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20-4-18 經濟新頻道)
誰曾想當年始于香港高球場的交手,竟影響如今中美貿易形勢。
近期流出的一張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照片顯示尚處於年輕時期的特朗普懷抱著一個亞洲面孔的短髮女子,而旁邊坐著一位年長者。照片備註稱:“20世紀90年 代初期,鄭裕彤帶著朋友家閨女明美蓮會見特朗普。”
照片中,從三人神色頗為愉悅,然而誰能想到,這這段經歷為後來特朗普對對中國經濟的強硬態度埋下了種子。
22年前,特朗普跟香港富商鄭家純(鄭裕彤長子)和羅瑞康有過一次不愉快的合作。
羅康瑞
地產狂人特朗普向以作風進取見稱,不過1994年美國樓市低迷,他就因負債過高面臨破產危機,透過投資銀行對外尋求打 救。恰巧當時日本經濟泡沫已爆破,日本人不再在曼哈頓狂掃物業;反而是香港接近九七回歸,一些打算把部分投資移師海外 的港商,對特朗普發出的求救訊號感到興趣。
兜兜轉轉中,特朗普的這件事漂洋過海,被羅康瑞以及地產巨無霸新世界第二代掌門鄭家純知道了。最終,鄭家純和羅瑞康決 定斥資數以憶計美元,入股特朗普旗下位于哈德遜河畔、占地77畝(相當於兩個維園)、涉及19幢建築的超巨型高級地產 專案(後來命名為Riverside South)。
Riverside South
羅康瑞和鄭家純看上了這個項目,特朗普口中搞定中國人,狠賺一大筆的故事也因此發生。只不過,實際的情況與他吹噓的, 是完全不同的版本。對這段歷史,不少人都略有所聞,但,《紐時》早前就訪問了幾位當事人,包括羅瑞康,以及當時代表特 朗普的銀行家AbeWallach,首次披露了這宗“中美合作”不為人知的秘辛。
話說當時的形勢是特朗普急,鄭家純和羅瑞康不急。據Abe憶述,特朗普不喜長途跋涉,當時萬分不願意親身飛來香港商談 ,也擔心到香港打客場會更處下風,但接到羅、鄭二人“到香港談吧”的消息,他還是屁顛屁顛地開始了顯然不會很美好的旅 程。
舉例說,鄭、羅二人當時奉行香港商界的老規矩,邀請特朗普到高球場,邊打球邊談生意,並開出賭注[1000元美金一個 洞]。特朗普雖在美國也打慣球,卻不慣賭錢,加以當時身陷破產危機,更被這個賭注嚇怕,遂要求改為[100元美金], 頓時在氣勢上輪了一大截。羅瑞康回憶到此,還特意給特朗普留了個面子,說當時那場球,特朗普輸的比贏的要多,他高爾夫 打得不錯,但我們對場地比較熟悉,他可能也因為長途旅行而差了發揮。
特朗普
打完球後,二人邀請特朗普到鄭家純父親、彤叔鄭裕彤家中吃飯,不過特朗普不喜歡桌上的食物,也不會用筷子,席間還出了 不少洋相。Abe記得,第一道菜是一整條魚,沒有去頭。能看到魚的臉和牙齒,看上去真的很難看。傭人更把魚頭對正特朗 普,邀請他先嘗,嚇得他急忙把魚推給身旁的Abe。席間,鄭、羅二人又打趣說要進行一場非正式的喝酒比賽,但特朗普卻 是禁酒主義者(teetotaler),惟有婉拒,令場面十分無趣。
在香港一輪交鋒下來,特朗普灰頭土臉,真的如他事前所擔心,在談判上輸光氣勢,卻又不能跟對方撕破臉,難免會[蝕章] ,甚至被予取予攜。這其實是商界談判的慣技,特朗普自己也不會陌生,但他作客香港,還面對兩大中國生意人高手,就像《 葉問2》中的西洋拳王來到香港,卻被[宇宙最強]甄子丹飾演的詠春宗師打到跪地求饒。
既開壞了頭,及至雙方基本上談妥合作之後,特朗普還繼續落於下風,被迫處處屈從。例如他當時瀕臨破產,被債權銀行要求 儘快引入資金,急如熱鍋螞蟻,但在原訂簽署合約之日,香港方面卻突然以“撞正農曆鬼月(7月),不吉利”為由,要求推 遲至西曆9月15日後才簽約(但羅瑞康解釋,當時是因為檔問題才推遲簽約,非關迷信)。此外,對該專案的裝修設計,特 朗普亦被迫放棄一貫喜愛使用大量雲石和金色的風格,改為聽從“風水師”的意見。
最終,羅康瑞和鄭家純把項目盤了下來,當時的合作方案是,他們幫特朗普收拾調專案的爛攤子然後獨立搞開發,特朗普什麼 都不用管,但可分30%的利潤。雖說合作未必愉快,但Riverside South項目確實十分成功,回報極之和味。坐著就能賺30%利潤,還能解眼前之危,中國人可謂相當厚道了。走投無路的特朗普也 找不到更好的方案,所以趕緊簽字畫押,把舞臺交給了中國人。直到2005年,隨著美國經濟和樓市復蘇,特朗普不但財政 脫困,身家還更勝從前,這才借機發作。
話說當時在占多數股權的香港投資者主導下,把該專案的住宅部分以17.6億美元出售,成為紐約史上最巨額住宅交易。然 而,儘管特朗普收到他按合約應得的可觀利潤,卻聲稱不滿香港投資者事前沒知會他這次交易(但羅瑞康堅稱特朗普事前知情 ),並揚言[如果我知道,肯定可爭取到更高賣價],更以此為由,在美國控告香港合作方,索償10億美元。
這簡直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啊,當初幫你還債,救你的命,現在還為你掙到這麼大一筆,而你,竟是這樣的,翻臉不認人,還 忘恩負義!
羅康瑞和鄭家純嘴上沒這麼說,心裡一定這麼想過特朗普,但事已至此,他們也就不再對指望特朗普講規矩抱天真幻想。兩人 一商量,立即達成共識:跟他幹,別讓他以為我們中國人是好欺負的。
這一干,就是4年多,1000多天的千回百轉。
你不是要打官司嗎?陪你打!
4年多下來,羅康瑞和鄭家純的律師團,光是各種書面材料就折騰了將近17萬頁。
你不是說這個買賣不划算,還不按這個結帳嗎?
