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經由 在 2月 23, 2022
(|)
823 閱讀

 

(2022-2-24 稻穗)

這是中共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小掌故,清晰地展現了人和事業之間的關係。

山東是建立新中國過程中立了大功的根據地,山東對於奪取全國勝利的重要性,最權威的評論來自于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還動員了幾萬兵,都是從山東動員的。"

熟悉解放軍歷史的都知道,解放軍一共有一、二、三、四共四個野戰軍加一個華北軍區。其中四大野戰軍按實力排序的順序是:四野、三野、二野和一野。所以,簡單一些也可以說,後來席捲天下、氣吞萬里如虎的解放軍,一大半都和山東有關。

不過,山東的事情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順利的,甚至一定程度可以說,山東的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大順利的,雖然早期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成績並不大。

中共大力經營山東大約是從1938年開始,標誌是由黎玉領導的徂徠山起義,後來為了加強山東的抗日力量,八路軍主力115師的一部於1939年初進入山東,但是,山東的局面並沒有因此有很大的發展,反而因為領導權長期存在問題而發展緩慢。

由於歷史原因,山東當時大約主要存在以下幾股力量:

首先是本土力量,以領導徂徠山起義的時任山東省委書記黎玉為代表。特點是長期在山東工作,在山東威信比較高,直接領導在山東發展的本地武裝力量。但是由於是搞學生運動出身,沒有參加過長征,資歷不夠深,領導其他方面力量的威信不夠;

其次是受在太行山的八路軍總部和中共北方局派遣,領導山東全面的工作的徐向前、朱瑞等。徐向前調走後,主要由朱瑞負責。朱瑞的特點是資歷比較老,在長征時就是紅軍的領導幹部,不過由於缺乏獨立指揮部隊和管理地方工作的經驗,工作能力有不足之處;

第三是羅榮桓、陳光率領的八路軍115師一部,該部由延安派遣,直接受當時的黨中央指揮,但在隸屬關係上,太行山的八路軍總部也對其有指揮之權。特點是主力部隊,戰鬥力比較強,但是在山東是外來戶,山東本地力量對其有防範心理。

在領導架構方面,朱瑞是山東分局書記,名義上的一把手,黎玉主要領導由本地武裝發展而來的山東縱隊和地方工作,羅榮桓和陳光名義上統一領導山東的軍事工作。

從事後回顧來看,這個安排是一個比較照顧各方面歷史的平衡安排,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矛盾。

在對山東的領導方面,存在著八路軍太行山總部和延安黨中央兩個領導,雖然延安黨中央是最高權力,但在實際操作層面,由於八路軍總部距離比較近、聯繫方便,經常參與對山東工作的領導,有時存在八路軍總部和中央意見不一的情況。而朱瑞由於能力方面的欠缺,也存在無法很好貫徹中央指示的問題。

陳光、羅榮桓領導的115師,受延安中央直接領導,也受命指揮山東的軍事工作,但是由於山東本地力量(例如山東縱隊)較多考慮本土利益,致使軍事指揮也常常無法暢通。

在115師內部,陳光是代理師長、軍事主官,不過在軍事指揮上存在簡單粗暴、死打硬拼的傾向,與政委羅榮桓在軍事指揮上也存在矛盾。

大體而言,限於能力和複雜的關係,朱瑞當時在對上方面,沒能很好地貫徹中央精神,使山東的工作未能按照中央意圖很好地開展;對下方面,由於115師受中央直接領導,未必完全跟隨朱瑞的意見,使得朱瑞對115師存在一些看法,影響雙方合作。

橫向來看,115師內部存在陳光、羅榮桓之間的矛盾;115師與山東縱隊之間,存在由於地方和全域利益角度不同產生的配合問題。

個人之間,由於矛盾發展的時間比較長,且權力劃分上存在較難解決的結構性問題,中央數次調解,都未能解決問題。

從1938年中共開始大力經營山東,直到1943年9月任命羅榮桓擔任山東黨政軍一把手為止,大約5年的時間山東局面的進展不大,關鍵就是領導關係無法理順,內部、上下矛盾太多,無法集中力量貫徹中央指示、大力發展根據地。直到中央1943年3月調走陳光,8月調走朱瑞,9月任命羅榮桓為山東的黨政軍一把手,黎玉成為羅榮桓的副手,山東的領導權問題才終於解決。

羅榮桓全面主持山東的工作後,山東的局面可以說蒸蒸日上。到1945年,羅榮桓主持工作1年多後,山東已經建立了全國最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發展成為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正規軍人數占中共軍隊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後,羅榮桓立即率山東部分部隊進入東北,發展成為四野的主力,為取得全國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毛澤東主席在1962年回顧這段歷史時曾說:“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域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

這句話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換上羅榮桓,那麼山東的棋就下不活。山東的棋下不活,全國的棋就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