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澳門五百年」,「香港望族」,「三年零八個月」 等電視特輯...閱覽更多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2-16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每當中日關係轉暖的時候,釣魚島的陰影就會出現。這是筆者自上個世紀以來關注中日關係發現的一個規律。
而這定時炸彈,就是美國人埋下的。
這是美國離間中日關係的一個戰略武器。
這當下,大家都在關心特朗普和拜登相爭,忽視了美國的魔手其實還在無處不在,無時無刻在伸向我們中國。
筆者認為,當前中日關係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回暖勢頭,而最重要的標誌和成果就是共同推動RCEP簽署。RCEP的簽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大博弈中,將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對於世界經濟、亞太格局以及中 國的持續發展,都有重要的正面意義。
可是,就在這和熙的暖風吹佛下,日本的噪音出現了。
日本共同社12月13日以引述日中關係消息人士透露方式報導,“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1月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 在東京會談時,曾邀其明年訪華。此舉似乎是瞄準1月美國下屆拜登政府上臺,有意給日美強化合作製造隔閡。在日本,針對 主張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主權的王毅,批評動向蔓延開來,日本政府將觀察輿論,然後做出判斷。”
筆者原文引述了這段新聞,覺得很奇怪,王毅邀請日本外相訪華,主題純粹為了推進中日關係,既為2022年日中邦交正常 化50周年營造友好氛圍,也為實現延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國賓訪日做推進安排,同時也為在疫情下難辦的東京奧運 會提供助力,更重要的是也是推動疫後中日經濟貿易合作上新臺階鋪墊。這,不也是符合日本利益的嗎?
但是,日本共同社卻指為“有意給日美強化合作製造隔閡”。這是哪跟那啊,不是太富有想像力了嗎?
事實上,王毅還基於兩國外交部門間明年的交流計畫,提議舉行副外長級“戰略對話”和探討國家安全領域課題的副部長級“ 安全對話”,以及部長級“日中經濟高層對話”。可是,茂木外相還敬酒不吃,就訪華僅表示“將在合適的時候進行探討”。
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王毅外長再次重申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的立場,並且表明,中國公務船進入釣魚島海 域也是為了應對日本漁船的動向。
接著,14日,中國防部長魏鳳和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視像通話。本來,主題是加快“海空聯絡機制建設”,管控分歧。所 以,魏鳳和稱,兩國領導人就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雙方防務部門要保持高層交往和務實合作加快海 空聯絡機制建設,積極構建建設性雙邊安全關係。雙方應著眼大局,加強磋商,妥善處理分歧。
日本共同社則引述岸信夫稱,“尖閣諸島(即中方稱的釣魚島),歷史上和國際法上,無疑是日本領土,不存在應該解決的主 權問題,要求中方克制,不要令事態升級。岸信夫並且就中國公務船反復駛入尖閣諸島周邊日本領海導致緊張升溫,傳達關切 ”。自然,對此魏鳳和強調,中國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筆者感到,中日早日建立海空聯絡機制,對於防止“檫槍走火”,避免中日關係出現逆轉很有迫切性,對於新科上任的菅義偉 政府也是好事一樁。可是,有黑手在挑事。
圖片
共同社12月9日還報導,日本政府9日以中國海警局4艘船隻駛入了釣魚島海域為由,將首相官邸的情報聯絡室升級為官邸 對策室。
更重要的,絕對不可忽視的事情還有: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12月14日消息,沖繩縣石垣市議會當天通過決議,要求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上設置新界碑。決議聲稱,196 9年設置的老界碑已經嚴重風化。此外,石垣市已經將釣魚島的行政地名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新界碑要反映這 一變化。市議會目前共有22名議員。《八重山日報》報導,13人贊成,8人反對。
不過,也有日本媒體分析,日本中央政府批准他們登島的可能性很低。報導指,石垣市一直以來認為應該在釣魚島上建設燈塔 、氣象觀測設施等。市議會在今年9月還曾通過決議,要求日本中央政府提供支持,幫助市議員登上釣魚島。中山義隆10月 會見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等人時,曾直接提出要求。不過加藤當時表示:為了維持周邊海域的安定管理,原則上不同意除( 中央)政府人士以外的人登島。
此外,日本媒體還報導,近年,中國海警加強了對釣魚島海域的巡邏力度,2019年自民党議員仲間嘗試登釣魚島,但被中 國海警堵個正著,追擊約一個小時。
日本方面現在有黑手大作釣魚島文章,筆者自然想起2012年9月10日,日本野田佳彥政府以20.5億日元收購釣魚島 嶼,實施所謂“國有化”,導致中日關係急劇惡化。而在2012年5月13日,中日韓三國在北京簽署《三國關於促進、便 利和保護投資的協定》,一致同意年內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之後,中日韓三國FTA自然黃了,至今還在蹉跎。
筆者的日本朋友說,這兩件事為什麼這麼巧碰在一起,後面有美國的黑手,不願見到中日韓三國FTA成事。野田佳彥政府之前的鳩山由紀夫首相,也是被美方認為太親華,搞掉了。
為什麼說有美國的影子?
