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好
用戶還喜歡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12-10 吳吞 時金研究所)
不管喜不喜歡,你都無法否認,2000年出道的周傑倫是華語流行音樂最後一個巨星,那一年他發了第一張同名專輯《Ja y》。
2000年初正是華語流行音樂的一個鼎盛時期,除了周傑倫,還有王力宏、林俊傑、陶喆等人,全是創作形歌手,一年一張 專輯,無數首金曲。
圖:周傑倫第一張專輯《Jay》
然而好景不長,當Mp3開始在中國普及,所有人都去百度下載免費的盜版音樂時,中國實體唱片行業開始衰敗,唱片和磁帶賣不出去,歌手創作動 力衰減,然後是惡性循環。
你現在去KTV唱歌,會發現點歌臺還是十年前的那些歌。李榮浩或者薛之謙,都不過曇花一現。
如果說摧毀實體唱片業的是Mp3播放器,那麼,拯救中國音樂市場的,恰是智能手機。
隨著通信流量加速,基於手機平臺的流媒體音樂爆發了,用戶不再需要下載歌曲,直接線上聽,想聽什麼,搜索就行。
騰訊音樂,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壯大的。
看上去很美的騰訊音樂
因美國股災推遲兩個月上市的騰訊音樂,終於在12月3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擬發行8200萬股ADS,每ADS的發售價格區間在13-15美元,籌集資金10.66億至 12.3億美元,估值介於220億-250億美元。
因為高昂的版權費用,印象中音樂行業是不賺錢的。美國上市的兩家音樂流媒體公司,Spotify和潘多拉媒體,也用虧損證明了這一點。
但騰訊音樂的財報還是令人眼前一亮。
2016、2017、2018Q3,騰訊音樂分別實現營收43億、109億和135億,實現淨利潤0.94億、16. 46億和32.06億。非美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則分別為:12.3、38.1和27億。154億營收規模,依然保 持84%的增速。
騰訊音樂的用戶數量同樣令人側目。根據騰訊音樂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其總月活超過8億人,用戶單日平均使用時長超過7 0分鐘。
8億月活,看起來很嚇人,但這是騰訊音樂旗下4款產品在沒有去重的情況下總的月活數量。
沒錯,騰訊音樂除了包括大家熟知的QQ音樂,旗下還有酷我、酷狗和全民K歌這三款國民級音樂APP。
酷我和酷狗本來隸屬海洋音樂集團。2016年6月,海洋音樂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但隨後卻突然與QQ音樂合併,這才有 了現在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中國流媒體音樂的市場份額來看,QQ音樂和酷狗佔據前兩名,酷我和網易雲音樂在爭三四名。這麼一合併,騰訊音樂已然一 家獨大,佔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圖:中國音樂流媒體市場月活對比(各個平臺統計有差異)
除了用戶優勢,騰訊音樂還擁有巨大的版權優勢。其擁有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華納、環球的獨家代理權,音樂庫擁有歌曲 超1700萬首。酷狗音樂的slogan簡單粗暴:就是歌多。
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去年9月,騰訊音樂與阿裏音樂達成了轉授權協議,今年2月,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了轉授權 協議。雙方授權的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數量 99% 以上。
