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好
用戶還喜歡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11-28 大祭司 阿爾法工廠)
注:本文僅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比亞迪(SZ:002594)從8月份的年中低點36元漲到57元(截至11月27日收盤),只用了3個半月,完成了 58%的漲幅。許多投資者非常關心:最近比亞迪發生了什麼?
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隱藏在兩個更深層次的相關問題之中:比亞迪過去10年發生了什麼?未來又將發生什麼 ?就此,我將在本文中嘗試著做一解答。
十年三次轉型
比亞迪作為巴菲特在中國比較少見的一筆“早期投資”,從巴菲特10年前到現在股價從入股價6元漲到接近60元,實現了 10年10倍的一筆投資。回報率“相當令人滿意”(巴菲特語)。
不過,投資在電動車,充電電池,和多元化業務的這樣一家科技公司,也讓很多巴菲特的追隨者感到困惑:說好的“帶輪子的 不要投”和“科技公司看不懂”呢?
巴菲特不僅投資了這樣一家企業,還一拿就是10年,從當時投入的2.3億美金,已經變成了現在的19億美金。從產業投 資角度,我們也許應該看得更深一些,才能知道比亞迪這家公司發生了什麼變化,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巴菲特到今天也沒有賣 出,放眼未來,比亞迪的增長點在什麼地方?
2013年王傳福說,比亞迪最大的財富就是1萬多名工程師。“今時今日,即使所有財產包括土地、廠房、專利、股票全部 消失,只要這些工程師還在,隨時可以東山再起。”說得當時在場的技術工程師出身的高管們眼圈發紅。
而比亞迪的三次轉型也正跟公司的工程師文化契合:從電池+手機製造商,到汽油車新玩家,再到新能源汽車的小巨頭。
比亞迪在巴菲特介入之前2002-2008這段時間,專注於充電電池和手機組裝業務。
關注比亞迪的投資者應該都還記得,那時候的王傳福和比亞迪團隊熱衷於將製造流程反復優化,自主設計夾具來提高組裝製造 流程的標準化和高效率;效率和標準化的提升使得比亞迪在手機背殼製造組裝這個市場擁有了極強的競爭力,至今仍然是各大 手機巨頭的重要供應商;
而汽車和電動車的佈局,則是王傳福本身則憑藉著電池領域的背景和強大的工程師團隊,提前開始佈局電動車市場技術和提供 電池方案。
在收購了秦川汽車等幾家汽車製造工廠之後,比亞迪的團隊做出判斷,認為即使是在汽車領域,比亞迪也有可能會打造較大的 市場份額;在多年製造經驗和積累之後,王傳福在2011年時做出判斷,認為國產車的天花板正在不斷接近,需要依靠新能 源車的市場來獲取下一個增長點。
這三段經歷也就最終形成了比亞迪現在的三大板塊生意格局:很小的有週期性的傳統汽車製造業務,高速增長的電池和電動車 業務,穩定的手機組裝業務。
新能源接力換擋
電動車業務的高速啟動是在2011年之後的電動車量產到爆發;無論是造車技術的磨練,還是比亞迪電池技術的儲備,都為 比亞迪電動車增長奠定了基礎。在2017年本身為比亞迪貢獻了400億左右收入,占總收入接近40%。
如果比亞迪造車板塊的財報數據拆開分析,比亞迪的汽油車銷量從2009年開始就在逐漸下滑,而新能源車則實現了高速增 長:
一方面是規模效應的因素:比亞迪汽油車規模較小,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無法支撐車型研發和資本開支以及行銷費用;同時 汽油車市場的逐漸飽,和也同樣使得這一領域增量回報率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則是藍海市場效應:比亞迪先行切入了電動大巴市場,單車銷售單價的巨幅提升和電動大巴市場競爭烈度較低,都給 了比亞迪充分的發展和積累的過程。在最新的電動大巴排名中,比亞迪銷量已經連續兩年排全國第二,這對於一個剛啟動電動 大巴不久的公司來說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被很多投資者忽視的是,比亞迪進軍電氣化公共交通領域這步棋。這枚棋子的楔下,逐漸成為其電動車製造學習曲線和規 模效應的重要推手。
用比亞迪自己的話來說:從公共交通的需求穩定性來說會更容易提升規模:無論是電池還是製造業本身的學習曲線,公共交通 都符合規模效應後降低成本(低競爭烈度,高訂單價值,沒有中間行銷費用,利潤率較高);
而電動乘用車同樣可以受益於電動商用車研發成本攤平,電池成本下降,因此看上去似乎是與眾不同,但實際上是所有路徑中 最成功的方式。
假如按照國家電動車發展規劃,比亞迪未來的電動車增速確定性要遠遠強於燃油車:藍海市場,先行者的學習曲線,資本開支 的前置;規模一旦啟動,收入增速會帶動利潤率增速的增長。而燃油車則未來不太會佔據很高的份額,大概率會變成可有可無 的所在。