那我們乾脆用這個收益繼續投資。就在特朗普起訴期間,羅康瑞和鄭家純直接把賣樓的收益再投資,趁低買了美國銀行在三藩 市和紐約的房產。
最終,法庭的裁決是,特朗普無理取鬧,違反契約精神,起訴不予支持。而且還同時裁定,特朗普原本可以早早結算的30% 收益,必須跟已經投資的美國銀行大樓一起捆綁,要到2044年才能結清。糾纏4年多,特朗普最終:完敗。不但完敗,還 賠了夫人又折兵,既讓可以到手的利潤被弄到了幾十年以後,也為日後吹噓自己搞定中國人,埋下了那顆被《紐約時報》引爆 的炸彈。
羅康瑞在這個項目的權益,早已賣給鄭家純,但他對這個經歷記憶猶新。
雖然後來特朗普通過記者向他們示過好:“如果你能跟羅先生和鄭先生說上話,請轉告他們,我唐納德·特朗普非常尊重他們 ,好嗎?”而官司之前,在一次羅康瑞出席的國際會議中,臺上演講的特朗普也曾公開感謝羅康瑞是“救了我命的人。”但羅康瑞對特 朗普的印象,依然是非常之不好。
“這樣一個人如果當總統,那真是……”
有人辯護說,特朗普當時是商人,所以這樣做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羅康瑞顯然不滿這個說法背後的潛臺詞,“商人也該有誠信 、道德、講點情義,但他就是那樣的人。”說完,臉上略過藏不住的鄙視。
因此,對《紐約時報》因為自己也是成功的地產商人,而且跟特朗普一樣贊助過一檔創業類節目,就斷章取義稱自己是“中國 特朗普”,羅康瑞是絕對地不認同,甚至認為是羞辱!“我們絕對不是一種人。”羅康瑞強調說。
特朗普這段有22年歷史、涉及香港生意人的恩怨情仇,個中是非外人實難判斷,但確有可能是他現在如此敵視中國商界的深 層原因之一;誰曾想當年始于香港高球場的交手,竟影響如今中美貿易形勢。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讚好
2 讚好
大施 和 蔡清偉 讚好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4月 8, 2020
1.6k+ 閱讀
(網絡圖片)
(2020-4-8 轉載自明報)
(原文網址:https://m.mingpao.com/fin/instantf2.php?node=1586312153265&issue=20200408)
因應匯控(0005)取消派息而組成的「匯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發起人呂宇健(Ken Sir)背景陸續曝光,除了被指開班教學員借私貸槓桿式「炒」匯控,本報記者去年曾參與他「本業」的物業投資講座,發 現他藉開班吸納無樓人士齊齊收購舊樓,避稅兼疑打「擦邊球」申請強拍轉售物業或地皮獲利。
本報昨天曾致電、經訊息及社交平台聯絡呂宇健及聯盟另一代表葉子晴,以查詢對方是否教人打「擦邊球」一事等,惟截稿前 均未獲回覆。呂宇健除出任「匯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發起人,同時身兼寶庭重建創辦人、香港中小型業主會創辦人、順裕資 產管理大股東等,他旗下的寶庭曾在2018年以8319萬元中標屯門蚊型地。呂宇健近年一直在業主會以「Ken Sir」名義舉辦講座,聲稱可以教授無樓人士、中產零首期買樓等。
香港中小型業主會去年底曾舉辦多場「3小時『空手道』物業投資講座」,本報記者曾參與其中一場,每名參加者需支付10 0元報名費,講座當天雖屬工作日但亦有數十人參與。講座內容由教人投資?房、車位到舊樓收購都有涉獵,另一名匯豐小股東大聯盟發言人、順裕資產管理市場發展部經理葉子晴亦有份主講。
其中由呂宇健主講的收舊樓計劃,變相是吸納講座參加者齊齊投資(見圖),會上假設目標為一幢有50份業權的舊樓,只要 有40名無樓人士以個人名義收購單位,可以避免以公司收購繳交的買家印花稅(BSD)。他提到,「最惡的(情?是業權)是超過21%或81%」,指即使不能買到八成業權,但只要有21%業權「邊個都搶唔到(發展權)」,因為若有 發展商想強拍,必須擁有至少八成業權。而假設40人成功各自買入一個單位,便可滿足現行八成業權的強拍門檻。
指可鎖LIFT阻拍賣會競爭者
他表示,40名新業主可注入自己單位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每人各持股2.5%,再合資公司名義申請及參加強拍。若強拍 有其他發展商參與,價錢適合可變賣業權獲利,否則由現有成員集資重建項目。他將事情形容得相當輕鬆,指現時香港「樓花 期」為30個月,即在收樓、拆樓完成後便可開始賣樓套現,事成後參與者除各自分得一個單位外,其餘單位可轉售分錢。在 教授期間,呂宇健講得「很放」,例如他指在強拍當日,為求低價投得餘下業權,可有奇招:「通常係11至1點,?安年大廈(業主會會址)會有拍賣會,有個有牌拍賣官睇場,但10點鐘(大廈)就鎖LIFT」,令有意參與者未能成功到達會場,「(競爭者)行得上?已經10點01分,拍賣完畢」。
呂宇健打「名人牌」 蔡志明否認相識
呂宇健更大打「名人牌」,曾展示「玩具大王」蔡志明及新世界中國執董方承光的照片,指蔡曾主動收購他旗下物業,聲稱最 終蔡以「未來合作機會」換取他低價出售。不過本報向蔡志明查詢,他強調不認識呂宇健,對交易無印象,在港投資多為收租 物業,並無與人合作等。
此外,呂宇健在講座中主動提及計劃可能涉及集體投資計劃的法律問題(見另文),強調「唔好犯一『滴』法」,但稱他的大 律師告訴他,只要是朋友就不構成要約,因此「需要由陌生人轉化關係」,並向講座參與者發問「大家想唔想同我做朋友?」
........................................
聯盟搞手教人劏房起家
「匯豐小股東權益聯盟」爭取了不少匯控(0005)小股東支持,發起人背景亦隨即引起注意,其中呂宇健為香港中小型業 主會創辦人「Ken Sir」,該會開設課程教授如何分間單位,曾被指是教授如何合法「劏房」,他亦為近年冒起的寶庭重建董事。呂宇健強調 ,聯盟與中小型業主會或寶庭重建無關,惟問到聯盟內是否有中小型業主會成員,他則稱不排除有此可能。
昨中小型業主會辦記者會
呂宇健昨日表示,他的身分只是一名匯控股東,自18歲已持有匯控,因為今次不派息少收了300萬元。他指不排除聯盟內 有中小型業主會成員,但聯盟內有超過3000名小股東登記,主要經facebook群組召集。
事實上,昨日記者會舉行地點正是香港中小型業主會會址,據網頁資料,該會設有課程教授如何分間單位,「從談判開價到裝 修開則,教你合法、合理、合規地創造被動收入」。中小型業主會亦為社企「民社相寓」的合辦機構之一,據2018年3月 資料,民社相寓承接了213間分間房間,其中大部分以市價出租,小部分以優惠租金出租予需要幫助的家庭。
呂宇健等持有順裕寶庭重建
至於協助聯盟舉辦記者會的順裕資產管理,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呂宇健為其母公司順裕資產集團的大股東,據順裕網頁顯示, 該行在2018年成立,設有地產投資和財務投資服務。另外,寶庭重建亦由呂宇健等人持有,2018年以8319萬元中 標屯門蚊型地,亦曾在當年與其他本地基金投標啟德地皮。
........................................
