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
蘇默 張貼文章
(可否幫我share 出去?)
成立工會好處:
(1)在立法會功能組別勞工界可奪三席!你知道三席在直選是多麼的困難嗎?現時只得約700個工會,當中約500個是 建制的。
(2)選特首的1200人中,可奪60席!區議會贏了117席後,已經越來越接近601人了。如果當年777缺了這( 117+60)席,她是會輸掉特首選舉的!
(3)好L容易!你找6個同職業的同事,想一個工會名稱,例如九龍售貨員協會,禮成。(現存工會名稱求其到爆,不用擔 心這個)
(4)如果你們不是同職業的同事,就需要用你公司名的工會,例如龍門冰室員工協會。怕用公司名就用番(3)。
(5)基本上不用任何資料。只需要協會的地址(可用住宅地址或郵政信箱),7人的名字,年齡,職業同地址就可。身份證 也不用!
(6)一個工會只得一人有勞工界的一票。其他會員還是在超級區議會投票的。
你無謂的擔心:
(1)我老闆知道會炒我:他不去查每個工會名單,他是不會知道你是工會主席的,特別是你的工會名稱不是你公司名。況且 你的工會又不是在真係爭取什麼,你只是在聯宜(即係食lunch), 佢鬼理你咩。
(2)好麻煩:會章是有template 的。我覺得職工盟那個還頗複雜,給很多選擇你揀。你PM我,我保證你5分鐘內完成會章。
(3)勞工處會唔批:有會章,真係有個7個同職業的人,唔可以唔批。
(4)政府會知道:怕什麼?基本法容許我成立工會的,況且我是可以投愛國愛港的候選人嘛。成立工會一年後就可以選勞工 界了。
(5)需要審計嗎?:我的template 是會費$5,支出只是聯誼午餐。只需另外找一個中學畢業的人(不用同職業)簽名作實便可。
不要再想了。現在去找6個同事,想個名稱,問了他們地址和年紀,向職工盟拎form+template ,你用5-10分鐘填表,找他們簽名,scan 完email 去勞工處。完成。批核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能在明年三月完成批核,就趕及2021選選舉委員會勞工界!(明年立法會 趕不及了)
From fb fdߏ
ۢ——————————————————
變天最關鍵的特首選委界別,唔夠四個月就靜靜輸了!
讀者投稿2019/12/3 — 22:08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文:攬炒藝術家】
當大家談論區選大勝、如何落實區議會新政,甚至部署明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時,原來很快大家就要自動輸掉特首選委的關鍵 界別了!只要搶到其中一個界別就足以令中共唔夠票欽點特首。而關鍵的截止日期是2020年4月2日!即係唔夠4個月!
咪住,特首選委的登記截止日期不2021年4月2日嗎?為何提早了12個月?無錯,但這是表面日期,實情有不少界別需 要你在登記前12個月已加入或成立了某些協會或團體,才可以符合資格登記。換言之,若果錯過了2020年4月2日的限 期,差不多等同白白放棄特首選委這條戰線!
咁有乜關鍵界別?重中之重,就是勞工界,手握60票。以林鄭當選時的777票為參考值,777減去117票區議員票, 再減勞工界票,就只餘下600票,剛好差一票才達到601票的當選門檻。那即是說,中共的鐵票加親共商界票都唔夠60 1票。就算我地選唔到,也可以攬炒,製造重選甚至可能是憲政危機,成為國際新聞。建制在勞工界的選委選舉,只是大約贏 200票團體票。咦?團體票,即係與我這個素人無關啦!非也,只要你係打工仔,湊夠7個同行的朋友,工會成立30天內 就可以向政府註冊,條件是無同其他工會撞名,會員係同行業或職業的僱員(不可有僱主)及至少7人。
