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專欄排行榜

經由: 在 8月 26, 2019
  (2019/08/23 雷鼎鳴 晴報) 8月18日是香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倒不是因為那天有主辦單位聲稱的170萬人大型遊行,據我們朋友的精準估算,下雨天大家要用雨傘,人口密度大跌,真正人數只在12萬左右,這在香港遊行史上算不了甚麼。說這是個里程碑,是因為這天出現了一個指標,香港這城市對內地城市的示範功能,正式地被確認為不再那麼重要,香港示範一哥的地位不保。甚麼指標?是中共中央及國務院隆而重之的發表了一份《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後最值得全國學習的城市將會是深圳,不是香港。 深圳成國家先行示範區 《意見》中列出了一系列深圳的新定位,它要示範的功能,包括高質量發展、法治、城市文明、民生幸福、可持續性等各領域;在經濟及科技發展上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技、生物醫藥、醫學科學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及應用,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等項目。深圳過去40年來,往績輝煌,名義GDP上升了300多倍,總量已超過了香港,人均GDP從606元上升至超過香港的一半,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大疆等大批世界級的公司出現,誰敢低估它未來的成就? 具體上...
1.2k+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8月 26, 2019
(2019-08-23 雷鼎鳴 頭條日報)  香港的動亂已有兩個多月,它何時會結束?用甚麼形式結束? 我沒有水晶球,只能根據已知的事實作出推論。事到今天,結束的主導權其實已不在黑衣人或他們背後的推手那邊,特區政府一樣無能為力,決定權幾乎全操在中央政府一念之間。黑衣人後面雖有推手,但我不相信其指揮系統可以叫停便停。他們也許都相信「抗爭才能改變,寄希望於人民」,但大量的港人根本反對黑衣人擾亂社會的做法,人民並非黑衣人的靠山。至於用抗爭手段,必要的條件是實力對比,面對並無鬥爭意志的香港政府,黑衣人可輕易通過抗爭手段取得一些勝利,但面對實力強大千百倍而且有鬥爭意志的中央政府,無理的抗爭反容易使自己墮入萬丈深淵,黑衣人並無永續抗爭的能力。中央本來寄望特區政府自行解決問題,但後者顯然無此能量,所以整個事件的結局還是要看中央的決定。 中央的計劃雖未公佈,但卻是有跡可尋。本周有兩件大事值得注意,第一是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的名義宣佈,支持深圳成為「先行示範區」的全球性標杆城市,這意味着香港在中央眼中的重要性已被深圳取代。第二件事是周二凌晨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
1.1k+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9月 6, 2019
(2019/09/06 雷鼎鳴 轉載自晴報) 林鄭突然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不會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答應多委任2人加入監警會,又表明她與官員會構建平台與各方人等溝通對話,並會尋找專家學者探討如何化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我聽到這4招後,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頗感驚詫。驚詫的原因是這4招不可能解決當前困局,為何在香港風雨飄搖之際,還隆而重之耍出幾手廢招虛應? 林鄭4招不能止暴制亂 說這些是廢招,不一定指它們都毫無正面作用,而是它們根本不能應對當前最重要的止暴制亂問題。用撤回代替壽終正寢,這本是字眼上的無聊爭議,唯一作用便是對黑衣人說我已讓了步,你們還待怎樣?但對黑衣人而言,所謂5大訴求中,最無價值的便是這字眼之爭,最影響他們利益的,還是會否把近月活動定性為暴動及會否起訴他們而已。給了他們一個撤回的字眼,怎可能叫他們都回家睡覺?對於多加2人到監警會,黑衣人自會嗤之以鼻,不收貨;與各界人士對話,本是舊招,討不了好;找些人研究社會問題,不是不應該,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既然4招都不能止暴制亂,那麼林鄭為何提出?我們需先簡單回顧一下背景,才可判斷得準確一點。 6月9...
