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5, 2018
類別: 6B.房地產 和 1 其他
205 閱讀
(2018-11-15 格隆匯)
廣東中山古鎮海洲萬科城社區的花園處12日下午突發大面積坍塌。一輛載有不少施工材料的平板車被 “ 吞 ”側翻在大坑內。原本地底的地基全部裸露了出來。據悉該專案將於2019年12月整體交樓,目前均價為13500元/ 平方米。萬科官方回應稱幸無人員傷亡。目前,古鎮住建局已下發停工通知書,要求工地全面停止施工並進行安全隱患排查, 並且將邀請省質檢站對工程進行鑒定,並委託第三方權威專業檢測機構對工程進行全面檢測並出具檢測報告。
1月 13, 2017
類別: 7.個股評論
108 閱讀
萬科(02202)(000002.SZ)股權爭奪戰暫告一段落!萬科今晚宣布,主要股東華潤將其持有的15.31%萬科股份,悉數轉讓予深圳市地鐵集團(下稱:深鐵),涉及代價超過371.71億元(人民幣‧下同),每股作價22元,較萬科A停牌前收市價溢價7.84%。摩根大通看 好萬科可藉此結束股權紛爭;另有中資分析員認為方案可創造「三贏局面」,預期深鐵或以深圳土地資產作為部分交易代價, 又估計中國恒大(03333)會跟隨出售股份。
萬科A、H股今日開市前宣布停牌,至今晚萬科A率先公布,華潤股份及旗下中潤貿易將其合共持有逾16.89億股萬科A(相等於萬 科A+H總股本15.31%),全數售予深鐵,涉及總代價逾371.71億元,每股交易價格22元,較萬科A停牌前收報20. 4元,溢價7.84%。交易方案須經國資委審批,預期交易於今年3月底或之前完成。萬科A、H股將於明日復牌。
12月 6, 2016
類別: 6B.房地產
167 閱讀
(2016-12-06 董小姐 一勺言)
一粒金丹
11月2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在201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上做了一个演讲。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讲,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十天之后的12月5日晚,《万科周刊》披露了谭大师的演讲实录。大师的结论是:组织将“溶解”于社会,人将“溶解”于 组织。
在演讲的末尾,谭大师提到了一个计划:沃土计划。
他说,“在万科组织结构改革设想里,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最大胆的方案——我们把万科所有的区域一线公司、职能部门的结构 全部打散,全部撤销。”
这个计划的名字叫做“沃土计划”。
他强调说,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设想,而不是纯粹理论化或者空想性的东西,是分分钟都可以拿去实施的一个方案。
“我非常乐意向创业企业推销这样一种方案。”谭华杰说。
在谭华杰公开说出这个计划的名字之前,董小姐已经跟踪研究这个计划,超过了十个月的时间。
虽然万科体系内、甚至行业内,对“沃土计划”都有所耳闻,但是,董小姐相信,真正了解其内涵与深远意图的人并不多。
在今年6月万科股权争夺战高潮前后,万科真正知道这个核心秘密计划真实内容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人。
这是万科历史上一个最具野心的秘密改革计划,如果它完全付诸实施,将会完全重塑一个了不起的新万科。它隐藏在沸沸扬扬 的万科股权争夺战背后,一度受益于行业内外的无人关注,这也是董小姐十个月来一直迟迟没有动笔详细剖析“沃土计划”的 原因。所有人都在关注战争,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战争背后,万科人都在忙什么。
但是,最终,在万科股权争夺战连续进入新高潮时,这份秘密改革计划还是被雪藏了。
一勺言曾撰文《此时,万科在测试着每一个人》,曾隐晦提及这个秘密计划。
没有人会真正理解,谭华杰发出上述慷慨的推销背后,内心一定也为万科、甚至为这个行业感到惋惜。
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可以输出什么样的能量,足以改变万科的赛道,让万科在新的赛道上一骑绝尘?它与斗争正酣的万科股 权争夺战,关系几何?
董小姐将深度撰文揭秘这场改革对于万科的重要性,它就像一场酝酿了许久的飓风,将在全行业带来一场公司治理与管控领域 的风暴与革命。
在此之前,先独家剧透几点沃土计划的内涵,敬请期待。
一,沃土计划是2016年万科内部的头号工程,堪比美国1942年开启的“曼哈顿计划”。
注意,这是真正的曼哈顿计划,后者是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的绝密计划,曾经改变了二战的命运,以及二战后数十年的地缘 政治。
有意思的是,前前后后在“曼哈顿计划”中效力的15万人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计划,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 研制原子弹,而只是负责眼前的细节工作。
沃土计划同样如此。它在万科内部动员了数百位志愿者,但是,多数人都是机器上的螺丝钉,无法知道全貌。
一些年轻的万科人在沃土计划中去各城市公司调研,被调研者需要全盘告知他们任何感兴趣的当地公司全貌与问题,调研者级 别意识较弱,有时言辞直接。以至于一些城市公司人士吐槽说,沃土计划仅仅表现为“红卫兵斗老干部”。呵呵,这个比喻很 有场面感。
二,沃土计划的幕后总导演是总裁郁亮,万科执行副总裁孙嘉担任总负责人,四大区首相继挂帅,由万科各城市公司调配不同 人员进入集团,以“点将”形式逐期展开阶段性任务。
三,沃土计划是一场万科内部的信息化革命,它的目标是,打通底层数据,治疗万科内部的大公司病,提升管控效率,提高利 润水平,并最终让万科为未来的万亿市值平台搭建,作好充足的准备。
四,沃土计划是被倒逼出来的。此前万科创新业务虽遍地开花,但成气候的不多。既然创新转型路径不明朗,那就只能找内因 。
这个计划将拆掉万科,让万科变成一个更简单、更扁平的组织架构,更业务导向,通过建立一个个“奖金包”,唯能力与效率 导向,从而对大公司病开刀,让万科体系更开放,更加具有对行业周期的抵抗能力。
五,沃土计划的一大逻辑是,更新客户数据,让万科的传统业务之间、创新业务之间,彼此产生真正的关联,从而实现客户交 叉销售,打造万科一整套服务体系。
因为,客户数据库是万科转向服务商的基础,但是现在,这个基础并不牢固。
六,其实,万科还曾经酝酿,在万科集团层面,成立一个万科科技公司,从技术路径上解决底层数据的搭建问题,从而为节约 成本与客户交叉销售服务。
但是,这个设想在不断浪涌的股权争夺战影响下,可能已经搁浅。
七,如果沃土计划阶段性付诸实施,万科将具备更强烈的自动驾驶能力,它的利润水平将显著提升,从而拉升股价。
对于万科这样一个股权分散的大型市值公司而言,高股价与高市值意味着,资本市场野蛮人入侵的成本将大大提高,从而构成 一道核心防线。
在今年万科“沃土计划”二期的一个启动会上,董小姐听说,几位万科高层是这样交流的:
孙嘉说,沃土计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争取让我们的下一代把它用好。
郁亮说,别别别,至少让我们这一代用的上。
但郁亮也承认,沃土计划没有三年时间,很难出成果。
如今,这个最具野心的计划,随着万科股权争夺战进入新高潮,已经让出核心头号议题的位置。这或许是万科股权争夺战带给 万科的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内伤案例。
然而,搁浅的野心,并非不是真正的野心。被雪藏的野心,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变成一个参天大树。
向那些默默做事、任劳任怨、付出心与泪的每一个“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们致敬!