舉例,7個人可以同時成立沙田區銀行業工會、沙田區金融業工會、沙田區銀行前線職員工會、沙田市中心銀行業工會等等, 視乎你的志向。如果452個小區每區也多十個工會,總共就多了四千幾票,而目前勞工界登記選民也只有六百幾個團體。記 住每年要keep住搞些少活動(例如飲茶聚會、工會聯歡),符合持續運作的要求。又咪住,對方也可以狂成立工會喎。理論上係,但會受制 於一條不顯眼的選舉條款:每人最多只可以代表一個團體投票,而每個團體只可參加一個界別。鬥人頭,我們還怕嗎?只怕大 家不知道現在是行動的關鍵時刻!勞工界仲有一個好處,就是因為係團體票,所以你不用放棄在其他界別的個人票。成立工會 唔係咁困難,工會的規則章程也有template,仍有疑難可向職工會登記局或職工盟查詢。
民主派上屆取得327席選委,加上117席區議員界別,就是444票。如贏得勞工界,就是504票。上屆沒有投林鄭的 建制派大約有一百票,姑且稱為建制游離票,估計主要是商界相關界別。你或者說,要全取游離票才有可能過半數,太難。但 其實超級大富豪每人控制雙位數選委,而李嘉誠控制接近一百票,自由黨也有幾十票,這些游離票背後可能只需要說服幾個關 鍵人物就可拉攏。
唔驚DQ嗎?如果大規模DQ就更易觸發美國及國際制裁,一齊攬炒。
如果只有大約500選委票,就要倚賴大約100游離票,談判妥協下未必完全能滿足五大訴求。所以最好再攞多啲票。如果 中共
讚好
蘇默 張貼文章
日前舉辦了一個關於「黃色經濟圈」的學術論壇,感謝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志裕教授答應作為合辦單位出席,在此時此 景一片蕭索的香港學術界,具有相當道德勇氣,令後輩動容。據說曾有內地教授在一些渠道,事先張揚質疑「黃色經濟圈」的 討論不夠學術,只是政治宣示,這種論點經過趙教授的基調發言,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Akerlof關於「身份認同經濟學」的理論,與及他搜集不同經濟體有關「顏色經濟學」的第一手數據,立刻不攻自破,「黃色經濟圈」 的未來,已成為顯學。
然而,經過一整天的會議,通過不同學者、業界代表的分享,作為一個希望借用國際案例提倡「黃色經濟圈」的人,我不得不 分享觀察到的憂慮。此刻「黃色經濟圈」正處於十字路口,假如往小圈子圍爐取暖老路走,只會無疾而終;而要釋放「黃色經 濟圈」應有的千億經濟潛能,必須社會出現真正的範式轉移。問題是,大家預備好了嗎?
讓「黃色經濟圈」越走越窄的五條窄路
1. 人血饅頭論
黃色經濟旗艦網購「光時」手足當日的分享,極具啟發,詳細可見李祖喬博士在《立場新聞》的文章。由於支持「黃色經濟」 的朋友都是理念主導,才願意以消費模式「懲罰黃店」,但同時卻傾向以道德高地審視「黃店」的商業模式,這是先天矛盾的 。光時因為開宗明義的定位,已經苦苦經營,要生存,不可能以半義工方式營運;然而出現了全職員工,一旦手足失職被炒, 「利用光環賺錢」、「人血饅頭論」就立刻出現;甚或只是沒有每天播《榮光》而被評為「不夠黃」,理念支撐的品牌效應, 也會崩潰。假如不以商業方式營運,連生存也成問題,談何經濟圈?
2. 藍黃教條主義
沒有「撐黃罷藍」的積極性,就沒有「Identity Economy」,但方法論上,有沒有絕對公平的「黃店」定義?恐怕沒有,就像十年前內地罷買日貨,不久就發現很容易傷及自身。 早前台灣一芳水果茶的香港代理被「錯誤裝修」,代理商的表白就很有代表性:他只是franchisee,已用盡一切方法支持運動,假如因為台灣母公司一個微博聲明變成「藍店」,還有甚麼誘因令同路人互相扶持?其 他「黃店」的飲食貨源大部份來自中國,是否都是「扮黃」?一些被網絡標籤為「藍店」,只是小股東、獨董或茶水阿姐發表 了個人意見,但可能90%股東都是黃,難度就是「扮藍」?論及是否「真心黃」,難道要像特區政府DQ主任施加讀心術? 一些深黃店東忽然被列為「藍店」而申訴無門,心灰意冷,假如依靠網絡評分和舉報,怎樣避免商業打手主導?當運動膠著, 分化成風,每一個有心人都有「唔夠黃」的一面,稍一不慎,淪為網絡批鬥場,就前功盡棄。