第一,特朗普政府透過蓬佩奧訪日等方式不斷強調,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協防範圍。
第二,今年8月,美國媒體,突然報導美國一位元海軍陸戰隊退休軍官發出了警告,稱日本可能放棄釣魚島。
第三,美國一個智庫發表最新報告說,中國可能在2020到2030年間發動“閃電戰”奪取釣魚島。報告說,美國和日本 必須對此做好準備,否則中國勝利奪島之日,就是美日同盟破裂之際。報告還建議,美日採取積極行動,包括日本事實佔領島 嶼以及美國改變“一中”政策,來威懾中國在東中國海的行動。
寥寥幾件事,就可以看出,美國特別忌諱中日關係良好;日本必須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而事實上,打下釣魚島這個契子,就是 美國半個世紀前的亞太戰略。筆者也不得不佩服老美的戰略眼光。
但是,我們就任其黑手張狂嗎?筆者想,各位朋友定有高招,定有大智慧。筆者的淺見明天再談,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劉瀾昌博士,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曾任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主管亞視新聞部,現為鳳 凰衛視高級政策研究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2-15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經過美國選舉人投票,拜登上臺特朗普下臺更加坐實了。此時此刻,最值得要說的是,特朗普留給拜登禮物,中國對美出口狂 增46%,臺灣的行政頭目蘇貞昌也居然說“不反中”了,好不令人奇怪。
中國對美出口狂增46%,這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各位朋友也真的可以想一想,這裡的意義有多大。
自然,我們承認在高科技還有不少短板,所以特朗普要卡我們的脖子,臺灣的台積電也不給華為代工5G晶片,使高端麒麟晶 片成為絕唱。
但是,筆者認為,三年的貿易戰中國贏了!
特朗普要使中美經濟脫鉤,也脫不了!
逆全球化,也逆不了!
再就是,蔡英文當局要“經濟脫中”也承認脫不了!
自然,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戰役,中國打得最好,自不待說!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外貿資料顯示,中國11月出口額同比增長21.1%(以美元計),遠超市場預期的9.5%。
其中,美國市場需求的爆發對中國貨進口狂增長。11月,中國對美國出口近520億美元商品,同比大幅增長46%。
2019年11月,因為特朗普的貿易戰,中國對美出口額下降23%。所以,今年的升幅既有報復性增長,也因為去年的基 數相對較低,故此,2020年11月中國對美出口額同比增長46%。
此外,11月中國對東盟(ASEAN)、歐盟(EU)的出口額分別為391億美元和37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8 %和8.6%。
中國出口額在11月的爆發,首先在與中國有力控制疫情。當歐美大多數國家深陷疫情泥潭遲遲無法全面重啟經濟時,中國大 部分製造業部門早早已經完全恢復生產。加上,中國的製造業實力擺在那裡: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 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因此,中國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成為維繫全球生 產力的重要保證。
專家指出,疫後復蘇最好的中國的出口份額顯著提升是必然的,其中部分出口份額的提升將是永久性的。
疫情前,美國政府通過貿易戰逼迫企業離開中國;疫情爆發後,美國又因防疫物資嚴重依賴中國轉而提出關鍵產業鏈“去中國 化”。然而,喧鬧過後,作為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依舊是全球產業鏈的“定海神針”。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依然十分穩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依然要買中國貨。
這難道不是特朗普留給拜登的最好禮物?
拜登搞個華裔戴琪來,也還是要買中國貨,儘管她說要“有進攻性”策略。
有趣的是,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在態度上他並不是反中,而是希望互利互惠,只要有做 生意的機會,我們做生意。他從來就不是反中,我們希望能夠互利互惠。事實上,他一直以來狂妄說要“去中”,和美國搞經 濟鏈。
當時,中國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指出,臺灣GDP中出口增長占了超過93%,而這也是因為美國制裁華為,華為要趕在9月14日限期前出貨。她問,萬一中國大陸對臺灣制 裁,臺灣的經濟何去何從?