1.1k+ 閱讀 0 讚好
經由: 在 8月 16, 2019
  (2019/08/16 雷鼎鳴 晴報) 這一、兩個星期黑衣人的不合作運動接連受挫,先是在港鐵妨擾別人上班使人神憎鬼厭,接着是佔領機場、癱瘓航班、襲擊旅客、禁錮旅客,並剝奪旅客搭機的自由,惹來如潮劣評。黑衣人中較有腦的,眼見不妙,連忙改變策略,發出了一些空洞的道歉信,但內容依然自相矛盾。原來根據法例,在機場犯法罪加一等,若破壞到航空運輸機制,最高可判終身監禁。這些人連累這麼多航班被取消,技術上已是犯了重罪,還有臉提出5大訴求,並缺一不可?要知道,訴求之一便是不准政府檢控他們,這些人可否不再把自己當作可凌駕於法律之上? 失敗不會停止到他們的活動,但卻會把其本相暴露出來。他們是在怕,犯了法後要坐牢,所以才繼續孤注一擲,把局勢搞亂,以求在玉石俱焚的口號下試試找尋渾水摸魚的機會,以求脫身。跟着暴徒跑但涉足不深的人若不懂得火速割席,便是愚不可及了。不合作運動連續失敗了兩次後,本周又有人想轉戰金融圈,以圖製造新一輪的破壞,但可惜他們經濟知識貧乏,未出招便已可預知會成為笑柄。在金融銀行業搞破壞的,我發現有兩個並不一定是互相配合的圖謀,都聲稱要在8月16日發動。對,就是今天! ...
894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7月 26, 2019
  (2019/07/26 雷鼎鳴 原載於晴報) 我相信大部分港人都在擔憂香港的社會環境迅速惡化。但我哭豺狼笑,也許有小部分暴徒因為眼見其破壞能力不錯,所以有虛假的樂觀情緒。說這種樂觀虛假,是因為他們連特朗普也不如,特朗普起碼知道中央政府可輕易平亂,只是它忍手而已。傳聞習近平下過命令,不死人、不流血。但到了某個臨界點後,流血可否避免,不得而知。 黑衣人搬石頭打自己腳 香港過去的經濟成就,建基於自由競爭市場機制與法治,歷年來香港在經濟自由程度、個人自由與法治的國際排名,一直都位列前茅。但我們不要忘記,自由經濟體制與法治,與無政府主義都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若是沒有政府執法,去保護私有產權與合約精神,市場經濟如何能夠運行?若無政府及負責執法的警察,法治也不可能彰顯。所以雖然我一直是自由市場的鼓吹者,我從不相信無政府主義,只相信有限度的政府。 近日香港局面惡化,無論政治立場如何,都應感到無政府狀態的危害。警力不足,保護不到立法會免受破壞,埋單的是港人。中聯辦被衝擊、國徽被弄污,大大增加內地民眾對香港暴徒的反感,將來香港若想得到更多優惠政策,會遇上阻力,一國兩制中的兩...
764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7月 19, 2019
(2019/07/19 雷鼎鳴 轉自晴報) 毫無疑問,最近社會的暴力事件,是大半個世紀以來香港社會出現的最大危機。這50多年來,港人習慣了和平,反暴力的底子也厚,但看來這尚不足夠杜絕暴力的出現。政府似乎相信,只要多聽聽意見、搞搞民生,事情便可過去。當有些人的目的是千方百計要癱瘓政府,甚至奪權,民生政策是推動不了,或起碼是會有長期延誤,以致社會矛盾更為加深。 經濟學的核心是誘因,在網上用假名,就算是胡言亂語發表仇恨言論,是沒有成本的。蒙了面後,自己會以為正義上身,就算對世界大肆破壞,也不易被檢控,不用為犯法的暴力行為付出代價。損害了別人,破壞了社會,不但沒有成本,還有回報,某些政客或傳媒會將暴力美化,有時更會有物質上的支持。有了這些誘因,暴力不會減少,只會愈演愈烈。暴力會變成一種毒癮,施暴者的行為會如失心病似的,正常的人怎會去咬斷別人的手指?對社會而言,這便有如讓癌細胞不斷擴散,若不及早遏止,最終只會對社會整體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政府無對暴徒採阻嚇措施 政府要推動開放包容的政策,這方面沒錯,但很可惜,她似乎缺乏抑制這社會癌細胞擴散的意志,對打擊暴徒並未有採取甚麼...
