會不掌握?倒是有些港人連內地也從未踏足過,其無知使人擔心。如果我...
342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10月 4, 2019
(2019/10/04 原載於晴報)    今年春天,科大同事張東才教授告訴我,清華物理教授吳國禎正發起海外老保釣在國慶時回國參觀慶祝,問我要不要參加?我說保釣運動開始時我仍未赴美讀書,雖然我後來認識很多參加過保釣的學長,但我嚴格來說不算老保釣,若參加,頗有濫竽充數之感。張問過吳後說無所謂,我也想見見一些老朋友,也就答應了。 保衞釣魚台運動,源起於北美洲的台灣及香港留學生,第1次示威在1970年,後來席捲美國各校園,也傳到香港大專界及歐洲的知識分子中,影響深遠,周恩來稱之為海外的五四運動。當時運動的主力是台灣在海外的留學生,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參加了保釣,被國民黨特務打了小報告,不能回台,以致流亡海外,在台灣的家人也備受騷擾。這批老保釣因為積極參與運動,有部分人未能完成博士學位,不少人跑到聯合國工作;也有一些人繼續學習,在學界闖出名堂。科技大學早年創辦時,吳家瑋校長能迅速找到一大批著名學者當資深教授,也是相當程度倚靠保釣網絡,所以熟知掌故的人在90年代時每有稱科大為保釣大學。 保釣主力來自海外台生 海外保釣的影響又不止於曾直接參加過運動的人。舉個例子,我的科...
442 閱讀 3 讚好
經由: 在 9月 30, 2019
(2019/09/27 原載於晴報) 有位財經名人曾經說過,香港應該是一個金融中心及人才中心。前者能否保持下去,現先不說,後者卻有需要檢視一下。 香港是美食天堂,世界無處可及,生活服務設施也完善,雖然樓價高昂,但的確仍能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來港工作。在學術界中,港人肯花時間十年磨一劍的人極為罕見,真正的本土自生的學術人才不是沒有,但數量終究有限。香港各大學近20年來能有超卓表現,相當大程度是倚靠我們堅持擇優而聘,不問背景,只重學術能力。人才來到香港後,我們也能嚴格按其學術成就作出升遷或罷免的決定。近年來,香港的競爭力已不如前,新加坡大手筆招聘,內地高校出手也甚重,香港高校早已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近月社會動亂出現,學界肯定大受打擊,優秀的教授有整個世界的市場向他們招手,在港的大學中,卻要面對惡劣的歧視氛圍甚至粗言穢語,或威脅人身安全,其子女也有可能在學校中遭人霸凌,將來有人求去,是意料中事。尚未來港的,也要重新考慮是否成行。這些對香港發展為科創中心,顯然不利。 專業服務業恐好景不常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港人,很多都在各工商金融專業界服務,他們有部分人積累到豐富的經驗,是...
339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9月 13, 2019
(2019/09/13 轉載自晴報) 3個多月的動亂,使我們看到,香港人口中的1%左右,行為可以十分乖張,他們不是和平的示威者,而是和暴徒站在同一陣綫,甚至自己會積極參與暴動的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香港年輕人有近百萬,這些人也只是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帶有強烈反社會傾向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從小便接受着被人加入了敵視政府及仇中原素的教育,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朋友中有些有心人為了查明通識教育及幼兒教育的內容有沒有問題,一口氣買了大量課本拿來研究,我看了一些,不少地方的確很不妥當,隨時誤人子弟。個別的幼兒讀物甚至在培植仇恨,家長不能不注意。但學校用書雖有偏頗誤導,總也不至於會教人反社會、到處破壞公物、禁錮毆打遊客,及鼓吹玉石俱焚攬炒!此種思想從哪裏來?除了學校教育出了問題外,總還有些東西是我們漏掉的。 父母自小灌輸與眾不同 前兩個月,朋友圈中流傳着一位美國作者與名咀西納(Simon Sinek)有關千禧世代年輕人品格與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演說,我看後不少地方都有同感,他說的雖是美國人,但與香港有很高的共性,值得我們參考思索。 西納對美國...
689 閱讀 1 讚好
經由: 在 9月 6, 2019
(2019/09/06 雷鼎鳴 轉載自晴報) 林鄭突然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不會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答應多委任2人加入監警會,又表明她與官員會構建平台與各方人等溝通對話,並會尋找專家學者探討如何化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我聽到這4招後,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頗感驚詫。驚詫的原因是這4招不可能解決當前困局,為何在香港風雨飄搖之際,還隆而重之耍出幾手廢招虛應? 林鄭4招不能止暴制亂 說這些是廢招,不一定指它們都毫無正面作用,而是它們根本不能應對當前最重要的止暴制亂問題。用撤回代替壽終正寢,這本是字眼上的無聊爭議,唯一作用便是對黑衣人說我已讓了步,你們還待怎樣?但對黑衣人而言,所謂5大訴求中,最無價值的便是這字眼之爭,最影響他們利益的,還是會否把近月活動定性為暴動及會否起訴他們而已。給了他們一個撤回的字眼,怎可能叫他們都回家睡覺?對於多加2人到監警會,黑衣人自會嗤之以鼻,不收貨;與各界人士對話,本是舊招,討不了好;找些人研究社會問題,不是不應該,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既然4招都不能止暴制亂,那麼林鄭為何提出?我們需先簡單回顧一下背景,才可判斷得準確一點。 6月9...