而按照這個規劃,比亞迪乘用車板塊將在2030年實現接近4000億左右營收,是現在的5倍左右——這也是比亞迪未來 最大的增長點:更低成本的電動車和確定的汽油車替代過程。
從某個角度說,目前的比亞迪股價逆勢增長行情,也與這個確定增長的曲線有關:新能源車的增長構成下一個增長點;而比亞 迪則擁有了非常好的啟動位置和基礎設施。
動力電池產業鏈佈局完整
而動力電池的情況也是如此,隨著比亞迪電動車銷量本身的增長,充電電池銷量也更為確定。而比亞迪下一步的計畫是開放 充電電池的平臺,不僅用於垂直一體化,而且也用於對其他電動車廠家的外供。
從比亞迪最近的三元電池路徑的佈局來看,比亞迪也提前在行業內做好產能基礎設施的佈局:無論是鹽湖提鋰的鋰礦採購佈局 ,還是三元電池工廠的資本開支佈局,比亞迪都在投身於迎接電池增長的風口的準備。
而比亞迪手機業務未來估計增速將保持在兩位數,比亞迪電子將對比亞迪母公司保持穩定的現金流價值。但也不能指望手機業 務實現突破性增長。
比亞迪處在應有估值下限
將以上結論綜合起來做預測,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出比亞迪的發展路徑和長遠目光:
傳統汽油車和手機組裝貢獻的的價值的來自於最早的技術儲備和研發,使得手機背殼和傳統汽油車仍然貢獻穩定價值;
比亞迪當前的增長動力主要來源於電動車充電電池和電動汽車,而這兩部分現在的業務表現來自於10年前就開始的的技術儲 備和研發。
而比亞迪當下對於無人駕駛,5G,和雲軌的技術儲備和研發,這一投資又何嘗不是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盈利增長來源 呢?
真正重要的是長期的現金流的高速增長,而不是眼下盈利數字。對比亞迪的關注,一定是基於未來長期增長曲線的關注和隨之 而來的價值。
投資如同種樹,你今日種下的小樹,栽上幾顆幼苗,要等到時間歲月,浮雲蒼狗,才能成長成參天大樹,但你栽下小樹,不管 藍天白雲,晴空萬里,還是暴風雨,一個月歲月可以抽走,投資者不需要日驚月驚。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關於比亞迪的一切業績表現,都是10年前所做的一切決定(進軍電動車,進軍新能源)開枝散葉後的結果 。而十年之後之後增長來源,則主要是比亞迪今天所做的一切決定(進軍雲軌,自動駕駛,電池開放平臺)。
所以,如果今日想要投資比亞迪,也至少應該有一個長期的視角來關注這家公司。
如果按照比亞迪的規劃繼續前進,10年後比亞迪的營收將達到6000億,而利潤則估計在400-500億之間。假如按 照比較合理的15-16倍左右市盈率估值,比亞迪到2028年市值將達到6000-1萬億左右。
不去考慮未來的雲軌和無人駕駛業務變現的能力,15%折現率計算,比亞迪今日的估值應該在1500-2500億之間。 從A股估值來看,當前的比亞迪處在應有的估值下限。用巴菲特的話說:當球落在這個區間,也許是時候去揮舞球棒了——而 這,或可以比較精確地回答文章開頭第一個問題。
以十年為界,並輔以樂觀心態,我們對於比亞迪的預期或可如是。但不得不說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股價百天上漲58%, 本身也是一個風險聚集的過程。從風險與收益回報比來看,此時投資比亞迪,更應注意階段性見頂的股價回調風險。
讚好
3 讚好
施建祖, 稻穗小編 和 另一個人 讚好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劃重點:
1、之所以與比亞迪總部正面對接,是因為之前李娟發起的專案中,供應商使用了錯誤的品牌標識被比亞迪總部發現。
2、比亞迪中東非事業部總經理AD Huang是阿森納專案在比亞迪內部合法化的助推者。”
3、2017年8月份,李娟和汪曉婷等人希望用1800萬-2200萬元收購搜易,3年後直接出售給地產公司。
與5歲的兒子通過電話後,33歲的李娟已泣不成聲。此時的她,或已做好將過去三年“冒充比亞迪上海進行市場投放”,導 致31家供應商11億元欠款的罪責獨自包攬,換取“老闆”、同伴與家人們的“平安”。
我們並不知曉自首的李娟如何向警方陳述案情,但她隨後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一切:刻意留在電腦中關於上司蛛絲馬跡的虛假資 訊,使得真實的做局者逃之夭夭;一些曾經參與其中並與她一起揮霍無度的“合作夥伴”與“員工”,也轉身成為討債者。
這是一場至今未揭底牌的羅生門,涉事者都以無辜者自居。比亞迪官方說——李娟假借比亞迪之名私刻公章;李娟所謂的“上 司”陳振宇說——我沒有失聯,這些年一直從事和比亞迪無關的房地產業務;“合作夥伴”說——李娟冒充自己與比亞迪進行 業務對接,所有行為一概不知;李娟家人說——李娟就是被陳振宇騙得太深了。