关于沃土计划更加深度与秘密的故事,董小姐会另文详谈。敬请关注未来董小姐在《财经》杂志的万科报道。
董小姐
微信号Gerda0811
加好友请注明就职公司与职位
敬请理解
誰將是深圳豪宅市場上的最大IP?
文章來源:一勺君
一
將近三個多月前,一勺言的一個粉絲微信我,“能不能來深圳一下,深圳萬科未來在豪宅上有一些大動作,希望與你聊聊。”
同時承諾,給我補補深圳豪宅市場的正史野史,八卦逸聞。
但打動人的是這句話,“個人是一勺言的鐵粉,不會害它。”
這話夠意思。我當然是怕失望與時間浪費的,但更受好奇心驅使。
有兩個好奇點:
1,深圳已經全面豪宅化,十萬...閱覽更多誰將是深圳豪宅市場上的最大IP?
文章來源:一勺君
一
將近三個多月前,一勺言的一個粉絲微信我,“能不能來深圳一下,深圳萬科未來在豪宅上有一些大動作,希望與你聊聊。”
同時承諾,給我補補深圳豪宅市場的正史野史,八卦逸聞。
但打動人的是這句話,“個人是一勺言的鐵粉,不會害它。”
這話夠意思。我當然是怕失望與時間浪費的,但更受好奇心驅使。
有兩個好奇點:
1,深圳已經全面豪宅化,十萬+已屢見不鮮。大家的玩法還能如何真正的不同?
2,深圳萬科缺席豪宅,已有十年之上。老粉絲,產品,理念,基因,心態,是否準備到位?
這些問題,都是硬問題,一個都回避不了。
二
那次聊天後,總共為此前往深圳兩次。深圳萬科的豪宅玩法,慢慢揭開面紗。
其以瑧系列為高端產品線的統一命名,但與國內地產界司空見慣的產品線“複製文化”不同,瑧系列的每一個專案,在建築立 面、設計風格與部品運用上都刻意不同。
換個說法:有統一的家族名字,但彼此是兄弟姊妹關係,各有容貌與個性。
第一次前往,看到了今年下半年陸續會入市的三大標杆專案:瑧山府,瑧灣匯與瑧山道。
三塊土地中,兩個都與深圳地鐵有關,在深圳豪宅地圖上,都屬於絕版之地。
其中,瑧山府,與萬科—深圳地鐵重組檔中的福田安托山地塊恰好是隔壁鄰居,同處在深圳最成熟、也最傳統的豪宅片區—— 香蜜湖片區,規劃體量高達53萬方。
而瑧灣匯,則是位於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超級明星專案,深圳地鐵持有51%,深圳萬科持有49%,但擁有操盤權。這個 專案有一個最牛的賣點:五條地鐵的上蓋綜合體專案,其中一條,可以直接從專案通關香港。
其規劃條件與萬科重組檔中披露的另一主角前海地塊高度相似,年內將入市,堪稱雙方合作前景的重磅預演,也是一次赤裸裸 的實力宣示:未來,哥倆不缺好地。
第二次,與深圳萬科周彤總經理、瑧系列直接操刀人張雍深度交流,聽到了不少深圳豪宅圈的口味偏好、時髦玩法與軟肋。
一個強烈的感受是,在深圳很多豪宅依然是樣板間作品、還沒有經歷過第一代住戶檢驗的當下,不宜過早判斷,豪宅江湖版圖 已定。萬科此時大動干戈入豪宅,時間不晚,機會很大。
本地同行,尤其需要注意這個新對手。
因為,僅僅第一年,深圳萬科就在這三個專案上寄託了深圳萬科年銷售額1/3的預期,按去年200億元的銷售額計算,超 過60億元。
三
此時入場,深圳萬科其實還欠大家一個解釋:你的動機。
深圳的房子賣的如此之貴,過去一年,深圳扛起了全國房價的帥旗,深圳萬科作為一個長期在深圳週邊打轉的房企,被高利潤 誘惑,身形有所衝動,是很自然的事情。況且,在萬科內部,各城市公司一把手考核的指標已從行銷規模變為利潤數字,萬科 入豪宅,正當其時。
大眾一般顯性評價,“動機論”大多停留在此。
但一通聊下來,深圳萬科作為一個有超過30年的城市公司,雖然體量已經摸高200多億元,但業績數字裏的深圳概念並不 是十分充足。前年底,萬科定位升級為“城市配套服務商”,集團高層也鼓勵一線城市公司的諸侯們,積極進城,鼓勵在優質 核心地段拿地。
深圳萬科,作為總部城市公司,自然對政策風向秒懂。但是,進城參加時尚大Party,自然要有配得上的行頭。
痛點就在這裏產生。周彤發現,三年多前,深圳萬科居然拿不出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晚禮服。
也就是說,這個公司的當下主要矛盾已經是,日益增長的萬科用戶的購買力,與萬科所能提供的產品之間的矛盾。
周彤回憶說,2011年自己從東莞回到深圳,飯桌上一個耿耿於懷的記憶是,當時拿了一個好地,但是一些熟悉的朋友卻有 疑慮,深圳公司能不能做好豪宅?
“我心裏有一個很簡單的願景,就是,當在深圳買豪宅時,客戶能首先想到深圳萬科。”周彤對我說,萬科做這件事,不是心 血來潮,也不是拜金主義的投機動作,是要真正幹點大事。
所以,不要小看這種飯局,更不要小看一個萬科老兵之心。
四
你絕不會想到,周彤要打響的這場本地豪宅之戰,用的居然還是“原始武器”。
設計,實用,通風,有人住等,除了“全生命週期”這個辭彙,沒有一個“好詞”,全是實用款,這反倒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作為第一代萬科職業經理人,周彤設計背景出身,可以部分解釋他的策略。
但是,真相不僅如此,萬科走上這樣一條豪宅路徑,並不依賴一人之偏好,而有更寬廣的能力背書與現實折射。
此話怎講?兩個基本判斷。
首先,深圳豪宅圈,雖然競品眾多,高手雲集,但是迄今為止,已經在現實中驗證了自己的產品深度與品牌粘性的豪宅IP,並不多見。
多數豪宅開發商,還停留在“樣板間開發商”的層面,用兩三套樣板間講述一個單價10萬、總價50億元起的行銷故事,其 產品與社區究竟如何,還沒有機會形成第一代業主的入住體驗回饋。
也就是說,所謂的豪還僅停留在行銷造夢層面,一個漂亮的成績數字背後,究竟有幾分人事之功,幾分運數天命,幾乎不可考 證。
其次,豪宅之戰,自然是雲端之戰,但是別以為身在雲端,就忘記了泥土裏的地基。
真正的豪宅之戰,應該先從底層的60分決戰開始做起,然後,才是40分決戰。60分裏,比拼戶型內功等硬實力;40分 裏,比拼核心土地資源與內容軟實力。
萬科的豪宅路徑,無法脫離萬科的過去與傳統。它的豪宅戰略仍然是建立在萬科三好住宅戰略(好房子,好社區,好服務)的 基礎上,用周彤的原話,“它是萬科三好住宅的Plus版。”
抓住了這個魂魄,其他皆可自由揮灑。
從老本行出發,周彤開出了他的高端藥方:在戶型設計端更注重實用性,在客戶端更加精准畫像。
比如,隨著深圳房價步入雲端,深圳萬科判斷,未來豪宅戶型小型化將逐步開始。事實上,大約兩年前,深圳萬科已經著手研 究更小型的豪宅,著手在130—170平米的面積段建立核心優勢。
在非常繁華的市中心,我們說不定很快就會看到,未來的萬科瑧系列要打一場“更小更貴”的巷戰。
五
IP這個辭彙太熱了,以至於分分鐘侵入房地產。
“在深圳業界,誰是最大的豪宅IP?”