蘇貞昌回應,財經是很專業的問題,他請經濟部會首長回答,而在態度上,他從來不是“反中”,而是希望互利互惠,只要有 做生意的機會就做。
更有趣的是,“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回應都說,這說明中國大陸更依賴我們。
李貴敏十分不滿意這樣的回答,強調她的問題是“若中國大陸制裁臺灣怎麼辦?”
筆者相信,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
作者:劉瀾昌博士,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曾任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主管亞視新聞部,現為鳳 凰衛視高級政策研究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1-21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這可是一個特大新聞,歐元使用量於10月份首次超越了美元!
這可是“美元霸權”動搖的一個信號!
美國三大霸權:軍事、科技和美元。其中,軍事和科技霸權,還靠美元餵食。
美元霸權動搖、必然影響軍事霸權和科技霸權。
對中美角力而言,歐元與美元的易位,有利於中國防禦美國利用環球結算系統SWIFT進行封殺。
更長遠看,若然美元自此作為里程碑持續走下坡,甚至衰敗,這莫不就是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的一個標誌?豈能等閒視之?
SWIFT資料顯示,歐元使用量于10月份超越了美元,成為全球支付使用量最多的貨幣,是自2013年2月以來首次超越美元; 英鎊及日圓排名緊隨其後。
SWIFT資料顯示,10月份歐元使用量占比為37.82%,比去年底增加超過6個百分點;美元使用量為37.64%,較去年 底下降約4.6個百分點;英國、日本和加拿大的貨幣10月份共計占比12.25%;人民幣的使用占交易總額之比為第六 。
不過,中國還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只是,特朗普認為中國對美國霸主地位構成最大挑戰,所以瘋狂打壓,發動貿易戰、封殺 中國企業,禁售晶片等等。特朗普還先後四次公開表示“可以完全切斷與中國的關係”,聲稱保留完全“脫鉤”的政策選項, 極限施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當下,特朗普還可剩餘權力個把月,是否還會瘋狂發動金融戰,全球矚目。西方媒體有分析指,特朗普最後“瘋狂”可能有三 招:
第一,可能拒絕償付中方持有的數以千萬億計的美國國債;
第二,完全不講法理凍結或沒收中方在美資產;
第三,則是限制中國企業或金融機構使用美方主導的SWIFT支付結算系統。
分析認為,前兩種方式實際就是強佔中方資產,不僅嚴重損害美國的國際信用,而且會受到中方強力反制。而第三種呢,方式 若將中方完全排除在SWIFT之外,只是限制中國使用美元進行國際結算,其有一定理據。事實此前,美方已先後將朝鮮、伊朗、委內瑞拉等國踢出SW IFT,限制俄羅斯部分企業使用SWIFT,也切斷中國石油旗下從事中伊(朗)石油結算業務的昆侖銀行與SWIFT的聯繫。這樣,不但中美貿易無法正常進行,使到兩國經濟相當程度“脫鉤”,同時也將嚴重衝擊中國對外貿易。
當然,特朗普使用到這如同摧毀中美經濟聯繫的超級核彈,也同時嚴重傷害美國利益,特朗普也未必敢冒美國財團之大不韙。 但是,這還是一把達摩克裡斯劍。
好了,當歐元使用超越美元,美元霸權有被打破之際,特朗普可能的“瘋狂”陰影也被削弱。
事實上,美國主導的SWIFT系統,近年來也逐步有取而代之的跨國支付結算系統,如歐洲貿易交換支援工具(INSTEX)、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和俄羅斯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
重要的是,世人也在問,美元還值錢嗎?