“真專案,假合同;真墊資,假付款;真貪心,假雷鋒。”接近此事的李玉如此形容這場騙局。而悲情人物李娟,這個能夠解 開迷局的唯一關鍵人物,讓真相變得撲朔迷離。通過與多位涉事供應商、廣告公司主,車企內部人士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 騰訊《棱鏡》試圖還原這場精心設計陰謀的點滴。
體外運作的生意
2015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的一年。政策的推動與刺激,使得這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較前一年實現了340%的 增長。2015年,以電動車作為核心業務的比亞迪,也一舉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也就是在這一年,李娟的身份突然從一位廣告公司普通職員,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比亞迪汽車旗下“上海 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市場部總經理”。她開始招兵買馬,這些人中不乏李娟在上海搜易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搜易)時的前同事,Misa、Kitty、Vivian和Anita等。
事實上,真實的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也僅僅是比亞迪官方在上海註冊的“用來申請當地政府新能源汽車補助的公司”, 本身並不具備更多職能,營業執照等證件並不常用。然而,李娟通過一個叫“Leo Chan”的人拿到了這個2003年4月份就進行註冊的公司相關證件高清掃描版本。
解決證件問題,她便解決了一系列問題——與業主時代金融中心簽訂租賃合同解決了辦公地點問題、與上海外服簽訂勞務合同 解決了員工的社會保險繳納問題、為發起市場推廣專案並將這些專案給到廣告供應商們提供背書。
最初時期,一些供應商開始通過李娟的前東家搜易,接到上海比亞迪的一些專案。比如2016年12月份舉辦的比亞迪華東 地區經銷商大會便是其中之一。這次經銷商大會在上海浦東文華東方大酒店舉辦,90名經銷商到場參會。
李娟所給到的經銷商名單中,名為宋博、於連東和羅順軍的三位經銷商被作為“VIP”進行特別關照。宋博還作為頒獎嘉賓上臺,並作為經銷商代表現場發言。但蹊蹺之處在於,主持人在介紹宋博時只提及了“ 經銷商代表宋先生”,並未提到他所屬的公司和具體職位。
騰訊《棱鏡》發現,宋博和於連東皆為長春人,宋博持股的多家公司經營範圍皆包括汽車銷售,品牌涵蓋五十鈴、慶鈴和鈴木 等;而於連東持股的一家公司銷售江鈴汽車。事實上,宋博和於連東還分別參股了劉麗敏投資的多個不同汽車貿易公司。
騰訊《棱鏡》曾多次致電宋博與於連東本人,電話接通表明來意後,二人皆迅速掛斷電話。名單上一位天津地區的參會經銷商 則表示,她是代表自己的親屬來參會,並稱其親屬為比亞迪經銷商。
三年來,李娟所發起的具體業務專案無外乎兩類:一類是省級衛視、高鐵廣告、地鐵廣告、戶外標牌和媒體合作這樣的品牌業 務;另一類則為車展、試駕、品鑒、經銷商大會、靜態展和大小篷車等活動類業務。這些業務和活動都“像模像樣”、“風生 水起”,和比亞迪總部的專案並未產生任何衝突。
李娟的生意最早暴露是發生在2017年5月。也是比亞迪官方在2018年7月12日的聲明中所說:2017年5月,李 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鴻)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 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
上海比亞迪的一位職員告訴騰訊《棱鏡》,之所以與比亞迪總部正面對接,是因為之前李娟發起的專案中,供應商使用了錯誤 的品牌標識被比亞迪總部發現。追查到李娟這一層時,使用“上海比亞迪”必然敗露的李娟,迫不得以在比亞迪總部開始使用 廣告公司雨鴻汪曉婷的身份。如此一來,雨鴻在某種程度上可謂是“晉級”為比亞迪總部的供應商,將專案分包給上海地區的 其他供應商,並從中收取15%-30%不等的手續費。
高利貸融資
雖然,李娟的上海比亞迪對供應商們的業務還在進行。但糟糕的是,這些供應商們在專案完結後,120個工作日的賬期遲遲 拿不到回款並一再逾期。經銷商們未經證實的說法是,“Leo Chan”及其利益相關方或已使用經銷商們的結案報告,在比亞迪總部進行專案結算,而這筆資金被挪用後或因其他不可控的因 素,如投資失敗,在短期內無法歸還。
