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3月 9, 2022
(|)
825 閱讀

 

(2022-3-10 稻穗)

過去三天(3月2-4日)香港新冠疫情的感染和死亡人數:3月2日,感染55353人,死亡117人;3月3日,感染56827人,死亡144人;3月4日,感染52523人,死亡136人。以上資料雖然含有少量輸入個案,也可能有部分死亡未必與新冠疫情直接相關,但大體來說,新冠疫情已經在香港失控,不是什麼危言聳聽,而是客觀事實了。

按衛生防疫中心的統計資料,在最近 7 天(2022 年 2 月 26 日至 3 月 4 日),每天平均報告 39265.0 宗個案,對比前一個 7 天時段(2022 年 2 月 19 日至 25 日) 每天平均報告 12417.1 宗個案,感染個案增加了超過2倍。

按香港大學3月1日公佈的最新推算,估計第五波疫情中累計染疫人數達170萬人,料疫情未來一星期左右達頂峰,每日新增感染數約18.3萬宗,每日新增報告病例數約3.5萬宗;並估計疫情持續到4月底,累計死亡人數將達4645人。當第五波疫情結束,本港或最多有430萬人、即本港58%人口染疫。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特區政府和特區的醫療專家們似乎已經亂了方寸。

從2月17日特首表示考慮在香港進行強制全民檢測以來,到今天(3月5日)已經接近20天,特區政府連全面檢測的時間和方案都還沒定下來,至今還在討論是否禁足、禁足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開始、延續多長時間等,莫衷一是。

烈性傳染病是大災,按照救災如救火的原則,本該雷厲風行、儘快行動,以減少人命傷亡,可是在特區政府這裡,偏偏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不要說行動,連討論方案都是慢悠悠的,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結果方案還沒討論清楚,疫情就已經失控了。

到現在,面對每天數萬例感染,上百人死亡,醫療專家們又開始自說自話,什麼“全面檢測最好時機已過”,什麼“全面檢測最好在爆發初期或者疫情尾聲做”,什麼“全面檢測最好在2月初或者4月中至底做”等等,大概意思就是面對失控的疫情,市民們要自求多福、不要指望政府,政府現在也別去做什麼強檢了,反正檢出來也沒地方隔離、治療,索性躺平等到疫情把弱者掃蕩一遍,自然回落時,再順勢做個全面檢測收尾。還有些更進一步的說法,就是既然疫情都自然回落了,還何必搞什麼強檢,勞民傷財,乾脆連強檢都免了,徹底躺平。

至於如何保護市民特別是老弱者的生命安全,那就只能靠接種疫苗了,等於回到西方主要依賴疫苗抗疫的老路,至於這個過程中有多少老弱要死,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可是即使是特區醫療專家們一致首肯的打疫苗抗疫方案,政府至今也沒有具體如何可以加快給老人接種疫苗的方案,到3月1日,據統計香港本輪疫情已累計涉及615間院舍,全港55%安老院舍和45%殘疾人院舍都在這波疫情有人染疫,涉3150名院友和900名員工。更可怕的是,80歲以上老人的感染死亡率高達4.5%,而老人中完成兩針接種的比例僅0.91%。

從內地的經驗看,動態清零、隨時撲滅處於傳染早期的感染源頭,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關鍵是要有:堅強有力的領導,上下一心的思想,快速有效的行動。

不過現在在香港特區這裡,上面的幾條關鍵,連一條都做不到。

特區政府的領導,大致處於一種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狀態,強制性全面檢測,到現在還在‘議’,也不知道要‘議’到什麼時候;政府上月25日宣佈設立的“快速檢測呈報平臺”,本來說一周內推出,到現在還沒有確定的推出時間,在記者追問下,只說仍在籌備,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行’。

在內地,從上到下都認同應該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所有的標準都要由‘能否更好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來統領、評判,所以能做到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但在香港,雖然國家領導人明確指示要:“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和“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但實際上,抗擊疫情的思想相當混亂,優先考慮個人或者小集團利益的情況十分普遍:

在政府層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背後的心理可能是,不用做決定,不用做事,因此可以不用因為做錯決定或者事情做得不好而擔責;

