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3月 17, 2022
(|)
855 閱讀

 

(2020-3-18 稻穗)

俄烏戰爭已經進行了接近20天,從大的局面上看,有些僵局的味道,俄羅斯的進展沒有預想快,不過給予烏克蘭的軍事壓力仍在持續增加;烏克蘭抗住了俄羅斯的第一波打擊,但自身的軍事力量卻又弱于俄羅斯,單靠自己,很難翻盤。

經濟方面,在美國的帶領下,歐洲和美國的盟國紛紛對俄羅斯施加了嚴厲制裁,特別是將俄羅斯一些銀行踢出SWIFT支付系統,造成了俄羅斯盧布匯率暴跌、股市動盪、金融不穩,對俄羅斯壓力很大。

軍事方面,美歐及其盟國積極向烏克蘭軍提供武器裝備,一些國家也支持志願人員赴烏參戰,盡力支持烏克蘭對抗俄軍。

輿論方面,美歐及其盟國的輿論基本一邊倒,都是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閉口不談俄羅斯的安全關切,俄羅斯的媒體差不多全都被西方封殺,最令人震驚的是,FACEBOOK的母公司META,修改了旗下媒體不得宣揚暴力的規定,允許部分國家使用者對俄軍和俄國平民發表暴力言論,甚至可以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國家領導人做出“死亡詛咒”,完全拋棄了媒體應該中立、客觀、不得渲染暴力和仇恨的一般原則。

俄羅斯在西方的全面壓力下,困難不小,不過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攻,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考慮到烏克蘭和俄羅斯歷史上的關係和地理位置,不能允許北約的軍事力量部署到烏克蘭威脅俄羅斯,這個立場在俄羅斯有廣泛的支持。因此,俄羅斯恐怕很難因為面對西方的較大壓力就從現在的立場上後退,畢竟,在俄羅斯看來,北約軍事力量壓到烏克蘭將令俄羅斯面臨嚴重威脅,不是其他困難所能相比的,在俄羅斯的生存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如果看媒體的報導,由於歐美在主流輿論方面的影響力,幾乎一面倒都是支持烏克蘭、看淡俄羅斯的,認為烏克蘭在歐美等的支持下,必將贏得最後的勝利,而俄羅斯面臨制裁、軍隊腐敗、武器裝備不夠先進等因素,必將失敗等等;不過如果我們抽離輿論漩渦,從更宏觀的角度觀察,俄烏局勢的前景其實並不複雜:

軍事力量對比: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遠大於烏克蘭,只要北約不親自派部隊介入烏克蘭,烏克蘭戰場的軍事力量對比對俄羅斯有利,就是一個簡單的客觀事實。單靠烏克蘭軍隊,哪怕烏克蘭軍隊發揮得再好、民心再支持、西方給再多武器,也逆轉不了力量的天平,最多也就是讓俄羅斯無法輕易取得勝利而已。要想消滅俄羅斯軍隊或者將俄羅斯軍隊趕出烏克蘭,以烏克蘭軍隊現有的力量恐怕難以做到。

但是顧忌到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器庫和引火焚身,北約是不敢直接派軍隊進入烏克蘭的,這一點,從最近波蘭要將原來的蘇式戰機不直接交給烏克蘭而是交給美國,再由美國轉交烏克蘭,為美國所拒絕一事上就看得很明白,各國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鼓勵別國直接對抗俄羅斯是積極的,但是要自己出面直接對抗俄羅斯,哪怕強如美國也是不願意的。因此,烏克蘭戰場上烏克蘭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這點基本不會改變。

相關各方代價:俄羅斯付出的代價很大,基本被西方國家封鎖,各方面都有重大損失,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也打得拖泥帶水,軍事裝備、後勤資源和士兵生命都損失不小,戰爭拖延下去,代價將更大;烏克蘭付出的代價同樣很大,甚至可以說更大,因為戰爭在烏克蘭的土地上進行,烏克蘭整個國家都受到戰火的波及,城市被打爛,人民大量死亡和逃亡,經濟和社會都已經無法正常運轉,同樣越拖損失越大;歐洲雖然初期跟隨美國積極制裁俄羅斯,但能源供應又需要俄羅斯,現在制裁導致能源價格暴漲、戰爭導致難民大量湧入歐洲,歐洲人民即使可以基於對烏克蘭的同情承受短期的痛苦,但如果戰爭拖下去,歐洲人民生活長期受損,內部矛盾必定增加;美國方面,由於自身是能源大國,受能源價格暴漲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又由於遠離歐洲,受烏克蘭難民衝擊的影響也不大,可以相對超脫一些,在制裁俄羅斯方面積極一些。