707 閱讀 10 讚好
經由: 在 9月 13, 2019
(2019/09/13 轉載自晴報) 3個多月的動亂,使我們看到,香港人口中的1%左右,行為可以十分乖張,他們不是和平的示威者,而是和暴徒站在同一陣綫,甚至自己會積極參與暴動的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香港年輕人有近百萬,這些人也只是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帶有強烈反社會傾向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從小便接受着被人加入了敵視政府及仇中原素的教育,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朋友中有些有心人為了查明通識教育及幼兒教育的內容有沒有問題,一口氣買了大量課本拿來研究,我看了一些,不少地方的確很不妥當,隨時誤人子弟。個別的幼兒讀物甚至在培植仇恨,家長不能不注意。但學校用書雖有偏頗誤導,總也不至於會教人反社會、到處破壞公物、禁錮毆打遊客,及鼓吹玉石俱焚攬炒!此種思想從哪裏來?除了學校教育出了問題外,總還有些東西是我們漏掉的。 父母自小灌輸與眾不同 前兩個月,朋友圈中流傳着一位美國作者與名咀西納(Simon Sinek)有關千禧世代年輕人品格與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演說,我看後不少地方都有同感,他說的雖是美國人,但與香港有很高的共性,值得我們參考思索。 西納對美國...
689 閱讀 1 讚好
經由: 在 8月 13, 2019
(2019/08/09 雷鼎鳴 原載於晴報) 港澳辦及中聯辦在深圳開了個座談會,發布了中央政府對港局勢的看法及目前所採用的政策。簡而言之,是希望香港早日恢復秩序,對暴徒嚴懲不貸,但這主要靠香港政府、警察及市民去做,若有需要,包括出動解放軍的各種選項都可以用,但現在未到這地步。換言之,《基本法》18條可引入全國性法律及14條可出動解放軍等方案,暫時仍懸而未用。 這能否解決到問題?警方近日受到中央鼓勵,比前振奮,但警力是否足夠仍是一問題。更大的考驗其實是香港的司法制度,檢控時間若是因人手不足而拖得遙遙無期,或是某些法官尚未明白香港需要嚇阻性刑罰,因而輕判或甚至放生一些暴徒,那麼光是靠香港內部力量,就算仍足以解決困難,但時間會拖長,這是否最明智的做法? 社會內傷愈來愈嚴重 主要靠內部力量有好處亦有缺點,這是典型的成本效益問題,屬經濟學的範疇。不動用18條或14條的好處,主要是減低外間勢力以此為藉口,說三道四。雖然我不認為這有甚麼值得介懷,但若不需動用總也會少些風險。 沒有中央干預的壞處是甚麼?正如上文所說,這會推後解決問題的時間。我們是否太心急?不能等待?這...
657 閱讀 2 讚好
經由: 在 8月 2, 2019
  (2019/08/02 雷鼎鳴 晴報) 近月前綫的示威者及背後的策劃人真正的意圖是甚麼?他們提出了5大訴求,但我認為這只是煽動群眾運動的階段性工具或口號,不足為信。為甚麼? 《逃犯條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已活轉不過來,他們對此心知肚明,怎會以撤掉一道已死的條例而大費周章?不能把他們的活動定性為暴動?他們若真的這麼介意,便不會不斷推高暴力的層次,唯恐公眾看不到他們搞暴動的證據。不檢控這些「義士」嗎?他們當然有此主觀願望,但這等同把自己視作高於法律之上,有腦的都會知道,在法治社會這不會實現。弄個獨立調查委員會?以近日暴力因素愈來愈明顯,委員會若客觀處事,斷不可能還這些暴徒一個「清白」,所以他們根本不打算理會委員會可得到的結論,到時聲稱委員會只是權貴打壓群眾便可。他們真的很希望特首是普選產生嗎?特首若是普選選出,而又效忠中央政府的話,將是香港泛民的噩夢,特首等閒得票一、兩百萬票,得票幾萬的泛民議員哪人再有底氣與他抬槓?幾年前中央訂831框架,在今天港獨勢頭更明顯的環境下,中央就算再推出新的框架,那可能比831更寬鬆? 政府不可能應允5大訴求 從上可知,示威者若...