國家版權局的斡旋看似對擁有版權優勢的騰訊音樂是利空。但1700萬首歌,1%的就是17萬首,這個空間也足夠騰訊音 樂操作了。比如,周傑倫的歌曲,現在只能在騰訊音樂幾大平臺播放。
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想聽周傑倫,只能特意去下載一個QQ或者酷我或者酷狗,他們被戲謔地稱為網易雲難民。
騰訊音樂VS網易雲音樂
和中國遊戲市場的競爭格局一樣,中國流媒體音樂市場的兩個最大的玩家也是騰訊和網易。
蝦米音樂雖然背靠阿裏,但在高曉松的帶領下這幾年發展始終不溫不火。
網易雲音樂雖然用戶沒有騰訊多,曲目沒有騰訊完整,但它憑藉簡潔的介面設計和豐富的UGC內容(歌曲評論),還是吸引 了眾多年輕的用戶。
翻看歌曲評論,成為許多人聽歌的必選項,網易雲音樂在這方面的競爭力遠勝騰訊。
比如,網易雲音樂評論數最多的一首歌是許嵩的《雅俗共賞》,評論量是212萬,而這首歌在酷狗的評論量只有2萬,在q q音樂的評論量不到6000,在酷我的評論量更不到2000。
更多的一些小眾搖滾歌曲,在網易的評論量可以達到999+,但在騰訊幾大平臺的評論量可能只有個位數。
圖:四大音樂平臺用戶年齡比例
據統計,網易音樂24歲以下的用戶占比達到45.53%,明顯高於騰訊三大音樂平臺,很顯然網易雲音樂受到更多年輕人 的喜愛。
而年輕人的付費意願是最強的。由於網易並沒有披露其用戶付費率,我們無法拿它與騰訊音樂對比,但從另一項指標“數字專 輯銷售”看,網易雲音樂遠強於騰訊音樂。
2017年,在可統計的20張數字專輯銷售中,網易雲音樂在13張專輯銷售中取得銷量第一,優勢十分明顯,而QQ音樂 僅取得6張專輯銷量第一,酷狗有1張,酷我沒有。
圖:2017年各平臺數字專輯銷售
用戶選擇音樂平臺,很可能是基於習慣,促成它形成這種習慣的,可能是歌多,可能是對歌曲的評論,也可能純粹就是對其風 格的喜歡。
以筆者為例,平時用的最多的是網易雲音樂,其次是蝦米,再是QQ音樂。只有當網易和蝦米都沒有版權的時候,我才會選擇 QQ音樂。顯然我也是QQ音樂的月活用戶,但卻並非其真正的用戶。
從這個角度講,騰訊音樂8億沒有去重的用戶還是有水分,如上文所說,它有很多沒有粘性的難民粉。
騰訊音樂其實是一家直播公司?
長期以來,中國線民習慣於下載盜版mp3。百度之所以能夠在搜索領域擊敗穀歌,除了一些不可明說的因素,MP3搜索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穀歌出於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從未開放音樂搜索)。
雖然在流媒體時代,音樂已經從盜版時代過渡到正版時代,但中國線民付費聽歌的意識,仍然在培育階段。
拿騰訊音樂來說,其用戶付費率只有3.6%,這與Spotify近50%的用戶付費率相比存在天壤之別。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付費率高的Spotify是虧損的,而付費率低的騰訊音樂卻那麼賺錢?
一個原因是成本,2017年Spotify收入有40.9億歐,但營收成本高達32.41億歐元,毛利率僅有20%,而這其中主要的成本就是版權開支。
騰訊音樂購買的國產音樂版權費用則低很多,而且拿到的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的版權也只是中國獨家版權(一出國就不能聽), 所以其版權開支要大大低於一些國際音樂平臺。
比如,騰訊音樂去年獲得環球音樂的獨家版權代價為3.5億美元,由於版權協議一般為兩三年,版權費用還要攤銷至明後年 。這與Spotify一年幾十億歐元的版權支出相比,要少很多,所以騰訊音樂的毛利相對較高。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收入來源。Spotify的收入結構中,付費用戶的訂閱費占大頭,其次是廣告收入,潘多拉媒體的收入結構中,主要收入來源為廣告收入,其次為 訂閱服務的收入。而騰訊音樂的營收,你可能想不到,主要是直播。
圖:騰訊音樂音樂服務收入占比下降