1.1k+ 閱讀 0 讚好
經由: 在 8月 26, 2019
(2019-08-23 雷鼎鳴 頭條日報)  香港的動亂已有兩個多月,它何時會結束?用甚麼形式結束? 我沒有水晶球,只能根據已知的事實作出推論。事到今天,結束的主導權其實已不在黑衣人或他們背後的推手那邊,特區政府一樣無能為力,決定權幾乎全操在中央政府一念之間。黑衣人後面雖有推手,但我不相信其指揮系統可以叫停便停。他們也許都相信「抗爭才能改變,寄希望於人民」,但大量的港人根本反對黑衣人擾亂社會的做法,人民並非黑衣人的靠山。至於用抗爭手段,必要的條件是實力對比,面對並無鬥爭意志的香港政府,黑衣人可輕易通過抗爭手段取得一些勝利,但面對實力強大千百倍而且有鬥爭意志的中央政府,無理的抗爭反容易使自己墮入萬丈深淵,黑衣人並無永續抗爭的能力。中央本來寄望特區政府自行解決問題,但後者顯然無此能量,所以整個事件的結局還是要看中央的決定。 中央的計劃雖未公佈,但卻是有跡可尋。本周有兩件大事值得注意,第一是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的名義宣佈,支持深圳成為「先行示範區」的全球性標杆城市,這意味着香港在中央眼中的重要性已被深圳取代。第二件事是周二凌晨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
1.1k+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8月 26, 2019
  (2019/08/23 雷鼎鳴 晴報) 8月18日是香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倒不是因為那天有主辦單位聲稱的170萬人大型遊行,據我們朋友的精準估算,下雨天大家要用雨傘,人口密度大跌,真正人數只在12萬左右,這在香港遊行史上算不了甚麼。說這是個里程碑,是因為這天出現了一個指標,香港這城市對內地城市的示範功能,正式地被確認為不再那麼重要,香港示範一哥的地位不保。甚麼指標?是中共中央及國務院隆而重之的發表了一份《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後最值得全國學習的城市將會是深圳,不是香港。 深圳成國家先行示範區 《意見》中列出了一系列深圳的新定位,它要示範的功能,包括高質量發展、法治、城市文明、民生幸福、可持續性等各領域;在經濟及科技發展上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技、生物醫藥、醫學科學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及應用,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等項目。深圳過去40年來,往績輝煌,名義GDP上升了300多倍,總量已超過了香港,人均GDP從606元上升至超過香港的一半,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大疆等大批世界級的公司出現,誰敢低估它未來的成就? 具體上...
1.2k+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8月 16, 2019
  (2019/08/16 雷鼎鳴 晴報) 這一、兩個星期黑衣人的不合作運動接連受挫,先是在港鐵妨擾別人上班使人神憎鬼厭,接着是佔領機場、癱瘓航班、襲擊旅客、禁錮旅客,並剝奪旅客搭機的自由,惹來如潮劣評。黑衣人中較有腦的,眼見不妙,連忙改變策略,發出了一些空洞的道歉信,但內容依然自相矛盾。原來根據法例,在機場犯法罪加一等,若破壞到航空運輸機制,最高可判終身監禁。這些人連累這麼多航班被取消,技術上已是犯了重罪,還有臉提出5大訴求,並缺一不可?要知道,訴求之一便是不准政府檢控他們,這些人可否不再把自己當作可凌駕於法律之上? 失敗不會停止到他們的活動,但卻會把其本相暴露出來。他們是在怕,犯了法後要坐牢,所以才繼續孤注一擲,把局勢搞亂,以求在玉石俱焚的口號下試試找尋渾水摸魚的機會,以求脫身。跟着暴徒跑但涉足不深的人若不懂得火速割席,便是愚不可及了。不合作運動連續失敗了兩次後,本周又有人想轉戰金融圈,以圖製造新一輪的破壞,但可惜他們經濟知識貧乏,未出招便已可預知會成為笑柄。在金融銀行業搞破壞的,我發現有兩個並不一定是互相配合的圖謀,都聲稱要在8月16日發動。對,就是今天! ...
894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8月 13, 2019
(2019/08/09 雷鼎鳴 原載於晴報) 港澳辦及中聯辦在深圳開了個座談會,發布了中央政府對港局勢的看法及目前所採用的政策。簡而言之,是希望香港早日恢復秩序,對暴徒嚴懲不貸,但這主要靠香港政府、警察及市民去做,若有需要,包括出動解放軍的各種選項都可以用,但現在未到這地步。換言之,《基本法》18條可引入全國性法律及14條可出動解放軍等方案,暫時仍懸而未用。 這能否解決到問題?警方近日受到中央鼓勵,比前振奮,但警力是否足夠仍是一問題。更大的考驗其實是香港的司法制度,檢控時間若是因人手不足而拖得遙遙無期,或是某些法官尚未明白香港需要嚇阻性刑罰,因而輕判或甚至放生一些暴徒,那麼光是靠香港內部力量,就算仍足以解決困難,但時間會拖長,這是否最明智的做法? 社會內傷愈來愈嚴重 主要靠內部力量有好處亦有缺點,這是典型的成本效益問題,屬經濟學的範疇。不動用18條或14條的好處,主要是減低外間勢力以此為藉口,說三道四。雖然我不認為這有甚麼值得介懷,但若不需動用總也會少些風險。 沒有中央干預的壞處是甚麼?正如上文所說,這會推後解決問題的時間。我們是否太心急?不能等待?這...
658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8月 2, 2019
  (2019/08/02 雷鼎鳴 晴報) 近月前綫的示威者及背後的策劃人真正的意圖是甚麼?他們提出了5大訴求,但我認為這只是煽動群眾運動的階段性工具或口號,不足為信。為甚麼? 《逃犯條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已活轉不過來,他們對此心知肚明,怎會以撤掉一道已死的條例而大費周章?不能把他們的活動定性為暴動?他們若真的這麼介意,便不會不斷推高暴力的層次,唯恐公眾看不到他們搞暴動的證據。不檢控這些「義士」嗎?他們當然有此主觀願望,但這等同把自己視作高於法律之上,有腦的都會知道,在法治社會這不會實現。弄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近日暴力因素愈來愈明顯,委員會若客觀處事,斷不可能還這些暴徒一個「清白」,所以他們根本不打算理會委員會可得到的結論,到時聲稱委員會只是權貴打壓群眾便可。他們真的很希望特首是普選產生嗎?特首若是普選選出,而又效忠中央政府的話,將是香港泛民的噩夢,特首等閒得票一、兩百萬票,得票幾萬的泛民議員哪人再有底氣與他抬槓?幾年前中央訂831框架,在今天港獨勢頭更明顯的環境下,中央就算再推出新的框架,那可能比831更寬鬆? 政府不可能應允5大訴求 從上可知,示威者若...
