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瑞鎖
經由 在 10月 18, 2016
(|)
420 閱讀
(2016-10-18 路瑞鎖 路財主)
就像鬼子進村一樣,悄悄的,悄悄的,從2015年10月份迄今一年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由6.35貶值到現在的6.74,貶值6%。
人民幣匯率也跌至6年新低。
講人民幣匯率的邏輯,還是先講兩個海島的故事吧!
假定有2個海島,A島上的人採用黃金做貨幣,以種植水稻和小麥為生,他們一直吃白米飯和煮麥子,吃得都快吐了,從來不知道吃肉可以增強體質;B島上的人B島採用白銀做貨幣,以放牧為生,他們一直吃牛肉羊肉,吃得膩歪膩歪的,根本不知道粗糧更有利於健康。
後來有一天,兩個海島通航了,人們開始接觸,他們都開始感歎,哇,你們吃的東西原來都好好吃哦!於是他們開始交換,2袋麥子1頭羊,10袋稻穀1頭牛……
糧食換牛羊的貿易發生之後,A海島的人增強了體質,B海島的人更加健康,世界真正變得“你好我也好”——顯然,基於平等自願的交換使得原來兩個孤立海島上的人們享受的福利都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是個大大的好事。
後來發現,小麥、大米或者牛肉、羊肉交換還是不太方便,於是就確定了直接用黃金和白銀進行兌換,然後再到各自的島上購買相應的商品——黃金與白銀的兌換比率,就是今天所謂的“匯率”。
後來,有人乾脆不再做實物貿易,專門琢磨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率問題,把A島的黃金運到B島,或者把B島的白銀運到A島,賺取貨幣差價,這就是外匯交易,而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率,就是匯率。
進入信用紙幣時代以來,表面上看,大家眼睛裏盯著的是各國紙片的匯率,實際上各自心裏琢磨的,可是這張紙片所代表的產品和物資的價值——要不然的話,2009年辛巴威可就賺大發了,這個國家當年發行了面值100萬億元的大鈔,要是和美元按照1980年確定的0.68:1的兌換比例,一張紙就可以把美國的商品給買光!
外匯交易的本質是背後的商品和服務,“你好我也好”,可有這麼一種極端情況,比方說甲國什麼資源產品都有,而且物美價廉,而乙國窮而且資源匱乏,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出現的情況是:甲國的鈔票遠比乙國的值錢,就如同現在人民幣與朝鮮幣的對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整體而言和今天的朝鮮也沒有什麼區別。
1955年,新舊人民幣執行1:10000的兌換,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確定了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2.46。
看起來人民幣很值錢?
不,你多想了!彼時的中國,轎車、電腦、飛機及各種機械裝備皆不能造,不僅如此,我們還迫切需要美元在美國乃至世界市場購買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另一方面,外國人即便在這個時候拿到了大把人民幣,在中國市場上也買不到什麼東西……
所以,這個匯率只是官方規定的匯率,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個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匯率,就這麼一下子持續了17年,一直到1971年國際社會上佈雷頓森林體系垮臺!
1971年美國總統宣佈美元脫離黃金,全世界人民都覺得美元一下子不值錢了,文革中的中國當然也這麼認為,於是趕緊把從1971年的2.46一路升值到1979年的1.5……
實際嘛,還是沒有意義!