騰訊音樂全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音樂並非其全部主營,而且從上圖看,公司的音樂服務收入占比已經從2016年的49% 下降至2017年的29%,相對的,社交服務收入占比已經提升至7成。
社交娛樂業務包括秀場直播、線上卡拉OK(全民K歌)、音樂相關商品的銷售,其中直播佔據絕對大頭。
直播作為近些年互聯網市場最強的變現模式,濃眉大眼的騰訊雖然捨不得在微信上設置獨立頻道,卻在其音樂平臺裏悄然佈置 。
騰訊音樂的直播,名義上是音樂直播,回歸秀場最初的唱歌跳舞模式,似乎和陌陌YY五花八門的直播方式有所區別,但本質 上是一樣的,都是秀場直播。
目前,騰訊音樂已經在酷狗和酷我兩款App上內嵌了直播頻道,旗艦品牌QQ音樂暫時未設置,不排除未來會加入直播陣營。
秀場直播經過三年的發展,最後的收割者依然是那些擁有大量用戶的平臺。歡聚時代、陌陌、騰訊,無不如此。
圖:三大直播平臺營收對比
從上圖看,騰訊音樂的直播業務(假設其社交服務業務全部來自直播)體量大抵和陌陌相當,且這兩年發展速度比陌陌還快。
即便是有“格調”的網易雲音樂,也在不久前內嵌了LOOK直播,畢竟直播是印鈔機,誰都不願意放棄。
直播雖好,但也有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行業增速的放緩。這點可以從陌陌的財報上看出來。陌陌12月6日剛發佈了三季報,三季度收入36.5億,略超預期 ,但四季度指引落到43-47%,增速進一步下滑,公佈財報後陌陌大跌15%,動態市盈率不足15倍。
二是監管。直播本質上做的是荷爾蒙生意,如果監管加強,直播間裏荷爾蒙徹底消失,用戶也就沒有了打賞的動力。
圖:騰訊音樂線上音樂服務和社交服務收入季度數據
從騰訊音樂的季度收入看,社交服務收入的增速逐年降低,反而是音樂服務的收入增速是逐季增長的。
所以,騰訊音樂未來的增長點,可能還是要回歸音樂本身。
250億美元的騰訊音樂 貴了
騰訊音樂的音樂服務收入,主要包括音樂用戶訂閱費用(會員),電子專輯購買和廣告收入,其中用戶訂閱費用為大頭,收入 從2016年的12.79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8.41億元(同比增加44%),占線上音樂收入比例分別為60% 、58%。
騰訊音樂的8億月活,其實是音樂用戶和社交娛樂用戶的加總,暫且先不管這兩部分用戶的重疊,2018年6月,騰訊音樂 服務月活為6.44億,這個數量僅比兩年前的5.79億增長11%,所以,單從用戶數量來講,已經到達天花板。
可觀的數據是音樂服務付費用戶數量,2018年中期,這個數據為2300萬,較兩年前1220萬幾乎翻倍,增長率非常 不錯。
依靠付費用戶的提升,公司音樂服務付費率從2.1%提升至3.6%。
前文提到,華語音樂過去十年一直處於低谷期,但近些年也有些復蘇跡象,可能周傑倫式的大眾偶像未來很多年都不會再出現 ,但在一些小眾音樂領域,無論是嘻哈,還是民謠,或者音樂節上的搖滾樂,各自都闖出了一片天地。
以騰訊音樂為代表的中國流媒體音樂平臺,可能是這波中國音樂復蘇潮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我不擔心騰訊音樂在音樂服務收入上業績的提升,但這部分增長能否支撐其200億美元的估值是存疑的。
因為畢竟,騰訊音樂現在最大的利潤來源還是直播,似乎應該和陌陌YY歸於同一類,同體量的陌陌估值55億美元,YY估 值41億美元,騰訊音樂社交部分的估值,給50億美元應該差不多了。
音樂服務業務可以拿Spotify做對比,Spotify上半年營收是185億,是騰訊音樂(25億)的7倍多,其月付費用戶是7100萬,是騰訊音樂(2450萬)的3倍 不到,Spotify現在市值245億美元,那麼,騰訊音樂應該給多少呢?
顯然,250億美元的騰訊音樂,還是有點貴了。
讚好
9 讚好
張化橋, 江南憤青 和 7 其他 讚好

施建祖
期待IPO,另外對700股價應該有些刺激
- 讚好
- 1
- 12月 1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