美國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8月底,美國政府債務總額超過26.5萬億美元,相當於2019年美國GDP的120%以上。
2020年6月底,美國居民的海外金融資產總額為28.9萬億美元,負債總額則為41.9萬億美元。
特朗普為刺激無限量借債,拜登上臺也只能瘋狂印美鈔,飲鴆止渴,美元頹勢難遏。
作者: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 視高級政策研究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1-12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收錄於話題#國際瞭望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11日這天可謂大新聞不少,中央出手DQ反中亂港的立法會議員,重新確立“愛國者治港”的原則,震動香港,也震動臺灣 ,震動國際反華陣營。同時,美國大選還不能落幕,政局動盪也影響全球。
講到中美關係,不能不提到那個最令人討厭的美卿蓬佩奧,還在做令人討厭的事情。恐怕非到“胖皮襖”被捅破,他的壞事還 要幹。他還以美國務卿身份宣佈,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將於本月20日,主持以實體與視像方式舉行的美台經濟對話。這個克 拉奇九月還跑到臺北,進行所謂提升“美台官方關係”。對此,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敦促美方停止與臺灣一切形式的官方 往來和接觸,停止提升美台實質關係,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以免對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非常有意思的對比是,11日這天,根據中美兩軍年度交往計畫,經雙方商定,2020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交流 活動開始,為期3天。此次研討分別在中國南京、美國夏威夷通過視訊會議形式組織,雙方將圍繞軍隊參加抗洪搶險、防抗颱 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軍民合作等多個課題展開交流,目的是分享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經驗。這是中美兩軍在人道主義 救援減災交流機制下舉行的第16次研討交流。
中美兩軍人道交流,這是非常令世界感到“溫暖、心安”好事。世界兩大強國的軍事力量,不是在劍拔弩張,而是人道交流, 讓世人感受到的是和平的資訊,在面對不可確定不可預測的“顛佬”特朗普之時,尤其在他還死不認輸不知還有何種瘋狂舉動 之時,世界多麼需要這些和平的“暖心”的消息。
遺憾的是,“暖心”消息的美方決策者已經離開了五角大樓。特“顛佬”前天炒了這為前國防部長埃斯珀。雖然,埃斯珀走了 ,但顯然這件好事是他做的。
還要再強調的是,與此同時,五角大樓週三駁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到臺灣訓練部隊的報導。
臺灣和日本的新聞媒體援引臺灣國防部和海軍司令部的話說,海軍突擊隊員週一在高雄的Tsoying海軍基地,訓練臺灣海軍陸戰隊突擊艇和快艇的滲透技術。如果這是真的,這將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雙方第一次 公開承認這種訓練。
不過,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伊夫星期三通過印太司令部給星條旗司令部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他說,有關美國海軍在臺灣的報 導“不準確”。
“美國仍然堅持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他說,指的是承認北京相信它對臺灣擁有主權的政策。
對於,美海軍陸戰隊是否到台培訓台軍,筆者覺得還要看,正如前一段時間美軍機飛越臺灣本島上空先承認後否認一事一樣, 需要更深入的諮詢。
不過,筆者感到,埃斯珀還是相當專業相當務實,或者說,起碼“不瘋”。在最緊張的九月臺海危機,美國的議會通過“台美 建交”的無約束性議案。可是,埃斯珀的五角大樓和北京的三座門視像會議,決心加強溝通,管控分歧,避免擦槍走火。
世界可能希望五角大樓新的長官,也是個鴿派。儘管,埃斯珀的團隊要隨他而去。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最新辭職的官員 包括五角大樓最高政策官員安德森(James Anderson)、五角大樓最高情報官員克南(Joseph Kernan),以及埃斯珀的參謀長斯圖爾特(Jen Stewart)。三人都遞交了辭職信,且立即生效。
作者: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 視高級政治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0-21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自今年九月以來,大陸解放軍軍機台海飛行已經逾20批次,本拆局率先關注“海峽中線”默契化為烏有,大陸軍機過中線“ 常態化”的,並提出了台海軍事格局大變,台海“現狀”也突破了美國“維持”的想定,且,即使蔡英文“放軟”,台海總體 格局已經“回不去”了的觀察(點擊閱讀:《劉瀾昌:蔡英文放軟,台海格局也回不去了》)。
今個,要談一個細節,那就是,為何解放軍反潛機也頻頻 “繞台飛”?到底意圖何在?戰略層面?戰術層面?政治層面?