坦率而言,回答這個問題有聲譽透支的風險。
因為表面上看,候選者眾多,豪宅開發商的賣價競賽如火如荼,而銷售記錄被一再刷新。
所有這些特徵,都讓需要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都倍感壓力。
然而,如果非要給出共識度最高的答案,其實當下只有兩大候選品牌:華僑城的波托菲諾,以及,邁瑞醫療徐航的深圳灣一號 。
華僑城波托菲諾的IP策略是,在成熟的豪宅區,十年如一日,高價賣出一個“何為忠誠”的故事。
炙手可熱的本土明星深圳灣一號的IP策略是,在一個極佳的位置上,把一個叫做雅布的全球室內設計師當做社交貨幣,賣給國內外的富人們。你以為賣的是房子, 其實本質上兜售的是社交貨幣。
截止目前,這兩個故事相當成功,但是,共同的痛點在於,它是孤品,難以複製。二者的區別僅僅在於,一個更大的與一個更 小的孤品而已。
但是,要真正成為這場雲端之戰的勝利者,標準不是誰賣的最貴,亦不是誰賣的最多,而是,誰成為這座城市最有品牌黏性的 豪宅IP。
一個最有競爭力的地產IP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1,品牌具有複製的爆發力,不能是孤芳自賞的孤品。它應該具備薪火相傳的能力,而且,複製的越多,核心內容卻沒有同步 被稀釋。
2,一個豪宅IP的背後,要能提供足夠豐富的實際內容去支撐,而不是泛標籤化,只能躺在一堆國際名牌上去造夢。
3,一個真正的豪宅IP的基石是有人住的房子。它不是價值上千萬元的富人玩具,它必須要具備很強的第一居所屬性。
按照這個標準,回答這個問題就相對簡單輕鬆多了。
懂行的同行們,關於萬科做豪宅這件事,要小心,因為,他們是認真的,而且,他們很擅長在前60分決賽裏,就幹掉一批對 手。
最好的機會給到了深圳萬科,它能不能抓的住,可能是下一個五年內深圳豪宅圈最有看點的一件事。
曹山石:為啥要關注柳傳志接班人纏鬥廣東國企?
王石從柳傳志接班人郭為那裏得到了靈感。
靈感從何而來?暫且按下不表。先從郭為纏鬥廣東國企廣電運通的故事說起。
因為,如果資本的活動符合規則的話,是該用情懷用觀念去抵抗呢,還是該遵從其冷酷與逐利的特性?這是個深刻又沉重的問 題,既檢驗資本市場的土質,又探測相關者的價值底線。
野蠻人引發一場文明爭鬥
20年前,柳傳志面臨接班人難題,將聯想傳給誰?...閱覽更多曹山石:為啥要關注柳傳志接班人纏鬥廣東國企?
王石從柳傳志接班人郭為那裏得到了靈感。
靈感從何而來?暫且按下不表。先從郭為纏鬥廣東國企廣電運通的故事說起。
因為,如果資本的活動符合規則的話,是該用情懷用觀念去抵抗呢,還是該遵從其冷酷與逐利的特性?這是個深刻又沉重的問 題,既檢驗資本市場的土質,又探測相關者的價值底線。
野蠻人引發一場文明爭鬥
20年前,柳傳志面臨接班人難題,將聯想傳給誰?孫宏斌、郭為和楊元慶均是入圍人選,按專業和能力看,孫最強,郭次之 ,楊最弱;而按忠誠度和聽話力來看,楊最強,郭次之,孫最差。
最後,能力最強的孫宏斌被送進監獄,楊元慶留守家業,而能力強點的“兒子”郭為自立門戶,創辦神州控股,後在港上市( 00861.HK)。旗下還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神州數碼(000034.SZ)、神州資訊(000555.SZ)。
廣電運通則是中國最大、世界前五的ATM廠商,實際控制人為廣州市國資委。
戰爭是由廣電運通引發的,這是A股公司首次通過滬港通舉牌港股公司,可謂港版“萬寶之爭”。
今年3月15日,港交所披露最新資料開啟戰火:通過滬港通自有帳戶,廣電運通舉牌神州控股,已收購5.52%股權。
神州控股面臨和萬科一樣的難題:
股權高度分散,在廣電運通野蠻介入之前,最大股東持股才8%,實際控股人董事長郭為持股才6.3%。廣電運通僅花了1 0億多就在最短時間內入局,並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10.09%。
神州控股擁有和萬科一樣的高顏值:
2013年,神州控股利用“拆分+借殼”的回歸模式借殼A股上市公司*ST太光,並改名為神州資訊(000555.S Z)。神州控股通過旗下全資控股子公司神州數碼軟體占股神州資訊42%,而神州資訊今天市值287億。
2015年,神州控股將旗下IT分銷業務拆分,並作價40億賣給了A股上市企業深信泰豐, 實現借殼上市,變身神州數碼(000034.SZ)。郭為成為新公司的最大股東,占股23.6%,神州數碼今天市值1 56億。
此外,神州控股還擁有另一家港股企業慧聰網18.4%股權,以及A股企業鼎捷軟體3.89%的股份,前者目前價值8. 68億港幣,後者價值2.93億人民幣。
僅持有神州資訊42.44%股權一項,神州控股就享有權益127億元,當初注入時估值不過30多億元。但是股權增值並 沒有反映在神州控股股價上,神州控股目前市值只有72億港元。
神州控股還收購了“農村資訊化第一品牌”的農業資訊化領軍企業——中農信達,投資村村樂、神州買賣提、旗碩科技等業內 領先的農業企業,在陝西楊淩註冊成立了農業雲服務公司,此外還佈局智慧城市產業。
旗下公司市值之和已超過神州控股自身市值的2倍,拿下神州控股控制權對於廣電運通而言將是一箭多雕。
不過,詭異地是,如此大額資本的突然介入不但並未拉動股價的上升,反而致使神州控股股價在劇烈波動中整體持續跌了近兩 月。
各中原因很簡單,神州控股調動資源壓低股價,希望迫使廣電運通撤離。
這是第一輪打壓股價進行的較量,中小股東鬱悶。
實際情形在5月19日再度發生逆轉,廣電運通並未如神州控股之願知難而退,而是捲土重來。
廣電運通用公告昭示野心,擬以自有資金追加不超過12億,將風險投資額度提高至22億,比之前的累計花費還要高。目的 很明確:謀求控股權。
到5月19日收盤,廣電運通共持有神州控股1.22億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11.08%。
“野蠻人”來勢洶洶,目標直指控制權,自認能力強過楊元慶的郭為豈能坐以待斃。
神州控股董事會主席郭為開始反擊,爭搶大股東席位。5月26日晚間,郭為控制下的A股上市公司神州數碼發佈公告稱,擬 使用10億元自有資金用於證券投資,其中5億元用於購買神州資訊、神州控股、鼎捷軟體等公司股票。
5月27日,A股該公告直接提升港股母公司神州控股股價大幅飆升,最高漲幅一度達17.26%,收盤於6.58港元。
從5月19日之後的一周,畫風陡變,神州控股的股價一路上漲,並在5月27日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這是第二輪雙方真金白銀買買買推升股價的較量,中小股東坐轎子。
董事長飯局忽悠國企未果
這時,郭為幹了個事。他沒有學王石,斥責姚振華信用不夠。
郭為組了個飯局,邀請廣電運通觥籌交錯。
飯局目的就一個:希望言和——當然,這是緩兵之計,意圖忽悠廣電運通讓對方放慢增持腳步。