651 閱讀 1 讚好
經由: 在 7月 26, 2019
  (2019/07/26 雷鼎鳴 原載於晴報) 我相信大部分港人都在擔憂香港的社會環境迅速惡化。但我哭豺狼笑,也許有小部分暴徒因為眼見其破壞能力不錯,所以有虛假的樂觀情緒。說這種樂觀虛假,是因為他們連特朗普也不如,特朗普起碼知道中央政府可輕易平亂,只是它忍手而已。傳聞習近平下過命令,不死人、不流血。但到了某個臨界點後,流血可否避免,不得而知。 黑衣人搬石頭打自己腳 香港過去的經濟成就,建基於自由競爭市場機制與法治,歷年來香港在經濟自由程度、個人自由與法治的國際排名,一直都位列前茅。但我們不要忘記,自由經濟體制與法治,與無政府主義都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若是沒有政府執法,去保護私有產權與合約精神,市場經濟如何能夠運行?若無政府及負責執法的警察,法治也不可能彰顯。所以雖然我一直是自由市場的鼓吹者,我從不相信無政府主義,只相信有限度的政府。 近日香港局面惡化,無論政治立場如何,都應感到無政府狀態的危害。警力不足,保護不到立法會免受破壞,埋單的是港人。中聯辦被衝擊、國徽被弄污,大大增加內地民眾對香港暴徒的反感,將來香港若想得到更多優惠政策,會遇上阻力,一國兩制中的兩...
764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7月 19, 2019
(2019/07/19 雷鼎鳴 轉自晴報) 毫無疑問,最近社會的暴力事件,是大半個世紀以來香港社會出現的最大危機。這50多年來,港人習慣了和平,反暴力的底子也厚,但看來這尚不足夠杜絕暴力的出現。政府似乎相信,只要多聽聽意見、搞搞民生,事情便可過去。當有些人的目的是千方百計要癱瘓政府,甚至奪權,民生政策是推動不了,或起碼是會有長期延誤,以致社會矛盾更為加深。 經濟學的核心是誘因,在網上用假名,就算是胡言亂語發表仇恨言論,是沒有成本的。蒙了面後,自己會以為正義上身,就算對世界大肆破壞,也不易被檢控,不用為犯法的暴力行為付出代價。損害了別人,破壞了社會,不但沒有成本,還有回報,某些政客或傳媒會將暴力美化,有時更會有物質上的支持。有了這些誘因,暴力不會減少,只會愈演愈烈。暴力會變成一種毒癮,施暴者的行為會如失心病似的,正常的人怎會去咬斷別人的手指?對社會而言,這便有如讓癌細胞不斷擴散,若不及早遏止,最終只會對社會整體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政府無對暴徒採阻嚇措施 政府要推動開放包容的政策,這方面沒錯,但很可惜,她似乎缺乏抑制這社會癌細胞擴散的意志,對打擊暴徒並未有採取甚麼...
707 閱讀 10 讚好
經由: 在 7月 12, 2019
  (2019/07/12 雷鼎鳴 轉自晴報) 董建華先生日前公開說,通識教育科他是始作俑者,但完全失敗。這個高中必修科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不少人認為它是有強烈政治立場的老師向學生洗腦的陣地。在教育效果上,連學究天人的數學大師丘成桐也認為通識科使到學生「通通不識」,是一個大災難。究竟此科應否繼續保留?又或值不值得把它視為必修科? 從教育意義上看,此科不可能毫無貢獻,有些學生也許可通過它而更能慎思明辨。不過,它佔據了大量的教學與學習時間,以致中學其他學科並無足夠時間學習,最明顯的是至關重要的歷史科尚未能成為高中必修科,又或香港中學的數理課程大幅削減,學生將來訓練不足,很難應付科技新時代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以成本效益的角度去看看投放這麼多資源與學習時間搞通識科是否不值得。 老師易在選教材時偏頗 至於部分年輕人激進化或喪失民族身份認同,通識科也不可能是唯一原因,網上的仇恨言論或許影響更大。但疑問尚在,通識科會否是推波助瀾的「幫兇」? 我對通識教育這概念不但不反對,還大力支持。我自己的學習道路上,便曾在通識教育的大本營芝加哥大學接受過最優質的通識教育。但...
337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7月 5, 2019
  (2019/07/05 雷鼎鳴 轉自晴報) 上月27日,曾在科大主管公關部門、現任職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的楊志剛先生在《明報》發表大文「洋紫荊革命的黑手和白手」,指出有些人要打垮政府,所以必先「辱其首」及「侮其兵」,即用盡一切方法羞辱特首及警察。稍為研究過顏色革命及群眾運動法則「阿連斯基」(Saul Alinsky)13招的人都知道,這是顏色革命的標準戰略。但這些活動背後有誰人在發動?志剛兄認為有白手與黑日之分,前者為香港參與和平遊行的人,後者是隱藏於和平群眾中的一些暴徒及外國勢力。 我同意志剛兄的觀點。我一向認為和平理性遊行的群眾與暴徒及外國勢力不能混為一談,但他們若不明確與這些人切割,同聲譴責暴力及違法活動,便難免會被視作暴徒的擁護者,在立法會外若非有3、4萬人包圍,百餘暴徒怎能入去搶掠?他們好心做壞事,以為幫了香港,但反成為外國勢力借力打力的工具,十分冤枉。但近日香港風高浪急的背後,真有外國黑手在操盤嗎? 不會向每個支持者都派錢 香港沒有政治部,我們一介小民自然不可能完全掌握外國勢力如何操作,搜證不是普通人可做得到。不過,若說沒有幕後黑手,恐怕只有...