稱與朋友「組團炒舊樓」不受監管 證監不評論
「Ken Sir」呂宇健教路組團炒舊樓,更聲稱做朋友一齊投資不屬於「集體投資計劃(下稱CIS)」,不屬證監會監管。證監會 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不願置評。據了解,要斷定一項投資計劃是否屬於CIS,需要經調查才可定論,並非單憑資產管理 人說辭就可過關,據證監於2013年發出的指引,判別CIS的四大特徵都未有提及「朋友」身分。
根據證監指引,CIS大致上具備四個元素,包括涉及財產安排、參與者對涉及的財產並無日常管理權、參與者的供款和所得 利潤是匯集的,以及參與者是分享或收取從管理該項財產產生的回報為目的(見表)。四項元素當中,都未有提及管理人及參 與者之間關係,對構成CIS有否影響。
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除非推廣宣傳材料已獲證監認可或取得豁免,否則凡發出任何推廣宣傳材料,載有向香港公眾發出 參與集體投資計劃的要約,即屬犯罪;同時推廣CIS可能構成須向證監申領牌照的受規管活動業務,如未領有牌照,可導致 干犯《證券及期貨條例》之下的罪行。恒指夜期至今早零時高水85點,報24,338點。
集體投資計劃要具備4元素
據了解,「夾份炒樓」行為是否構成「集體投資」,要根據雙方簽訂合約逐條調查分析。早年證監會曾指長實一項拆售酒店項 目可能涉及集體投資計劃,雖然長實否認,但經調查後,最終長實仍決定取消全部銷售合約。消息指出,假如事件遭到調查, 即使有人自稱與投資者是「朋友」,監管機構亦未必會信納,對雙方的關係,調查方會有自己的結論。
蘇默 張貼文章
(2020-4-7 轉載自蘋果)
(原文網址: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407/WVW3KBSHEFGIGVKJFRXKWMLJRM/)
滙豐控股(005)停派息惹起小股東不滿,以香港中小型業主會(下稱:業主會)創辦人呂宇健(Ken Sir)為首突然組成滙豐小股權權益大聯盟,掀起一場維權運動。不過有業主會中人向《蘋果》踢爆,原來這個會過去多年 教一班學員以所謂「loop loop loop大法」方式借私貸及銀行透支額度(Overdraft Line)投資高息滙豐,惟滙控剎停派息令到這個「loop」中斷,惹起學員不滿,遂施壓Ken Sir掀起運動。
近年不斷舉辦開班教授投資物業的香港中小型業主會招攬會員眾多,除教人將物業變成劏房及投資車位,更教人用複雜財技買 滙豐自製所謂被動收入。
曾報讀Ken Sir「時間自由班」的學員阿文(化名)踢爆,投資班基本上只教兩招投資大法,一是借錢買滙豐,二是炒劏房,「佢只會 鼓吹人買一隻股票,就係滙豐,因為得佢派息能夠玩到loop loop loop大法。依家滙豐唔派息,一班學員損失慘重。」
借私貸以3倍孖展掃滙豐收息
所謂「loop loop loop大法」,簡而言之是透過借貸不斷買入滙豐,只要維持6厘以上股息率、較貸款利率為高,就能食盡息差,「假設借50萬私 貸,分5年還,每月大概還9,000元,再將50萬做孖展槓桿到3倍買滙豐150萬元貨。滙豐維持6厘息嘅話,每年就 有10.5萬股息還私人貸款,股價5年之後冇升冇跌,還完私人貸款仲有50萬市值嘅滙豐股票。」
根據本報獲得Ken Sir的上堂照片顯示,其「高階版」槓桿心法投資風險極高。先撇除滙豐股價變動,若要成功實踐,前設是滙豐5年內維持 6厘派息率,而且要取得低息私貸。阿文指,這亦說明Ken Sir為何會教學生先「做靚」自己信貸報告,用以獲得大額私貸。
據業主會網頁的「學員見證」顯示,的確有不少學員提及類似的槓桿投資財技,包括一名第18班學員Ronald指:「短短呢四個月,邊學邊做。我一口氣cut晒十幾張信用卡,還晒啲私人貸款,信貸評級由C跳到上A ,準備一筆大啲嘅私人貸款去買一些投資產品製造息差 。」說法與阿文提及的借錢買滙豐手法吻合。
「根本係一個宗教,啲同學好白癡」
滙豐煞停派息,隨即令環環雙扣的loop中斷,大批學員頓時蝕到入肉。「根本業主會係一個宗教,啲同學好白癡,Ken Sir講咩真係照跟。好多人係滙豐60蚊時借錢買,依家滙豐大跌唔派息,條數點還?所以一輸就好甘。」
阿文續指,自己上過一段時間投資班後,發覺所授方法「踩鋼線、走法律罅」,風險極高,故自己未有跟隨,但其實前後已花 近10萬元學費報讀。「睇返係一場層壓式騙局,好多投資方法係唔道德,當然投資係有風險要承擔,但你唔係咁樣教人借私 貸倍大佢。」
阿文又說,Ken Sir上堂從來不會派筆記,資料只會於堂上播放。投資班每班有幾十名學員,官網更聲稱已有2萬名學員,但以他過往所見 ,不少人只是「無錢嘅廿幾歲後生仔」,對於Ken Sir借錢投資的心法深信不疑。「半年前滙豐50蚊左右,Ken Sir話個會已經有2至3億元市值滙豐,你就可以想像到有幾多人跟買。」
滙豐大跌後,Ken Sir於業主會群組聲稱已於40元盡沽,現只留一手滙豐。「咁個Group梗係有人不滿,但我會話佢做得好好,為咗逃避學員追討投資建議責任,識得帶頭企出嚟聲討,將責任轉移返比滙豐,又變返 同一陣線。」
由Ken Sir為首的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昨日聯同兩位小股東召開記者會,批評滙豐未有履行承諾派息。本報記者在記者會上問 到開班教借貸炒滙豐事宜,Ken Sir回應指,「我哋未清楚呢個係咩訊息,所以我哋暫時不能披露。」然後離去。本報正透過業主會公關擬獲得更多詳情, 惟暫未回覆。
滙豐維權記者會疑搵股東做「媒」
事實上,昨日出席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記者會的代表,原來幾近全為業主會骨幹成員。阿文指,除卻無法辨認「包到冚」的 所謂小股東黃女士之外,其他人包括是Ken Sir基金公司及教炒期權的拍檔等,甚至連在台上梨花帶雨、自稱是滙豐苦主的「李女士」,亦在業主會負責「舊樓重建」 部份。
未有申報其利益關係的「李女士」記招後接受本報訪問時,亦企圖裝成獨立股東,「我喺Facebook見到佢哋呢啲群組(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群組),即刻就入去」。她又指,滙豐不派發2019年末期息的做法,等同迫 小股東,「可唔可以話係迫我哋去跳樓呀?可唔可以話係迫我哋呢啲退休人士,拎埋老本陪你哋玩呀?而家根本上係一浸一浸 咁搣我哋,一浸一浸咁打劫我哋」,她激動地指對退休生活失去預算,又無力與滙豐周旋。
不過,本報在業主會Facebook上載的影片發現,一位相貌與「李女士」有9成9相似、名為Karen To的女士,曾拍片多謝Ken Sir為她帶來啟發,片中指「Ken Sir比(畀)我諗到另外一種退休之後嘅生活,喺(係)可以操控係(喺)自己手中」,估計是業主會學員之一。而該影片 亦於記者會完結當日傍晚被刪除。本報就事件向記者會公關查詢,未獲回覆。