狡猾的郭為麻痹敵人之後,默默謀劃配股並且質押神州數碼股權準備幹仗了。
由此,神州控股與廣電運通之間的明爭暗鬥歷時三個月,進入第三輪較量。
面對此局,神州控股相關股東首先想到的不是增持,而是增發。
作為神州控股實控人,郭為手握著殺手鐧——配股。在今年6月30日股東大會之前,利用去年通過的配股議案,郭為還可以 行使上一次股東大會授予董事會配股的權力,通過配股稀釋廣電運通的股份。
所謂“配股”,是香港上市公司較為特殊的一種再融資方法。根據港交所相關法規,上市公司一般會通過股東周年大會要求股 東向董事會作出發行新股的授權。一旦公司獲得授權,只要增發股數不超過獲得股東大會有關批准當天股本的20%,就可以 在該年度內進行任何次數的配股。
不出所料,神州控股6月1日拋出配股公告,以代價最多為6.30億元(港幣7.50億)收購北京中關村神州數碼大廈4至9層及18層物業,將以配股發行股份支付,累計發行1.49億股,占擴大後股本12. 01%;發行價每股5港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折讓20.63%。
購買物業是假,稀釋股權是真。由於此次交易採用配股形式支付,一旦完成交割,廣電運通持股比例將被稀釋至9.75%, 同時此次交易的賣方將晉升第一大股東。
那麼,此次交易的對手是何等人物?據悉,賣方為聯想投資人黃少康,其與郭為關係密切。同時,據港交所股權披露資訊顯示 ,黃少康及葉志如在6月1日以場外交易的方式購入神州控股1.5億股股份,價格為5港元/股,而黃少康及葉志如通過此 舉,一舉拿下神州控股13.66%股權,此時已實質上佔據大股東席位。
同時,郭為進一步籌措彈藥。
郭為6月15日將其持有的神州數碼9518.4萬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14.55%)質押給華福證券。此次質押後,郭為已累計將其持有的六成神州數碼股份辦理質押。
管理層拋出的“毒丸”未能奈何得了廣電運通,對方的應對仍然簡單粗暴:買買買。
廣電運通繼續趁低價增持股份,截止6月29日,股份一舉升到14.25%,再次坐上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第三輪較量,精明老道的郭為,沒有公開發表什麼反對或歧視性言論,甚至壓低身段組了個飯局忽悠麻痹對手。然後安靜的折 價配股,買幾層樓,引進一個大股東。
而對手的應對就是一個字:繼續買。
雙方當即進入第四輪較量:訴諸於股東大會。
郭為召開股東大會,要求再度授予神州數碼董事會配股權。如若獲得授權,郭為便可以再隨時拋出增發計畫,以此稀釋跨市收 購始作俑者——廣電運通所持有的股份。
6月30日的股東大會,神州控股的配股計畫(通過授予董事會一般及無條件授權以發行本公司之新股份,涉及股數不超過本 決議案通過當日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0%)未能得逞,贊成票49.71%、反對票50.29%。
借助中小股東的支持,郭為團隊敗走股東大會,為狙擊廣電運通入侵而提議的配股議案並未獲得通過,野蠻人險勝。
雙方戰局進入第五輪,各自用真金白銀說話。
7月6日,作為郭為盟軍,慧聰網出手購買神州控股940萬股(相當於神州控股已發行股份的0.80%),總價為564 0萬港元。
7月7日晚,廣電運通再發增持公告,截止6月30日,持有神州控股股份上升到15.09%。同時宣佈,未來不排除繼續 增加持有神州控股股權比例的可能。
纏鬥至此,雙方手中各自握了多少“籌碼”,成為了勝負的關鍵。
給予王石的靈感
四個多月,柳傳志接班人五輪纏鬥廣東國企,給予了另外一種觀察萬科紛爭的新視角。
相信心有戚戚焉旁觀此事的萬科管理層,也會給予王石靈感。
同樣的創始人情結,同樣的低比例管理團隊和一致行動人分散持股,還有同樣的優質公司。
郭為第一步合理使用香港市場的配股規則,採用防禦性“毒丸”,被野蠻人用資金化解;
但“毒丸”計畫同時暴露了港股困境:大幅折價發行令股東沒有安全感,估價低喪失融資優勢,還給對手可乘之機。
20.63%的增發折價在A股不可能發生,但在港股增發價格不必和二級市場價掛鉤,只要股東大會同意即可,甚至還可以 繞過股東大會。
按照港股上市公司的慣用手段,一般會通過股東周年大會要求股東向董事會作出發行新股的授權。一旦公司獲得授權,只要增 發股數不超過獲得股東大會有關批准當天股本的20%,就可以在該年度內進行任何次數的配股,而不需要再開股東大會。這 種手段以“血洗”散戶而臭名昭著,港股因此成為不少“韭菜”的傷心地。
這也是港股估值不會太高的重要原因,一旦估值高,董事會就可以低價增發,增加股本拉低估值。很多港股都經歷多輪融資, 高管拿著高薪,股權高度分散。
換言之,港股在增發定價方面沒有嚴苛規定,老股東權益很容易被稀釋,成為港股低估值的一大最重要原因。
郭為第二步意圖故技重施時,因攤薄股東權益,被反感的中小股東聯手野蠻人投票否決——這對香港證券市場的未來走向具有 相當大的意義:“老千股”的手段似乎不靈了。
第五輪決鬥,廣電運通面前只剩華山一條路,一旦破局,意味著內地企業在港股市場開闢融資並購的新管道,借助港股中被低 估的優良標的,實現海外資產配置,今後可能會有更多的A股公司強勢進入港股市場,將給長期缺氧的港股市場帶來新動力。
萬科的爭奪正有向香港市場蔓延的趨勢。
今天,匿名人士向港交所發告密信,萬科管理層正計畫B方案,130億收購黑石集團在內地資產。130億中約90億為招 行借貸,萬科將承擔35億,另外5億元可能由萬科持股6%的綠景中國主席黃敬舒支付。收購黑石平臺套現的130億,或 可由對方買入接近6%的萬科股權,增加以王石為首的管理層一方對公司的控制力。
告密者懷疑萬科管理層可利用該收購,令他們即便被辭退,仍可保住公司控制權,或有損公司利益或違反信託人職責。
郭為在整個神州系公司裏的資本運作值得國內企業家學習,王石也開始被匿名信舉報謀劃毒丸計畫。
正如投資人所言:萬科爭鬥各方,都犯了很多不理性的錯誤,很醜陋。
管理層代表人物公眾視野裏“不幹正事”,寶能系高杠杆融資舉牌,華潤領導層被查自顧不暇,長期停牌鎖死中小股東流動性 ,弄個阻擊方案損害投資者利益,一個獨董在其位不謀其政企圖逃避表決,一個獨董入戲太深公開暴股東內幕可惜被挖前科。
一句話,看萬科各方的撕逼已經有點沒意思,又賺不了錢。還不如神州控股和廣電運通,兩邊都很文明在爭鬥,而且和普通投 資者還有點關係,中小股東可以選擇站邊決定爭鬥勝負結果。
結語:
今天新華社首次專訪王石、姚振華,雙方對吵了七大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社同樣採訪了傅育寧,但傅與王石、姚振華並 未同框,未在報導中出現。
港版“萬寶之爭”結果並不難猜,規則將決定結局。
在2013年2月的一次訪談,郭為回答了兩個問題。
1、你說過隨時歡迎人家來買神州數碼,現在也一樣嗎?