華潤五豐行為了解決香港屠房人員大量染疫,屠房停擺市民沒有新鮮豬肉吃的問題,選派了38名屠宰人員來港協助工作,不過他們2日來港,到3月6日還在等食環署批准、無法工作,據說是因為相關審批程式尚未完成;

本地醫療專家認為現在推行全面檢測意義不大,從醫療系統、隔離和治療能力不足的角度看,也有其合理性;

香港律師會提出,如果進行全民檢測需要“禁足”的話,“禁足”可能會引致嚴重法律後果,政府必須考慮“禁足”時間對原來法律檔所規定時間的影響。

以上這些例子從它們各自的角度看,都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如果用“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和“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這個標準來衡量,它們就很明顯忘記了大局,忘記了現在每天要死100多本可能避免死亡的市民。如果香港各方面不能將思想統一到將‘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大局穩定’放在第一位這點上,接下來的抗擊疫情工作仍然會重蹈各自為政、荒腔走板的覆轍。

特區政府抗疫拖拖拉拉、沒有決心,各部門自說自話、朝令夕改,社會自然一團散沙、沒有凝聚力,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快速、有效的行動。

在民間層面,由於醫療系統崩潰、大量感染者死亡,相當多普通民眾對特區政府領導抗疫已失去信心,基本依賴自救。現在常見的情況是,市民如果自行快測發現陽性,很多也不會選擇向政府申報,因為申報很麻煩而且毫無幫助,醫院既不能隔離也不治療,還要擔心病癒後政府會有手尾要跟,因此,一般就自我隔離然後吃些退燒藥和蓮花清瘟膠囊之類,等一兩周轉陰就解除隔離回到社會。

不過這種自我隔離的辦法一是不嚴格,難免有疏漏;二是如果有人對社會不滿,有意不隔離在社會上散播病毒,也無法防止。因此,目前香港疫情大致處於一種有一定抑制的自然傳播狀態,大致相當於西方國家管制措施放開前的躺平狀態。

如果香港目前的抗疫模式沒有大的改變,疫情可能會向香港大學數學模型預測的方向發展,在3月達到高峰,然後逐漸回落。之後根據有沒有強制性全面檢測,會有一些不同的演變:

路徑一、如果疫情在3月底自然回落,然後再輔以強制性全民檢測,順利在4月底前阻斷疫情,社會恢復常態;

路徑二、如果疫情在3月底沒有明顯回落,全民檢測一直延後,疫情就很難確定何時可以受控;

路徑三、如果疫情在3月底自然回落,特區政府覺得不需要進行全面檢測,那麼疫情就可能在較低烈度上長期存在,類似西方國家現在的狀況。

還有一種理論上存在,但現實可能性不高的路徑。

路徑四、不等3月底疫情回落,立即開始全民檢測。理論上,越早進行全民檢測並實施隔離,死亡的病人會越少,越可以挽救生命,對香港社會越有利。只是依照香港的現實情況,各項準備都沒做好,即使想立即進行,實際上可能也行不通。

對經濟來說,本輪疫情的衝擊遠大於過去幾輪,由於大量市民被感染,有醫療專家估計目前香港市民感染率大約有15%,因此各個行業都受到較大影響,街上人流大減,很多零售商鋪關門,就連一些前幾輪疫情一直正常營業的連鎖大集團,這次也被迫關閉一些分店,一些銀行分行也因有員工感染或主動收縮而關閉。據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最近估計,到4月底將有近1萬家食肆停業或倒閉(停業約7000家,倒閉約2500家),接近香港食肆總數的三分之二。

如果不能在短期,例如5月前,控制疫情,疫情拖延下去的話,可能有大量企業就不只是暫時停業而是將徹底倒閉,香港經濟會遭受重創。

形勢很明顯,從保護生命、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角度,要求必須儘快控制疫情,否則,情況可能會惡化到難以預計的程度。但是要想控制疫情,首先需要有堅強的領導,敢於承擔責任、敢於擇善固執、能夠帶領社會克服困難向前走,不過這些特質,從本輪疫情發展的過程看,特區政府顯然不太具備。因此,如果按目前情況發展下去,香港將很難儘快控制疫情,會有大量染疫病人死亡,經濟也將陷入困境,香港“攬炒”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