Ken Sir在記者會後,亦兩度撇清滙豐小股東權益大聯盟與業主會的關係,「我旗下所有公司,包括寶庭重建及中小型業主會係 呢件事上面係冇任何身份」,又指自己唯一身份是滙豐股東,稱就今次事件,「我個人少收嘅金額超過300萬元」,但無披 露最新持股。
官地市場「冒起新星」 寶庭屯門地1萬呎劏15幢排屋
由Ken Sir創辦的業主會,近年不斷舉辦開班教授投資物業,包括將物業變成劏房及投資車位,招攬會員眾多,近年更成為官地市 場「冒起新星」。
與該業主會有關聯的寶庭重建,兩年前踏足官地,以8,319萬元投得屯門藍地福亨村地皮,索性自己起「劏房」,將僅1 萬方呎樓面,向城規會申請建15幢排屋,每伙不足700方呎兼設車庫,該會曾指屯門地皮建成後,或以成本價賣予有關聯 的香港中小型業主會會員。
2018年10月,當時政府推出山頂文輝道地王招標,因出價未達政府底價而「難產」收場,流標後同月,樓市觀望氣氛濃 厚,政府推出屯門藍地福亨村地皮出售,只收三份標書,反應極為冷淡,寶庭集團則為入標財團之一,在淡市下高於市場上限 達17%,以8,319萬元投得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8,188元,取態非常進取。
寶庭集團「食髓知味」,隨後多次在官地投標出手,屬傳統大孖沙投地之外,近年冒起的競爭對手。寶庭曾入標地如油塘高超 道地皮及啟德地皮,入標代表袁銘琛於入標啟德地時更直言是「乘勝追擊」。並稱是夥拍本地基金合資投標啟德地皮,又指往 後會以這個模式投地。
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寶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包括袁裕深、呂宇健、何璟芸、陳敏儀、溫業鋒。去年9月,寶庭集團易名 元亨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記者:陳洛嘉 黃珮琳 湯家明
蘇默 張貼文章
(2018-8-17 轉載自蘋果)
(原文網址: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80817/20478402)
【放蛇報道】去年10月,以社企自居的「民社相寓」有一個鴻圖大計,目標是找來善心業主,以略低於市值租金放租單位, 再間成「優質」劏房出租,以解決居住問題,於今年2月已落實分間了213間劏房。
這個「民社相寓」,由慈善機構扶攜會和私人的香港中小型業主會(業主會)合辦,「劏房波」陳茂波坐鎮做顧問的香港社企 策劃公司,則是項目發起人之一。其中業主會最受爭議的是,會內各幹事買賣不下於數百個物業賺錢,涵蓋住宅、工廈和商舖 。本報近日放蛇出席業主會的物業課程,直擊成員自爆當中的「吸金遊戲」。
本報記者
記者翻閱業主會的網站介紹,聲稱由數位物業投資者成立,單是一名叫Ken的創辦人,便擁有過百個物業,每月租金收入逾 百萬元。業主會不定時舉行講座,每位收費100元,記者在網上報名,當日講者是自稱另一創辦人的Kelvin,他向在 場近70個聽眾,力銷劏房生意,「(物業)3%嘅回報係完全唔合格㗎!8至10厘就合格喇,我哋理念係憑經驗同技術, 去做分間單位(劏房),令每一筆投資釋放更大租值!」
老練的Kelvin不但說之以利,還動之以情,透露自己原本是一名醫生,可以年賺過千萬元,還因為做醫學研究奪得獎項 上過雜誌封面,「但如果我當年淨係做醫生,今日未必買到樓,我有一半醫生朋友係未買樓,其實好痛苦,因為低息環境下資 產升值太快!」他自揭轉運成功,皆因識到朋友學習物業投資,「點解我會來搞呢啲(課程),我真係想幫香港冇呢啲知識嘅 人!」而Kelvin口中的知識,便是如何合法地在物業市場賺到盡。
自製成交 「零成本」上車
他自爆業主會成員早年的「發達方程式」。在2006年樓市上行期間,只要懂得以細緻的操作方式「摸貨」炒樓便能致富。 以銀行估價為100萬元的物業作例子,當看見有業主僅開價80萬元,較銀行估價有一定折讓,便向業主埋手。以立即付一 成現金作訂金來勸誘,勸業主以70萬元放售,得手時便簽下必買必賣的臨時買賣合約,然後在翌日再以100萬元把有關物 業轉讓給一名「另一人」。
之後,經由這名「另一人」向銀行造七成按揭、取得70萬元的貸款,趕在期限前向業主付上餘下的九成款項,如是者便成功 「零首期」買樓。經這連串步驟後,有關物業的最新市值也變成100萬元,投資者會據此向買家溢價數萬元來出售,一旦成 功,便能無本生利賺三十多萬元。風險是,市況突然逆轉會損手收場。
當年無本生利,今時今日就要搞劏房。「如果我哋按照《建築物小型工程規則》入則,由認可人士簽圖則,電力供應、消防條 例各樣衞生環境遵守指標,已經可以合法分間。」
課程學費$6,800 會費逾3萬
業主會想幫大家發達,但要「受幫助」也不容易。上完這個講座,首先要交6,800元上4堂物業基礎知識課程,為了說服 現場聽眾付錢上堂,講者Kelvin力銷有關課程可產生147萬元價值,「當市價400萬嘅物業,低水一成周街都係, 我哋教大家尋找低於市值三成嘅筍盤,係咪值80萬?將收租物業回報由3厘變到去10厘,多咗7厘,係咪值28萬啊?」
至於其他「價值」,則包括財技等方面的教學,「上晒呢4堂,我哋會將投資物業有關嘅經驗同知識傾囊相授!」這4堂課只 是開始,之後還要另交逾3萬元做會費,才有機會和業主會合作,齊齊食劏房生意等大茶飯。
與業主會合作「民社相寓」的扶攜會,本身是一個提供醫護和照顧服務的機構,可從租金收一成金額作為「管理費」。它們以 旗下一個位於尖沙嘴海防道的項目為例,表示以每月20,000元租下這個實用面積750呎的單位,之後分劏成6個面積 介乎100至130呎的劏房,以平均呎租49元計,6間劏房的月租介乎4,900至6,390元。這樣轉租劏房,計落 可收回36,750元,增幅達到84%。
香港樓市越走越好,但全港平均呎租其實遠低於民社相寓的定價水平,據中原統計,全港107個大型私人住宅屋苑的實用面 積平均租金,在上半年每呎36.9元;另一間物業中介龍頭美聯的數據亦顯示,6月份全港平均呎租為38元,都較「民社 相寓」定較為低。
蘇默 張貼文章
(2020-4-5 轉載自蘋果)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20200405/TCVY6MFFV4KDIHYTYP3XXBNBDI/)
滙豐有必要重新考慮補救剎停派息措施,最少要補償2019年末期息0.21美元t,否則就是失信。