或是“Leo Chan”將穩住這些供應商的任務交給了李娟,或是李娟經不起供應商們討債,於是開始通過拆借形式獲取資金“拆東牆補西牆 ”,並將其中部分用來支付供應商一部分欠款。沒有“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銀行對公帳戶的李娟,則通過代收代付協 議,時不時結算這些供應商們一些專案款。供應商們轉述李娟的說辭是:上海比亞迪因涉及法律訴訟,銀行帳戶被凍結。
贊助阿森納這一明星專案則成為這顆“雷”引爆的關鍵。
“Leo Chan”指導下李娟帶領的上海比亞迪團隊,在2016年8月份提出開發英國市場的提議,具體的落腳地即為:贊助英國球隊 阿森納。專案從2016年12月開始啟動,直到2017年7月份敲定所有細節:包括三個賽季的官方指定權益,這些權益 包括知識產權權益、球員活動、合作發佈會、圍欄logo、背板logo、數字平臺、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等。三個賽季的投資額分別為240萬英鎊、250萬英鎊和260萬英鎊,總投資額為7 5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690萬元)。這一過程中,專案成員通過郵件對“Leo Chan”彙報每一個時間節點。
但是,外界所傳的比亞迪總部與雨鴻之間的一份有關阿森納贊助的合同價格僅為120萬元,其權益為賽場的一萬個圍欄logo,而上述其他所有權益全部為附贈權益。
騰訊《棱鏡》獲得的一份內部郵件顯示,2017年7月份,雨鴻與上海日高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日高)簽署一份 2017-2018賽季的2600萬元的阿森納合作夥伴合同。次日,上海日高再與上海比亞迪簽署了一份2017-20 18賽季的5400萬元的阿森納合作夥伴合同。2017年9月,雨鴻再於其他三家公司簽署一份相應賽季合同,雨鴻將從 這些公司獲得5600萬元。
騰訊《棱鏡》瞭解到,上海日高與上海比亞迪簽訂的合同細節為,上海日高為雨鴻墊付5400萬的資金;而實際上支付給雨 鴻的金額則為2600萬元。2018年3月,供應商衡昆銘又與上海比亞迪簽訂了一份墊資合同,代付給上海日高和武漢日 高8600萬元,由上海比亞迪支付不高於24%的年息。同時,雙方還簽署了一份1257.3萬元的居間合同,條件為衡 昆銘為上海比亞迪尋找服務商並促成融資合同簽署。今年4月底,衡昆銘在支付4930萬元後,發現其中“貓膩”並停止付 款。
李娟還經常主動找尋供應商,希望這些人能幫助“上海比亞迪”獲取融資。一位因具體專案欠款的供應商尼克告訴騰訊《棱鏡 》,李娟也曾希望他能幫助上海比亞迪找到融資,但他所找尋的金融投資者在進行完盡調後認為“缺乏有力擔保、風險太大” ,最後拒絕。
騰訊《棱鏡》瞭解到,最後一家墊資的公司上海霜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霜陽)在6月份為李娟墊資1000萬元 ,合同上約定的回報率近160%,這筆資金是霜陽支付60%的高額利息為代價獲得的。李娟“暴雷”讓這筆資金按時歸還 變得渺茫的情況下,利息如滾雪球般暴增。
“其實不是沒有懷疑。”一位王姓供應商告訴騰訊《棱鏡》,主機廠業務體量這麼大,作為廣告公司的確有些利慾薰心。對廣 告公司來說維持一家大的客戶很不容易,當看到一個品牌這麼多的廣告預算時,即使有風險也會願意去做。“誰知道碰到了一 個旁氏騙局,碰到了假的比亞迪。”該供應商稱。
比亞迪總部內部人士告訴騰訊《棱鏡》,比亞迪內部對於阿森納專案的一種說法是,該專案在2018年2月在內部提出。當 時,比亞迪中東非事業部總經理AD Huang最先提議,他負責的迪拜地區,許多客戶與潛在客戶是阿森納的球迷,如果比亞迪贊助該球隊可以讓這些球迷們現場 看球。恰巧,他的太太的關係網擁有非常便宜的資源。“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這個人則是阿森納專案在比亞迪內部合法化的助 推者。”上述上海比亞迪職員評價。
該比亞迪總部內部人士還告訴騰訊《棱鏡》,雨鴻作為比亞迪總部“供應商”促成的阿森納專案,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 李巍作為比亞迪代表在2018年5月初參加完簽約儀式後,回到總部曾叮囑同事,雨鴻可能存在問題。
騰訊《棱鏡》獲得的一份郵件顯示,阿森納Ronson Cheng 在2018年5月25日抄送給比亞迪戰略規劃部顏麗芳的一封郵件中,直接將李娟稱為“Liki”,而非汪曉婷的英文名 “Helen”。顏麗芳回復了這封郵件,她是AD Huang的助理。針對以上資訊,深圳比亞迪未回應騰訊《棱鏡》的置評請求。
共謀者和隱秘的洗錢
“工作與生活分得很開。”雖然李娟的家人並不願承認自己知曉李娟三年來的工作點滴,“家裏就是很單純的家裏,工作就是 很單純的工作”。騰訊《棱鏡》瞭解到,這位家人曾與李娟及其同事一同飛抵澳門並逗留數日。
