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
經由 在 8月 23, 2019
(|)
905 閱讀

(2019-08-23 劉瀾昌 原載於明報)

過了8月5至10日這周,許多人都認為香港政局已轉彎,北京人的話是「過了拐點」,港人的話是「過咗轉角」。不同語系不但發音不同,實際政治坐標也有差異。筆者以為,主要觀察點是大地產商也出來「止暴制亂」,一國兩制可以繼續行下去。自然,未來的一國兩制與之前的一國兩制,會有更多不同,但至少還是港人治港。筆者相信,接着分好「明日大嶼」的蛋糕至關重要。

8.7深圳座談會傳達的信號

北京語系認為政局過了拐點,是8 月7 日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聯同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會見建制派500 多名頭面人物,傳達中央4 點非常明確的信號。第一,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認為香港正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修例事件已變質,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特徵。第二,明確挺警隊、挺特首林鄭月娥。第三,呼籲愛國愛港力量及「沉默大多數」要積極行動起來向暴力說不,以正壓邪。第四,表明如果香港局勢進一步惡化,中央絕不會坐視不管,且中央有足夠多的辦法、足夠強大的力量迅速平息動亂。

事實上,站在北京語系看局勢,這4 點也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港澳辦主任露面了。這是張曉明在5、6 月修例風波以來,最大型地會見香港建制派。為什麼之前沒有,直到此時才出頭?筆者相信是等待時機,等待這個拐點。同時,北京統一了思想,堅決「挺林鄭」。林鄭的去留是政局一個焦點,圍繞其去留不斷有各類傳聞,甚至有指其放大假的偽冒政府新聞處稿件。在張曉明深圳行之前,港澳辦發言人楊光即在開場白上表明:「在此,我必須十分清楚地指出,中央對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的支持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的。反對派逼迫林鄭月娥行政長官辭職的企圖注定不能得逞!」這話,與其說是說給反對派聽,不如說是說給建制派聽。因為,「禍是她闖的,下台以緩解民怨」,相信這種建言也擺在最高層桌面並反覆權衡利弊。

經過兩個月糾結, 尤其是政局的「質變」,相信中央既清楚對家目的——以林鄭已宣布修例壽終正寢之後的不合作及暴力運動有一個可以交代的「成果」——也清楚建制派這一邊內部矛盾鬥爭也異常激烈,實際上覬覦這個香港的老大位置的大有人在;同時,特首的權力也決定了香港下一步的政策大調整——加速填海造地遏抑樓價,必然涉及大地產商的重大利益。故此,8 月6 日港澳辦記者會實際傳達了習近平堅決挺林鄭的決策,以首先穩定特首作為穩定香港政局的抓手,排除了讓她下台完全負起修例的責任,然後由新特首組新班子重新開局的方案。於是林鄭也振奮起來,落區視察街市和受破壞的警隊宿舍,並提前行政會議復會。

反對運動敗局已定

古今中外所有政治運動,其實鬥的就是少犯錯誤。博弈雙方都不可能不犯錯誤,只是比誰犯的錯誤少、不犯方向性的大錯誤。香港許多資深的民主運動人士應該了解中共的政治經驗,且不說毛澤東反右等待「事情發生了變化」,也不說佔中汲取六四教訓等了79 天。不過,這是史無前例的反對運動——「無大台」。「無大台」就是無領導,就是烏合之眾。也許有無形之手操縱,但這隻無形之手並不是真心求香港民主運動,只是為了「亂港制中」,而且是不擇手段,甚至攻擊警員宿舍和破壞200 組交通燈。如果有「如果」,6 月9 日大遊行後反對運動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那麼林鄭和很多人都不在台上了。

事實上筆者判斷,早前有3 件事說明反對運動敗局已定。其一,8.5 全港「罷工罷課罷市」,其實沒有多少人響應。本來這是和平抗爭,最有政治殺傷力,但做不到反而要堵車堵路,甚至惡待不同意見的市民,累積更多不滿。其二,竟然有抗爭者開記者會都戴黑口罩,這怎麼令市民相信其正義和有正當性?其三,敢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但無人認頭,豈不悲哉!香港民主運動被港獨和暴力騎劫了,必定沒有出路。

說回用香港語系看政局「轉角」。最重要的不是北大人說話,而是大老闆「出頭」了,8 月8 日17 家香港最大的地產商聯署聲明反對暴力。而之前他們都保持緘默甚至「快閃」,避而不答。固然,大老闆出聲有北京壓力的因素,但更重要是來自他們對局勢敏銳的判斷。「春江水暖鴨先知」,資本、生意、情報、人脈,決定他們比在社交媒體打混之人深諳政情。之前緘默,是「未睇定」;如今發聲,則知轉角。而且,目下的轉角可能是一個大轉角,不但是當下的政局穩定,而且是未來香港政經大政方針都有意想不到的大變化。最簡單直接而言,土地房屋政策必有大動作。

解決房屋問題 林鄭僅此一途

香港社會怨氣主要來自樓價「世界第一」,這可是建制派和反對派的最大共識。林鄭若繼續做下去,必然要處理好這個燙手山芋。有人說,董建華和梁振英其實都是倒於「地產殺手」,林鄭恐怕亦難免。若從利益層面的阻力看,林鄭要緩解土地房屋癥結,恐怕比「止暴制亂」更難。

筆者認為,六七暴動,港英遂大增公屋,目下林鄭也只有此一途。快者,可即收回粉嶺高球場172 公頃土地盡快建廉租屋;且落馬洲河套區亦可劃出大量土地建公屋。再接着加快「明日大嶼」發展。這裏,應使地產商明白,這也是他們的利益所在:其一,不填海造地,豈不未來斷了地產業?其二,填了海也不是一下子推出土地,政府有穩定市場的一整套策略;其三,各地產商可參與發展。於是,各種持份者都受惠。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香港政局已轉角及分好明日大嶼蛋糕」)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分類: 1.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