聯盟牽頭人是一間名不經傳的基金公司叫順裕(Surich),banker朋友對這間公司無甚認識,網站資訊簡陋,更甚者英文grammar竟然錯陋頗多,簡單如We Succeed寫了We Success,pain point寫成plain point,相信不是面向高端客市場。
證監會紀錄show到這間基金公司2017年成立,前身叫ICO Fintech Capital(聽到ICO都覺得有點燶味)。2018年7月獲得4號牌(畀證券貼士客戶)及9號牌(資產管理服務),註冊辦事處雖然處於中環畢 打街,但實體是商務中心Compass Office。
相關新聞:【何車500】分拆A股 東岳得益(何車)
有八卦banker check到順裕董事有三位,其中一位係近年崛起嘅地產商「寶庭重建」創辦人呂宇健,亦即是專教人炒樓嘅中小型業主會Ke n Sir,聲稱自己係80後,有過百個物業,每年收租過百萬元。
Ken Sir打理嘅寶庭重建2018年11月突然升上神枱,躋身同李澤鉅、李家傑等地產商之列競投超貴價啟德地,當時公司代 表解釋資金來源係「同本地基金合資」,又話基金「持續有資金流入,變得好快。」拍埋個時間點,寶庭重建提到嘅本地基金 ,同年7月攞到牌照嘅順裕資產管理公司好可能係其中一間,而基金客仔估計係一班本地業主。
滙豐小股東聯盟講到明已經串連到幾百個股東,不難想像呢班人就係業主會嘅人,但點解咁啱佢哋持有咁多滙豐,仲要衝出嚟 維權?真係要佢哋去解說清楚。
不過業主會過去多年來出名以天價學費開班教人炒樓,包括將人類住屋劏成一格格,提升租金回報率至10厘。呢種魔鬼模式 符合資本主義,亦可以用「市場有需求」萬能key去解釋,但本總裁覺得道德上係淪喪嘅,就算近年成立社企「民社相寓」 都彌補唔到,由佢哋出馬去狙擊滙豐本身要打折扣。
但必須重申,滙豐的確有必要重新考慮補救剎停派息措施,最少要補償番2019年末期息0.21美元呢part,否則就係失信。銀行無信而不立,影響存戶信心,繼而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形象。滙豐銀行近年有句廣告taglin e——「承諾之後,才是承諾開始」,奉勸一句,千萬不要變成「承諾之後,才是反口開始」。
程總裁
www.facebook.com/IFC89
附業主會背景:http://riceear.com.hk/index.php/blog/9580/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3月 19, 2019
1.4k+ 閱讀
(2019-03-17 壹周刊)
(原文網址:https://nextplus.nextmedia.com/article/2_659338_0)
在香港成立空殼公司輕鬆易辦,成為強國人低調買樓、洗錢的手段。在加拿大被捕的華為集團副董事長孟晚舟,亦被指透過香 港註冊的空殼公司與伊朗非法貿易。本刊發現有公司用人頭不斷開空殼公司,多達942間公司;相比之下,「超人」李嘉誠 在公司註冊處名下公司的記錄,也只得34個。
壹仔調查發現,一名叫葉家潤的人士不斷複製空殻公司,讓幾批大陸客買下這些公司置業,再辭任董事,將董事轉去大陸客名 下。壹仔早前報導,有地產經紀一炮過買下7個總值2.2億元的皓畋單位,協助強國客以公司名義買樓。這些買家名義上來 自不同公司,但是首任董事均是葉家潤,再由地產經紀接手;公司原址同樣是「金栢利註冊有限公司」地址。葉氏亦沾手另一 何文田豪宅天鑄。天鑄2至8號洋房的公司買家之中,所有現任的董事名字均為普通話拼音,他們於去年7至10月期間,從 葉家潤透過股權轉讓取得公司。
此外,曾為葉家潤名下的睿麗有限公司,於2016年用500萬元買下辛亥革命遺址屯門「紅樓」地皮,再於翌年將董事轉 名給普通話拼音名字、持內地證件的人士。新業主打算將「紅樓」清拆,引起原居民及議員反對,後來紅樓被定為暫定古蹟, 一年內不得進行任何工程。
律師鍾卓成指,由於用公司名義買樓,稅務安排較多元化,而且只需用股權轉讓就可將樓轉手,靈活性較高,開辦空殼公司的 生意業務應運而生。不少地產經紀會預先買空殻公司,為那些在新盤開售時急著買樓的內地客以公司名義買樓。
自去年3月1日開始,因應加強打擊洗黑錢活動,所有提供公司秘書服務的公司必須領牌,並須對客戶進行盡職審查,方可提 供服務,所以現在不能像以前般,當天就可從秘書公司買到一間空殼公司。條例收緊,公司成立費卻未見水漲船高。有資深經 紀透露,客戶透過地產經紀買入一間空殼公司,約花一萬元,近一年也未有漲價。
對於有人任多達942間公司董事,鍾卓成指由秘書公司人士任首董事「唔出奇」,但是奇在成立公司的成本也不低,「好少 啤咗九百幾間都仲未有人同佢買,因為應該一路啤一路賣。」每開一間公司,須向政府繳交公司註冊處費1,720元,商業 登記費2,250元。換言之開公司首年就要付接近4000元,以942間公司來計算,首年就總共須付上近377萬元。 記者以客戶身分向金栢利查詢買空殼公司價錢,職員指收費為5,300元,公司秘書費及商業地址費另計,共1,200元 一年。
上月22日查冊系統記錄顯示,葉家潤任942間公司董事,截至本週三,其手上的公司數量減少至765間,幾乎全部都在 近三年內開設,估計在半個月內其名下約二百間公司被賣走,「散貨」速度可謂貨如輪轉。
葉任董事、成為多間空殻公司辦事處的「金栢利註冊有限公司」,公司網頁顯示金栢利成立於1997年,現為全港最大之現 成公司供應商之一。金栢利董事為葉美冰、葉樹安及葉樹泰,他們任董事的公司曾橫掃多個物業,如金栢利於2012年斥逾 5億元買下觀塘嘉域工廈8層樓面、11個車位,總建築面績約14萬方呎。其中葉樹泰夥同意得集團主席、兼潮屬社團總會 名譽會長高佩璇,於2014年以約2.4億元,買入聯辦前九龍工作部的約道6號屋地。
究竟相關人士對空殼公司轉售後的用途是否知情?葉家潤報住的東涌莫家村獨立屋,與另一董事莫振娟報住同一地址。記者到 訪莫家村,有村民指莫家村幾乎所有原居民都姓莫,估計莫振娟同為原居民。從村民口中得悉,莫振娟長期不在上址,其丈夫 姓葉。記者又到位於上環昌生商業大廈的金栢利,想向葉樹泰及葉家潤查詢,職員拒絕接受訪問:「唔需要啦!」記者後來以 電話聯絡到在辦公室內的葉家潤,他得知記者身份後即拒絕接受訪問;截稿前亦未有回覆。
撰文:財經組
攝錄:財經組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3月 18, 2019
227 閱讀
(2019-3-18 蘋果日報)
走在世界科技尖端的科網界人物,對世界前景高瞻遠矚,其投資的「磚頭」豪宅,租值升幅亦凌厲過人。差估署公佈最新應課 差餉租值,本港主要十大超級豪宅中,大浪灣道三間豪宅租值升幅最突出。騰訊(700)馬化騰的大浪灣道豪宅,租值升至1,245萬元,每季單是付差餉15.56萬元。
