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小編
經由 在 12月 21, 2018
(|)
190 閱讀

(2018-12-21 大祭司  阿爾法工廠)

 

機場股因其區位壟斷性和增長的確定性,長期受到以外資為代表的長線投資者青睞:上海機場(SH:600009)的陸股通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常年高達30%;而白雲機場(SH:600004)的外資投資者比例也達到了14%左右。

 

無論在A股、H股,還是海外股票投資市場,投資者都願意因機場股確定的增長,和長期壟斷,給出25倍以上的估值。

 

不過,從今年8月以後,無論是上海機場,還是白雲機場,都在經歷一波大的回調:前者高點回撤33%;後者在取消民航基金之後的高點回撤更是高達50%。

 

大幅回撤之下,投資者不禁要問:國內這些機場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些硬核資產還能買嗎?

 

機場商業模式與商業地產高度近似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真正重要的,永遠都是自由現金流的長期增長,而不是短期利潤數字。

 

通過現金流折現的估算方法,在當前價格下,投資者亦不難對上海機場和白雲機場這樣的頭部機場股,大致得出一個接近20%回報率的自由現金流回報率。

 

 

由於機場的資本開支是脈衝式的,因此機場投建當期,短期自由現金流常常因為折舊因素,而大大高於當期利潤,而隨著時間推移,折舊的剛性不變會逐漸釋放出來,從而使得整個利潤增速得到極高的保證。

 

更進一步:隨著機場的免稅和商業收入的增長,非航收入又會極大提升一個機場的利潤率。

 

生意模式亦將逐漸從起降費和地面服務生意模式,向客流流量增長轉化為商業變現這個大的長期邏輯進化。

 

正是因此,機場的商業模式通常會與有流量保證的商業地產模式高度近似。

  

生意模式的競爭優勢,流量的確定性,商業轉化和消費升級,出入境人口的比例未來的提升空間,這些因素大而化之,使得機場能夠確定性的從中國的經濟中分的增長紅利。

 

這一確定性,進而轉換為基礎設施的高內部回報率和長線投資者的追捧。

 

“限流黑天鵝”改變機場股投資邏輯

 

 

不過,從今年8月以後,無論是上海機場,還是白雲機場,都在經歷大的回調。

 

這一方面固然有獲利回吐,基金倉位調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8月之後的主流一線機場的流量增長大幅不及預期:白雲機場流量增長大幅放緩至個位數,而上海機場更是降至0甚至負增長。

 

機場的一切現金流來源,都依靠流量的增長。流量不能增加,變現速度必然隨之大幅下降:無論是依靠機場客流導流的商業出租和生意分成,還是完全依靠起降費和客座服務費的航運業務,流量的下降都會嚴重影響業務未來的現金流增長。

 

從而從現金流折現角度,流量增速的大幅放緩,嚴重損害機場企業的價值——價值變了,機構的減倉也就不足為奇。

 

流量增速下降,究竟是與行業和經濟週期相關,還是與其他因素相關?

 

如果是前者,倒也讓人使然:今年下半年的週期的波動和各種摩擦,航空需求也會相對變弱,若僅僅是因為週期而放棄優質資產,實為不智,

 

因為週期總會過去,需求最終還會上行,我們不能因為冬天來了而放棄核心資產,正如不應該因為是夏天萬物生長而對資產支付溢價。

 

但問題的本質恐不在於此,在諸多券商研報和管理層業績電話會議紀要中,我們可以找到更接近問題實質的所在:

 

除掉行業波動因素,世博會影響因素,或者白雲機場上半年T2投建轉場因素這些短期因素,改變機場股投資邏輯的本質原因系管理機構對於時刻增長的嚴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限流”。

 

2018年9月下旬,民航總局基於准點率要求,而大幅削減時刻總量增長:上海機場1-11月起降架次僅增長1.6%;而白雲機場起降架次增長僅為2.4%。

 

時刻增長的嚴控,不僅影響了白雲機場新投建航站樓的產能釋放(3季度利潤大幅下滑),同樣也影響了上海機場的衛星廳(供旅客驗票登機的設施)招商工作——

 

要知道,所有的商業投標者都要嚴格測算未來流量增長,在一個明顯被控制的時刻增長這一前提下,一塊商業地產的價值是可以高度貶損的,無論這塊地產投入了多少成本,重置價值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時刻的嚴控由於有其累積複利作用,未來任意一年的時刻釋放,是基於前一年的時刻增長的基數。

 

一旦這一年到2年的時刻基數壓低,在極低基數基礎上,即使是未來恢復到正常的時刻釋放,整體的複合增速也被大大限制了。而一旦保持現在狀態繼續2年,未來長期的現金流增長同樣會被大幅壓低。

 

因此,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週期因素,更不是可以用白雲機場航站樓落成轉場,上海機場的世博會因素等等短期限流可以解釋。

 

時刻限制,不僅大大降低了機場現金流增長本身,也大大限制了如中國國旅的機場免稅業務,即影響達成保底的可能性。

 

即便機場可能會在協議到期之後無法簽約更高的分成,但這些也僅僅是很多年後的業務,而國旅的機場免稅業務卻風雨無阻的要向地主交納租金。

 

只看不買是當前最好的策略

 

限流政策的影響更需要投資者保持進一步觀察。

 

而當前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民航建設基金的取消,還是民航總局基於准點率的時刻限制,這些因素背後的影響,都已給國內機場航站樓的未來的內部投建回報率打上了重重的陰影。

 

另外,不僅僅是北上廣深這些機場,在財政緊縮的大背景之下,全國的機場的更進一步的管制措施——如商業區零售價格管控,更大力度的降費減稅措施,和時刻限制下的的產能供給過剩等——未來都可能成為籠罩在機場投資者頭上的N朵烏雲。

 

機場鐵路公路這些公用事業價格是否已經覆蓋了風險?在這些不可知的風險因素之下,什麼樣的價格可以覆蓋這些黑天鵝風險?以及限流因素造成的影響能否彌補或取消?這些都變成了極其難以回答的問題。

 

看不清楚的時候,保持跟蹤但不急於登上這一班航班,也許才是投資者最理智的選擇。

分類: 6.行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