據台空軍司令部公佈的資料,9月16日到10月17日,大陸軍機共第20度“擾台”。其中,統計到17日的公佈顯示, 17日下午進入臺灣西南所謂”防空識別區“(ADIZ)的是解放軍1架運-8反潛機。
有趣的是,統計的首日——9月16日,也是運8反潛機“侵入”臺灣西南ADIZ,共2架次。
再看臺方的其他統計:
9月18日,有2架轟-6機、8架殲-16機、4架殲-11機,以及4架殲-10機共18架軍機“擾台”,其中12架 逾越所謂“海峽中線”;
9月19日,共2架轟-6機、12架殲-16機、2架殲-11機,2架殲-10機,以及1架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 及西北空域,並越過所謂“台海中線”;
9月21日,2架次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ADIZ;
9月22日,也是2架次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ADIZ:
9月23日,也是2架次:
9月24日,1架次:
9月29日,又恢復2架次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ADIZ;
到了10月公佈的路線,除了7日為空警-500預警機,9日為1架運-8、1架運-9外;倒數17日、16日、15日 、11日、10日、8日、6日、4日、3日及1日,均為1架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ADIZ。
運-8反潛機如此頻密“繞台飛”,終也引來“名嘴”反應。
“名嘴”首先說,10月15日,大陸反潛機進入臺灣西南ADIZ時,在同一西南空域也有一架美國海軍P-8A海神反潛巡邏機在活動。
也有說,大陸戰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一個東北,是臺灣的頭;一個西南,是臺灣的尾。東北的重要性在於涵蓋臺北新北基 隆,而新竹樂山基地有空軍防空作戰司令部。這方面,大陸早就摸透了。後來重點往西南飛,一是要進出巴士海峽,另外就是 摸透臺灣的潛艦伏擊區。臺灣潛艦大本營就是在高雄左營。
筆者相信,臺灣西南的潛艦伏擊區,不但台軍會走,美軍也會走;還有就是,大陸潛艇也會走。據軍事資料庫顯示,大陸可作 戰潛艇數量達70艘之多,遠遠超過臺灣的四艘,也在數量上超美國,但是美軍的品質和戰鬥經驗佔有。這也意味,在台海到 太平洋的這個巴士海峽區域,中美潛艇也已有一場常人看不見的較量。
解放軍反潛機頻密飛行,不但給臺灣看,也是給美國看。在當下的戰術效應更是有阻嚇美軍的意圖,在戰略上則爭奪巴士海峽 控制權。
在政治上呢,筆者覺得似乎大陸已經在做“北平模式”的準備。很多人一說台海,就是“和統”與“武統”的兩極,其實,“ 和統”要有實力支撐,“武統”也可兵不血刃。
“北平模式”,說“武統”可以,說“和統”也差不離。
“北平模式”的要素是:
1、大軍壓境;
2、成圍困之勢;
3、勸降並做不降即戰準備;
4、政權移交。
以此邏輯推斷,反潛機頻飛巴士海峽,是為封鎖圍困做測拭。
作者: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 視高級政治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劉瀾昌 張貼文章
(2020-10-19 劉瀾昌 劉瀾昌拆局)
作者:劉瀾昌
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ID:liulanchangchaiju)
11月3日,全世界都關注美國大選的結果。
其實,作為中國人,關心的還是新的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
筆者倒是覺得,特朗普已經輸了,先輸給了中國。
然後呢,可能要一局清袋,最終可能危及身家……
第一, 特朗普輸了新冠疫情戰役。美國至今超800萬人感染,病死22萬多。
這個數字,與中國當然無法相比。不過,有美國人說,美國的群體免疫數也多,在冬天來臨的新一波疫情會占優。可是,美國 人可能不太知道,中國的疫苗3期臨床基本完成,其中一款在阿聯酋為來自100多國家十數萬人接種,效果良好。而實際上 ,北京、武漢、浙江等地已開始為急需人士接種。筆者相信,中國的疫苗跑贏下一波疫情。
第二, 特朗普也輸了經濟復蘇。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由負轉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
中國經濟4到6月增長3.2%,7到9月預期增長5%以上。第二季GDP按美元計算達到3.3萬億美元,與按年率換算萎縮30%以上的美國的4.3萬億美元的差距縮小至23%。IMF預測,中國到2021年將重回8%的增長,與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將縮小至25%。
第三, 特朗普其實已經輸了對華貿易戰。
他的封殺固然給中國受晶片影響的產業帶來損害,但是整體而言,並沒有斷絕中美兩國的生產貿易鏈,也沒有減少美國對華逆 差。
相反,近期由於中國疫後復蘇及美國年終貨物需求,美國向中國的訂單大增以至貨櫃運價翻倍,而這費用及關稅則要美國人承 擔。
中國挺住了貿易戰,就如同70年前挺住了上甘嶺戰役,意義深遠。
第四, 特朗普的香港牌和臺灣牌,都是“臭棋簍子”。
香港搞“黑暴”,使北京當機立斷制定港區國安法,迅速“止暴制亂”。
美國高官訪台,突破“一中”紅線,引來解放軍戰機過“台海中線”常態化。
臺灣到東沙群島的民航機,也被香港航空管制,被迫返航。於是,臺灣也不敢再叫喊“台美建交”。
本來,美國為了阻止兩岸統一,用了一個策略,就是“維持現狀”。
結果,打臺灣牌打來台海格局大改變。
這正是,台獨“沖”一小步,統一邁一大步。
作者: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 視高級政治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