十大超級豪宅租值,以租值金額計算,絲寶國際梁亮勝的淺水灣道89號大屋,仍位居首位,2019至20年度租值達1, 349.4萬元。不過,租值金額僅次梁亮勝的,為馬化騰位於大浪灣道13號的大屋,新一年度租值升至1,245萬元, 相比去年升幅5.06%。若以租值5%作為差餉徵收水平,馬化騰大屋每季單是付差餉已達15.56萬元。
屬於「70後」的馬化騰,38歲出頭,個人斥資4.8億元向已故船王後人趙世光購入大浪灣道13號,4年前重建成馬蹄 形狀的大屋。過往充滿英資背景的大浪灣道,近年隨著中資巨商賈進駐,超級豪宅亦逐步「染紅」。馬化騰購入大屋至今十年 ,市場估計大屋至少升值5倍,保守估計市值約30億元。
至於,本地薑李澤楷,與馬化騰堪稱鄰居,他所持有的大浪灣道12號「木屋」,正正鄰近馬化騰大屋。李澤楷大宅最新租值 595.556萬元,按年升5.3%,膺十大超級豪宅租值升幅榜首。同樣居住大浪灣道22號的吳光正,大宅過去幾年未 見大變,最新租值542.16萬元,租值按年升4.63%。供應極度匱乏的大浪灣道超級豪宅,租值升幅突出。
另一科網巨頭馬雲,他持有的中半山地利根德里Branksome Crest頂層複式,年度租值由17至18年度487.44萬元,上升去年511.92萬元,最新租值升至527.2 8萬元,升幅3%。至於,其餘富豪如恒大許家印的山頂布力徑10號洋房,及新世界(017)鄭家純的淺水灣道12號租值維持不變。
本港知名富豪大宅,租值升幅普遍介乎2%至3%左右,部份甚至不變。華人首富兼已宣佈退休的李嘉誠深水灣道大宅,最新 租值963.6萬元,較去度936.6萬元升2.8%。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11-25 Careerln投行PEVC求職)
話說,金融圈飯局龍佛混雜,局中的金融人壕裝難辨。但長期在某一類業務崗位上,自身難免會沾染上相應的氣場。本文一語 道破其中的奧秘,讓你在飯桌上洞察來者為何方神聖、仕出何門。
邊吃邊說,還頻繁敬酒——證券公司裏做銷售的。
邊喝酒邊抽煙,還一邊說自己的輝煌歷史,要吹上天的感覺——做信託的。
狂喝酒,偶爾蹦出一句的葷段子——銀行資深人士。
自來熟,對桌上其他人極盡讚美之詞——賣保險的。
低頭吃飯,吃幾口飯再看幾眼微信——做股票二級市場的。
不吃、不喝、不抽、不說,在那幹坐著——炒期貨的。
嘴就沒閑著,喝酒、抽煙、聊天,電話一個接一個沒停過——做三方的。
狂吃、狂喝、狂抽煙,高談闊論,正經的金融知識不怎麼懂,其他領域涉獵廣泛——搞地下錢莊的。
正常的吃、喝、抽,無論是金融知識還是其他領域,都能談得來——做投行的。
悶頭吃飯,不參與任何討論,吃飽了趴桌子上睡一會——財務自由的真大佬。
1
金融圈的中國式飯局
中國式飯局的意義還真不在於胡吃海塞,對於將時間排列緊實的職場人士,圍坐飯桌旁,聊聊宏觀、經濟,各種八卦、身邊經 歷,順便就達到投融資資訊交流的目的。
2
開場
首先是開場白,彼此客套拉近乎。
對於相熟的人,可以迅速切入主題,但是對於初次見面的人,見面寒暄就非常有意義了。如果把陌生人飯局當做一次面試的話 ,開場前五分鐘就決定了對方的整體印象。
奔赴飯局,衣著妝容是很重要的,有一次在北京校友會見面,其中一位並不是很相熟的女士,看到我身上穿的條紋襯衣,說“ 是今年的新款”,同時,兩人臉上浮現出一種同道中人的微笑,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其實只是一兩句的寒暄,背後的透 露的資訊是:一、你是一位非常關注穿衣品味的人;二、由此推論,你在金融業做事的品質應該也不會差;三、你應該值得交 往。
如果被問到自己不爽的話題怎麼辦?比如,有一位說話很直的朋友,一見面就說,“誒,你的眼睛今天很腫呢,是不是熬通宵 了?”,又轉向另外一位朋友說,“你怎麼可以跳槽去××的啊,看起來也不是很有相貌的人啊,教兄弟們絕招啊”,之後還 自帶聲效的“嘿嘿”兩聲。這時候,聽者心中會有一萬個不爽的草泥馬穿過。然後,你有幾種選擇:
或迅速拉黑。或哈哈笑過。
也有其他尷尬的場面,比如問到年薪、跳槽等這些隱私話題。飯局中,還有意想不到的意外,
曾有一位女子(身高僅1.5M),在被一位暴躁男士(將近1.8M身高)當眾喝斥,並被指責“搶位子”的高壓狀下,女 子冷靜沉著地描述了自己的社會身份及對方無禮粗魯行為,那種以柔克剛的氣質,鎮住了挑事男士,結果灰溜撤下,在場所有 人無不驚歎於其女子“表達藝術”與“抗壓能力強”這回事。有人說,如何看待一個人的能力,主要看“解決複雜問題情況下 的應變力”,高壓狀態下的應變能力,和身高無關,和性別無關,和修煉有關。
3
話題
圍坐金融飯局,對於陌生人可以迅速拉近距離,對於熟人社會,飯局更是一舉多得,可以溝通資訊,小型研討會在餐桌上召開 ,也可以交流感情,大談人生。大城市的飯局總是趕著場子。上、中、下半場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或者索性就定在同一家,只 是房間號不同。
高效的金融圈友聊天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邏輯清晰、思維活躍,往往是其中一人發起一個話題,其他人進行闡述。
每次席間總有一兩位主導者(一般不超過三個),他坐在主位,把控全局,並且善於全場調動氣氛,會講故事或用發文式語句 將話題引向深入。不同時候有不同八卦重點,如2015年聊股市,2016年聊房市,2017年聊資金流向。
有一次飯局,有證券、基金、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圈友參加的。
聊的話題有,今年存款餘額增長情況、流動資金的走向、消費信貸風險防控等,經濟數據的討論也是必須的。
“現在合適建倉嗎?”、“推薦一只好股票”、“今年投資什麼?”永遠是投資圈友關注的話題。
4
飯局注意事項
時間很重要。準時到達,特別不讓長者、老闆、領導等待,這是要點。
形象很關鍵。申銀證券90後研究院發現,“社會交往的本質是“看臉”,因為錢是無差異的存在“,肥膩的中年式男人或女 人形象不要出現在飯局上。
開場是重點。初次見面,一場自我介紹是免不了的,如何讓聽眾五分鐘之內識別你,記得你,各憑本事。可以將自己的職業、 興趣、擁有的資源等等。起一個朗朗上口的昵稱讓大家印象更深刻,比如,有一次我參加一個近20個培訓師的聚會,30分 鐘之內竟然記住了所有培訓師的名字,這對於有臉盲症的我,這在平常場合是不可想像的,主要得益於講師們的自我介紹“神 奇5分鐘”。
講話場合和內容把握分寸拿粘準確,畢姥爺式的案例要避免。曾經跟一位銀行行長聊天,我說,幾年不見,你用詞用句這麼細 節和到位?他說,那當然,因為我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會被聽到、記住和傳播,所以時刻牢記謹慎說話。
再來看看金融民工的飯局裝逼指南!
