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仁
經由 在 2月 16, 2017
(|)
268 閱讀
(2017.2.15 英國金融時報)
加普:一個粗鄙且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對經濟學、策略甚至買賣股票的公司毫無興趣,最終無情地把華爾街帶向了他的方向。
許多人不信任華爾街。他們認為華爾街只是為在那裡工作的人服務的一個賺錢機器,在實踐中無意像其宣稱的那樣,為企業輸送資本,並幫助企業成長壯大,從而造福於整體社會。對於這些懷疑者來說,史蒂文•科恩(Steven Cohen)是一號證據。
科恩曾經執掌的對衝基金SAC資本(SAC Capital)當年主導著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後來在2013年承認從事內幕交易,並支付了18億美元的罰款。科恩本人逃過了刑事起訴,儘管他是SAC資本的靈魂人物(該基金名稱來自於他的姓名的首字母縮寫)。現在科恩運營著一家擁有110億美元資產的私人基金。
他可能處於低谷,但並未消失。有跡象顯示,在了結一宗民事訴訟後,他將於明年再次進入對衝基金業務。這位億萬富翁最近接受了採訪,在被問及SAC資本垮台的時候坦承道:「我覺得自己非常有福、非常快樂。當我從總體上回顧職業生涯的時候,我不想拿它跟世界上任何東西交換。」
不懈追蹤SAC資本故事的《紐約客》(New Yorker)作家施拉哈•科哈特卡爾(Sheelah Kolhatkar)詳細揭示了這家對衝基金如何變得「非常有福」——該案是繼上世紀80年代末伊萬•博斯基(Ivan Boesky)被判刑以來華爾街最大的內幕交易醜聞。這是一個陰暗的故事,對科恩以及為其提供便利的高盛(Goldman Sachs)等投行來說都極不光彩。
檢方和監管機構無法找到科恩的罪證,儘管它們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取得的最大成果是將馬修•馬拓瑪(Mathew Martoma)判刑9年,後者是科恩的親信,從一位從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的醫生那裡獲得了內幕信息。沒有足夠證據表明科恩的行為構成犯罪,儘管SAC通過交易相關公司的股票斬獲暴利。
任何看過科哈特卡爾撰寫的《黑色優勢》(Black Edge)的讀者都不會得出科恩清白的結論。他打造了一台依賴大量數據的龐大機器,其中一些數據是非法的。就連他獲得合法洞見的方式也讓人皺眉。他向銀行支付巨額傭金以便最先掌握新信息,讓他搶在其他對衝基金和投資者前面進行交易。這使SAC得到了科恩渴求的東西:領先於競爭對手的「優勢」。一位SAC的交易員當年總結道,該基金有多種優勢:「白色優勢」是創造合法交易機會的專業知識和洞見;「灰色優勢」可能是一位公司高管在透露業績線索時點頭或眨眼,這很難算得上非法行為;還有就是馬拓瑪的「黑色優勢」。
科恩向交易員們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取得優勢,自己卻回避瞭解這些優勢的性質。他要求交易策略附上1-10的「定罪評級」,而不要求解釋這些策略從何而來(馬拓瑪給他的阿爾茨海默病交易評了9級)。這使得SAC的創始人避免了法律風險,就像「保護公司最具價值財產的護城河」一樣。
最能保護他的特質是,他曾是、並且一直是出色的交易員。他是在華爾街好鬥的一側起家的,在一家名為Gruntal的交易公司、而非高盛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光鮮的大公司。一名前同事回憶稱,科恩「比其他人出色得多」——具有獨創思維、直覺靈敏、毫無忌憚並且渴望冒險。
科哈特卡爾清晰講述了科恩如何從局外人——一個粗鄙和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物,對經濟學、策略、甚至他買賣股票的公司毫無興趣——起步,最終無情地把華爾街帶向了他的方向。他是推動力量平衡從銀行轉向對衝基金(監管寬松、不受約束的資本剝削者)的先驅。
一路上,他改變了「投資」的定義。他買股票是為了快速地買進賣出,而不是像傳統的共同基金和養老金基金那樣長期持有。這樣做非常賺錢,但剝去了華爾街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美麗包裝。無論這麼做是否合法,它無疑都是有問題的。
科恩被迫離開這個行業之時,適逢對衝基金較為艱難的時期。問題是,人類能否匹敵計算機: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是金融領域日益壯大的力量,它以極低的成本來模擬指數和投資策略。如果科恩重返金融業,他將與機器人展開競爭,而我支持機器人。
分類: 6A.金融業
楊清清
圍觀大鱷,學習
史理生
他是個有爭的人,他是推動力量平衡從銀行轉向對衝基金(監管寬松 、不受約束的資本剝 削者)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