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12月 29, 2018
423 閱讀
(2018-12-29 蘋果日報)
黃太太:30歲 家庭主婦
黃先生:36歲 設計師
子女:兒子4歲及女兒1歲
家庭收入︰丈夫月入3萬元(在親戚公司任職設計師超過10年),太太0
資產組合︰現金︰1800萬港元;保險基金︰40萬港元(月供1萬);無股票
財務背景︰
兩夫妻今年9月因樓齡高,而賣了家人贈送的自住單位,套現近1800萬元,現時以3萬元租住私樓。目前二人手持180 0萬元現金,月供1萬元的保險基金,現值40萬元,並無其他投資經驗;丈夫月入3萬,收入穩定,但由於兒子入讀國際學 校,連同租樓及生活開支,每月均入不敷出。
理財目標︰
期望再置業,預算1100萬元,但暫時仍觀望入市時機,因此目前希望尋找穩健的投資產品,賺取生活費,預算700萬元 ,另外亦希望為兩名子女儲錢,準備日後到英美升大學。
撰文:莊太量
黃太太一家的財務狀況屬於現金多,收入少,開支大,如果順利在市區置業後,只投放700萬元於投資,似乎較難長期維持 現有生活水平。雖然免去住屋開支,但兒子已入讀國際學校,當女兒過兩三年後亦入學,到時子女每月學費可飊升至約3萬元 ,連同一般生活開支、車、旅行、管理費等家庭開銷,整體開支每月隨時仍需要10萬元。以黃家每月3萬元收入計,差額便 是7萬元,每年84萬元,假如只投放700萬元投資,年回報要有12%才可做到,較難實現。
若生活開支願意減少一些,每月控制在7至8萬元,700萬元投資做到7%回報,每年賺息49萬元,每月都可帶來額外4 萬元收入,但生活可能會捉襟見肘一些,甚至要動用本金積蓄補貼。7%年回報可選一些穩定高息股,如領展或一些公用股及 基建股,都可獲得此年息。
假如黃太太願意調整一下投資金額,減低買樓預算至800萬元,選擇較市區便宜的大埔等新界區大單位,投放1000萬元 於投資方面,若投資回報達7%,每年會有70萬元收入,每月收入便可增加5.8萬元,至總共8.8萬元,會較容易應付 現有中產生活開支。
當然,如果願意送一名或兩名子女到政府學校,保留700萬元投資,回報只需4%,每月賺約2萬元利息,連同黃先生的3 萬元收入,生活將會更容易應付。
至於子女未來海外升學,將會是二人的重擔,美國名牌大學每年學費及開支,每名子女約60萬元,兩名子女就要120萬元 ,四年就是480萬元,而英美一般大學每年都至少約40萬元,兩名子女四年都要320萬元。假如堅持海外升學,單靠7 00萬元投資,幾乎無法做到,難免要動用本金。幸好子女現在年紀小,尚有15至17年時間,每月可靠儲蓄基金幫忙,但 每月要有1.6至2萬元儲蓄,即每月供款約1至1.2萬元。
資料整理:鍾耀恆
investMAN
For People of Style & Substance
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
http://facebook.com/investMAN.hk
讚好
8 讚好
蔡清偉, wind資訊 和 6 其他 讚好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7-25 Fortune Insight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目前各國窮人平均要 150 年,近 5 代時間才能脫貧,而中國情況更嚴重,平均要等七代人。
研究表示 1975 年是分水嶺,此前出生的 50 後、60 後及 70 後有更多的機會脫貧,但其後社會便開始嚴重缺乏流動性。
Photo From Internet
巴西和南非等發展中國家近乎沒有社會流動性
報告指出,最快可以打破貧窮循環的是北歐國家,例如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只需要 2 至 3 代人的努力,就可以脫離窮人行列。
至於如巴西、南非、哥倫比亞等的發展中國家,則要 9 至 11 代才有機會脫貧。
Photo From OECD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全球經濟發展迅速,資源分配較平均,窮人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擠身中產階層。
【才華橫溢】福布斯公布2018全球Top10收入女歌手,Katy Perry以8,300萬美元收入位列榜首
但今時不同往日,今天若然出身貧困,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今天的貧富差距已經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事實上不少中產家庭也正在面對下流的風險。
研究發現,有七分一中產家庭,以及兩成收入較低的中產人士,很可能在 4 年間跌入窮人階層。
1975 年前出生更易獲得成功
現在社會有很多老一輩的「成功人士」對年輕人諸多批評,說年輕人貪圖享樂,怕辛苦。但這很有可能是一種社會問題,而並 非個人問題。
經合組織的報告指出:「對很多在 1955 年至 1975 年期間出生、父母均是缺乏教育的人來說,社會的確有流動性,只要努力容易獲得上流機會,但對 1975 年後出生的人來說,社會流動性已停滯不前。」
OECD分析,各國社會貧富收入不平等的情況加劇,以致基層難以在社會階梯向上爬,使跨代貧窮普及。
如果父親是低收入人士,那麼下一代的兒童有三分之一機會也會是低收入。
組織建議各國政府採取適當政策,包括投放更多資源於教育,改善健康及家庭政策,為弱勢兒童創造更平等的競爭環境,及減 低經濟困難對他們的影響。
Photo From OECD
另外,政府亦可增建可負擔的房屋,規劃更方便的交通和完善的城巿,及加強社會安全網,以促進社會平等。
「我們要確保每個人也有機會取得成功,特別是那些最弱勢的社群。」OECD參謀長拉莫斯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11-22 MoneySmart | 圖片:unsplash Business Insider)
【愈慳愈窮想法】致富 有何方法?已故股神曹仁超有句說話:「一般人常犯錯誤:小錢精明、大錢糊塗……打工仔喜歡儲錢,認為風險細,結果被通 脹吃掉。」上述說話,其實反映了人有時愈慳,只會愈窮。所以,想發達,先要改變一些想法。
第一:不要為慳20元 而損失一千元
格價格到最抵,是抵讚一聲:「厲害!」不過,如果花上一整天時間,跑遍港九新界,最終只是購買到一件較正價平20元的 貨品,哪值得嗎?