620 閱讀 4 讚好
經由: 在 7月 3, 2019
  (2019/06/28 晴報) 6月9日有20萬人(民陣所說的103萬人,我以前在本欄已論證過,一定誇大了幾倍)和平遊行,6月12日有警方與一群示威人士在立法會附近對峙,開始時基本上和平,從錄像可見及後有暴徒襲擊警方,後者便發射催淚彈150發及其他國際上常用的鎮暴方法還擊,並拘捕了一批疑犯等候檢控。林鄭在6月15日承認工作做得不夠仔細,但不認為《逃犯修例》本身有問題。當時我已判斷,政府的做法不但無補於事,而且只會動員更多人在6月16日遊行,果然當天有高達40萬人參加,使從維園至政總又短又窄的幾條路塞滿了人。接着的個多星期,陸續有人包圍警察總部與其他政府部門。 留尾巴供反對派利用 怎樣評價政府的策略?我看過了可觸及引渡條例的所有罪行,毫不認為這次修訂對絕大多數港人有甚麼影響。前刑事檢控專員、資深大律師江樂士(Ian Grenville Cross)有篇長篇講稿,把相關問題講得很清楚,說服力比反對派所說的強得多,我對這條例本無多大興趣,也就不多評說了。有一點港人倒是要自問一下,2006年至今,內地共將248名疑犯應香港要求遣回香港受審,但已知的在內地犯了謀殺罪、...
463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6月 21, 2019
  (2019/06/21 晴報) 為大型遊行數人頭,是一種並無學術深度的調查計算活動,它可以需要大量人手,也可以一兩人也估算出精準度不錯的結果,視乎用甚麼方法去做。董建華先生找我幫忙,為6月9日遊行作點算時,我便明言我很懷疑這些工作的作用。在過去10多年,已有多位學界中人做過相同的工作,並指出目測印象十分不可靠,而民陣自己公布的數字,又多會數倍於學界或警方的估算,但記憶中,民陣從未有收回自己的數字,傳媒也以訛傳訛,繼續報道。董先生似很執着於還原歷史真相,此點我也認同。我也是個對追求真相很感興趣的人,我的數學與純數學家相比,並不入流,但自幼對數量很有感覺,少年時量度過數量智商,超過160分,並不覺得此類計算有何難度,便答應了。 道路長度寬度不難找 6月9日遊行人數的估算,我在上周本欄已討論過了。6月16日那次,民陣自稱有200萬人的一次,其估算難度卻一度超乎預期,幸好很快便找到解決方法。有何難度?主力部隊走得很慢,2時40分出發,龍頭5時55分左右才到終點,走了3.25小時,我們派出參與遊行的人,堵在後面,還要走上近4個小時。龍頭未到終點前,卻已有零散的先頭部隊...
382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6月 21, 2019
  (2019/06/14 晴報) 上周日我應董建華先生之邀,當義工帶領一個40人的團隊用幾種不同的方法點算參與遊行的人數。深夜離開臨時指揮中心後坐的士回家,司機說民陣宣布有103萬人參與遊行,但他認為民陣素來誇大,他會把民陣的數字習慣性地除以5,所以他相信只有20萬人參加。 我們40人用了多種方法多種器材得出20萬左右的數字竟與他的如此相近,民間智慧的確了得!但民陣是否誇大了幾倍呢?我深信必然如此,用邏輯或數學上的反證法很易證明103萬這數字意味着荒謬。我們可用兩種不同的推理說明此點。 兩科學方法印證誤失 他們最大的誤失是忘記了遊行路綫上的街道總面積其實很小,根本容不下太多人。據谷歌地圖的資料,從中央圖書館至政總的步行(不是行車)距離共2,900米,路政署的資料是軒尼詩道單程三綫行車的標準寬度剛好10米,所以若遊行只用一邊馬路的話,整段路面積共約3萬平方米(遊行距離合理假設為3,000米)。但因為有些人走到旁邊的街道及4時35分左右跑到對面馬路,面積提升,我們可把遊行路綫的總面積調整為5萬平方米。在4時45分,我們點算過共約1萬8千人已抵目的地進入立法會...
382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6月 3, 2019
  (2019-05-31 晴報) 稀土又成為國際中的重要話題。這是沒有甚麼奇怪的,「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禁售芯片給華為,中國政府怎可能不考慮對美禁售她缺少、但中國幾乎壟斷的稀土?新聞工作者有敏銳觸覺,大家都一起惡補稀土的資料,這對我們了解情況有幫助,但可惜惡補出來的部分資料不見得都正確。 我們先要搞清一些情況,才可能推測中國政府會用何招。有些事實應是無多大爭議性的,稀土在現代科技中至關重要,上至最尖端的軍用戰機、高精準的武器、人造衞星,下至數碼相機、手提電腦、智能手機、夜視望遠鏡、電動或汽油電動兩用汽車、洗衣機、吸塵機等等,都要用上稀土,一個國家假如稀土完全被禁絕,其經濟及科技產品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大量現代科技 用上稀土 有一些數據似乎也無大爭議。在已知的蘊藏量上,中國最豐富。中國有4,400萬公噸的稀土,佔世界的38%;巴西與越南蘊藏量也多,各有2,200公噸;澳洲則有340萬公噸;美國雖曾一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國,但現在只有140萬公噸。蘊藏量與生產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蘊藏並不等於能開採,稀土濃度不...