郭為:一樣啊。我覺得沒有什麼。資本市場的規則,你不能夠拒絕。如果你能夠為所有的投資人帶來更好的回報,那你就去做 ,沒有什麼。
2、這樣一來,可能品牌被同化,恐怕很難做百年老店?
郭為:人家買你,是因為看中你現在做的東西。那他只要繼續堅持做這樣的東西,買與賣,都是讓大家做得更好。我總是講, 今天IBM誰是它的大股東?它就是一個社會企業,是大眾的企業,不是“誰的”。我覺得只要打上個性化,都不可能長久的 。你看跨越百年的企業哪有幾個說還是“誰的”,沒有。
萬科之爭的結局,有了國資和地方政府在其中,妥協將大概率成為結局的關鍵字。
關於世界500強聯想的一個故事是:有一次物價局的官員認為聯想的漢卡定價過高,牟取暴利,要罰款100萬元。當時柳 傳志屬下的人一片激憤,聲稱要召開記者招待會,讓媒體給評評理。柳傳志怒斥他的下屬:“你們想幹什麼?”“你得知道自 個兒是誰!”。最後,柳傳志通過托人求情、私下拜訪、請人吃飯等方式平息了這場風波。物價局也做出了讓步改為罰款40 萬元。
這是柳傳志高明之處,懂得如何“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該強勢的時候要強勢,該守弱的時候要守弱,也就是要懂得妥協。 楊元慶曾經這樣評價說:柳傳志有極強的妥協能力。“如果當初聯想只有我這樣年輕氣盛,沒有柳傳志懂得在什麼地方需要妥 協的話,聯想就沒有今天了。”
(轉)深地產圈獨家爆料王石隱藏的秘密
萬科,王石,田樸珺,讀家,牆外
牆外記者:大波
萬科寶能華潤三家大戰180多天。其間合縱連橫,短兵相接,甚至人身攻擊都成為主要手段。三家更是各出狠招,有媒體稱 其“欲送對方進監獄而後快”。政治的隱秘力量也正在各方博奕中開始隱現。但對於王石的各種個人傳言以及他的婚變、家族 背景,深圳創業時期的真相,卻流言四起,並不一致。《牆外》獨家請到當年與王石一起到深圳...閱覽更多(轉)深地產圈獨家爆料王石隱藏的秘密
萬科,王石,田樸珺,讀家,牆外
牆外記者:大波
萬科寶能華潤三家大戰180多天。其間合縱連橫,短兵相接,甚至人身攻擊都成為主要手段。三家更是各出狠招,有媒體稱 其“欲送對方進監獄而後快”。政治的隱秘力量也正在各方博奕中開始隱現。但對於王石的各種個人傳言以及他的婚變、家族 背景,深圳創業時期的真相,卻流言四起,並不一致。《牆外》獨家請到當年與王石一起到深圳打拚熟知王石的深圳地產界資 深人士,獨家爆料關於王石與岳父的關係;王石早期的政商關係、放棄股份真相等。《牆外》為你獨家呈獻。因眾所周知原因 ,這位地產資深人士隱去姓名,只用And來代替。
只講事實,不講道理。
王石依舊還是國家幹部
牆外記者:你能再講講王石最初的是到深圳的情況,與王石同期到達的一些戰友的關係,還有他的國家幹部身份問題?
And:萬科最早在新一代的三級公司是深特發的一個特別小的公司中的一個,王石是科級國家幹部。萬科的上級母公司:新 一代董事長、總經理叫張西甫,是當時的廣東省委副書記張根生之子。新一代屬於深特發的二級子公司,張西甫於1992年 升任深特發總經理助理,93年生任副總經理。王石初到深圳時,曾與張西甫住在同一個宿舍。1984年,為按排王石工作 ,張西甫在新一代公司的下麵又成立了一個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的三級公司,即現在的萬科前身,讓王石擔任總經理一 職。與王石同時代到深圳的退伍軍人,比較知名的還包括王炬和蔣尊玉,二人目前都在監獄服刑。王炬在90年代末入獄前是 深圳主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蔣尊玉2015年被抓時是深圳政法委書記,90年代任職深圳市規劃國土局地政處副處長,處 長,地政處負責當時深圳市土地改造及土地出讓價格的核定。王石在股改前後,包括他來到深特發都是以國家幹部的身份,進 行工作的。一個確切的消息是,萬科在股改後,王石的國家幹部身份從依舊還在,因為他代表國家持股。
關於王石放棄萬科百分之四十股份的真相
牆外:只講事實,不講道理。
牆外記者:王石為什麼會放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真相是什麼?
And:王的個性使其和母公司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之間的分歧不斷。1986年,深圳特區國企股份化規定發佈,王以 此做為謀求獨立的最佳路徑。王石的人脈與背景直接找到當時的深圳市市委書記,並最終獲得股改的認可。展銷中心於198 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更名為萬科,王石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在隨後關於股份的描述:在4100萬股份中,40%歸個 人,60%歸政府。而在資產明確當天,王石放棄了自己個人擁有的股權。一直到今天,王石在萬科只擁有極少的股份。“這 甚至成為其情懷的一部分。但真實的狀態是:1988年深圳市政府批准萬科股份化改造方案,原現代企業公司以淨資產13 24萬元折合1324萬股,國家占60%,職員占40%,公開募集社會資金2800萬元。最後總計4100萬股的股份 中,萬科職工股應得的股票約為500萬出頭。按照市政府辦公廳下發的股改檔,這部分只能有10%量化到個人名下,其餘 的由集體持有。
除了上述規定外,一個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王石作為國家幹部,在80年代國有企業的股改中,沒有任何一股股份,這是必然 的,難道又有誰個人曾經擁有過當時國有企業的股份?但王石卻認為“之所以放棄資產,我覺得這是我自信心的表現,我選擇 了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不用通過股權控制這個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在漫長的時間裏,他甚至自己也相信了這個自 己描述的一個理由。
王石岳父:廣東公檢法一把抓,誰敢讓他行賄?
牆外記者:王石與其岳父的關係怎麼樣?他不行賄怎麼回事?
And:王石岳父叫王寧,是王石前妻王江穗的父親。王寧在八九十年代曾任廣東省副省長、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政法委書 記。王石作為廣東省政法委書記的女婿,他當然可以告訴地產界的其他人他從不行賄。由於倒插門女婿這層關係,當年熟知他 的朋友稱,八十年代的深圳通常晚飯後的夜總會或桑拿的兩場活動,平時都不敢參加。但很羨幕。當年熟知他的這位朋友甚至 開玩笑說:“王的夫人管得很嚴,他平時的小金庫與他用的港幣都藏在工作證夾層。”對於王石岳父王寧的影響力有多大,在 他葬禮的規格上即可見一斑。王石儘管離婚了,仍以家屬的身份身王寧敬獻了花圈:“親愛的爸爸,你安息吧。”
君萬之爭?動了槍?
牆外記者:君萬之爭,當年聽起來好像是王石力戰而勝,真相如何?