一套位居靜安府價值1200萬元的房產,被李娟家人解釋為,“作為十年長期雇傭的獎勵,2016年到2026年”。他 轉述李娟的說法,“老闆跟她說你在上海就安安心心工作,我就幫你安家,這套房子就算是你後面十年的獎金”。
李娟家人向騰訊《棱鏡》確認了家中有兩輛豪車——路虎極光和保時捷帕拉梅拉。騰訊《棱鏡》瞭解到,路虎登記在李娟的丈 夫公司(上海易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名下,保時捷則登記在李娟丈夫夏飛個人名下。有消息稱,平日上下班通勤,李娟丈夫 還經常駕駛一輛梅賽德斯賓士S級轎車。
上海易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最早由李娟與夏飛各出資50%,也就在2016年5月,李娟開始“比亞迪”從業經歷之前,將 所持股份轉讓給夏飛,由夏飛100%持有。“這只是一個工商變更。”李娟家人如此解釋這次股權轉讓,“任何人都可以從 自己的角度找到想要的答案”。
然而,另一個頗有爭議的人則是李娟在搜易的前同事汪曉婷。她自稱只是李娟所在的“上海比亞迪”的供應商之一,並不知曉 李娟冒用她的身份與比亞迪官方進行接觸。同時,汪曉婷又以“海外、品牌和CRM部總經理”職位,赫然出現在比亞迪上海 的員工通訊錄中。汪曉婷給出的解釋是,她是上海比亞迪的顧問。
供應商組建的維權群中,供應商上海日高的一位陳姓職員對汪曉婷的奢靡生活進行質疑:5月份花費88萬元在名人會所慶祝 生日、價值百萬的超豪華車保時捷卡宴、位居上海青浦的價值上千萬的別墅、數個奢侈品牌包袋,以及江詩丹頓名表等。隨後 ,該陳姓職員即被汪曉婷逐出該群。
騰訊《棱鏡》獲悉,自2017年6月27日至2018年1月12日,上海日高向雨鴻帳戶共轉入4100萬元,這些入賬 大多在當天或隔日被雨鴻轉入其他公司。半年時間中,雨鴻向一家名為上海誠筠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筠)共轉賬 7筆,總計2037.8萬元;雨鴻向一家名為兆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玖)共轉賬4筆,總計760.61萬 元。
“這兩家公司主要是用來走賬和揮霍。”有供應商告訴騰訊《棱鏡》,誠筠為李娟國金比亞迪職員諸正持股20%的公司;而 兆玖則為諸正女友謝璐祎100%持股的公司。長期以來,誠筠和兆玖這兩家公司的員工“五險”繳納人數各為1人。
他們甚至有著更為大膽的想法,騰訊《棱鏡》獲取的一份會議紀要顯示,2017年8月份,李娟和汪曉婷等人希望用180 0萬-2200萬元收購搜易。其中,基金公司占股50%,李娟和汪曉婷7人占股50%。根據他們的計畫,收購後在3年 內完成1000萬、1500萬和2000萬元的淨利潤,3年後直接出售給地產公司。
幕後神秘人“Leo Chan”
李娟向不止一位供應商講述上海比亞迪存在的理由是:比亞迪的高層洗牌,對總部市場部門並不滿意的某高管希望在外另立門 戶,隨後逐漸取代總部的市場部門。
李娟刻意留存的電腦資料,一定程度上也在混淆視聽。這場“局”的關鍵人物是名為“陳振宇”(Leo Chan)的中年男子。李娟在廣告商面前將陳稱為“老闆”。她與陳振宇的結識過程被描述為:兩人因都曾就職於瑞安房地產公 司而互加好友,2016年初,二者在“瑞虹生活廣場”初次謀面,陳邀請她組建上海比亞迪團隊並開展業務。
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李娟在瑞安房地產工作的這位前同事陳振宇告訴騰訊《棱鏡》,自己並沒有失聯,多年來一直從事房地 產行業,與汽車廣告和比亞迪的業務沒有絲毫關係。
“我總覺得很奇怪,瑞安的這個人又不是做這一塊,為什麼突然之間會有這樣的背景和資源,也是蠻費解。”李娟家人稱,他 也見過真實的陳振宇,感覺並不像,所謂的“陳振宇”可能僅僅是個代號。
李娟與真正上司“Leo Chan”首次見面的時間地點也被指“編造”。前述李玉對騰訊《棱鏡》表示,李娟是在2015年6月在浦東正大廣場與這位 “老闆”見面,後偶遇並向李玉講述,自己與比亞迪高管一同用餐,該高管向她拋出加入上海比亞迪的橄欖枝。
騰訊《棱鏡》獲悉,李娟及其家人對外公佈的履歷中,隱藏了她一段短暫的工作經歷。並未如外界所知的李娟從搜易直接跳槽 到比亞迪上海,她曾在2015年7月在一家英國廣告公司Spark 44 工作23天。離職的理由是“身體不適、心臟不好。”
有供應商對騰訊《棱鏡》表示,李娟的這段經歷背後或隱藏著此次騙局的真相。“李娟當時的上司是一位加拿大籍香港人,已 長年居住海外的他,就在比亞迪廣告門事發前曾回到上海,並造訪Spark 44。在李娟事發前已經離開中國。”該供應商推斷,這或許不僅是巧合。Spark 44 是豪華汽車品牌路虎的供應商。
李玉則並不贊同這種說法。他對騰訊《棱鏡》表示,李娟此前所在的廣告公司搜易曾作為4A廣告公司——偉門的分包商,此 前曾代理美國汽車品牌福特,而福特與長安汽車建有合資公司,許多福特高管後來被派駐到旗下長安鈴木和福特江鈴。