414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5月 28, 2019
  (2019/05/24 晴報) 美國政府說服不了歐洲的主要國家禁止使用華為的5G技術,特朗普在碰了一鼻子灰以後,上周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條件下,竟以緊急情況為藉口,簽署行政命令封殺華為,美國商業部的工業與安全局隨即把華為列入其實體名單之列,除非得到許可,美國公司與華為不得有任何交易,這意味着華為以後會買不到美國製造的芯片及其他零部件,其他國家供應商若用了美國的技術或產品去生產華為所需的零部件,一樣不可賣給華為。 美國已不再偽裝,她的意圖很清楚,便是不能容忍中國的科技能超越她。美國有位官員告訴路透社,華為很倚賴美國的供應商,把她加入實體名單後,華為便難以或基本上不可能銷售部分產品。既然美國坦白了,再批評她的不光彩已是對牛彈琴,浪費時間,更有用的做法是客觀評估封殺華為的影響及訂定政策。最急切的問題是華為的忍痛力會否不足,頂不住美方壓力,關門大吉? 一早已研發「備胎」 我深信這場仗美國贏不了,華為有3個有利因素,死不了。 第一,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雖然即時生效,不留任何緩衝期,但自去年中興事件後,華為已起了強烈的戒心,大量購買零部件,足可供未來6至12個月生...
345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5月 17, 2019
  (2019-05-17 雷鼎鳴 晴報) 中美兩國,其實已經處於冷戰的邊緣。 說有冷戰,是因為美國早已採取了一系列的攻勢。貿易戰中美方單方面要加關稅,在貿易談判過程中,美國不但咄咄逼人,而且在關稅上還要加碼。在科技戰線上,年前美國打擊中興我們記憶猶新,對華為這一私營公司,竟要用盡國家級的洪荒之力去威逼別國不得用華為的5G。在美國境內,FBI不斷騷擾華裔學者,甚至把他們都視為間諜,要美國的大學及研究機構防著他們,但這也引起反感,因美國的科研很倚賴華裔學者,且人才外流已經出現,美國的有識之士深以為憂。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美國卻要唱對台戲,不但不派人參加中方舉辦的會議,還冷言冷語不理實際證據唱衰這計劃,說它只會把發展中國家推入債務陷阱。在軍事上,美艦常常進出南海此敏感水域,又向台灣出售武器。 中國將更主動開放 說冷戰只是在邊緣,因為中國顯然不想打。劉鶴赴美進行第11輪談判前,習近平還寫信給特朗普,信的內容似是勸特朗普和中國合作,共同搞好世界。就算在特朗普大加關稅後,中國暫時也只選擇一些較溫和的反制措施;劉鶴訪美時,態度也溫文有禮,更似是照會一聲美國,中國...
291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5月 17, 2019
  (2019-05-10 雷鼎鳴 晴報)    醫委會終於僅以一票之差勉強通過鄧惠瓊教授提出的方案,以後海外醫生若要來港行醫,要在醫管局的醫院、衛生署或大學醫學院工作3年,又通過考試才可以。這方案比過去一些歧視性很強且保護主義色彩更濃的方案是一種進步,但保護主義的思維仍在。眾所周知,這個專業考試被弄得極為困難,及格率奇低,就算是香港或海外的名醫都毫無把握考得過,這樣如何能吸引到人才?香港需要的是一種能保護病人健康及選擇權的一種制度,而不是千方百計防範人才來港服務的制度。 醫學會保護主義形象突出,不值得訝異,全世界醫學組織多多少少都有此通病,但為了社會總體利益,市民不會希望他們太過分。不過,有一點我倒是同意醫學會前會長蔡堅所言,他相信香港能吸引到的海外名醫,頂多是屈指可數。我過去長期參與過招聘海外一流學者到港工作,這是極艱巨的任務,每一個成功個案背後都包含?無數的心力。醫生與學者不盡相同,若是名醫,一定也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與收入,別人也想留?他們,沒有足夠的條件,怎能打動他們? 香港醫學界卻反其道而行,處處設限,擺出一副我不想你來的架勢,名醫怎會不拂袖而去?殖民地時...
276 閱讀 3 讚好
經由: 在 5月 17, 2019
  (2019-05-03 雷鼎鳴 晴報) 日本明仁天皇在位30年後遜位,在日本,這是頭等大事,這會否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日本並無朝代之分,按照官方的說法,明仁是第125任的天皇。明仁並無劣績,起碼他在位期間並無像他父親裕仁般發動過侵略戰爭,他對日本人也算愛民如子,但在他任內,卻正好碰上日本由盛而衰,不知歷史學家將來如何評價他? 在近代史中,明仁的曾祖父睦仁(即明治天皇,1867至1912年在位)自然最受日本人尊崇,他把日本從一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一工業與軍事霸權,影響不可謂不大。但若論一生見盡大上大落,卻要數明仁的父親裕仁(1926至1989在位)。在裕仁在位的63年間,日本發動過侵華戰爭,又在亞洲各處燃起戰火。嚴格來說,發動戰爭的是日本軍閥,但天皇被日本人奉若神明,裕仁不可能脫得掉責任。 日本GDP 被中國遠遠拋離 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美國軍隊只有335,000人,但同期的日本卻有85萬士兵;到了1941年,美國軍人增至160萬,但日本也增至240萬,後來更上升至773萬,美國人曾有段時間不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原因之一便是怕打不過德國與...
218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4月 3, 2019
(2019/03/29 晴報) 韓國瑜的確是個人物。他7天內訪問了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不但替高雄市爭取到52億元新台幣的訂單,還捲起了一股新的「韓流」。幾名香港的反對派議員及一個主張香港自決的組織也坐不住,發表一個聲明,說他到訪中聯辦不適當,會對香港市民發出錯誤信息云云。台灣陸委會又說要對他罰款,蔡英文也要發表一些「酸話」。 記憶當中,過去也有好些台灣的市長訪港,2001年台北市長馬英九、2009年台北市長郝龍斌、2009年台中市長胡志強、2015年新北市長朱立倫,他們都獲得特首接見,但從無韓國瑜的聲勢,更遑論香港反對派的忌憚。 政治奇才獲人民支持 反對派說韓到中聯辦不當,這十分搞笑。中聯辦在港的主要職能之一便是處理涉台事務,一個台灣的市長到港、澳、深圳、廈門推銷高雄的商品,不到中聯辦應到甚麼地方?韓國瑜擺明車馬的口號是「拼經濟」,沒有大陸的幫助,這怎可能成功?韓深明此理,跑到中聯辦恰恰是發放了正確的信息。韓國瑜在台被喻為「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香港的小學雞政客要去碰他,真是自討沒趣。 為何反對派對韓如此忌憚?若不是他一旦肯出選,明年大有機會當...