And:當年君萬之爭,君安的董事長黃盛業是廣東省委五辦的主任,對香港與廣東擁有驚人的權利,那時的香港單程證都由 五辦審批。即便如此,也最終難以抵禦廣東省政法委書記所管轄的直屬部門的干預,這才是當時君安無法接管萬科的關鍵。當 年君安與萬科最終攤牌談判時,在後來媒體報導上是一個版本,但真實的版本的親歷者卻說:王石帶了什麼人?這樣人又帶了 什麼傢伙?王石心裏最清楚。
萬科,王石,田樸珺,讀家,牆外
王石出軌真相?
牆外記者:王石為什麼要離婚?
And:2012年10月,王石被爆感情出軌,與妻子王江穗在年內辦理了離婚手續。據稱根本的原因是王石的妻子不原諒 他。王石的新歡是曾在《甄嬛傳》中飾演敦親王福晉的80後女星田樸珺,兩人曾一同在美國學習英語。隨後田微博爆出紅燒 肉的傳聞以及各種不同的版本。但田顯然並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女人。其後發生的一切,甚至有媒體認為,王是在與田結交後 ,一個他營造的宮殿就崩壞了。
王石是個自卑的人
牆外記者:講講王石是個什麼樣的人?
And:王石的突出特點是由於天資和能力偏弱,在當年人才濟濟的深圳,他不跟大家一起玩通常大家都玩的遊戲或活動。無 論是火遍深圳商界的桌球、保齡球、高爾夫,甚至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他都不參與。原因大家心裏應當明白。即使是爬山 ,他也不跟身為國家登山一級運動員的商界朋友一起爬。他的心態是如果要打乒乓球,他選擇用土豆來打,這樣至少大家看不 到他真實的水準。其實說白了,王石是一個自卑的人。自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一種自大。
萬科當年離職高官為何在此次股爭中消聲
牆外記者:萬科當年團隊離職者甚多,為何在此次股爭中沒有聲音?
And:萬科最早的團隊由姚牧民、黃漢卿、郭兆斌、夏南、黃瑞崗、車韋清等人組成。自2001年姚牧民辭去萬科總經理 至今的十四年間,共有12位總經理級別的萬科高管(集團總經理、副總裁、區域公司總經理級別)離職。2014年,董秘肖莉離職。這些人離職的真相原則上除了創業或被挖角外,私下裏抱怨,王石喜出名,原本屬於其他 人幹的活,基本上都被攬在他名下,對於實幹者非常不公。圈子裏同時傳王較為強勢,對同事較為苛刻。對於這些人才與高管 的離職態度冷漠。王石還喜歡在公司內部,讓大家稱他為老闆。另外一層原因,在王石交權到早期只是萬科財務部的一個副經 理的鬱亮手裏後,這些離職發生得非常頻繁。證明交接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據我所知,目前只有一位半路殺入北京萬科公司 後又離職的毛大慶,在微博上發聲,被解讀為支持王石。如果現職高管有聲音,就是差不多在停牌前集體拋售股票。
金吾望:回避萬科!在王石泡妞那一刻
王石泡妞和萬科股票的狗血關係,透視之後,你還敢……?
週一(6月27日),萬科王石,繼續霸屏。
萬科老王,包括管理層,與大股東華潤撕逼,具有一切娛樂元素:
泡明星、高薪、權鬥、戀棧、不甘、功勳、創始人、資本、草根、奮鬥、貴族等等,加上各種或明或暗的上市公司治理、商業 邏輯、國資糾葛,商業變成了娛樂,在日益逼仄的公共空間,引起全民安全話題的,消費狂...閱覽更多金吾望:回避萬科!在王石泡妞那一刻
王石泡妞和萬科股票的狗血關係,透視之後,你還敢……?
週一(6月27日),萬科王石,繼續霸屏。
萬科老王,包括管理層,與大股東華潤撕逼,具有一切娛樂元素:
泡明星、高薪、權鬥、戀棧、不甘、功勳、創始人、資本、草根、奮鬥、貴族等等,加上各種或明或暗的上市公司治理、商業 邏輯、國資糾葛,商業變成了娛樂,在日益逼仄的公共空間,引起全民安全話題的,消費狂歡。
其實很多人,並沒持一股萬科股票,卻仍然,很憤怒。
金哥(微信ID:jinlicai18)不喜歡狗血話題,也不care和理財無關的新聞主題,無論是紅燒肉,還是隔壁 老王。
從理財的角度,萬科、華潤和姚油條恩怨,我們該關注什麼?
“金粉世家”的周國長博士說,“不要買那種董事泡妞的股票”。
醍醐灌頂!
這句話確實包含選股至理。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當任董事長,天天不務正業,泡小明星,做紅燒肉,遊學在外,他主導的公司,會有前途?
有人以華為董事長任正非,拿來和王石做對比。
兩人都當過兵,都在深圳創業,管理的公司都很強,都強調開放,都推崇西方企業管理方式,都以創立所在領域最好的公司為 自己的目標……
兩人都只持有所在公司極少的股份!
不同點呢?
任正非很低調,自稱“宅男”,不喜歡接受媒體採訪,沒去遊學,不泡明星,自己也不走娛樂路線,專心幹他該幹的活。
任正非今年73歲,他每天在幹啥?
坐鎮華為,思考華為戰略,構建華為前進方向,充滿危機意識,本人低調出行,約見大客戶,半夜還在出差,在上海虹橋機場 打車……
本份踏實,不玩虛活。
華為的成功,無需多言。
今天哥看到一句話:為啥沒人想幹掉任正非?
可惜華為沒上市,否則哥必然重倉。
萬科這樣的公司,在商業上再成功,但攤上個愛泡小明星的董事長,熱衷登山遊學,就是不盡本份,這樣的公司,金哥(微信 ID:jinlicai18)認為,要回避。
因為投資理財,需要專注,也需要負責。
畢竟你我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今天萬科股東大會,很多機構和小股東,特害怕萬科複牌後,會有跌停。
對此,哥要說,憋怕,也憋擔心,萬科複牌後,一定會有2-3個跌停。
這,沒有懸念。
其實,萬科股票,在王石高調泡妞那會兒起,就應拋空。
(文章作者:金吾望 公眾號:金吾望)
江南憤青:深圳地鐵進來,王石也是出局的命!
去年12月,我在環球旅行的路上爆發了寶能萬科之爭,窩在泰國一個小破旅館裏,寫了一篇《平心靜氣談談寶萬之爭》的文 章,當時流傳的還挺廣,也是無聊瞎扯淡的文章,之後就沒有怎麼看這個事情了,畢竟跟我關係不大,反正就那麼點破事而已 。我建議大家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先看下那篇文章(可查看今日推送的第二條),然後我們再展開談一些問題。
同時歡迎大家加我的微信:j...閱覽更多江南憤青:深圳地鐵進來,王石也是出局的命!