創辦「米豬連」的朋友坦言,重要的不是逐步變成獵巫的「黃藍fact check」,而是怎樣吸引更多商店認同黃色理念,「扮黃」也是傳播理念的行為,而且可以真的覺醒,何樂不為?新聞不時有 「藍色名人」被「黃店」拒諸門外的新聞,然而就像周顯日前講述,黃店不但不應排斥「藍客」,反而應該盡力賺他們的錢, 聘請員工、消費時才選黃,這樣才能壯大「黃色經濟圈」。對此,我深深贊同。近來參加了不少相關會議,很有趣的現象是, 不少發起「黃色經濟」的有心人,正職都在「藍色企業」工作,內地淵源深厚;他們認為只要官方職責不突破道德底線(例如 寫屈小姐的文章),善用對家資源、壯大己方陣營,天經地義;沒有了這批雙面人,「黃色經濟」可能瞬間崩潰。假如社會對 上述基本經濟原理不接受,「黃藍教條主義」必然在運動緩和時,變成內耗、批鬥、紛爭的泉源,變成拖散運動的催化劑。
3. 無大台、也無平台
政治上,近年全球都興起無大台、去中心化,這完全是可取的,也是「時代革命」一部份。然而在經濟層面,即使無大台,黃 色經濟也不可能沒有平台。目前出現的黃色經濟體規模甚小,內容重疊之處卻甚多,「抄車」不斷,資源已經有限,要是還有 不必要的浪費、錯配,令人憂心。但正如與會IT講者分享,現在有多個大同小異的「黃藍app」,最寶貴的資產就是各自千多個database,是否願意分享出來合併,除了涉及根本利益、還有對理念的不同理解。 現在連政壇也沒有一錘定音的人壓場,經濟講求實力,只有更難;但假如採用中大邱林川教授牽頭的「山上見」模式,有百多 名股東、體現民主程序挑選項目,卻有過度理想化的風險。現在運動momentum依然強勁,很多朋友期望眾籌解決基本問題,但這是不能持久的。但假若集資搞十億以上的基金,必須一擊即中 ,誰有這樣的號召力?這些結構性問題不解決,黃色經濟體可以生存,但很難發揚光大。當然,黃色左翼傾向認為存在體現價 值更重要,黃色右翼則強調必須儘快壯大、達到經濟效益,兩者並非互相排斥,但前者其實已成功,後者才是未來關鍵。
4. 對威權政府的非威權假定
目前「黃店」標籤成為一時風尚,但不少發起人都是根據現有社會規則行事,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威權打壓,並沒有充份準備。 在殖民時代最高壓的時候,政府以衛生條例勒索不聽話店舖、消防條例人為阻撓營運,「是常識吧」;這還未算金融體系(例 如匯豐銀行對星火帳號的處理)、發牌系統等,都可以搞小動作。假如未來香港政府淪落至此,會不會出現「黃店變藍潮」, 尚未可知。目前的「黃店」一方面希望脫離建制、大企業掌控,但另一方面,使用的工具、中介、貨幣、通訊,卻不得不完全 依賴現有制度的一切,起碼在思想上,這是早晚要理順的。
5. 對經濟體的有限想像
不少人對「黃色經濟圈」興致勃勃,都是情感主導的,喜歡看見同路人的店舖獲加持、對家的店舖關門大吉;但到了討論專業 操作時,需要很專門的經濟、金融知識,熱情卻往往冷卻。這裏存在一個基本理念問題:「黃色經濟圈」的價值,是否就是一 種情緒發洩?還是真的以抵銷政府、大企業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為目的,「光復」對衣食住行的控制權,從而減低對未來出現威 權、極權社會的結構性依賴,進行的一場「時代革命」?前者思想是封閉、防禦性的,後者方向是開放、進取性的,必然涉及 金融、資訊科技、貨幣、土地(境內/境外)等範疇。我們自然不能一蹴而成,但起碼需要在食肆黃藍店外,逐步開拓不同想 像,否則就跌入死胡同。而這些想像,又不能是空想主義,需要高質專才加盟,但這些人大部份在大企業內「表藍內黃」,怎 樣走下一步,涉及很具體的現實問題。
說了這麼多,我自然不是像施永青老闆那樣,對「黃色經濟圈」大潑冷水;事實上,當他了解到Identity Economy的國際潛能,結論可能改觀。一直覺得香港的未來,離不開「黃色經濟圈」的建構,只是必須理順上述困局,才能#WeConnect下去,到達彼岸。就像這場運動,正處於轉型期十字路口,究竟繼續團結走下去打持久戰,爭取最後勝利,還是因為操作問題,歸 於內耗,無疾而終,正是考驗真香港人的時候。至於如何理順上述問題,下篇再述。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