197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3月 28, 2019
(2019/03/22 雷鼎鳴 晴報) 莫乃光、郭榮鏗及陳方安生應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邀赴美「滙報」他們版本的香港情況,坊間猜測,這是美國有些政客要為取消或重訂「美國—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作準備。 這幾年來,美國深受「修昔底德陷阱」的力量所影響,害怕失去一哥地位,圍堵中國、遏制中國的發展已日漸成形為國策,倘若美國政府在經過成本效益的分析後,認為打壓香港有利於這國策,他們不會給香港甚麼好果子吃,香港的法治、自由、人權等是否出問題,只能是藉口,不會左右到美國對其利益的考慮。其實美國的法治、自由、人權等狀況,在國際排名上甚至比不上香港,但這是無關宏旨的,只要找一些人唱衰香港便可。港人在中美角力中處於夾縫,避無可避,對美國的政策要有最壞的預想,才可作出最佳的應對。但話說回來,改動或中止上述的「政策法」是否對美國有利?恐又未必。 對港貨加關稅 損失僅幾億 這條法案在1992年出爐,主要內容是承認中英聯合聲明,視香港為與大陸不同的地區,承認香港的護照,也把香港當作獨立關稅區。但是,如果美國政府認為香港「一國兩制...
178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3月 28, 2019
(2019/03/15 雷鼎鳴 晴報) 根據近日公布的美國官方數據,2018年美國雖大肆增加關稅,挑起了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貿易戰,但美國的貿赤卻是不減反加。在商品貿易上,2018年美國的逆差是8,913億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10.3%;在服務業貿易上,美國素來有順差,所以在包括商品與服務業的總體貿易上,美國的逆差低一點,但也高達6,210億美元,比2017年上升了12.5%。 這些「成績」,對特朗普而言,是很沒有面子的。大約一年前,他才說過,「貿易戰是好的,很易取勝」(Trade wars are good, and easy to win),他進行貿易戰的目的,是要消除逆差(雖然這不見得對美國有利,但這無疑是特朗普心中的意圖)。現在經過近一年的貿易戰大龍鳳,逆差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這不是徹底的失敗是甚麼?香港某些報刊的評論人不懂經濟,但卻跟車太貼,一早便附和特朗普,現在情何以堪? 不削開支增欠債 壓低儲蓄 但此等結果,卻是稍有見識的經濟學家都一早可預料到的。在過去一年,我在不同報刊寫文章,多次指出,經濟學有一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律︰貿易順差(或逆差)必然等...
152 閱讀 6 讚好
經由: 在 3月 28, 2019
(2019/03/08 雷鼎鳴 晴報) 兩周前到英國牛津參加一個有關中國經濟的座談會,主持人是一位印裔英國人,也是中國通,他有關中國抗日戰爭政治與歷史的巨著我幾年前已讀過。在交流中,他提到中國會否大量向「一帶一路」國家借出款項而最終使它們跌入債務陷阱,從而控制它們?這是很典型的西方傳媒及美國政府經常提出的問題,但事實基礎卻十分薄弱。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一研究機構,一直默默工作,把中國對非洲54個國家18年來的貸款額及其他經濟活動的數據都整理出來,從其數據庫可看到(網上很易找到這數據庫),中國從2000年至2017年對非洲所有國家的貸款,加起來總共只有1,430億美元(有部分已償還),大約是中國4天的生產總值,佔非洲國家的GDP比例也很低,通常在兩三成以下,中國如何可能靠債務為工具去「殖民化」這些國家? 中國高儲蓄率易被忽略 反觀美國,政府欠債超過GDP 100%,家庭及企業欠債接近GDP的200%,即社會總欠債是GDP 300%左右,比非洲國家更不穩健。由此可知,西方的知名媒體往往也會不看數據,因而作出誤導性的評論。 主持人不是經濟學家,不掌握一些經濟...
172 閱讀 4 讚好
經由: 在 3月 28, 2019
(2019/03/01 雷鼎鳴 晴報) 今年財政預算案在理財方針上,顯然延續了去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公共開支佔GDP的比重從過去一年的20.2%,在來年預計再增至21.6%,2020年度又將上升至21.8%,2021更突破至22.5%,2022至22.7%,到2023才稍回落至22.0%。 要知道,在近代香港財政史上,只有1998及2003年度才觸到22%這紅綫。但這兩次碰到22%,政府是被動的,主要因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年GDP過於疲弱才出現,與現在的有計劃地推高公共開支比重不可混為一談。當年的財爺唐英年眼見連年赤字,也許又害怕違反《基本法》,作了重大的努力,把這比重壓下去,但也要到2017年度才重返低於16%的水平。 擴張有違《基本法》原意 公共開支的比重擴大,為甚麼是一個問題?世界各地的免費午餐派都會喜歡政府擴大開支,這是因為政府往往是世上最大的「水魚」,她用的錢都是別人的錢,用多了也不會肉痛,社會中的各路利益團體或政客,只要緊盯着政府,向她施壓,便可予取予攜得其所哉,政府掌控的資源愈多,愈是肥肉一塊,真正付出代價的,是納稅人不是政府,後者並無強烈的反抗意志...