去年12月,我在環球旅行的路上爆發了寶能萬科之爭,窩在泰國一個小破旅館裏,寫了一篇《平心靜氣談談寶萬之爭》的文 章,當時流傳的還挺廣,也是無聊瞎扯淡的文章,之後就沒有怎麼看這個事情了,畢竟跟我關係不大,反正就那麼點破事而已 。我建議大家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先看下那篇文章(可查看今日推送的第二條),然後我們再展開談一些問題。
同時歡迎大家加我的微信:jnfqcy,一起交流探討。
今天我儘量寫的簡單點,就談幾個我認為的核心點。
1現代交易制度中的核心——產權制度
第一點,我想說現代交易制度的核心一定是產權制度,產權清晰是構建現代商業文明的核心,離開這個點談企業建設,企業發 展,企業規劃,我個人感覺都是扯淡中的扯淡,而恰恰在萬科的股權之中,我們很多人都把這個給忽略了。
所謂企業產權制度,核心就是一句話,企業到底是誰的?他是創業者的?還是股東的?還是經營管理層的?現代企業制度裏面 其實所有權和經營權往往是分離的,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很多公司所有者會因為各種原因事情做不好,不得不聘請職業經理人 來進行業務操作,這就產生了委託代理關係。
委託代理關係,簡單的說就是公司是我的,但是交給你管。因為我覺得你做的比我要好,所以交給你。這裏一定隱含了很大的 前提就是如果你做的不好,我可以隨時換了你。因為東西是我的,我說了算。你只是代理我行使一系列的權利而已。
那麼萬科是誰的呢?曾經是王石的創業團隊的,但是在很多年前他引入了華潤,然後上市變成公眾公司了,這個時候,王石的 創業團隊就完成了一個從所有權者到經營權者的轉變,萬科已經不是王石的了,而且這裏一定要記住,華潤和股民是付了對價 的,不管是多少錢,總歸是當時大家協定好的價格。
所以,成為公眾公司之後的萬科已經不是王石所帶領的創業團隊的了(雖然還是有一點股份),這個時候看,無論你之後帶著 萬科做的多好,其實都是基於萬科的所有者信任並相信你的專業能力基礎上,所委託給你去做的,這個委託也不是白委託,是 支付了較高的報酬的。差不多年薪在千萬左右,還不算各種費用開支等。
這裏另外一個意思是什麼呢?是你如果把萬科搞得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其實你也還是可以獲得這些報酬,然後公司的所有者來 承擔你做不好的損失。本質你是個雇傭者,不是所有者。界定好這個,我們再繼續談下去,這裏早上很多人跟我爭論說,王石 陪著萬科幹了三十年,是真正把萬科當成自己的東西在用心維護和經營,寶能和華潤能幹得好麼?能有王石這麼用心麼?
事實上,我覺得這些人就是沒有弄明白公司到底是誰的。其實很多散戶也白操心了,現代商業制度事實上規定了股東雖然是所 有者,但是沒有分割財產權利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只能選擇用腳投票,而不太可能實際參與公司運作,一般的情況下,股東是 的通過董事會來進行權利行使,而董事會的董事的選舉產生是少數關鍵大股東博弈的結果,跟絕大部分所謂的所有者即股民關 係並不大。也就是說,公司的實際所有者應該是誰的呢?不是真正絕大部分萬科的股東所有,而是少數核心股東博弈後的董事 會控制者所有,過去的萬科是華潤加萬科團隊所有。
現在呢?寶能進來以後,理所當然獲得一定數量的董事會席位,那麼董事會的結構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對抗寶能, 萬科引入了深圳地鐵重組,本意可能只是對抗寶能,但是卻不小心觸動了華潤的利益,使得華潤居然跟寶能走到一起去了。當 然也有可能本來就是一場戲。
總之就是持有少數股權的萬科管理團隊準備幹掉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方式是拉一個新的第一大股東進來,方法是通過增 發股份的方式進行的,對家不是錢,而是三塊地。
這個做法很難說對錯,但是從產權角度考慮,在沒有新進來股東之前,公司理論上總應該是相對大股東的。無論董事會設置如 何,充分尊重大股東的意見,哪怕你對大股東再有想法,不喜歡,你的位置總需要擺正,當初你為了錢,放棄了大股東的地位 ,現在又不尊重大股東的意見,自然很難得到市場認同,至於要拉進新股東幹掉支持了你十五年的老股東,市場可能更不會喜 歡。
畢竟從真正產權角度考慮,你只是接受股東委託代理公司運營的團隊,哪怕曾經你是創始人,你也必須得接受資本化帶來的後 果,這個後果就是所有權的變化。公司在你賣掉那刻其實就不是你的了,這個是商業規則。董事會雖然的確是公司所有權的支 配者,但是更應該是股份意圖的表現,否則所有者的邊界就容易混亂,顯然這裏是現代商業制度最容易出現瑕疵和爭議的地方 。董事會跟股東會之間的關係容易被控制力給影響,所有的股權之爭都產生在這個危險的領域。
萬科其實是典型的所有權跟控制權背離的公司,事實上,股東人數越多,股權結構越分散的公司,就越容易被小部分人控制, 然後委託代理關係中最大的問題就會出現,一幫不是公司真正的所有者,卻能享受管理過程中的大量現實好處,而真正所有者 的權益無法得到保證。
我第一篇文章裏說了,正是利用這點,王石當年設計了現在的萬科股權結構,通過出讓大部分股份套現賺了不少錢,同時還是 能依然的堅定的控制住公司,這個也是為什麼萬科其實從來不關心二級市場股價會如何的根本性原因,因為二級市場上的股價 ,對於王石為代表的管理團隊來說利益相關性太差。
我個人感覺寶萬之爭理性一點說,王石最大的道德瑕疵就是在於不尊重所有權,不管如何所有權是可以被量化為股份多少的。 總的來說大家都是贊同和支持更多的股份所有者為公司的實際所有者。他們對公司的意志必須得到體現,一切否決這種意志的 行為都不太容易被接受。從所有權的角度解釋來看,哪怕他們的意志再有偏差,再有問題,本質上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別 人無關,管理團隊作為雇傭者則更不能左右和改變這種選擇,哪怕看上去再怎麼可惜都是所有者他們自己的選擇,要予以足夠 的尊重。
顯然這次對王石團隊的所有爭議其實來自於對公司所有者的不尊重基礎上的。尤其是對寶能的不尊重,貶低和歧視寶能這個第 一大股東,讓市場很失望。而對華潤這個默默支持萬科十五年的公司而言,萬科一系列的行為事實上就更不用說了。傅育寧公 開表達了不滿。這裏不細說了,至少說明貌似萬科不太得合夥人的人心。
2靠實力才能爭取利益——管理層持股的重要性
另外,我們談第二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個人感覺無論怎麼選擇,事實上人性總是趨利避害的,也容易多變,沒有持久的感情, 只有不變的利益之爭,而決定利益這個東西吧,往往還是靠實力。萬科管理團隊最大的問題其實在這幾次的風波裏就是實力不 夠,說白了就是股份太少,決定董事會人選的核心一定是股份比例,但是在市場上拉散戶的可能性的確成本又很高,變數又很 大,所以大比例持股的幾個股東最終一定決定了董事會席位,這個毋庸置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感覺無論是寶能、華潤還是 準備進來的深圳地鐵集團以及後面的安邦,才是本次董事會席位的競爭對手,這個事情走到最後,已經跟王石團隊並沒有太大 的關係了。
我個人感覺,無論誰上臺,都不太可能會給王石太多的話語權,哪怕留了估計也只是會過度階段,為什麼?實力不夠。
這個世界最終是實力說話,王石唯一能留下來的期望只有深圳地鐵成為第二個華潤,繼續相信和信任王石團隊,我感覺這種可 能性哪怕有都不可持久,深圳地鐵如果真注入大量資產和大量資源來做這個事情的話,事實上也不太可能只做個財務投資人絲 毫不插手,本身這種案例在資本市場就少之又少的情況,所以華潤自己都在反思,過去十幾年是不是把王石寵壞了,三月份深 圳地鐵插足,董事會都沒有溝通就直接開發布會了。
這一次大家看到了,董事會決議未達成一致就進行公告,也是一點迴旋餘地也沒有,溝通和尊重都是必要的,要鬧到給外人看 笑話的場面,那麼一定是很不愉快的了。我不知道深圳地鐵,會接受這樣的團隊麼?即使會,能持久麼?感覺不容易吧。
人性我前面說了,是很難經得起考驗的。所以,這次哪怕深圳地鐵重組成功,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對萬科的控制權肯定會加 強,而不會像華潤那麼簡單的放手,從這個角度來看核心其實是王石團隊的股份比例實在太少,而又缺乏回購足夠股份的實力 ,為什麼啊,太貴了啊。靠工資買不起,所以,只能在幾個大佬之間縱橫捭闔,但是再怎麼捭闔,還是籌碼太少,不足以對等 ,很多人說團隊能幹是王石團隊最大的優勢,其實能幹這個東西都是不可測的也很難靠得住,楊元慶能幹不,但是現在呢?