先不論為了慳這20元,花了多少車腳。但如果幫人補習每小時收費是120元,花8小時去尋找一件較正價便宜20元的貨 品,那代價就是損失了960元的收入。
所以,與其用時間去慳錢,不如花時間去尋找賺錢機會吧。
第二:佔朋友便宜 令人更懶去賺錢
有人為了慳錢,還會佔朋友便宜,除了借了一張20元折扣券予朋友用後,向對方收回20元,不少人更指望朋友為自己免費 工作,或借出一些需付費的會籍供自己使用。
其實,常常如此,除令朋友反感外,亦等同告訴自己:「這個我買不起。 」潛移默化下,實難驅使自己賺更多錢去享受優質生活。
人沒有賺錢動力,則等同喪失了一個致富機會。
第三:加人工是要自己問 而不是等
薪水沒跟隨物價通脹,是打工仔共同困境。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的人工低於市場水平,公司亦有能力加人工,自己亦有「業績」。
這時候,打工仔一定要直接向老細表示:「我要加人工」。
提出加薪的理由,不是說自己的生活負擔如何重,因為老闆們對此沒興趣,他們只會擔心大家能否為公司繼續賺更多。
所以,遊說老闆加薪前,要預備個人數據或業績給老闆看。
其實,如果公司是每月賺錢的大企,只是加一位員工幾千元薪金,實屬小數目。
特別當這位員工每月為公司賺的錢,是十萬計起。
第四:學新事物 增升職加薪議價力
想致富,基本途經是升職加薪,當中除了口材外,更需掌獨門知識及技藝,而這些技藝是你所身處的團隊,或公司或行業中, 罕有人擁有。
方法就是主動學習新技藝。不過,總有人對此異常抗拒,且找來各種理由拒絕,例如沒有時間,怕墮騙局。
現時,社會上有不少人均會開班教授不同的致富理論或技藝。
當中,學技藝相對於學理論更為值錢。因為理論,大家發表過後,別人聽了過後,即立即成為他人的東西。惟獨技藝需親力親 為去做。
別人可以花幾秒偷走大家的理論,但可能窮一生也偷不走你的技藝。人在職場,身懷別人偷不走的技藝,才是升職加薪的關鍵 。
第四:學新事物 增升職加薪議價力
想致富,基本途經是升職加薪,當中除了口材外,更需掌獨門知識及技藝,而這些技藝是你所身處的團隊,或公司或行業中, 罕有人擁有。
方法就是主動學習新技藝。不過,總有人對此異常抗拒,且找來各種理由拒絕,例如沒有時間,怕墮騙局。
現時,社會上有不少人均會開班教授不同的致富理論或技藝。
當中,學技藝相對於學理論更為值錢。因為理論,大家發表過後,別人聽了過後,即立即成為他人的東西。惟獨技藝需親力親 為去做。
別人可以花幾秒偷走大家的理論,但可能窮一生也偷不走你的技藝。人在職場,身懷別人偷不走的技藝,才是升職加薪的關鍵 。
第五:勿望中大獎 培養興趣可致富
以為自己是電視劇的主角,有一天突然天降橫財,中六合彩頭獎?繼承大筆遺產?與有錢人結婚?
與其奢望不勞而獲,不如把時間用於尋找更有價值的投資,有技巧地將資產增值,例如找出哪間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最多、哪 隻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工餘時間做點小生意賺外快。
又或是嘗試將自己的興趣轉變成職業,增加個人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