1979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
從1981年到1984年,為適應外貿進出口業務,中國實施雙重匯率制度,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為2.8,而官方兌美元匯率則逐漸由最初的1.5逐漸調整到1984年的2.3。
1985年1月中國宣佈取消雙重匯率制,改為固定單一匯率制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設定為2.3,由於改革開放之初人民幣鈔票發行量太大,導致人民幣高估,所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逐漸調低到1990年底的5.2。
在人民幣匯率下調的同時,為了鼓勵出口,國家提高了出口企業的外匯留成比例,按照進出口市場供求狀況浮動的外匯調劑市場匯率應運而生——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市場匯率。
也就是說,中國真正有市場意義的匯率出現在1985年,而且隨著後來進出口貿易發展,發現這一匯率仍然偏高,到199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其中,8.7是市場匯率;5.7是官方匯率。
朱鎔基就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之後,為了促進出口和對外開放,人民銀行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公告》,宣佈實現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從此,中國才有了真正的單一匯率制度。
從1994年起,人民幣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一開始確定匯率為8.7,後來又略有調高,在接下來大約10年的時間裏,人民幣兌美元只能在8.27至8.28元非常窄的範圍內浮動。
穩定的匯率為我國外貿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廉價的土地資源、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使得中國一步步的演變為“世界工廠”,中國的出口迅速成長,外匯儲備成倍增加並很快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從1993年底到2005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由212億美元增加到8189億美元。
眾所周知,匯率對於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影響很大。
例如,美元兌人民幣1:5的時候,中國國內生產一樣產品,在國際市場能賣到1美元,而其全部生產成本為4元人民幣,企業有20%的利潤可賺,自然就會去生產。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國際價格,同樣的企業,同樣的生產成本,如果匯率變為1:8,100%的利潤,那企業可賺大發了,會加班加點的多生產這種產品;相反,如果匯率變為1:3,企業每生產一件產品結果要虧掉1元錢,企業就無法支撐下去了,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提高國際上的售價,要麼只能破產倒閉……
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積累越來越大,2003年以來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國內外關於人民幣是否該升值、該升多少的論戰不斷升級,美國和歐洲方面通過經濟、政治等形式向我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壓力之下,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佈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匯率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並在2006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進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中國的匯率改革之路暫停,中國又再度恢復了緊盯美元的匯率戰略。
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逐漸由2005年匯改前夕的8.3逐漸升值到2010年6月份的6.83,但由於慣性,這種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並沒有阻止中國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中國對歐美國家的貿易順差仍然大幅增長,到了2010年4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高達2.43萬億美元,占到全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總和的1/3!
這樣一來,不僅歐美發達國家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甚至包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也大聲呼籲人民幣升值。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到2013年底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經升至6.1左右,這也是1993年以來中國人民幣匯率的最高點。
到了2015年底和2016年初,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變為6.5左右,下圖就是1993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動情況。
回到最初的那個兩個海島的故事。
現在,如果A島出現一個袁隆平,水稻產量大增,那麼會出現什麼結果?
結果就是,A島的黃金會升值,因為A島的真實財富增加了,這就是1994年到2013年期間人民幣升值的邏輯——中國人民創造的真實財富增加了。
換一個方案,如果B島發現了一個大銀礦,那麼會出現什麼結果?
結果就是,B島的白銀會貶值,因為真實財富沒增加但貨幣量卻憑空增加,這就是2014年以來人民幣貶值的邏輯——我們的鈔票發得太多太快,但我們的真實財富增加反而減緩變慢……
面對最近以來人民幣的貶值,前兩天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題為《人民幣是負責任的國際貨幣》的文章,其中強調:
如以有效名義匯率考量,過去8年間大國貨幣中只有人民幣沒有相對任何一個主要貨幣出現劇烈的貶值,相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水準也基本保持了穩定。相比之下,縱觀發達國家國際主要貨幣的匯率史,短期內出現20%甚至40%匯率波動的極端情形也並非罕見。
人民日報說得很對——的確,從過去10年乃至20年的歷史來看,包括歐美日在內的大國貨幣中,只有人民幣沒有相對任何一個主要貨幣出現劇烈的貶值。
然而,人民日報似乎忘卻了,如果我們將歷史再拉長到25年期限,1994年人民幣匯改的時候,當時的官方匯率是5.7,一下子直接貶值到8.7——這一下子的貶值,可不僅僅是20-40%,而是53%!
------------
文章說明:根據本人給復旦大學EMBA寧波學員的一部分授課內容整理。
分類: 1.宏觀經濟
李家謙
文章最後嗰句好驚嚇
derrick ng
人民幣對美元再眨值的壓力應該依然很大,因為美國加息,和中國經 濟增長下降(其他已有不錯的增長)和中對外投資增加。不過又不用太悲觀,相信人民幣亦不會大幅眨值 ,因為現在的中國經濟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有一定實力。...閱覽更多
p-plus
記得好久之前100港元對38元人仔的日子嗎, 當時國內仲末實施改革開放呢....國家真係用30年光景追回過 去積弱的成就.
何偉樑
好文
史理生
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