李玉稱,李娟很有可能在搜易服務福特時,結識了上司“Leo Chan”。前文提及的參加比亞迪經銷商大會的VIP嘉賓宋博和於連東等人,便是代理鈴木、江鈴等品牌的汽車經銷商。
李娟經常在下屬面前提起“Leo Chan”,提起“小王老闆”。從李娟的口中,這些素未謀面的職員們瞭解到的“Leo Chan”是,“香港人”、“很黑,像個煤老闆”、“有一個小女孩”、“據說英文不咋地”、“能看繁體字,說明年齡不小” ……
騰訊《棱鏡》李思誼 發自上海、北京
編輯 劉利平
稻穗小編飯泥 張貼文章
(來源:阿爾法工廠)
7月12 日中午,比亞迪在官方微博發表了一則聲明,稱近期有個叫李娟的人,通過偽造公章的形式,冒充比亞迪的名義與多家廣告傳 媒公司進行了合作。比亞迪對此並不知情,並且已經報警。
代理商欠款11億跑路,偽造公章操盤3年,比亞迪毫不知情?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大戰,在剛剛過去這個週末引起廣告 圈、汽車圈、媒體圈以及廣大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比亞迪(SZ:002594)11億合同欺詐門的當事各方,沒有完全說實話,他們只說了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沒有交代事情的全貌。
自事發至今,其中不合理的情節越來越多。但它越來越指向操作此事的神秘內鬼,涉事的李娟等人,只是站在前臺的白手套。
廣告圈內資深人士認為,李娟就是個擺設而已。一個在4A圈內不知名的業務人員,一躍成為億元大單的操盤手,這堪比比亞 迪聲明執筆人的水準。
李娟的老闆與比亞迪的內部人士才是關鍵。
比亞迪沒有直接付款
持續發酵中的比亞迪廣告門欺詐事件,在3年的時間中,遵循著同樣的軌跡在運行。
比亞迪與阿森納俱樂部的合作清楚的解釋了其中的運作模式。阿森納俱樂部在最近的一則聲明中說,正在調查此事,“並與此 前參與啟動這項合作的比亞迪高層代表們共同商討此事。”
這則聲明交代的關鍵資訊是,比亞迪的高層曾參與了和阿森納的合作。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在比亞迪與萊昂納多、比亞迪經 銷商的區域活動。
共性的資訊是,比亞迪已經參與其中。在阿森納與比亞迪的合作中,比亞迪汽車品牌公關部部長李巍與阿森納簽署了戰略協議 。在區域活動中,比亞迪的大區經理等留下了簽字。
據分析,比亞迪與阿森納的合作金額達千萬級別,且阿森納已經收到了合作的款項。比亞迪在聲明中,也間接承認了事情的存 在: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的名義,“以資源贈送及優惠價格的方式”,促成了比亞迪與阿森納之間廣告宣傳。
對於,比亞迪與萊昂納多的合作、經銷商區域活動等,各方都沒有披露其中的細節。但這並不妨礙,這些都是即成的事實。
這其中共同的疑問是,這些比亞迪的合作方以及區域活動的執行方,不知道合作的費用是由哪一家服務公司予以支付的。但可 以肯定的是,費用並非由比亞迪直接支付。
▲比亞迪阿森納簽約
四個利益攸關方
現在,整個事件基本呈現出了四個利益攸關方。
一個是比亞迪廣告和活動合作方,包括阿森納、萊昂納德、區域活動的參與方等。
他們是整個事件的被動參與方,阿森納和萊昂納達是在代理公司找到他們後,同意進行合作的一方,且已經拿到了合作費用。 在區域活動中,無論是經銷商還是其他參與方,都已經完成了相關的活動。他們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一個是上海競智等30餘家服務商。
他們成為此次事件中的冤大頭。在過去的3年中,他們持續的為比亞迪付出,特別是墊款。結果,這些付出不僅沒有得到應有 的回報,而且比亞迪的聲明更是讓他們走投無路。
比亞迪在聲明中說,“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高管身份,用偽造的比亞迪印章與任何單位或機構簽署的合同,比亞迪均不知情, 也與比亞迪無關”。
一個是比亞迪與比亞迪的上海比亞迪。
現在,王傳福的比亞迪與上海比亞迪“在發現李娟等人的違法行為後,“已向上海警方報警。比亞迪成為受害者。
一個是李娟與上海比亞迪。
在整個過程中,李娟與上海比亞迪及其上海雨鴻之間的關係最為複雜。她在與上海競智等服務商進行談判時,被認定的身份是 上海比亞迪的高管。而在比亞迪的聲明中,她隸屬於上海雨鴻而非上海比亞迪。
那麼,事情的關鍵即是王傳福的上海比亞迪、李娟的上海比亞迪、上海雨鴻的李娟與上海競智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誰在撒謊
王傳福作為法人的上海比亞迪,把一直使用上海比亞迪身份的李娟,定義為李鬼。在比亞迪報案後,李鬼李娟已被採取強制措 施。