從上面的分析可見,烏克蘭的力量不足以打敗俄羅斯,西方援助的結果只會令戰事拖延,不會改變結果。而拖延,俄烏歐三方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理論上,儘快結束戰爭對俄烏歐三方都有利,目前之所以無法達成協議,主要是俄羅斯的要價烏克蘭一時無法答應。

不過理智分析,恐怕烏克蘭最終還是要接受俄羅斯的條件,因為克裡米亞歸入俄羅斯,允許頓、盧二州獨立,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這幾條烏克蘭同不同意都差不多是既成事實了,不同意的話,只會導致戰爭延長,各方付出更大代價,並不會令烏克蘭得到更好結果。對俄羅斯來說,西方制裁這個最大的代價已經支付了,付了這麼大代價卻拿不到想要的東西,完全無法接受,因此,烏克蘭不同意,俄羅斯就只有繼續打,反正戰爭是在烏克蘭的土地上,烏克蘭損失最大。

所以從力量和代價的角度,俄烏衝突的最後,大概率是談判解決,以烏克蘭全部或者基本接受俄羅斯開出的條件結束。

3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會談時表示,俄烏談判有一定積極進展;同日歐盟外長博雷爾表示,北約向烏克蘭伸出橄欖枝是個錯誤。這兩個消息顯示,局勢似乎正向烏克蘭和歐盟被迫接受現實的方向發展。

除俄烏衝突外,近期對股市影響較大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中國經濟能否擺脫下行壓力,走向復蘇。

剛剛結束的兩會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定為5.5%,總理在3月11日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準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說明政府認識到當前經濟面臨的壓力不小。

最新公佈的2月社會融資資料顯示,2月社融存量增速、新增社融和人民幣貸款不及預期。2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0.2%,增速較上月回落0.3 個百分點。社融增量為1.19 萬億元,新增社融比上年同期少增5315 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4329 億元。

人民幣新增貸款大幅下降,說明民眾的消費需求不旺;消費需求不旺必然影響企業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導致企業對未來預期轉差,影響企業投資。今年刺激經濟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擴大減稅降費,增加企業手頭資金,可是如果企業由於對經濟前景不看好而採取審慎理財、主動降杠杆的策略,那麼通過減稅降費給到企業手裡的資金,企業又會還給銀行,產生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的效果,對提振經濟幫助不大。

如果不能解決對經濟前景的負面預期,即使向金融系統注入更多的資金,恐怕資金仍然會選擇留在金融系統內,而不是投入實體經濟。因為投資實體經濟是為了盈利,如果預期很難盈利甚至要賠錢,為什麼還要投資?

在我們看來,當前改善負面預期、刺激經濟的關鍵可能在解決房地產債務危機方面。在房地產危機未有清晰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各種刺激經濟的手段很可能會事倍功半,花了很多錢、用了很多力,效果卻差強人意。2月份的社融資料未如理想,經濟下行壓力再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

我們在之前的博文裡,反復強調基於房地產的長產業鏈和構成居民資產的主要部分,對經濟和民眾的消費預期都影響極大。房地產相關產值約占GDP的20%,房地產不景氣自然會對經濟有不良影響;房地產構成約60%的家庭資產,房地產貶值會令家庭財富減少,自然影響消費預期。從消費心理來看,一般人賠錢時情緒較為低迷,對前景容易產生負面看法,這種情況下,人們傾向選擇節衣縮食、增加儲蓄而不是消費,社會需求自然難旺。

另一方面,房地產債務危機因其廣泛的牽連,對企業和個人都有很大影響,債務危機如何解決前景未明,房地產公司欠的債就不知道能否償還、多久償還、償還多少,大量的債權人面對不明朗,多數也會採取安全、保守的理財策略,對刺激需求不利。

所以,如果房地產的債務危機無法儘快解決,相關產業鏈和消費需求就會始終處於受壓抑狀態,刺激經濟措施的效果就不容易很好發揮。在這種情況向,用面向整個經濟的貨幣寬鬆政策來解決房地產問題,只有不斷增強刺激政策的力度,靠其他方面的增長,最後帶動房地產走出泥潭。不過,這個不斷增加刺激政策力度的辦法,針對性不強,有可能累積造成政策力度過猛,帶來其他負面效果;且由於涉及中間環節較多,不容易迅速解決問題。政府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放鬆相關政策,房地產狀況卻始終沒有明顯改善,就說明了這一點。

還有一個思路,由政府注資某些特殊目的公司,由這些公司出面收購高杠杆房地產公司的拋售資產,將其轉做政府持有的保障性房屋,將來也可以出售。這個辦法針對性強,可以迅速消化過剩房屋、解決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危機問題,恢復市場信心,而且動用的資源也會有較高效率。相比較而言,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