幹金融的表面上高大上,可是背地裏誰不是一把辛酸淚呢?既然都是出來賣的,咱也得講客戶體驗不是?別以為光“吹瓶”就 能把主家伺候開心,飯局上敬酒的學問可大著呢~
各位金融大牛一定聽過以下這個段子:
乾杯一口氣,此人在PE。
上來對瓶吹,八成是VC。
邊喝邊訪談,必是研究員。
喝酒如喝湯,人家是券商。
飲酒用小盅,肯定玩對沖。
茅臺要飛天,天使不差錢。
敬酒誰最多,我看是信託。
乾杯眼不眨,那人在四大。
紅酒配起司,外資所律師。
盛滿舔一舔,中資的高管。
勸酒特賣力,應該是董秘。
幹金融的表面上高大上,可是背地裏誰不是一把辛酸淚呢?既然都是出來賣的,咱也得講客戶體驗不是?別以為光“吹瓶”就 能把主家伺候開心,飯局上敬酒的學問可大著呢~
5
喝酒篇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喝得再多也不能忘了以下的7個細節:
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 敬人;
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
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幹嗎要喝你的酒?
小總結:
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
記住: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6
倒茶篇
這裏所說的倒茶學問既適用於客戶來公司拜訪,同樣也適用於商務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潔。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 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
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 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
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 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 意。再次,端茶要得法。
最後,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 給客人。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 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7
離席篇
一般酒會和茶會的時間很長,大約都有在兩小時以上。也許逛了幾圈,認得一些人後,你很快就想離開了。這時候,中途離席 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瞭解。
常見一場宴會進行得正熱烈的時候,因為有人想離開,而引起眾人一哄而散的結果,使主辦人急得真跳腳。
欲避免這種煞風景的後果,當你要中途離開時,千萬別和談話圈裏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 招呼,然後離去便可。
中途離開酒會現場,一定要向邀請你來的主人說明、致歉,不可一溜煙便不見了。和主人打過招呼,應該馬上就走,不要拉著 主人在大門大聊個沒完。
有些人參加酒會、茶會,當中途準備離去時,會一一問她所認識的每一個人要不要一塊走。結果本來熱熱鬧鬧的場面,被她這 麼一鼓動,一下子便提前散場了。這種鬧場的事,最難被宴會主人諒解,一個有風度的人,可千萬不要犯下這鐘錯誤。
8
座次篇
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 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 分坐。若作為主人,則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並為來賓引座。
9
點菜篇
如果你是宴請者,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依次他們來點菜。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 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提醒不要邀請老闆點菜,這會讓他覺得不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若主人盛情要求你點菜,則可以點一個不太貴並且大家都不忌口的菜,記得先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
點菜時,可根據以下三個規則:
看人員組成。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男士較多可適當加量。
看菜肴組合。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反之女士多,可多幾道清 淡的蔬菜。
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 ,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稻穗小編 張貼文章
(2018-12-7 私募工廠)
導讀馬路牙子寬無邊,免費茶座吹破天。編個專案當法人,畫張存單裝財神。百億千億信口來,銀行好比自家開。百萬千萬算 個啥,傭金都能上億拿。空手欲套白臉狼,頭破血流撞南牆。見到棺材夢不醒,前赴後繼是精英。
曾幾何時,政治金融中心的北京,潮水般湧進了一批“華夏驕子,金融精英”,上至自稱腰纏多少兆億美金的大老闆,下至債 臺高築準備跳樓的引資企業家,中間有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卻夢想一夜暴富的居間人,還有一些神秘莫測真假莫辨的二法人、總 代理……構成了北京城地下金融街裏的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由於這些“金融精英”們的彙聚,北京城地下室、小旅店、賓館、飯店、寫字樓的生意異常火爆,還帶火了複印、打字、掃描 、傳真等相關服務行業。
本來,投融資是發展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是政府、銀行、企業的高官、高管們玩的“遊戲”,不知啥時變成民間雜耍啦 ,而且還成了社會熱點,一時間,男女老少齊奔波,熙熙攘攘弄潮忙,真有點把錢酹淘淘,心潮逐浪高的味道。
還是讓我們看看這民間雜耍都有哪些內幕吧。
一、戲班子人員構成
基本是三塊五方。哪三塊?投資(財團)、用款(專案法人)、居間各為一塊,其中居間人又可一分為三方,即靠財團一方、 純居間一方、靠法人一方。這就形成了三塊五方。
在這個戲班子裏,居間方最活躍,遇到財團,他說他手中有法人;遇到法人,他說他身後有財團。他就是不能自己跟自己耍。 財團和法人的身份相對穩定一點,可也不盡然,真有忽而是法人,忽而又是財團的人。只是他們的生活檔次一年不如一年,一 天不如一天。
二、雜耍的套路
套路1:不還本,不付息,白給的錢。
居間人B對某專案法人A說:“我身後是海外回來的**大財團,有一種不還本,不付息,白給的款,款到你企業賬上,返回 30%,剩下70%給你白使。人家還是上打款。你的專案需用款300億,他打給你333億,你只返回33億,保證你專 案全額用款。”
法人A:“真有這等好事?那300億他一分也不要啦?”