上海競智披露的資訊顯示,李娟一直以上海比亞迪華東區域總經理的身份出現,並與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 ,使用的公章是私刻而成。基於此,王傳福的比亞迪與上海比亞迪否定了那些曾經的合作。
根據比亞迪的聲明,在李娟和上海雨鴻於2017年5月聯繫與比亞迪進行合作時,比亞迪並不清楚這家公司的情況,即便連 辦公地點等資訊都不了解。同時,在不了解李娟與上海雨鴻的前提下,比亞迪選擇了與之進行合作。
比亞迪同意與李娟及上海雨鴻進行合作的理由很簡單,前者同意“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 與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
更為重要的是,正是在不了解李娟與上海雨鴻的情況下,在一系列由李娟及其上海競智操作的比亞迪活動中,比亞迪方面的管 理層以及比亞迪區域的管理人員都參與了活動。
這樣以來,在面對上海競智及其相關活動的比亞迪管理人員時,李娟就具有了上海比亞迪華東區市場部總經理和上海雨鴻代表 (具體職位不詳)的雙重身份,而且這得到了雙方的認可。至少,得到了上海競智等公司和參與活動的比亞迪管理人員的認可 。
這種狀況從2016年上海競智參與比亞迪的相關開始,直到事發。
▲上海速肯廣告公司為比亞迪做的推廣活動
成為李娟
李娟,成為神奇的所在。
在上海雨鴻的股權結構中,她根本沒有出現。作為比亞迪的供應商,比亞迪在對外披露的資訊中,也沒有交代李娟在上海雨鴻 中的作用。
現在看起來,李娟只是拿了上海雨鴻的公司名義與比亞迪進行了合作。在與比亞迪合作的過程中,李娟又使用了上海比亞迪市 場部總經理的身份。
7月14日,上海競智的微信公眾號再次發佈的資訊顯示,在李娟與上海競智等合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是代收代付公司的方式 為這些供應商付款。
這呈現出的局面是,李娟以上海比亞迪的名義分配服務公司的工作,又以與上海比亞迪和上海雨鴻沒有關係的方式進行付款, 從根本上切割了服務商與比亞迪、上海比亞迪、上海雨鴻之間的關係。
那麼,在合作的過程中,王傳福的比亞迪、上海比亞迪,是否向上海雨鴻支付過相關款項?在與阿森納的合作中,比亞迪曾說 以價格優惠的方式進行了合作,這個優惠價格的款項到底支付給了誰呢?
比亞迪沒有說明。
此事更大的漏洞在於,在由李娟主導、上海競智等執行的一些活動中,比亞迪或者上海比亞迪的管理層及其相關業務負責人, 是參與其中的。
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李娟等3年來的經營,只是獻身於比亞迪的自主事業,而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相關經銷商方面的說法是李娟因價值120 0萬元房產資產來源不明而主動自首。)
知情人士分析說,李娟不可能是一個人在戰鬥。如果沒有比亞迪內部人士的許可或者說默許,李娟的老闆和上海雨鴻不可能有 機會與比亞迪發生關係。“可以肯定,內部人士出事了”。
這樣以來,走在臺面上的李娟就首先成為目標。
不過,這仍然不是事情的全部。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6-10-12 如果到現在 虎嗅網)
據悉,比亞迪將在10月13日(本週四)在其深圳總部園區首次向外界展示運行它的跨座式單軌系統,這段軌道長達4.4 公里,在比亞迪園區內設有四個站,可供比亞迪員工在園區通勤使用。
當然,更重要的意義——它是比亞迪進軍軌道交通的樣本展示。據此前外界風傳的資訊,該列車有8節車廂,可以搭載大約1 600名站立的乘客。
目前為止,比亞迪官方並沒有正式向外界宣告進軍軌道交通領域,但因為這段園區軌道從今年5月開始啟動建設,比亞迪的動 作再也沒法完全處於保密狀態,所以這幾個月網路上對比亞迪這下一步大動作有所傳聞與討論。
這個舉動的確對比亞迪戰略事關重大。據比亞迪方面向虎嗅透露,今後,比亞迪的業務板塊就正式分為IT與電子零部件業務 、汽車業務(主要指燃油車,目前其營收占比亞迪總營收45%)、新能源業務(包括發電、儲能、民用及商用電動車等)、 雲軌(即上述軌道交通)。比亞迪也據此把自己定位於“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據說,比亞迪從2011年起就在研究“公交電動化”課題,其認為如果能將城市裏的公交與計程車都替換為電動車,將為城 市減少起碼30%的排放。經過比亞迪中央研究院五年多的秘密研發與孵化(據說花了50個億),今年,比亞迪正式“成立 了輕軌交通研究院(事業部級),下轄五部一中心,下設列車集成部,車體內飾部,電器通號部,牽引系統部,試製中心和綜 合技術部”(據知乎)。
比亞迪的跨座單軌是怎麼回事?