143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3月 28, 2019
(2019/02/22 雷鼎鳴 晴報) 美國有一個很奇怪的政策,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學生在領事館申請學生簽證時,若是被問到為何想到美國,就算是出於禮貌,說自己很仰慕美國,畢業後想留在那裏定居,那麼簽證幾乎必定被拒,我以前不少學生也中過招。不過,美國亦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國力及科技水平之能維持,實又得功於她肯大量吸收新移民。 矽谷是美國創新科技最有活力的地方,這裏的科技研究人員(不計一般職員),泰半便是新移民或他們的第一代後裔。美國大學理工科的課室中,往往大半學生都是亞洲人,其他學生選科時一看到這麼多亞洲人,往往便立刻跑掉,因害怕競爭不過人,分數太低也。在80、90年前,麻省理工本來無甚名氣地位,只被看成是一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工專,但校方有眼光,把在歐洲受到迫害的科學家大量吸納過來,終成就它的科技龍頭學府地位。 特朗普散布排外情緒 但這些情況近年有變,引起了美國有識之士的憂慮。我以前有一位老師、但亦是朋友的國際貿易與金融專家古魯格(Anne Krueger),她當過幾所名校的大教授,當過世界銀行的副行長及國際貨幣基金的第一副總裁,亦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近日她便撰文...
203 閱讀 7 讚好
經由: 在 2月 15, 2019
(2019/02/15 雷鼎鳴 晴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中歐東歐訪問,繼續唱衰華為之旅,但被匈牙利外長直斥美國的偽善。的確是偽善,自己的產品不如人,卻威脅一些小國,若她們使用華為的通訊設備,則美國會縮減與其合作。這麼不要臉的行徑也做得出,當然要包裝一下,否則便太難看了。包裝是說華為對使用其產品的國家有安全威脅,華為既然是通訊設備企業,此種威脅當然是指華為會把資訊取走,交給中國政府。 斯諾登揭美政府竊聽 自從2013年斯諾登事後件後,美國政府此等指控便顯得可笑了。美國至今還未提出一丁點證據證明華為有偷盜及洩漏資訊,但卻賊喊捉賊。 美國政府及科技大企業侵犯私隱及威脅別國安全證據卻是俯拾皆是,最震撼的自然是斯諾登的爆料,原來世界各地人民,包括港人在內的電話、電郵等通訊,在美國情報機構面前,都是透明的,密碼也形同虛設。我們一介小民被美國監視,已使人不安,原來多國元首的電話,包括盟國元首的談話,一樣被美國政府偷聽,這不是威脅別國安全是甚麼? 我幾年前一直在奇怪,美國政府把我們日常生活的八卦資訊都找來,究竟有何作用?當聽說過大數據的概念後,大可明白大數據即電腦...
135 閱讀 8 讚好
經由: 在 2月 15, 2019
(2019/02/01 晴報)   流感肆虐,公立醫院急症室逼爆,醫院病床使用率也超過百分之百。這些新聞已不是第一次在港出現,幾乎年年都有,可想而知,問題從未解決。 先弄清一些基本事實。香港醫生有些在公立醫院工作,有些自設診所,也與私家醫院掛鈎。兩者醫生是否都短缺?我到私人診所看醫生,常常都要等大半小時或甚至一、兩小時,很難說服我在既有診金下,對醫生的需求不是大於供應。據我觀察,香港醫生看病人的速度比美國真是快了幾倍,但診金也稍便宜,他們密食當三番,不少私人診所醫生的收入恐怕會高於美國同行。至於公家醫院,醫生短缺卻是顯而易見的,而且短缺得頗為嚴重,待將來人口繼續老化後,問題更不易解決。 提升公院醫生待遇 我相信私人診所及醫院醫生稍有短缺,但公立醫院醫生卻是非常短缺。我們也可通過數字了解此點。2017年香港有註冊西醫14,290人,等於每1,000人口有1.93名醫生,這在發達經濟體中是偏低的水平,例如新加坡的相關數字是2.28、日本是2.37、美國是2.57、德國是4.19、法國是3.24,全都遠高於香港。但公立醫院的嚴重性又遠非上述數字所能反映。公立醫院的病...
141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1月 25, 2019
(2019/01/25 雷鼎鳴 晴報)   上周末在清華參加舊同事李稻葵主理的「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每季一次的中國宏觀經濟研討會,當時政府尚未公布2018年GDP增長多少,但每次大會必發的一份長篇「報告」,內有估計2018年GDP增長6.6%,2019年則預測增長6.3%。其後,政府果然公布2018年的增長率是6.6%,與「報告」內容一致。 這是沒有甚麼值得奇怪的,中國官方去年預測2018年增長6.5%,但其實官方預測一向較為保守,她說是6.5%,我們可以視為6.7%,後來經過貿易戰的衝擊,跌到6.6%,跌幅微弱,正好印證了我說過多次的觀點,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並不大,美國若想靠此遏制中國,不會成事,中國增長比美國快,時間在中國一方。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西方的傳媒不會唱衰中國。我對唱衰並不反感,只要其內容正確便應考慮之,問題是有些評論建基於錯誤的認知,而偶然中國自己的決策人也會受其惑,那便需要指出以正視聽了。 安全度遠高於日本美國 唱衰得較多的,是說中國有債務危機,尤其是企業債高企,會隨時爆煲云云。我過去也曾經多次在報章撰文指出,這是不懂中國...
278 閱讀 8 讚好
經由: 在 1月 18, 2019
(2019-01-18 雷鼎鳴 晴報) 今年世界的開局乏善可陳,中東的亂象未有解決迹象,西方國家被民粹主義肆虐,事故頻仍。英國脫歐弄出個爛攤子,不知如何收拾,看來大英帝國氣數已衰,連是否能保住蘇格蘭不獨立不投向歐盟也無答案;法國的黃背心示威則重挫了馬克龍;但至今民粹對世界造成最嚴重後果的,仍是選了特朗普作總統。民主黨雖滿口仁義,其偽善使很多美國人難以接受,但特朗普的狂牛性格對世界也許破壞更大。 對西方世界出現的亂象,我們應如何應對?經過數十年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各國互相依存的程度已比前大得多,一方有難,八方受累,我們若對別人的痛抱着幸災樂禍的態度,對自己也無好處。 彈劾特朗普將令情況更糟 有位經濟界的舊朋友艾根格蘭(Barry Eichengreen)最近在網上媒體Project Syndicate中對此種局面分析得很好。艾根格蘭是柏克萊加州大學知名的國際金融與經濟史專家,22年前曾到科大參加過我們舉辦的一個學術會議。他絕非特朗普的擁護者,但卻指出彈劾他反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為何如此? 民主黨對參院無控制權,並無足夠力量把特朗普拉下馬來。就算將通俄門的指控...