多少能幹的人風吹雨打去,江山更迭,英雄遲暮,都很正常。過去能幹永遠不代表未來能幹。時代也不一樣,所以這個結論很 難下,一方面年紀增長,精力不濟,另外一方面,專注度也不一樣,沒錢有情懷敢拼命的年紀跟有錢沒情懷喜歡紅燒肉的年紀 ,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上最不靠譜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未來放在別人身上,沒有絕對話語權實力的個人很難會有善終。從這 個結果來看,其實王石團隊很容易出現的結果是為了趕走兩頭狼,結果弄了條老虎回家。結果都是出局。我感覺這個可能性很 大。
3此次重組的現實可能性低
第三個問題來看,我個人感覺這次重組的現實是比較殘酷的,上市公司(萬科)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地鐵集團持有的前海 國際 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 456.13 億元。上市公司將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全部交易對價,初步確定對價股份的發行價格為每股 15.88 元,為定價基準日前 60 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 93.61%。據此計算,上市公司將就本次交易向地鐵集團發行 2,872,355,163 股 A 股股份。交易完成後,深圳地鐵、深圳市钜盛華股份有限公司及華潤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比例為20.65%、19.27%、 12.10%。這個交易是否合理,其實我們作為外人很難一概而論,每個人角度不一樣,我們也不多做評論。
從數據來看,事實上,深圳地鐵實際上大概用了三塊地注入,就成為了萬科第一大股東,這三塊地的價值評估是否合理,本身 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沒辦法討論,但是折價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我想估計都很難同意,現實的情況下的確也是,寶能、華 潤明確表示反對,他們兩個加起來的股份差不多在40%左右,是否宣告了這次重組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沒有變數的情況, 那麼結果是註定的,但是中國的事情向來很難說了。這個問題我們不探討了。我們探討這裏衍生出來的其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獨立董事制度是否適合在中國。
4獨立董事制度在中國是否合適?
這次一共十個代表投票,7票同意,三票反對,一票棄權,其中華潤和萬科各三票,獨立董事五票,一票棄權,四票同意。關 鍵票數就在獨立董事的五票身上,這裏要問的是兩個問題,如此重大的公司決策,讓五個跟公司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人來投票 做決定,這樣的制度,真的好麼?
其實從人性角度考慮,什麼樣的人跟你說的話,提的建議值得你去聽?很大程度上一定是那些成本比你高的人的建議,一個決 策好了,能讓他受益,如果不好,會讓他受損,這個時候,他的決策會相對嚴謹,而且靠譜,但是如果無論什麼決策對於他本 身的結果沒有好壞之說的話,你是很難指望他們做出靠譜的決策來的。我從來不認為人性經得起考驗,反正都沒有什麼明確的 利益掛鉤,好跟我沒關係,不好也跟我沒關係,那麼我會做什麼選擇?一般都會選擇當前收益最明顯的選擇。
這種收益未必是金錢,也可能是感情。在這些面前,許多建議和決策都會有所偏頗。
我這裏倒真沒有認為萬科的四個獨立董事由利益關聯之類的說法,其實人都是感情動物,在感情面前,本身客觀性也會大打折 扣,也未必一定是利益之爭,一個是天天跟你混一起的好兄弟,一邊可能是壓根你也見不著幾個的散戶股東,你會選擇保護真 正的中小股東利益?
我個人感覺難度是很大的。反正說了,我也是不信的。華生說,否決深圳地鐵,華潤不注入資產,會引發股價大跌不利於保護 中小股東利益,我就覺得很扯淡,過去萬科的股價長期低迷的時候,怎麼不見得他出來說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呢?我不覺得這個 說法靠得住腳,更何況,注入資產的前提是稀釋原有股份的前提下,評估價是否合理?所謂的戰略協同真存在?都不能有效論 斷的情況下說股價暴跌也好,保護股民利益也好,都言之過早了。
事實上從國外的經驗制度來看,獨立董事制度也並非有很好的結果,Baysinger和Butler (1985)對美國《福布斯》中266家主要的美國公司的董事會構成及運作進行了研究,運用監督性董事的比例為引數, 以相對財務績效(即公司ROE/產業ROE)為因變數,進行回歸分析,他的結論是努力提高獨立性的公司並沒有改善公司運作,提高公司的治理水準。也即監督性董 事高的公司,其績效不一定好。考克斯分析了對獨立董事影響所作的調查,然後總結沒有證據顯示董事會的獨立會影響公司的 表現。獨立董事自己也不相信作了什麼貢獻。
Laura (1996)利用對公開資料進行統計並實證分析了董事會構成與公司績效的關係,得出結論是,獨立董事的比例對公司整體 表現沒有相關關係,因而不能說明獨立董事能提升公司業績,改善公司治理水準。只是,有些證據支持對某些特定交易,獨立 董事的比例有些影響。Laura得出的結論與建議是:“很難決定要求所有公司必須有多數獨立董事會對公司有利還是有害 。鑒於現有的數據是如此不確定,在加強董事會構成的法律規定出臺之前,應該多加考慮”。
Bhagat和Black(1999)的研究分析表明,實際上,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獨立董事占大多數的公司表現出更佳的 公司治理行為。他們發現,那些至少一半的董事為獨立董事的公司看起來並不比小於一半的公司表現得更好。
中國相對來說,跟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未能做的更好,中國的獨立董事都是大股東跟董事會推薦,要讓他們代表 中小股東的利益本身就很難,而且工資發放,都是公司給予的,這種方式下產生的獨立董事在行使監督職能時,難免不代表大 股東的意志,從而喪失行權的獨立性,使獨立董事制度成為一種外部裝飾。這個其實已經不用多做闡述了,這次萬科的獨立董 事表決我個人感覺一定是爭議很大的,並不能體現出獨立董事的獨立性。
尤其是棄權的那一票,如果早就知道有關聯,那早就應該提出來,深交所後來問詢獨立董事的合法性問題,基本上都印證了這 個萬科在公司治理層面上有很大瑕疵的,難怪寶能昨天半夜的聲明說,“高度關注萬科存在的內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問題。華 潤將繼續致力提升萬科企業管治水平,維護全體股東和投資者的權益。”這個怎麼聽怎麼像個笑話。
(文章作者江南憤青,微信公眾號「風吹江南」授權刊載。)
page=1&callback_module_id=pages&callback_item_id=29&year=&month=
閱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