據比亞迪方面展示的圖片,該系統是在城市道路中間的綠化帶上搭起深至二三十米、高至10米的雙向軌道,列車在其上運行 ,時速在50-80公里(有報導說“平均時速30公里-45公里。相當於小型的地鐵”),動力為動力電池。所以有“不 佔用道路資源、無噪音、支撐穩定”優點。
比亞迪方面稱,這種跨座式單軌系統,每公里造價約2.5億元,僅為地鐵造價的四分之一,相應的建設週期也差不多是地鐵 的四分之一。“它以無人駕駛運行,採用比亞迪獨有的列控技術,在斷電情況下,儲能電池還能保證列車足夠運行3公里到站 。”
知乎網友Shihao Ke(看上去像比亞迪內部人……要不然在技術路線上知道得這麼清楚?)這麼分析比亞迪較其他單軌的主要優勢:
(1)車輛上的價格優勢。以高鐵和軌道交通為主的行業集中度高,比亞迪擁有交通工具總成能力、電傳動核心技術、控制系 統、試驗平臺、儲能核心技術以及供應鏈整體上的自主技術優勢,有助於降低電車價格,提高有軌電車線路總體性價比。
(2)建設成本低、占地少、工期短。比亞迪採用電池驅動,不再依靠導電軌道,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採用了更加輕巧、纖細 的梁體,大規模採用連續鋼構軌道梁體系,取消了費用較高的鑄鋼拉力支座,工程造價大大降低。橋墩形式採用了獨創的“鋼 管混凝土橋墩+鋼蓋梁”和“節段預製拼裝預應力混凝土空心墩+混凝土蓋梁”,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減少了施工占地面積 。
(3)運營成本低。類似重慶的其他單軌,依靠導電軌道傳輸電能,增大了熱損電損。而比亞迪單軌車輛採用電池驅動,能耗 少,且可以夜間使用低谷電價。如在輕軌專案同時配套光儲一體,電價成本會更低。同時後期維修保養費用也會較地鐵和其他 單軌更低那?不得而知。
據比亞迪透露,在13號當天,還有比亞迪與深圳、汕頭政府就軌道交通專案的簽約儀式,專案軌道長度分別為60公里、3 0公里。
進軍軌道交通意味著各地政府(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將成為比亞迪最重要的客戶。比亞迪去年營收800億元,比亞迪樂觀估 計如果軌道交通開展順利,有望在明年把比亞迪收入規模托舉到1500億規模。
此前,龐巴迪、日立、中國中車都是城市軌道交通的積極參與者。現在,他們的競爭者將多了一個比亞迪——它自稱是中國惟 一的私營軌道交通提供商。
無疑,這是王傳福面向未來投下的一個重注。13號下午,王傳福本人也將接受一些媒體的訪談。一向低調的王,願意出來見 媒體,想必也是他想讓媒體大範圍與高強度的報導此事,利於跟各個城市與政府的合作商議。
2015年4月,虎嗅研究員Eastland曾連續撰文關注“比亞迪的增長窘境”,並稱比亞迪在財務亞健康情況下正在 變賣資產聚焦主業,王傳福猶如“等待戈多”一樣期望著比亞迪的復興。
如今,比亞迪方面稱該司的“新能源板塊”業務(尤其是海外訂單)正在大步增長中,而“軌道交通”會不會給比亞迪的復興 一個更為強勁的推動呢?
所以,你看好嗎?
蔡清偉 張貼文章
施建祖
2016/9/9
今天歐洲最大純電動車隊在英國舉行發佈儀式,倫敦市副市長Val Shawcross正式宣佈:由比亞迪(01211)與英國客車製造商亞歷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聯合打造的51台純電動大巴將在倫敦市中心投入使用。
2013年至今,已有兩台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在倫敦市中心公交路線上成功試運營近三年,單次充電可持續16小時的超長續 航。而據統計,倫敦市此次投放51台比亞迪純電動大巴,每年將可減少700噸二氧化碳排放。倫敦9000台公交車每天 運送約650萬名乘客,超過巴黎和紐約的公交載客量總和,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比亞迪電動大巴的批量投放,倫敦將擁有一張全新閃亮的綠色名片,這也將成為英國一道獨特靚麗的中國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