341 閱讀 8 讚好
經由: 在 1月 11, 2019
(2019-1-11 雷鼎鳴 晴報) 元旦過後,收到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教授夫人麥嘉軒寄來劉教授的新書《中美貿易戰與未來經濟關係》(The China-US Trade War and the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剛好要到杭州及南昌旅遊,連忙在高鐵途中捧讀。書寫得淺白,避開了不少專業術語,想來讀者對象是包括了中美政商界的不少持份者。顯而易見,此書是至今為止有關中美貿易戰甚至科技戰最全面並及時的著作,內地或香港的出版商若夠聰明,應即時把它譯為中文,自會一紙風行。書中建基於大量數據的論點,對香港及美國一些胡說八道的言論,也是一服很好的消毒劑。 中美貿易逆差被嚴重誇大 書中的亮點頗多,只舉幾例。今任的美國總統不知是否吃錯了藥,對國際貿易的性質不但一無所知,還祭出了18、19紀的錯誤理論重商主義為指導思想,誤以為貿易有盈餘便是賺,有逆差便是虧。有見及此,劉教授便不得不把課本中的貿易導論用最淺白的語言再解說一遍,並指出自由貿易可達至雙贏、貿易戰沒有贏家此一定論。 但本書的目的當然不是光談理論。美國埋怨與中國貿易有逆差,由來已久,多年前劉教授便...
193 閱讀 10 讚好
經由: 在 1月 4, 2019
(2019-01-04  雷鼎鳴 晴報)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終於公布,也許是因為我有參與小組的工作,所以對其建議並不感到訝異。其實大多數港人很可能也不會對各建議感到奇怪,因為所反映的,應是香港的主流民意,而不是那些喜歡在公眾論壇照相機前大聲呼叫的小眾意見。 以今天香港社會分化的程度看來,公共政策要達到共識是不可能的,小組只能努力找出主流民意,並將結果告訴政府,供其參考。評估民意並非易事,要從多種渠道進行。小組工作初期,已制定計劃、設計問卷,以供市民在網上或在其他公開場合填寫。在暑假前後,小組各成員曾與多個團體進行交流及聽取意見,不少市民亦有於小組在各區擺設的展覽中表達過觀點及填寫問卷。通過這些途徑得回來的意見,當然具有參考價值,起碼我們可聽到一些我們也許未想過的看法,開闊我們的視野。但此類方法亦有嚴重的局限性,使我們不能以其作為評估民意的定量根據。 隨機抽樣調查較可信 舉兩個例子︰有人一早便已揚言,要發動同路人在網上填表時反對某些選項,也有些人用聯署信的形式反對這反對那。通過這些途徑表達的意見,我們當然也可參考,但所反映的,恐怕更多的是發起者及其同路...
247 閱讀 7 讚好
經由: 在 12月 24, 2018
(2018-12-21 雷鼎鳴 晴報)   美國能稱霸世界,相當一部分原因是靠美元。美元是國際貿易中的交易媒介,亦是很多國家的儲備貨幣,這本也沒甚麼,但在華為事件中(或甚至是何志平事件),只要有人使用美元進行一些美國政府不喜歡的交易支付,理論上美國政府可按它自己的國內法律拉人封艇,就算交易不在美國進行也如是。   此事本來頗為荒謬,美元不是美國政府私產,而是屬於持有者。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地得到美元,一定是付出過商品或其他代價換回來的,美元產權已屬他們,在美國管轄區以外用美元交易,根本不應、也不用得到美國政府批准,美國政府若長臂管控,便是帝國主義的過分伸張(imperial overreach)了。話雖如此,美元霸權起碼還會有一、二十年存在,它的話語權仍在,香港又是國際商貿及金融中心,國際交收繁多,如何才能避免掉進一些美元霸權弄出來的陷阱? 其中一種思維是減少使用美元作支付媒介,美國就算橫行霸道,總也不能把在別國使用別種貨幣作交易的人抓起來吧?甚麼貨幣能被當作美元的代替品?港元其實有不錯的條件。   港財政儲備充足 難被沽空   ...
180 閱讀 7 讚好
經由: 在 12月 24, 2018
(2018-12-14 雷鼎鳴 晴報)   加拿大政府應美國政府要求,在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於溫哥華轉機到墨西哥時將她拘留,並要引渡到美國,在外交界有如投下一個巨型炸彈。   美國政府這次行動,無疑是經過長期的精心策劃,孟晚舟近年用過多少本護照,美國也知悉,飛機不是到美國去,但孟的行程同樣被掌握。   長臂管轄,以美國國內法律引伸到另一主權國家的國際巨企的高管,其將掀起的風浪,美國政府不可能事前全不知悉,而且其司法理據十分牽強。為甚麼會這樣做?打個比方,臉書(fb)中時有反華內容或違反中國法律的言論,倘若中國政府因而待朱克伯格入境後將他拘留起來,豈不荒謬? 背後有經濟圖謀 搶佔5G市場   有一種說法是美國此舉是要增加自己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籌碼。美方有人有此想法不奇怪,但它顯然是錯誤的,亦不符合美國利益。   從中方的角度看,美國若隨意地玩弄這些小動作,怎可能會對談判中美方的承諾有信心?中方自然更不肯作任何讓步。   美國高層現時努力撇清此事與貿易談判的關係,應該是他們也知道孟晚舟一案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219 閱讀 2 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