居間人B:“你看我啥時說過假話?人家光美金就有3萬多兆億,回來就是支援國家建設的,給你300億人民幣算個啥。你 快把《可研報告》、《申貸書》給我,我讓銀主看看,如沒問題,下週一就放款。不過,你得先把《居間承諾書》簽了,引資 成功,你得給居間人3%,共9.9億。”
法人A:“給你5%,要不8%,10%都行。”
居間人B:“俺可不貪,9個多億足矣!那你就等著和銀主簽合同接款吧。”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法人接到銀主的《放款確認函》;法人找工程公司包工頭,以給工程為條件借款100萬;再以天上人間的 高規格接待銀主、居間人代表進行專案考察、遊玩;最後就是永無止境地等待放款;一直等到包工頭起訴法人,法人被冠上詐 騙罪服刑還沒見到一分“不還本,不付息,白給的錢。”
這樣拙劣的雜耍有時也變變名稱,如“扶貧款”、“解凍資金”、“增值下線款”等等,居然能年復一年,長耍不衰。
套路2:名正言順“搶”銀行
這可不是持槍蒙面入行,襲警殺人搶劫,而是名正言順地搶銀行。還美其名曰“直存款”,如果法人怕拿不到錢就來個“戴帽 直存”。這樣你總該接了吧?既然同意接,那感情投資“茶水費”總不該吝嗇吧?8%的貼息款總該預備吧?資金移動費還指 望銀主交麼?這些錢即使法人不出也會有冤大頭來出,剩下的就是高高興興進行辦手續了。
銀行的人都知道:直存款,就是搶銀行。表面上看,銀行是沒有風險的,資方從企業拿到貼息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一旦上升到 法律層面:存款人存款自願,取款自由;銀行有義務支付存款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可是銀行已經和企業合謀將資方的錢調動 到企業帳戶,如果企業虧損還不上錢,誰來堵窟窿呢?這麼做和從銀行搶錢有什麼區別嗎?所以,高高興興進行,垂頭喪氣出 來就是必然的了。
也許有人會振振有詞地說:“***都辦成啦!”
我信,但那不是民間雜耍,那是肉食者謀之的,最後都是銀行的壞帳,國有資產的流失,居間費都變成了受賄金額,上海的社 保案就是明顯的例證。在法制逐步健全的今天,誰還願意做陳良宇第二呢?
套路3:不上網保函和美金趴賬款
稍稍有點金融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保函沒有不上網的,不上網就是假的。
上網的保函和存單一樣,只是你所開數額的錢都到銀行去了,已經不是你的錢你專案根本用不上,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你支付 相應的費用,有肯麼?同類型的還有美金存款趴賬,這種情況下存款人只是個人頭,底單依然不是他的名字,他沒有支配這個 錢的權利,存單只能當廢紙罷了,戲班子裏有很多這樣的單子,什麼1430、6980、9630的,海了去了。
如果真有肯花錢弄這幾張紙的,並幻想著拿到銀行裏去弄款。耍戲法的不敢進銀行就出新招:要求必須有當地財政局擔保。偏 偏就有人不信邪,以為自己在地方一跺山搖,就硬著頭皮送大禮托關係請市縣長、財政局長給出擔保函。哪個長都不傻:用地 方的財政收入來擔保投資資金的安全性,最後是國家償還,擔保不是一件小事,和實際出資沒什麼兩樣,如果專案虧損了,償 還就相當於賣國。他敢嗎?
套路4:三方委貸款
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將專案或資產抵押給銀主,銀主將資金劃入銀行,由銀行採用銀行的委貸合同版本,監管發放貸款給企業 。這是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急於引進外資,當時外方多沒有放款權(金融機構才有的),國家有關部門才制訂了這麼個方案。
在銀行的版本裏,銀行是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你要和用款企業合作,和我沒任何關係, 我還要收管理費。現在真正有錢的銀主,是不會這樣把錢貸給一個不了解的專案或者企業,而自己既不參股,又不管理,又不 監管,這和把錢扔到水裏有什麼區別呢?
耍戲法的正是看准了這一點,搞了一個銀主的委貸版本,在銀主的版本裏,有一句貓膩的話:銀行“代收代付”,如果收不到 該怎麼付?是要拿銀行的錢去填補麼?這又是搶銀行了。
所以,企業法人忙前忙後幾個月,錢沒少花,可銀行版本銀主不幹,銀主版本銀行不做,最後還不是花錢買教訓,自認倒楣。
套路5:空殼投資
這些投資集團,大都在什麼大廈、什麼中心有間辦公室,有幾臺電腦,有幾位小姐坐在電腦前化妝描唇線。至於自有資金一分 也沒有,連辦公室都是借用或租用的。
別看他們的名字起得很響亮,什麼“中國”、“中華”、“中超”、“國際”、“華人”之類的,都是花幾千元錢委託諮詢公 司在香港註冊的,根本沒有金融許可證,一句話:該投資集團是個空殼。其目的就是依靠一些社會關係,再搞一個發佈投融資 資訊的忽悠網頁,來套專案、騙錢。
若有嗷嗷待哺的企業頭頭上鉤,那是絕不會讓他脫鉤的。
第一步:下通知函:我們董事會研究了貴企業申貸資料,同意全額投資;
第二步:到企業考察,處感情;
第三步:再下通知函:請貴企業再補充一個《風險評估報告》就行了,並指定三家評估公司,由企業任選(當然這三家都是事 先合謀好的);
第四步:企業高息舉債20萬,選一家評估公司給克隆一個《風險評估報告》;
第五步:空殼公司和評估公司各分10萬評估費。
沒有第六步,如果有,就是公函通知企業:補充企業根本無做到的擔保或抵押。
如果企業申辯:事先就告訴你們了沒有這些呀!空殼公司老闆一聲奸笑:“傻帽,玩死你!”
企業頭頭終於明白:再說什麼也沒用,多打一個電話多發一個傳真都是浪費!人家空殼公司老總和風險評估公司的老總們正狂 笑著揮霍你那20萬學費呢!
套路6:存單質押
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小戲法,用款企業是拿不到存單原件的,幾經轉手,頂多拿到一張掃描件,多數都是傳真件、影本。如果抵 押從銀行貸款,這種情況和銀主把存單直接給你使用沒什麼區別,資方要多少貼息都沒關係,就是 90%,也還有 10%,反正還不了還可以劃存單裏的錢,現實中根本不會有資方這麼做。
國內流行的存單質押也是存在貓膩的:要銀行出個保證能把存單退還給資方。如果還不了的情況,那麼銀行既要劃款,還要把 存單退回,那麼這個漏洞算什麼呢?只能還是搶銀行。
所謂的保證,不是銀行的正規業務,即使所謂的關係有效,到時候也是三敗懼傷,行長首先被哢擦,真的有資方肯為了一點所 謂的貼息冒這麼大的風險麼?最多還是中間人的妄想吧。
雜耍的套路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完)