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
經由 在 9月 27, 2018
(|)
124 閱讀

今年五月,在貝殼CEO彭永東的空中加油機即將起飛一文中,一勺言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你的平臺上,一旦一筆交易出現了糾紛,誰來裁判,一錘定音?

 

事實上,這個質疑,早就被競爭對手像刀子一樣扔給了貝殼找房。

 

當時,彭永東的回答,坦率,有誠意。

 

他說,裁判是靠規則活下來的,但是這個經紀行業最缺的恰恰是規則。我們覺得自己的規則還不錯,那就拿過來先使用。

 

「我們自己一度也感到尷尬,但是越做別人會更相信你,如果能夠讓行業變的更好,裁判與運動員的身份糾結是沒有意義的,最重要的是有人站出來,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彭還公開承諾,貝殼將發起店東自治委員會,以及一個貝殼基本法,來對整個平臺的遊戲規則進行制定。當發生糾紛時,店東委員會,會引入陪審團制度,門店店長是陪審員,來解決一個爭議交易的裁定。

 

四個多月後,承諾果真兌現了。

 

幾天前,在成都,貝殼找房成立了第一個店東管理委員會。核心職責有三個:

 

1,收集品牌店東、經紀人意見,獻言獻策

2,協助優化平臺的規章制度;

3,協調處理交易糾紛;

4,委員會內部管理。

 

店東委員會,由入駐貝殼找房的品牌店東,民主投票產生,店東委員會設置會長、副會長與秘書長三個職務。所有店東委員會成員,每屆任期半年,每年1月與7月換屆。

 

一勺言對這種自治組織,很有興趣。

 

如果說非要去找一兩個貝殼商業模式中潛在BUG的話,那麼,我認為它們大抵就藏在遊戲規則的細節裏。

 

這些細節包括,交易判定,糾紛處理,獎懲規則,效率評估,等等。

 

假如在這些細節裏出現了規則漏洞、執行偏差,對一個大流量與巨額交易平臺而言,如同太空失壓,任何小錯誤,都會在人性面前被成倍數放大,最後演化成商業模式的災難。

 

那個時候,沒有人關心究竟是哪一根具體的稻草壓死了駱駝,人們只會鄭重給出結論:這屆商業模式不行。

 

其實,商業模式是成立的,讓它不成立的是一個個致命的細節。

 

上面這個自治組織——店東管理委員會,就是為了防範那些致命的細節發生,防止它從內部一點點製造出有害的物質,最後吞沒整個平臺生意。

 

一個平臺,尤其是一個志向遠大的平臺,它的遊戲規則設定,決定著它能夠創造出的生態是否有競爭力。

 

但是,沒有人可以真的擁有上帝視角。

 

幸虧,我們還可以這樣:賦予所有玩家平等的權利,讓他們的利益訴求一下子暴露在陽光下,互相沖抵,彼此平衡,最後達成一個最大公約數的遊戲設定。

 

公平與效率,一定是這個遊戲設定裏最重要的辭彙。但唯有在平臺上引入自治,這兩個辭彙才有兌現的可能。

 

可是怎麼實現它呢?

 

一年前,在鄭州,彭永東進行了一個關鍵的戰略測試。

 

鄭州是貝殼找房平臺戰略的起點,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這個高鐵上的網紅城市經歷了三個測試:

 

1,鏈家的直營模式會不會水土不服?

2,德佑的加盟模式能活下來麼?

3,貝殼找房的新經紀品牌支持計畫多少人願意買單?

 

這兩天,三個測試都分別迎來了一周年時刻。結論卻只有一個:沒問題。

 

 

但是,我更關心第四個測試的成果——店東委員會在貝殼找房的鄭州戰場,第一個創建,測試,效果如何?

 

看來是不錯的。

 

因為,數天之前,這個首次測試的成果——店東委員會,走出鄭州實驗室,落址成都戰場,並從成都開始向全國的貝殼戰場全面鋪開。

 

對此,我不想嘮嘮叨叨去敘述這個店東委員會到底有多大效率。我覺得,什麼都比不上數據有說服力。

 

在店東委員會的自治管理下,形成了很多決議。其中,一個關鍵制度是經紀人在不同經紀公司之間的轉會費制度。公司培養人才都是有成本的,之前同行挖就挖了,現在貝殼把它提到了臺面上,根據經紀人的職級、工作年限等,一旦被挖,公司會獲得幾千到數萬元不等的補償。

 

正是類似這種由店東委員會設計的轉會費規則,促使貝殼平臺上的品牌公司互信越來越強,跨門店交易合作,越來越頻繁。

 

此時,店東委員會最見真相的一個數據是:鄭州平臺上的總房源裏,究竟有多少是通過別的經紀公司賣了出去?

 

今年3月份,這個數字是55%;到了今年8月,這個數字變成了69%。

 

 

它意味著,每成交10單,有6.9單是貝殼平臺上跨門店成交的。

 

這麼高的跨門店成交率,假如沒有一個權威的交易糾紛裁判機制來保證,一定難以想像。反過來,它也印證了店東委員會的高效。

 

上一次在彭永東的辦公室,他對我說,貝殼是一個純平臺,不以誰的利益為重。這些話是用制度與技術規則來保證兌現的,並不依賴於哪個人的情懷與道德。

 

在鄭州故事裏,我們看到了這個規則,現在,成都故事出場了。

分類: 6B.房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