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偉
經由 在 8月 11, 2019
(|)
2k+ 閱讀

注:8月11日可能會是個特別的日子。偷空把這篇寫好放兩個星期左右的文章放上來。這篇文章我是在元朗事件後不久寫好的,部分判斷回頭看來出了偏差,沒想到政府至今都沒有亂世用重典。

《香港商報》登出了下半篇。以下是全文。

........................................................

蔡清偉:這是一場資源分配不均引發的社會亂局

一場社會運動的本質,往往是一個社會資源再分配的訴求。

換個容易明白的說法,周星馳在《行運一條龍》中有這麼一段對白:「唔通我呢一世都同佢哋一樣,要做一條溝唔到女嘅可憐蟲?我唔可以噉架,我要扭轉我嘅命運。於是乎就下咗一個一生都後悔嘅決定,我要做個壞人。」

當前香港社會亂局的最根本原因,某個角度來看與《行運一條龍》的這一幕類似,香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年輕人不想做一條溝不到女的可憐蟲,部分人開始搞串個Party。

這是一場屌絲的逆襲運動,這也是一場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逆襲運動,致命傷起碼有三個:

其一,訴諸暴力。

香港是亞洲經濟重鎮,安居樂業的市民佔多數,和平示威是基本權利,但是暴力遊行或者幼稚的不合作運動一定扣分,想與香港攬炒更是讓市民爆粗。

示威者的武器裝備與警察不是一個級別,完全沒有勝出的可能。更何況,香港警察後面還站著駐港部隊,駐港部隊後面還站著內地軍隊。訴諸暴力是個愚蠢的決定,是這場逆襲運動的敗筆。這場逆襲運動已被定性為一場暴動,參與者正面臨牢獄之災。

其二,讀得書少。

這樣說有證據,示威者在街頭遊行胡亂塗鴉時,竟然出現多個錯字,試舉幾個例子:「香港有我們才狗延殘喘」,猜測可能是「香港有我們才苟延残喘」;「撒回」,猜測可能是「撤回」;「死黑驚」,猜測可能是「死黑警」,「必報元朗愁」,其後改正為「必報元朗仇」......

暴力改變不了命運,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街頭塗鴉的錯別字,除了示威者讀得書少外還有其他解釋嗎?這還曝露了他們的性格特徵:做事馬虎沒耐心。移動互聯網時代,字不懂寫可以查手機,手機都不查就胡亂塗鴉,這種性格能夠改變命運嗎?示威者的街頭塗鴉經常出現「時代革命」四個字,讀得書少還想改變歷史這不是一種諷刺嗎?

其三,搞錯對象。

示威者文不成武不就,最大的問題是搞錯了發泄憤怒的對象,這個很重要。示威者很憤怒,他們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這個很多市民都理解。

香港有什麼問題?特首林鄭月娥曾在施政報告裡面寫到:「香港樓價高、租金貴,形成巨大的生活壓力,是嚴峻的民生問題。『不少人的目標就是儘量賺錢買樓供樓,青年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住的問題也是香港最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少家庭走投無路,甚至要住在工廠大廈內的劏房。』」

很明顯,香港的地產霸權有問題,尋租經濟制度有問題,香港需要找到一個解決貧富不均的方法。根據聯合國指引,反映貧富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在0.3以下是情況良好,0.4是「警戒線」,0.6以上則有可能引發社會暴亂。香港最新的堅尼系數為0.539,距離可能引發社會暴亂的0.6並不遠。

香港年輕人都想扭轉命運,無論是黃絲也好藍絲也好,都想把握自已的命運,不想一輩子都沒有出頭天。藍絲也有理念,心中也有堅持,只是和平藍絲中的一部分人會去思考,並且嘗試完善社會資源分配的規則,嘗試解決問題。這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題。

至於激進示威者,你搞錯方法了,暴力一定不能解決問題,發爛渣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你也搞錯對象了,套用文章開頭時的比喻,如果不想做一條溝不到女的可憐蟲,如果想在Party上面溝到女,你要做的絕對不是跑去與保安理論,甚至拼個你死我活。保安表示撞到傻仔好無辜。


........................................................