651 閱讀 1 讚好
經由: 在 7月 5, 2019
  (2019/07/05 雷鼎鳴 轉自晴報) 上月27日,曾在科大主管公關部門、現任職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的楊志剛先生在《明報》發表大文「洋紫荊革命的黑手和白手」,指出有些人要打垮政府,所以必先「辱其首」及「侮其兵」,即用盡一切方法羞辱特首及警察。稍為研究過顏色革命及群眾運動法則「阿連斯基」(Saul Alinsky)13招的人都知道,這是顏色革命的標準戰略。但這些活動背後有誰人在發動?志剛兄認為有白手與黑日之分,前者為香港參與和平遊行的人,後者是隱藏於和平群眾中的一些暴徒及外國勢力。 我同意志剛兄的觀點。我一向認為和平理性遊行的群眾與暴徒及外國勢力不能混為一談,但他們若不明確與這些人切割,同聲譴責暴力及違法活動,便難免會被視作暴徒的擁護者,在立法會外若非有3、4萬人包圍,百餘暴徒怎能入去搶掠?他們好心做壞事,以為幫了香港,但反成為外國勢力借力打力的工具,十分冤枉。但近日香港風高浪急的背後,真有外國黑手在操盤嗎? 不會向每個支持者都派錢 香港沒有政治部,我們一介小民自然不可能完全掌握外國勢力如何操作,搜證不是普通人可做得到。不過,若說沒有幕後黑手,恐怕只有...
620 閱讀 4 讚好
經由: 在 7月 3, 2019
  (2019/06/28 晴報) 6月9日有20萬人(民陣所說的103萬人,我以前在本欄已論證過,一定誇大了幾倍)和平遊行,6月12日有警方與一群示威人士在立法會附近對峙,開始時基本上和平,從錄像可見及後有暴徒襲擊警方,後者便發射催淚彈150發及其他國際上常用的鎮暴方法還擊,並拘捕了一批疑犯等候檢控。林鄭在6月15日承認工作做得不夠仔細,但不認為《逃犯修例》本身有問題。當時我已判斷,政府的做法不但無補於事,而且只會動員更多人在6月16日遊行,果然當天有高達40萬人參加,使從維園至政總又短又窄的幾條路塞滿了人。接着的個多星期,陸續有人包圍警察總部與其他政府部門。 留尾巴供反對派利用 怎樣評價政府的策略?我看過了可觸及引渡條例的所有罪行,毫不認為這次修訂對絕大多數港人有甚麼影響。前刑事檢控專員、資深大律師江樂士(Ian Grenville Cross)有篇長篇講稿,把相關問題講得很清楚,說服力比反對派所說的強得多,我對這條例本無多大興趣,也就不多評說了。有一點港人倒是要自問一下,2006年至今,內地共將248名疑犯應香港要求遣回香港受審,但已知的在內地犯了謀殺罪、...
463 閱讀 5 讚好
經由: 在 10月 4, 2019
(2019/10/04 原載於晴報)    今年春天,科大同事張東才教授告訴我,清華物理教授吳國禎正發起海外老保釣在國慶時回國參觀慶祝,問我要不要參加?我說保釣運動開始時我仍未赴美讀書,雖然我後來認識很多參加過保釣的學長,但我嚴格來說不算老保釣,若參加,頗有濫竽充數之感。張問過吳後說無所謂,我也想見見一些老朋友,也就答應了。 保衞釣魚台運動,源起於北美洲的台灣及香港留學生,第1次示威在1970年,後來席捲美國各校園,也傳到香港大專界及歐洲的知識分子中,影響深遠,周恩來稱之為海外的五四運動。當時運動的主力是台灣在海外的留學生,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參加了保釣,被國民黨特務打了小報告,不能回台,以致流亡海外,在台灣的家人也備受騷擾。這批老保釣因為積極參與運動,有部分人未能完成博士學位,不少人跑到聯合國工作;也有一些人繼續學習,在學界闖出名堂。科技大學早年創辦時,吳家瑋校長能迅速找到一大批著名學者當資深教授,也是相當程度倚靠保釣網絡,所以熟知掌故的人在90年代時每有稱科大為保釣大學。 保釣主力來自海外台生 海外保釣的影響又不止於曾直接參加過運動的人。舉個例子,我的科...
442 閱讀 3 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