蔡清偉:林鄭月娥破解這場社會亂局的關鍵

特首林鄭月娥正就10月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諮詢公眾,這份施政報告可以是破解香港社會亂局的關鍵。回歸22年來香港累積了一些結構性問題,地產霸權主導下的尋租經濟體系是重中之重。作為和平藍絲中的一員,不認同暴力但也認為這次社會亂局正在用另一種方式敦促,林鄭必須在這份報告中提出更有創意、力度更大的解決方案。

一個有生命力的社會制度,能夠不斷自我完善社會資源分配的規則。

人皆生而自由平等,這是人類追求的普世價值,香港現有的社會資源分配規則與普世價值有所偏差。地產霸權下,許多年輕人都被500呎綁住了青春,一個個成為現代城市的佃農,失去追求夢想的自由。香港貧富不均,2017年貧窮人口近138萬,大概每五個香港人裡面就有一個窮人;港府目前劃出的貧窮線,是一人住戶月入4000元,二人住戶9800元。

香港理想的社會資源分配規則,起碼要滿足三個指標:

一,個個有房子。

既然房子問題是重中之重,林鄭不妨宣布推出土地大辯論2.0,更在地地聆聽市民意見。大主題可以是如何在5年內讓所有香港市民有房子住,主題確認後其他的都是技術問題,部分有爭議性的議題不妨細分為一個個項目,讓各大網站或討論區、各大專院校學生組織負責牽頭討論。政府、藍絲與黃絲的最大公約數,都是為了香港明天會更好,這種思辯方式沒有暴政也沒有暴徒,大家皆大歡喜。

土地大辦論1.0版做得相當不錯,就是其中一點極有爭議,關於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沒有被納入為8個優先處理的選項,反對者意見包括,郊野公園是小兔子小野豬等野生動物的家,不應該騷擾它們,問題是,你說小兔子小野豬重要還是年輕人重要?郊野公園不應該是絕對神聖不可侵犯的。換個角度思考,香港就是一個大的郊野公園,港府應該研究在郊外砍一棵樹就在市區種兩棵樹,小兔子小野豬也可以在市區生活。

個個有房子,也要注意居住質量問題,質量甚至比數量重要。這裏面有兩個標準必須釐定,一個是人均居住面積的最低標準,建議向日本標準看齊,日本的最低人均居住面積標準是199呎,這是基本的居住尊嚴。另一個是人均公共空間面積的最低標準,這個概念有待細化,這個概念之下,香港18區的公共設施要適當增加,建築物的高度不宜過高。

二,幼有所依。

香港推行15年免費教育,這次的社會亂局告訴我們,現有的教育制度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空間。個人關注的是,在香港,想找一家以普通話及英文為主教學語言的學校很難,從幼稚園到小學到中學都有這個問題。看看台灣,本土意識很強,只是教學語言方面,也是普通話為主,閩南話為輔。

教育應該是政府提供的免費公共服務,不應該成為年輕人的財務負擔,香港擁有足夠的資源把15年免費教育擴大至19年,推行全民免費教育。地球的另一端,德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挪威、美國紐約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甚至菲律賓也在2017年推出免費大學教育。如果將來我的下一代能在世界各地免費上大學,這會是一個有趣的體驗。

三,老有所養。

香港人口正在迅速老化,港府估計,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由2018年的17.9%,急速上升至2036年的31.1%,換言之,再過20年左右,大概每三個香港人裡面就有一個老人家。香港的老人家應該個個要有免費的老人院居住,還要活得有尊嚴。港府不妨參照書展熱門新書《看見生命的火花:德國高齡社會紀行》裡提到的,1995年德國Arnsberg市政府對2.8萬名50歲以上的市民發放「當你老了,想過怎樣的生活?」的問卷,從而與公眾攜手建立一個更適切的老齡化社會環境。

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是醫療體系人手緊張問題。媒體資料顯示,香港醫護比例約為每一千人對7.1位護士,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為每一千人對9名護士,缺口大概是1.3萬名護士;香港醫生比例約為每一千人對1.9名醫生,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為每一千人對3.4名醫生低,缺口大概是1.1萬名醫生。以上兩個比例都沒有把遊客因素計算在內。

做個小結,香港社會亂局的根本問題,源於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源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缺失,這種缺失要麼依靠利益既得者主動拿出現有利益與低下階層分享,要麼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進行資源再分配。香港在這兩方面均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當務之急,和平藍絲呼籲,港府必須舉行一場時代大辯論,從個個有房子、免費讀大學、免費老人院等話題切入,全民思考如何讓香港人活得更有尊嚴,全民制定一個更符合普世價值的社會資源分配規則,這就是中短期內解決這場社會亂局的最好方法。

分類: 1.宏觀經濟
derrick ng
貧富懸殊是原因之一,不過主因是背後推手,香港是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